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理解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领会作者运用比喻和用典的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毛主席与李鹏的对话)
毛主席问:你对《三国演义》的哪一个人最佩服?我脱口而出:曹操。主席听后感到十分惊讶,就追问我:为什么呢?我就说:曹操能团结干部。毛主席说:那你举个例子。主席在等待着我的回答。我说:官渡大战后,曹操取得了胜利,缴获了许多他的属下私通袁绍的高官和谋士的书信,但他并没有采取什么处置措施,而是当着这些人的面把这些书信都烧了,因此团结了这一部分人。听完了以后,毛主席点头称是。他对陈云说:这个娃娃了不起,要好好培养,将来一定是个人才。
对话中体现出曹操不计前嫌、胸襟博大、爱才、惜才的人才观。
二、诵读诗歌,整体把握
1.听诵读,注意字词读音,感情和声调的变化,体会诗人的情感。
2.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诗中最能体现全诗感情基调的字眼是?
明确:慷慨悲凉,忧
三、自主学习,品析诗歌
通观全诗歌,你认为曹操“忧”的是什么?(结合诗句分析)
明确:
一忧“人生苦短”。二忧“求贤不得”。三忧“功业未就”。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提问:这几句借用《诗经》语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
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对贤才的渴求。
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乐。
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竭诚待以“嘉宾”之礼的。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提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比喻什么?
明确:
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提问:“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几句比喻什么?
明确:
“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乌鹊南飞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提问: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明确: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自己说:“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小结:
运用比喻
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明明如月”,以明月不可掇停,比喻得不到贤才的忧思不可断绝;“乌鹊南飞”中以乌鹊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海深比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
引用典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则引用典故,表示自己象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招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四、合作探究,透析主旨
你认为《短歌行》的情感基调是消极的么?联系初中学过的《龟虽寿》和《观沧海》,指出情感基调的背后是什么?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明确:
《短歌行》虽然开头情绪稍嫌低沉,但整首诗的基调还是昂扬奋发的,并非悲伤忧愁。结合全诗我们就会发现曹操在这里感叹人生短暂,不是要人及时行乐,而是要抓紧有限的时间及时地建功立业。《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它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此诗的情调虽然有些苍茫悲凉,但诗人的情绪并不低弱,表现的仍然是奋发进取的精神。
《观沧海》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龟虽寿》格调高远,慷慨激昂, 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苍凉悲壮背后一个胸怀天下、抱负远大、求贤若渴、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立志建功立业的政治家形象。
五、拓展延伸
这样一个人物,才华超众,关心民生疾苦,为何遭人诟骂呢?
主要是受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使曹操作为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对曹操的评价上,与原著保持一致。
在艺术作品中,作者罗贯中着力刘备脸上贴金,给曹操脸上抹黑,显然是为了拥刘反曹的主题服务的。就拿情节来看,当庞统(当然也是一个艺术形象)给他献了连环计后,曹操看到他从北方带来的将士居然能在江面上如履平地,这就免除了他的后顾之忧,这也使他误认为踏平江东的确是指日可待的,所以,他于十五之夜,举行盛大的宴乐,无非是想作战前总动员,他的动员致辞就是《短歌行》,当他需要别人吹捧之时,“不识时务”的刘馥居然说正声雅乐之中不能有不祥之音,他就一气之下,举槊刺死刘馥,而后,又于次日亲自为刘馥送葬。
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是为了告诉世人:一代奸雄曹操只不过是事后诸葛亮,好大喜功,爱听颂歌,他的壮举只不过是打自己耳光而已,或者说,这样安排情节只是为了塑造一个奸雄的形象。说穿了,艺术作品中的曹操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等同于现实中曾经叱咤风云的三国人物曹操。
【课后作业】
以上是一些关于曹操的资料,请你结合《短歌行》中诗人的形象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100-200字的练笔。
【板书设计】
生命短暂 广纳人才
忧 贤才难得 → 志 建功立业
功业未就 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