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部编版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一)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学校_______姓名_______班级_______考号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题材与形式上来分析,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之间存在共同之处,两者都是通过诗词的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感与意境。而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古诗词主要是通过吟诵的方式进行演唱,本身就具有韵律与节奏感,音乐主要是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因此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传承的范围也比较广泛。
我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是有相应技巧的。在演唱歌曲时,要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有深刻的了解,除此之外还需要了解曲调的不同风格。
中西合璧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歌曲,是在近现代时诞生的,作曲家主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作曲方式,结合优美的音乐旋律,将古诗词所描绘的人物与景色,以及作者在创作时的内心情感表现出来。在近现代历史上,这样类型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梅花引》《满江红》等。“中西合璧”类演唱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融合了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方式,同时还借鉴参考了传统民族音乐特色,使得歌曲既有古典雅韵之感,又有民族的特色。
古曲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主要是通过对古代留存下来的乐谱进行现代化的改编,使其形成歌曲作品,它的诗词与音乐旋律都是古代人创作的。我国出现的第一部古曲风格艺术歌曲集就是《诗经》,并且这些歌也是古曲风格艺术歌曲中的代表作品。这些歌曲以古代的歌词曲调和音乐旋律为主体,是我国最早形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这些古曲,一般都是以古琴作为伴奏的乐器,并且都是一个字匹配一个音调,来进行填词创作和演唱的。演唱的形式也是以吟诵为主。古琴的音色与古诗词的吟诵结合起来,让听众听起来就像是在诉说作者的内心情感一般,曲调比较倾向于平稳、悠扬、娴静,带给听众一种清新、舒缓、引人入胜的感受,比如作品《凤求凰》等。
戏曲风格。这类风格的艺术歌曲,在我国古典诗词歌曲中属于一种比较独特、别致的乐曲类型,它是将传统曲调与戏曲的唱腔进行结合,不仅具有艺术歌曲的抒情感,也有戏曲独特的腔体共鸣与曲调韵味。戏曲风格的古典诗词歌曲种类十分多,比如《七律·送瘟神》,这是一首昆曲风格的艺术歌曲;还有《卜算子·咏梅》,这是一首京剧风格的艺术歌曲,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
现代风格。这一类型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主要是在歌调上选用古诗词,而在作曲上以现代乐曲风格为主,将这两者结合之后,就得到了现代风格的古典诗词音乐作品。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特色鲜明、风格多元的音乐形式,是我国诗词文化与音乐文化融合的瑰宝。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体裁新颖,风格独特。演唱古典诗词歌曲不仅能够有效展现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也能够让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历史与文明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最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对我们的品德以及审美观念进行熏陶与提升,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染力。
(摘编自王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技巧与特征》)
材料二
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以高水准中文诗词为歌词。中国诗词与歌词的最本质差异主要在于前者有完整的意象结构和意境美分类,而后者则没有具体的意象、意境的概念和要求。比如在七言绝句《枫桥夜泊》中,诗人明明要表现的是一缕乡愁,但却并不会直白地表现出自己的情绪,而是将乡愁寄托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姑苏城、寒山寺、客船等一连串并列排列的景物意象结构之中,从而营造出一种冲淡、无我的意境之美。反观抒情歌曲(如《我的祖国妈妈》),其中既没有寓情于景的意象单位,也没有典型的意象结构,这样的歌词也不包含和隶属于任何一种意境之美,有的只是直白的情感宣泄和表现。
