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课件:4-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课件:4-2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29 08:2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2节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学有目标——新课程标准必明 记在平时——核心语句必背
1.概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分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3.阐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三个方面。
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人教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课件
第4章 人与环境
[理清主干知识]
一、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1.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生物圈内所有的 ,它们所拥有的_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 ,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分为 、 和________________。
①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生物携带的 的总和。
②物种多样性:自然界中每个物种都具有独特性,从而构成了物种的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地球上的 的多样化,还包括生态系统的 等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多样性。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全部基因
生态系统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遗传信息
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组成、结构、功能
遗传(基因)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 价值:目前人们尚不清楚的价值。
(2) 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
(3) 价值:①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 意义的价值。
②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 意义的价值。
潜在
间接
直接
实用
非实用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1.主要原因
人类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 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①人类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_____________。
②掠夺式利用包括 ,这是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
破坏和掠夺式利用
丧失和碎片化
过度采伐、滥捕乱猎
2.其他原因
(1) 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2)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会导致 的丧失,以及与之相应的经长期协同进化的物种消失。
(3) 的盲目引入也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丧失。
环境污染
遗传多样性
外来物种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保护类型
(1)就地保护
①含义: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 以及 等。
②意义:是对生物多样性 保护。
自然保护区
国家公园
最有效的
(2)易地保护
①含义: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 进行专门保护。
②实例:建立 以及 等。
③意义:为 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3)其他
①建立 、基因库等,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
②利用 等生物技术,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
③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
异地
植物园、动物园
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
行将灭绝
精子库、种子库
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处理好 的相互关系。
3.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 开发利用大自然,但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人与自然
盲目地、掠夺式
[诊断自学效果]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 )
(2)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 )
(3)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 )
(4)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
(5)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易地保护 ( )
(6)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和利用 ( )

×
×
×
×
×
2.连线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实例
[在探究中学明]
下图中图1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图2中甲、乙、丙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注:图2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1)图1中Ⅰ、Ⅱ、Ⅲ依次代表生物多样性的哪些层面?
提示:Ⅰ反映了同一物种中的差异,应为“遗传(基因)多样性”;Ⅱ反映了不同物种间的差异,应为“物种多样性”;Ⅲ反映了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关系,应为“生态系统多样性”。
(2)在“蒲公英→麻雀→蛇”这条食物链中,蒲公英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蛇可以作为制药原料。以上可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价值。
(3)图2中哪些地雀间的差异能体现遗传多样性?哪些地雀间的差异能体现物种多样性?请说明判断依据。
提示:由A与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推知,二者未产生生殖隔离,应属于同一物种,二者的差异能体现遗传多样性; 由C与A、B间不能互相交配推知,C与A、B间已产生生殖隔离,故C为新物种,则C与A、B间的差异反映的是物种多样性。
直接
[在深化中提能]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成因
(1)从分子水平看: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1] (2022·广东高考,改编)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要充分认识其对国家的战略意义。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海南热带雨林的直接价值体现在其 (  )
A.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被誉为“绿色水库”
B.是海南省主要河流发源地,可提供灌溉水源,保障农业丰产丰收
C.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D.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
[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价值,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故C符合题意。
[答案] C
[例2] (2021·河北高考)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比较项目 典型湿地 季节性湿地 中度退化湿地 严重退化湿地
湿地特征 常年积水 季节性积水 无积水 完全干涸,鼠害严重
生物多样性指数 2.7 2.4 2.1 1.5
鸟类丰富度 25 17 12 9
注: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
A.严重退化湿地中的鼠类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网结构最为复杂
B.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
C.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
[解析] 严重退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鸟类丰富度最低,故食物网结构最简单,A错误;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鸟类死亡率增加会使种群密度下降,不会导致丰富度降低,B错误;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错误;湿地具有蓄水调洪、补充地下水等生态功能,因此湿地的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D正确。
[答案] D
[在应用中落实]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改造后的黄河河道岸边有旅游观光的功能,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人类逐渐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一般略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指的是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到的潜在调节作用
解析:旅游观光的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人类逐渐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C错误;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指的是目前人类尚不太清楚的价值,D错误。
答案:B 
2.水稻草丛矮缩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比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  )
A.生态价值       B.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间接价值
解析:生态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如水土保持等,A、D错误;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科学科研等的价值,该题反映了科研的直接价值,B正确;潜在价值是目前人类还不清楚的价值,C错误。
答案:B 
[在探究中学明]
据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思考并回答问题。
原因 哺乳动物 鸟类
偷猎 31% 20%
丧失栖息地 32% 60%
生物入侵 17% 12%
其他原因 20% 8%
