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从情感上来说,同学们对毛泽东有崇敬之情,渴望了解毛泽东这个人,尤其是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是怎样的,因此对学习本词有着浓厚的兴趣;从知识与能力上来说,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鉴赏诗词的能力,所以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该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教材解析
《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回忆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并含蓄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学习这首词主要应抓住两点:一是分析词中壮景与作者豪情之间的关系;二是鉴赏词中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尤其要抓住一些动词进行品析。
三、设计思想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学习从语言、意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诗歌,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审美能力,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四、教学目标
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学生在诵读这首词的过程中领悟词壮美、开阔的意境。
3.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树立远大的理想。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重点字词,通过反复朗读,能够通过品味词作的意象,体会深秋意境。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领会毛泽东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六、方法与策略
1.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趣味)
2.借助于多媒体课件,采用启发式进行教学
(目的是能为学生营造更为深远的想象空间,有助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朗诵《沁园春 长沙》。
(二)析意象,悟情感,品语言。
1.你为什么朗诵得这么豪迈?
(插入背景介绍)
《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内容丰富,将写景、记事和抒情结合在一起。
说说诗人写了哪些景,记了些什么事,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全词气势豪迈,激情奔放,请从作品中找出体现诗人革命豪情和伟大抱负的字词细加品味,按示例完成下表。(引导学生分析意象特点,品味语言,从而体悟情感,同时以诵读贯穿始终)
3.上阕中,诗人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谁来主宰中国大地?也就是革命领导权问题。
4.谁来领导中国革命呢?那是怎样的“同学少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同学少年 以天下为己任
(三)同学们,你从青年毛泽东和他的同学身上学到了什么
(预设:有责任感,有博大的胸怀,有远大的理想)
(四)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鉴赏诗词的方法?
1.知人论世
2.抓住意象
3.品味语言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鉴赏诗词的方法,看到了毛泽东笔下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体悟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这种革命豪情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情感。我们作为青年学生,不也正应该有如此朝气蓬勃的面貌吗?况且我们才刚进入高中,我们的“革命”才刚开始,同学们,努力!
八
学习评价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通过诵读把握了情感,通过完成表格明白了鉴赏诗歌要抓住意象,品味语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到了鉴赏诗歌的方法,获得了审美体验,提升了审美能力。
九
作业设计
不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朱德、周恩来、董必武、陈毅、叶剑英等都擅长诗词创作,他们的作品也大都豪迈奔放,激情昂扬,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理想情怀。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查阅这些作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革命诗词主题鉴赏与朗诵活动,要求广泛收集资料,推荐适合朗诵的作品,并以简短的文字说出推荐理由,确定朗诵作品后设计朗诵方案,并在朗诵活动后进行评价,指出得失和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