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其与人声旋律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也是中国艺术歌曲的最核心审美规定之一,而抒情歌曲和其他类型歌曲则没有这种硬性的要求。如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中的钢琴伴奏在和声、音型、强弱以及色彩上,都十分丰富,富于对比和变化性,同时也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及表现力;而抒情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钢琴伴奏的和声、音型、变化和对比都相对单一、浅白,在音乐表现上也基本属于从属地位。
中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及其他类型歌曲之间,在演唱表现方式上的差别就在于前者为含蓄、内敛,后者为直白、外向,这是中国诗词的审美特质所决定的。在中国诗词中,最忌“浅、白、直、露”,而以含蓄内敛为核心审美准则。这也自然会直接影响到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表现方式和风格。即使是《大江东去》这样的属于典型雄浑意境美的歌曲,演唱者也不能将情绪表现得过于夸张,而像明显属于冲淡意境美范畴的《花非花》《枫桥夜泊》等歌曲,在演唱情绪表现上就要更加内敛、含蓄、深沉。抒情歌曲则不受中国古诗词意境美审美原则的束缚,大多在情感表现上十分直接、大开大合。
(摘编自胡东冶《溯源与省思——中国艺术歌曲概念之厘清与界定》)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的艺术歌曲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于它的独特之处。
B. 我国艺术歌曲与抒情歌曲的最明显差别便是有高水准的歌词,而抒情歌曲不具备。
C. 我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讲究一定技巧,需要对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底蕴有深刻了解。
D. 我国艺术歌曲在演唱上讲究含蓄、内敛,而其他类型的歌曲却表现为直白、外露。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经》是我国古典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受它影响,融合唱腔,戏曲风格类型得以产生。
B. 材料一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又呈递进形式,并通过一些生动的歌曲例子进行说理。
C. 如果修改《我和我的祖国》钢琴伴奏的音型、变化等各项内容,也可达到艺术歌曲的效果。
D. 《枫桥夜泊》和《我的祖国妈妈》虽是两首风格不同的歌曲,但它们都含有抒情的成分。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艺术歌曲的一项是( )(3分)
A. 肖战和那英合唱的《少年行》(唐·王维)
B. 陈力和余少群合唱的《枉凝眉》(清·曹雪芹)
C. 蔡国庆和蔡轩正合唱的《诫子书》(蜀汉·诸葛亮)
D. 杨洪基和王晰合唱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
4. 材料一和材料二围绕“中国艺术歌曲”谈了各自的艺术见解,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5. 《大江东去》到了高潮“樯橹灰飞烟灭”时,先以伴奏力度的增强达到情绪爆发的音乐效果,而后在最后一个字上,又采用声音延长的方式达到“留白”效果。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做法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家喜欢马梳理
刘建超
马梳理病了,住院了,说是胰腺有毛病。男怕胰腺女怕肝,都说男的胰腺出现病变,那问题就严重了。
马梳理的病房住着四个病人,要是没有马梳理的嘴在吧唧,那就是一个死静,连呼吸声都听不到。
马梳理等医生查完房,护士给扎上针,嘴就开始吧唧,几个病友的家事都被他扒拉个遍,当然,马梳理也把自己的家事同病友们分享了,将心比心啊,不然的话,住院就够糟糕了,谁还有心情跟你谈论家长里短?
大家喜欢马梳理,到医院探望马梳理的人就多。
马梳理会向病友恰到好处地炫耀眼前这位如何不得了。要么介绍来人的背景,享受什么待遇,部门如何重要;要么介绍来人的父辈多了不起,参加过什么战役,立过什么功;要么就夸来人教子有方,孩子多么优秀,考上了哪个名牌大学,学的专业多么高端;要么讲当年哥们义气,偷捕人家院子里的大枣,被狗追得撕破裤子;女同学当年多么漂亮,被高年级的同学娶走了,伤了班里一众男生的心。探望马梳理的人,出了医院门都觉得自己是来接受马梳理的洗礼的。
大家确实喜欢马梳理。
马梳理在一家内刊做编辑。单位经常为赶一个会议资料,让大家加班到午夜。刚有人嘟囔着肚子饿了,外卖小哥就把热乎乎的夜宵送到了门口。马梳理招呼大家吃夜宵,说咱主任早都安排好了,加班尽义务,主任请大家吃夜宵。大家吃舒服了,主任脸上也有光了,马梳理就嬉皮笑脸地把付款二维码举到主任脸前。
单位露姐孩子上初中,老公在外地,学校有点大小事都得露姐去,经常请假,主任的脸色就不好看。有时露姐接电话,再看看表,马梳理就知道露姐的孩子在学校又有事情了。他说,露姐,这个稿子中的几个数据还是要实地核实一下,辛苦你跑一趟吧。露姐总是暖暖地感动,到了腊月灌了香肠就会给马梳理带去一包。年终评比,先进工作者的票大家都会投给马梳理。
大家喜欢马梳理,住院的马梳理精神状态很好。去医院探望的人说,马梳理还是嘴不得闲,高调得没边没沿,他是不是不知道自己的状况啊。
马梳理当然清楚自己的状况,只是他从来不闻不问,医生说啥他听啥,医生让吃啥他吃啥,从不问医生自己的病情。夜深人静的时候,马梳理会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发呆。
