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七律.长征 同步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气势磅礴的河流从高耸入云的shān yá后( )之间奔腾而来,不可阻挡,原本看起来很大的石头到了它的面前,就仿佛是小小的药丸一般。想要bǎi dù( )过去,简直是不可能的。
二、下列词语中横线上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七律(lù) 铁索(suǒ) 等闲(xián)
B. 尽开颜(jìn) 透施(yí) 患难(nàn)
C. 长征(zēnɡ) 五岭(lǐnɡ) 磅礴(pánɡ)
D. 蒙骗(ménɡ) 岷山(mín) 乌蒙(ménɡ)
三、给下列诗句中横线上的字词选择最恰当的解释。
1. 万水千山只等闲( )
A. 平常 B. 空闲 C. 无端,平白地
2. 乌蒙磅礴走泥丸( )
A. 通过 B. 跑 C. 滚动
3. 大渡桥横铁索寒( )
A. 冷 B. 穷困 C. 反映形势的严峻
四、写出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透施腾细浪,乌蒙磅礦走泥丸。(毛泽东 《七律.长征》) ( )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
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馬锡 《望洞庭》) ( )
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凉州词》) ( )
五、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山/千水/只等闲。
B. 五岭/透施/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六、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 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 ”, 以“ 、 ”代表“万水”, 以“ 、 、 ”代表“千山”。整首诗以点带面,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种种困难。
2. 五岭透渔腾细浪, 乌蒙磅磚走泥丸。
通过“透施”、“磅礦”,我仿佛看到了道路 ,山脉 。而诗人却用“细浪”、“泥丸”的细小与前者形成 ,显示出红军战士 的态度。
七、品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透逾腾细浪,乌蒙磅磚走泥丸。
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七言叙事律诗是 于 年写的。诗中向我们展示了红军惊险的行程,请仿照例子补充:攀五岭、越 、渡 、抢 、翻 。
3.诗句中“透施”、“磅礴”形容山的( ),“细浪”、“泥丸”形容山的( )。 这句诗句表现了( )(多选)
A. 渺小 B. 连绵不断,高大雄伟
C. 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D. 红军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第五、第六句中,“暖”的意思是( );“寒”的意思是( )。结合这两句诗,写一写你想象到的画面: 。
A. 天气温暖 B. 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C. 铁索冰冷刺骨 D. 暗示红军渡河的惊险悲壮
5.从诗中我们知道长征取得最后一个胜利的难关是 ,“ ”这个词语表达了红军战士历尽艰难险阻最终取得胜利的喜悦心情。
6.整首诗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高度概括地介绍了红军长征的经过,其中“ ”这个词是“面”上的描写,描写“点”的内容是 、 、 、 、 等。
八、妙笔生花。
长征又是宣言书,宣告了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 。 长征又是播种机, 。
长征又是 , 。
九、将下列诗句用线连接起来。
指点江山 而今迈步从头越
江山如此多娇 激扬文字
待到山花烂漫时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雄关漫道真如铁 她在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