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中考化学复习策略与技巧(6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届中考化学复习策略与技巧(6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3-05 10:3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8张PPT。2015届中 考 化 学 复 习 策略与技巧
一、中考化学复习的特点时间短内容多综合强例如:2014长沙市中考理综试题第12题:学好化学能提高生活质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
B.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铁器部分锈蚀后没有回收价值
D.大量随意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助于改善食品的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分该试题就涉及到了水的净化、金属资源的保护、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再例如:2014长沙市中考理综试题第44题:2014年5月1日长沙橘子洲恢复假日燃放烟花活动,传统烟花爆竹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黑火药由硫磺、木炭粉、硝酸钾、氯酸钾等成分组成,烟花点燃后产生的主要气体污染物有 (任举一例)。目前燃放的是环保烟花,请你判断制作环保烟花会减少黑火花中 (任写出一种成分),你对橘子洲重新燃放烟花的看法是: 。该试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空气污染,环境保护,但也涉及到生活、科技、经济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一、中考化学复习的特点时间短内容多综合强要求高例如2014长沙市中考理综试题第47题:
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和最小的气体,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小丁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的红色消失了。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写出镁条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碱性 ;
(3)请推测,导致溶液碱性变化的原因是;
(4)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一种推测,简要说明操作、现象、结论。
本试题从给出的信息情景入手,综合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碱的化学性质、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也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在复习中,如果只是片面的让学生死记溶解度、碱的化学性质的有关知识,对解决第(3)、(4)小题的问题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如何让学生在掌握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问题,抓住关键信息(如本题中的“趁热”、“ 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突破试题迷雾,解决实际问题,是总复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从这一点来说,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是很高的。
基于上述原因,在复习工作中,我们采用合适的策略和灵活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二、中考化学复习的基本策略中考化学复习的基本策略认真对照化学学科《考试说明》的内容和课本的重点知识,正确处理好“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与课本之间的关系。
建立知识网络首先立足于章节或单元知识 。
在形成章节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形成跨越章节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建立学科内某些板块知识的网络结构。
从不同的角度建立贯穿全部内容的规律、技巧和方法上的联系。
中考化学复习的基本策略1.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是中考要求的 “支撑点”。 2. 领会层次要求是提高复习效率的“着力点”。3. 适应发展是决定中考复习质量的“关键点” 。 中考试卷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属于水平考试,因此,必然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基础题一般占70%左右,许多稳定的考点带有明显的基础性。 《考标》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也是学生中考复习的基本依据。每一章的“知识能力要求”已将其进一步明确,它实际上就是每个知识点应该达到的“程度”。中考试题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发展性。 精心谋划中考化学复习的基本策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学优生-----抓失分点-----优生更优中等生-----找生长点-----稳步上升后进生-----抓得分点-----差生不差 我们的目标:差生不差,优生更优学生的特点☆复习阶段的分法、时间安排及目标 第一轮进行分单元复习(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指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整理、传授记忆的方法、解题方法和步骤,并进行课堂15分钟基本功小测验.
第一轮复习的目标:
知识梳理,唤醒识记
夯实基础,构建体系 
☆复习阶段的分法、时间安排及目标第二轮进行专题复习(专题能力突破,形成知识网络,提高综合能力),广泛收集中考信息,发挥备课组智慧和力量,编写教案和学案(25分钟左右的限时训练)。第二轮复习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实验与探究
质疑与推理,拓展与提高
方法与规律,归纳与总结第三轮进行综合训练
在试题的设计上要“因材施练”,根据学生存在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学生提高最快的练习,基础薄弱的学生着重于必考的基础知识点,一 一过关训练;对于能力强的,着重于信息提取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把有关的大题:推断、探究这两大专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再次强化训练。☆复习阶段的分法、时间安排及目标第三轮复习的目标:
消除弱点 、弥补漏洞
掌握技巧、 摆正心态
资料的选择 1.精选一本质量高、综合性强的复习书。2.自编资料。
3.教科院编写《考试说明》和模拟试卷。
例如:前两轮复习比较的预期效果17预期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1)化学用语的书写错误。 (2)描述现象语言叙述不规范、错别字多。(3)语言叙述不完整,表述不清。 (4)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对某些新题中问题 的指 向不清楚 。(5)计算题格式不正确。 (6)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预期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例如:可能出现的问题三、中考化学复习的技巧 精选才能精练,切忌过多过滥,选题要体现试题的典型性,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盲点要有针对性训练。提倡老师陷入题海
学生才能跳出题海 1、选编原则之一——基础性 基础性是指例题和练习题选编不能贪大求全,一味求难(即偏重大型的综合性的难题),它应当是反映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知识,反映基本问题及问题的基本解答方法;它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复习都有所长进,特别是对在新课学习中,由于某种原因成绩中等的学生,能够提供补偿学习的机会、增加迎头赶上的动力。 例如:你问我答------微粒构成物质1、物质可以由哪些微粒构成?请举例说明。请归纳哪些物质一般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原子是最小粒子?请从用原子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4、请用宏观和微观的观点阐述化学变化的本质。
5、原子为什么不带电?请从数值上说明原子内部几个等量关系。
6、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吗?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
7、请画出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
8、请用微观观点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9、请写出1、8、11、12、13、16、17号元素的离子符号。10.参看下图回答问题: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
(2)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就是同一种元素?请举例说明。
(3)元素的化学性质由什么决定?