在医院待了半年,马梳理死活不住了。在哪里都是耗时间,还不如回家耗着安静呢。家人劝不住,只好办了出院手续,回家养着。
中秋一过,马梳理的身体状况就明显差了,虽然嘴还嘚吧,气息已经跟不上了。单位同事来家里看望他,说着言不由衷的安慰话。临别时,他笑着说,再见时,可能就是在我的追悼会上了。
大家喜欢马梳理,来参加马梳理追悼会的人很多。
马梳理的追悼会是马梳理自己主持的。
吊唁大厅前方放着一台投影仪,屏幕上播放着马梳理录好的仪式。
马梳理给自己致悼词,悼词里说自己在办杂志时太较真,得罪人。县委办主任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给几家大报写专栏,据说都是稿子一遍过,报社的编辑都改不了一个字。可是他给本刊写的一篇稿子,马梳理就是挑出毛病据理力争,主任也服气,改了两个词和三个标点符号。
马梳理说自己对年轻人提携不够,关爱不足。杂志社新来一个年轻编辑,负责诗歌。他编发了一组他的同学写的诗歌,马梳理对这组诗歌提出了不同意见,可年轻人还是坚持给发了。结果出现了问题,领导追究,马梳理全部给揽下来,受到警告处分。
马梳理还说了一件事,五年前他去了一个偏远山村,走了几百里路,帮助村里的一个残疾青年修改作品,晚上就住在青年的家里。青年有个梳着大辫子的漂亮妹妹,看到一个城里干部大老远地来山里帮助残疾的哥哥,颇受感动。晚上,她把自己梳洗干净了,坐在马梳理的床边。马梳理是一动不动地劝说着妹妹,妹妹流着泪给马梳理磕头表示感谢。
马梳理说完,大家也听明白了。
屏幕上的马梳理一本正经地说,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让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送别马梳理,他要去没有病痛、不惧冷热、不需金钱的极乐世界了。
向大家喜欢的马梳理先生一鞠躬——
向大家喜欢的马梳理先生再鞠躬——
向大家喜欢的马梳理先生三鞠躬——
终于有人忍不住,扑哧笑出了声,连锁反应,整个吊唁大厅都爆发了哈哈哈的笑声。
笑着笑着,有人就流泪了,女人嘤嘤哭出了声。
屏幕上的马梳理定格在平日里大家看习惯了的那张干瘦的带着微笑的脸上。
大家喜欢马梳理。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马梳理向病友“恰到好处地炫耀”,从中可看出马梳理说话讲究分寸,既夸耀了来客,又不会让病友觉得浮夸。
B. 马梳理在工作中考虑周密,体贴关心同事,在单位加班大家都喊饿时他早已叫好了外卖,但他把功劳归于主任。
C. “出了医院门都觉得自己是来接受马梳理的洗礼的”,大家去看望马梳理,被马梳理对待病情的乐观豁达感染。
D. 马梳理是个节俭之人,不愿因为自己生病而多花钱。他在医院待了半年,病情未好就办了出院手续,回家养着。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马梳理的病房住着四个病人……那就是一个死静”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马梳理与其他病人的不同。
B. “去医院探望的人说,马梳理还是嘴不得闲,高调得没边没沿”,这里是正话反说,从侧面刻画了人物形象。
C. 小说叙述节奏舒缓,不疾不徐地叙述了关于马梳理的几个故事,从多个角度突出了马梳理受大家喜欢的原因。
D. 小说语言幽默诙谐,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从第一人称视角,灵活采用插叙的叙述方式讲述马梳理的故事。
8. “大家喜欢马梳理”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起到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从马梳理住院到去世,他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乙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①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②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故枸木必将待櫽栝③蒸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砺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人之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节选自《荀子·性恶》)
【注】①伪:通“为”,人为努力。②文理:礼法。③櫽栝(yǐn guā):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B.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C.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D.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11.下列句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
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劝学》选文开篇即提出中心观点,接着有条理、有层次地阐述了学习对人的重要作用。
B.《性恶》选文中认为人性之所以为恶,是因为人生来而有好利等人性,而这些人性会令礼义辞让等德行消失。
C.《性恶》选文中认为人一定要靠师法,得到礼义,然后得到安定,才能成为君子。否则,放纵性情,违背礼义,会成为小人。
D.《劝学》选文善用比喻阐述道理,说理透彻。《性恶》选文在阐释相似道理时,所用的手法却完全不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分)
(2)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4分)