(1)据表分析,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哺乳动物:偷猎和栖息地丧失;鸟类:栖息地丧失。
(2)据表中数据分析,应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示:①禁止偷猎行为,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3)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
[在深化中提能]
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分析
2.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两点提醒
(1)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2)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例1] (2021·湖南高考,改编)有研究报道,某地区近40年内森林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了80.9%。该时段内,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
B.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
D.农业和城镇建设需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解析] 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高时,植物可以形成更复杂多样的空间结构,可为动物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和食物,A正确;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挤占和蚕食自然生态空间,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增加,动物栖息地减少,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生物,而不是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捕获的活动,C错误;农业和城镇建设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策略,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下一代人的利益,D正确。
[答案] C
[例2] 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变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
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解析] 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如引入我国的水葫芦、食人鲳等),则首先会减少当地的物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主要通过食物链的方式造成其他物种消失或者濒危),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 B
外来物种入侵及其危害
(1)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破坏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引发生态危机。
(2)侵入物种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占据生态位。如果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侵入种由于缺少天敌的控制,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间内种群呈现“J”形曲线增长。
[在应用中落实]
1.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盗猎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为拯救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国家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近些年来,保护区藏羚羊的数量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
B.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
C.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相同
D.两个保护区内物种的组成相同
解析: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因此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A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B错误;两个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特定的环境条件所选择的有利变异存在差异,所以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不完全相同,物种的组成也存在差异,C、D错误。
答案:A 
2.生物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它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后,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稳定扩展的现象。例如,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多年前由缅甸、越南传入我国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片,成为当地的“害草”。紫茎泽兰“入侵”到一个新环境时,不会发生的是 (  )
A.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形增长
B.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制约
C.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新环境内的物种多样性
D.其种群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解析:外来物种入侵到新环境的初期,由于没有天敌,环境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侵入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导致迁入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从而使迁入地的物种数量减少,破坏迁入地的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简单。
答案:D 
[课堂巩固落实]
1.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威胁野生物种生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利用
B.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
C.掠夺式利用包括过度采伐、滥捕乱猎
D.人类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但是为了人类的发展也是值得的
解析:威胁野生物种生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利用,A正确;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影响野生物种的生存、繁衍,B正确;掠夺式利用包括过度采伐、滥捕乱猎,这是使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的重要原因,C正确;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后,人类也会失去大量可以利用的资源,最终也会走向灭绝,D错误。
答案:D 
2.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采取的保护战略和措施层次有 (  )
①基因 ②细胞 ③组织 ④物种 ⑤生态系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
解析: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应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3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措施。
答案:D 
3.下述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
A.将湿地开垦成为农田
B.自然保护区内引入外来物种
C.农业生产减少农药使用量
D.禁止捕捞海洋鱼类
解析: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要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引入外来物种可能造成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农药使用量,可保护环境;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应适量捕捞海洋鱼类,而不是完全禁止捕捞海洋鱼类。
答案:C 
4.(2021·北京等级考)随着改革实践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对我国所有地区、各个领域的长期要求,生态保护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以下所列不属于生态保护措施的是 (  )
A.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计划
B.出台地方性控制吸烟法规
C.试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D.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
解析:十年禁渔计划有利于长江鱼类的繁衍,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属于生态保护措施,A不符合题意;出台地方性控制吸烟法规更多是出于对个体健康的考虑,不属于生态保护措施,B符合题意;试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承担自然生态保护历史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需要,属于生态保护措施,C不符合题意;三江源地区是长江源区、澜沧江源区、黄河源区的总称,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建立使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属于生态保护措施,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5.(2022·湖北高考)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导致长江中下游生态退化,渔业资源锐减,长江江豚、中华鲟等长江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为了挽救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长期禁渔
B.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
C.长江保护应在优先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D.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人工养殖场,进行易地保护和保种
解析: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A错误;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B正确;长江保护应在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地方经济发展,C错误;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D错误。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