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7 22:4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一、选择题
1.1863年有官员上奏朝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炮舰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
A.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B.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C.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D.敦促国家学习日本政治制度
2.“百日维新”相比洋务运动最大变化体现哪项内容( )
A.开办学堂 B.重视兴办企业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训练新式军队
3.2019年4月23日,为纪念新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我国在青岛海域举行了海上阅兵备受世界关注。我国海军近代化开始于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一位同学对近代一位历史人物很感兴趣,整理出如下的笔记:“他兴办洋务企业,创建近代海军,探索自强道路;还代表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位历史人物是( )
A.奕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张謇
5.观察如图,说说这一时期创办的企业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
A.企业全部分布在内陆地区 B.企业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C.企业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附近 D.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6.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7.洋务运动时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思想的是(   )
A.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京师大学堂 D.创办轮船招商局
8.1875年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海军,到1894年分别建成了福建、南洋和北洋三支水师,共有船舰六七十艘。这表明近代中国(   )
A.举办洋务已经取得一致共识
B.军事实力已经匹敌欧美
C.海防建设取得一定规模
D.海军建设旨在保护海外贸易
9.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其中“杰出人物”包括(   )
A.魏源 B.曾国藩
C.洪秀全 D.詹天佑
10.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1. 奕 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选项中属于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湖北织布局
12. 上海是中国近代最早开埠通商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出现新型经济形态的城市之一。如图两幅图片反映的是19世纪上海地区的重要企业,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两个企业均为近代化企业
②图(a)企业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
③图(b)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④两个企业均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 下表是根据《洋务企业地理分布研究》整理的洋务派创办的企业(部分)统计表,可见这些企业( )
序号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所在地点 创办者 职务
1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 安庆 曾国藩 两江总督
2 上海洋炮局 1862年 上海 李鸿章 江苏巡抚
3 苏州洋炮局 1863年 苏州 李鸿章 江苏巡抚
4 湖北枪炮厂 1890年 武汉 张之洞 湖广总督
A.都为镇压太平天国而建B.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C.都由清朝地方官员创办D.都专门从事大炮的生产
14. 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B.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C.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 D.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
15.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B.顽固派的百般阻挠和破坏
C.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D.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中央领导核
16.“江南制造总局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车床,自行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惠吉’号和第一艘铁甲军舰‘金瓯号’,研制了中国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磅无烟火药。”材料实证洋务运动( )
A.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B.开办近代民用工业
C.进行近代海防建设 D.组建新式洋枪队
17.唐老师说:我们往往抛开近代历史的复杂性,对统治阶级阵营中的许多政要人物与国家建树之材,一如像李鸿章那样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而坚持“师夷之长技”,力求摆脱困局的历史人物,缺乏一点“同情的了解”与尊重。唐老师认为( )
A.李鸿章是很复杂的历史人物 B.我们都应该同情、尊重每一个历史人物
C.李鸿章是爱国者 D.认识历史人物应有鲜明的阶级立场
18.下列不属于洋务运动内容的是( )
A.筹建新式海军 B.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C.创办《万国公报》 D.兴办新式学校
19.中国的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主要表现在它使得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交通运输等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
A.背景 B.不足 C.积极作用 D.影响
20.“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功臣”的依据是( )
A.抗击倭寇,平定东南沿海倭患 B.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C.打败法国,稳定西南边疆 D.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二、非选择题
21.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孕育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正成为中国工业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
材料二 1861年以后,航行于中国沿海及内河的各国商船增多。清政府担心漕粮运输受制于外轮,又无力筹集全部资金,统管局务…而且,洋务运动的军事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于是,李鸿章向当时的同治皇帝上书,要求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质票慕集资金,然后进行轮船招商。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轮船招商局成立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用。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工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材料二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业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949 3281 77 969 23 - -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5 15 29696 100
材料三 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认为,当时中国“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了京城和各省。列强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旗号,暗地里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中国遇到“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他还认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请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与哪一运动有关?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有什么变化?说明这一变化与上述运动之间的关系?
(3)材料三中李鸿章认为造成“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原因是什么。基于上述认识,李鸿章等洋务派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3.19世纪末,日本发动了一场侵华战争,这场战争至今让中国人不断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激烈海战】
材料一:
【耻辱之约】
材料二: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后续影响】
材料三:
图1 图2
材料一中描绘的是19世纪末中日一场战争中的一次海战,它是人类海洋战争史上的一次标志性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末中日之间这场战争的名称。指出材料一中这场海战的名称及在海战中牺牲的中国著名将领的名字。
(2)据材料二内容指出“条约”的名称。“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对华进行资本输出?说说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中日战后怎样的局面?据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提出了什么政
答案
1-5ACACC 6-10DDCBA 11-15CACDC 16-20ACCDD
21.(1)封建政府主导;侧重发展重工业;机器生产和手工业并存
(2)打破外国对中国航运的垄断;为军事工业发展提供资金;李鸿章等官员的推动等
(3)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2.(1)变化:城镇人口、城市数量增加;运动:洋务运动。
(2)变化:农业税收减少,工商业税收(工商杂税收及其他收入)增加;工商业税收所占比重超过农业税收(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答案必须体现农业税收和工商业税收的比较);关系:说明洋务运动促进了当时工商业的发展。
(3)原因:列强怀着吞并中国的野心。
措施: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筹建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同时兴办了轮船、铁路、电报等新式民用工业。
23、(1)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邓世昌。
(2)《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或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门户开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