(4)如何判断原子和离子?如何判断阳离子和阴离子?
(5)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吗?例如:你问我答------微粒构成物质 2、选编原则之二一——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复习时对各个知识点不要平均使力,应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中考的热点知识及学生学习时容易出错的知识来选编例题和练习题,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熟记规律是应用的前提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以《酸碱盐》的复习为例:生盐八法熟练掌握初中阶段常见的酸碱盐及性质掌握常见的酸:盐酸、硫酸的性质。
掌握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
掌握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性质。
同时还关注下列碱: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锌、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氢氧化铜的溶解性和颜色。
同时还关注下列盐:硫酸钡、氯化银的溶解性及颜色。
精选例题例如: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已知A是一种单质; E是一种盐.图中“ ”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A物质的化学式:
(2)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酸已知为单质金属氧化物已知为盐碱我校李曙东老师精编的一道推断题:A、B、C、D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A、B均由三种元素组成,C、D均由两种元素组成,C在生活中常用作调味品,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请写出D的化学式
(2)请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为NaCl初中阶段NaCl作为反应物只与AgNO3反应AgCl(A.B可互换)NaOHNa2CO3我校李曙东老师精编的一道推断题A、B、C、D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且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C在生活中常用作调味品,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①~⑤中均有白色沉淀产生。
(1)请写出D的化学式: 。
(2)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选编原则之三——拓展性 拓展性是指选编的例题和习题应当留有可供扩展的足够大的空间,可以由一道例题带出一类习题或一系列问题,达到解一题,通一类,带一体的目的。这样的例题可以成为一组问题的根或源,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求解这样的例题,能为求解其他相关问题提供积极的启发和辅助作用,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我合作 我挑战【材料】小月来到实验室,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我们一起编写科学探究题。2014年研讨会颜玲老师的调研课为例:学案的设计【材料】小月来到实验室,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
【做出猜想】甲同学认为: 乙同学认为:
丙同学认为: 丁同学认为:
(提示:可不填满)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一种猜测,简要说明操作、现象、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学案的设计【材料】小月来到实验室,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 NaOH溶液变质的程度如何?
(久置后溶液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做出猜想】
甲同学认为 NaOH溶液没有变质(溶质为NaOH )
乙同学认为:
丙同学认为: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一种猜测,简要说明操作、现象、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提出问题】

【做出猜想】
【设计方案】
根据情景,结合实践经验和已学知识提出问题。如:物质的成分有哪些?反应进行的程度如何?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反应的实质是什么?根据所提出的问题,结合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作出合理的猜想或假设。根据作出的猜想,结合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现象、结论】
【反思与评价】
根据实验方案,联系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或根据结论推测现象。根据生活实践和所学知识分析:原理是否正确 、药品是否易得、 装置是否简单 、操作是否简便、现象是否明显、推理是否严密、是否安全无毒等。编选拓展性试题的目的让“学生讲”:
目的是发现问题,分享思路。
“老师讲”:
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与思考的内容。
4、选编原则之四——多样性 多样性是指例题和习题的形式应当多种多样,目的要各有侧重,既要有主观题(一般应以主观题为主),又要辅以一些客观题;既要有侧重知识深化的习题,又要有侧重方法训练的习题,尤其是要注意利用复习例题,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 例如:《气体的制备》 突出重点,题型训练多样化 以气体的实验室制取为例:
整套装置的气体制取;
组合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来制取气体;
单个仪器组装制取气体;
根据信息制取新的气体;
气体的综合性实验。
整套装置制取气体某同学按如图装置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纯净干燥的CO2。
(1)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B瓶盛放的试剂是______;
(2)若只改变A装置中的药品,利用本套装置还可以制取另一种纯净干燥气体,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根据下图装置回答问题(以下所选装置均填图中序号):
(1)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
(2)B、C装置组装可制取的一种气体是___。 单独仪器来组装实验室有如下图所示的几种常用仪器: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有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上述仪器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现已选用了④、⑥、⑾、⑿,还应选用的一种仪器是____(填编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题中新气体的制取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下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
如果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 气体 应从  (填“a”或“b”) 端管口通入。 气体的综合性实验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药品和装置制取氢气。
(1)制得的氢气中可能混有的气体杂质是 ,若欲检验混有的气体杂质,按气流方向应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装置(填装置序号) 。
(2)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氢气,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字母,装置可以不全选,必要时可以重复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每一步吸收都是完全的)。 三、中考化学复习的技巧 试题内容回归教材。课后习题可以说就是中考的母题,所以复习时一定要把课后习题融会贯通,要特别注意课后习题的拓展与辐射功能,对现有教材中的习题进行改造、重组,重视课后习题的创新和再生利用。
例如:自编练习1例如:自编练习2命题材料来源:教材内容的改造和重组三、中考化学复习的技巧例如:复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鉴别除杂推断共存转化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NaNO3、AgNO3、Na2CO3三种无色溶液,可选用( )
A. 盐酸 B. NaCl溶液
C. CaCl2溶液 D. Ba(NO3)2溶液
A应用一:物质鉴别方法点拨:要求所选物质和
每种试剂混合后现象不同组外鉴别现有四瓶溶液:①Ba(OH)2、②Na2SO4、③HNO3、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 )
A. ④③②① B. ④①②③
C. ①③④②   D. ④①③② BD组内鉴别方法点拨:先找到一种有颜色
的物质,再以这种物质为线索,
寻找其余物质。应用一:物质鉴别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四瓶无色溶液:

BaCl2、NaNO3、Na2CO3、HCl组内鉴别方法点拨:能找到这样一种物质:
与其他物质作用现象不相同。应用一:物质鉴别(1)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2)除去氯化钾晶体中的碳酸钾
(3)除去碳酸钙固体中的碳酸钠
(4)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5)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
(6)除去Cu粉中的Fe粉
应用二:物质除杂 方法点拨:不增(不增加新杂质)
不减(不减少原物质的量)
不变(不改变原物质状态)
易分(除杂后易于分离)
物理方法优先,其次化学方法
应用中有转化法、沉淀法、吸收法、
过滤法、溶解法等多种除杂方法。应用二:物质除杂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K2CO3、K2SO4、CuSO4、CaCl2、KNO3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混合物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当滴入硝酸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
应用三:物质推断 (1)物质的特殊色态、溶解性(包括物质
在水或酸中的溶解性)。
(2)会判断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
(3)常见离子(硫酸根、碳酸根、氯离子等)
的鉴定。
(4)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如:部分溶
解、完全溶解、没有溶解)。应用三:物质推断 某造纸厂排放的碱性污水和某电镀厂排放的酸性污水中,共含有以下8种离子中的各四种: Na+、H+、Ag+、Cu2+、OH-、CO32-、NO3-、Cl-,则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所含有的4种离子是( )
A. OH-、Cl-、CO32-、Na+ B. Cu2+、H+、Ag+、NO3-
C. H+、Cu2+、Cl-、Na+ D. H+、Na+、Ag+、NO3-B应用四:共存问题 应用四:共存问题应用五:物质转化 一般情况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可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Na2SO4 →NaCl
B 、KNO3 → KCl
C、 MgCl2 → Mg(NO3)2
D 、CuO → Cu(NO3)2 三、中考化学复习的技巧“吾日三省省吾身”的心

“跳出庐山看庐山”的胆三、中考化学复习的技巧三、中考化学复习的技巧 复习有法 亦无定法
敬请指正
谢谢!长沙市南雅中学 罗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