14选文乙中的观点,能否印证选文甲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一首宋词,完成15~16题。
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①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②,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①清都:指与红尘相对的仙境。②支风券:支配风雨的手令。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天上掌管山水,专管给雨支风、留云借月之事,于词人而言可谓美差。
B.上阕虚实结合,将词人随性的生活与神奇的仙境结合,呈现出一幅光怪陆离之境。
C.下阕以夸张手法起势,写词人诗思之丰富,酒量之大,个性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
D.洛阳牡丹自唐就负有盛名,但词人却舍牡丹而“插梅花”,是为取其品性以自比。
16.有人说从这首词里可以读到李白。请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从只会墙上挂相框,到学着“实景布置”;从支起几张空桌子就开张,到如今张罗起多媒体影音手段;从讲述村子的历史,到发扬村风村德的教化之用……分布在中国乡村的大小村史馆,照见着一代代农民的喜怒哀乐,也记录着生生不息的______。
忆乡愁,看变迁,逛村史馆已成为一些乡村的新年俗。走进村史馆,村史馆馆长李洪浩追忆起当年________,他的爷爷李义丰带领村民修建了最早的石泉湖水库,后来总共修了四座水库,使80%的土地变成了水浇田,石泉湖村获得连年大丰收,成为沂蒙老区农业战线的典型。而“落难沟”村改名为“落满沟”村的趣闻更是折射出这个小村庄的百年变迁史。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村干部、扶贫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全村迅速变化,泥路变硬化路,窑洞变砖瓦房,接着又通了自来水,有了宽带网,村容_________。随着物质条件在得到改善之后,使得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和历史的“纽带”。乡愁,不仅藏在耕耘桑梓的往事中,也藏在烟火百态的民风民俗里。修村史、扬村风,________,方能将乡村精神文明传承保护下去。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物阜民丰 光辉岁月 焕然一新 久久为功
B.岁稔年丰 峥嵘岁月 日新月异 久久为功
C.岁稔年丰 光辉岁月 日新月异 计日程功
D.物阜民丰 峥嵘岁月 焕然一新 计日程功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物质条件在得到改善之后,使得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和历史的“纽带”。
B.物质条件在得到改善之后,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留住历史的“纽带”。
C.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使得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和历史的“纽带”。
D.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留住历史的“纽带”。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干细胞是人体内的一类细胞,存在于人体发育过程中以及成体之后。干细胞可以自我复制,多向分化,常用于生长发育、疾病发生、药物筛选等科学研究。此外,干细胞还可以用于疾病治疗,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干细胞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被应用于重症以及危重症的救治研究中。
然而, ① 。获取干细胞必须进行体外扩增,但随着扩增代数的增加,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会逐渐减弱,这使得能够应用的干细胞可用代次有限,导致干细胞资源难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
为此,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二十余年持续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可以模拟体内微环境的干细胞仿生赋能系统,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干细胞体外培养问题。研究人员介绍说,目前的干细胞培养系统存在四大痛点:增殖能力不足,细胞产量低;功能丢失, ② ;干细胞纯度低,安全风险大;细胞资源稀缺, ③ 。简言之,现有的培养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够用、不好用、不敢用和用不起等四个问题,目前还需要从干细胞仿生培养材料入手,全面优化配套培养体系。
21.请结合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用一个单句给干细胞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请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学习的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考。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答案参考:
1. B 2. D 3. C
4. ①材料一侧重论述中西艺术歌曲的不同,以及分析我国艺术歌曲的各种风格。
②材料二侧重从歌词、伴奏、演唱表现方式三个方面比较中国艺术歌曲与其他歌曲的不同。
5. ①意境上,“樯橹灰飞烟灭”突出了歌词“雄浑”的意境美。
②伴奏上,“力度增强”“情绪爆发”与“声音延长的方式”形成对比变化,突出了伴奏具有与人声旋律同等的音乐表现力。
③演唱表现方式上,“留白”突出了中国诗词“含蓄、内敛”的审美特质。
6. D “不愿因为自己生病而多花钱”错,于文无据
7. D “从第一人称视角”错,文章的描写视角应是第三人称。
8. ①“大家喜欢马梳理”这句话贯穿全文,故事情节“马梳理住院——看望的人多——在单位上关心照顾同事——追悼会”等都是围绕“大家喜欢马梳理”而展开的。
②从人物形象塑造上,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从侧面突出了马梳理开朗豁达、乐于助人的形象及受喜爱的程度。
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马梳理专业水准高,处事通达灵活,为人乐观友善,像他这样的人是深受大家喜欢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答出两点即可)
9. ①安然接受生病的事实,坦然对待,在病房与病友们聊天,恰到好处地夸耀来看望的人。
②对自己的一生进行反省,录好致给自己的悼词。
③乐观豁达地对待死亡,认为死亡是辞旧迎新,是去一个没有病痛、不惧冷热、不需金钱的极乐世界。
10.C
11.B
【解析】A.輮:通“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C.生:通“性”,天性、资质。D.从:通“纵”, 纵容。
12.D
【解析】 “手法却完全不同”错,《劝学》中荀子用了大量的比喻说明人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改变恶性;在《性恶》节选的这些文字中同样可以看到这种手法,如:“故枸木必将待櫽栝蒸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砺然后利。”
13.(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博学”“参省”“知明”)(“知”翻译成“智慧”“见识”都可)
(2)因此看来,这样那么人的本性是恶的,就很明显了,那些善的品质就要靠人为努力了。(“用”“明”“伪”,句子通顺)
14.可以论证。甲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1分);选文乙的主要观点是“人性本恶,师法、礼义的教化可以端正恶的性情”(1分,大意对即可),意在强调人为努力、后天学习对改善性恶的重要作用。(1分)
【翻译】(仅供参考)
人的本性是恶的,而所谓善的,是人为努力。现在的人性,有生下来而贪好私利的,顺着这个性,会出现争夺,而辞让的德行就消失了。有生下来而嫉妒、憎恨的,顺着这个性,会有对人的伤害,而忠信的德行就消失了。有生下来而有耳目的欲望,有喜欢声色欲望的,顺着这个性,会有淫乱出现,而人的礼义文理秩序就消失了。那么,放纵人的本性,依从人的情欲,就一定导致争抢掠夺,一定跟违犯等级名分、扰乱礼义法度的行为相合,而最终回到乱动局面。所以一定要有老师法制的教化,礼义的教导,然后才会有辞让的德行出现,合乎文理秩序,最后归于治理安定。由此看来,人的性是恶的,就很明显了,而善就要人为努力了。
所以弯曲的木材,一定要靠櫽栝蒸热矫正,然后才直;不锋利的刀剑,一定要磨砺,然后才锋利;现在人的性恶,一定要靠老师、法制,然后才能改正,有礼义然后才能治理安定。现在的人没有老师、法制,就会偏邪险恶而不端正;没有礼义,就会悖乱而不安定。古代的圣王因为人的性恶,因为偏险而不端正,悖乱而不安定,为此而建立礼义,制定法度,用来整治人的情性,改正人的情性,驯服教化人的情性,引导人的情性。令人的性情都是由安定而表现,合乎道统。现在的人,接受老师、法制的教化,积累文化知识,实行礼义的人,便是君子;放纵性情,安于恣肆放荡,违背礼义的人,便是小人。由此看来,人的性是恶的,就很明显了,而善就要人为努力了。
15.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项,“上阕虚实结合”说法错误,这首词上阕是词人想象自己是天宫里掌管山水的郎官,天帝赋予了“我”狂放不羁的性格,“我”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多次上奏留住彩云,借走月亮。因此上阕全为想象,没有写词人随性的生活。
16.①内容上,全词塑造了与李白一般的疏狂形象:词人自封仙官,却连仙境都懒得归去;蔑视权贵,却寄身于诗境酒乡,过着慵懒恣意的生活。②形式上,用想象、夸张手法创造出超脱凡尘的景象,构思奇妙,使得整首词呈现出李白式的浪漫主义色彩。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要求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鉴赏本词和李白创作的相似之处。李白的诗歌内容上大多突出自我、张扬个性,反映现实、关注民生,写名山大川,抒漫游怀抱,情感上大多是抒发了酷爱自由、渴望解放、蔑视权贵的情怀。李白作为浪漫主义流派的代表诗人,在手法上常采用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想象。结合本首词的内容和手法寻找两者相似之处即可。
①从内容上分析,词的上阕,首句词人以“山水郎”自居,写自己热爱山水乃出于天性。直抒自己的生活理想,他不喜尘世,流连山水。接下来“天教分付与疏狂”则声称自己懒散的生活方式和狂放的性格特征亦属天赋,无法改变。这两句充分表现出了词人坦荡直爽,豪气四溢的性格特征。“曾批给雨”二句以天意抒怀抱,透露出作者远避俗世,怡然自得的心理。这两句充满了浪漫的精神,透露了他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和对世俗发自内心的鄙弃。词的下阕,“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写作者对诗与酒十分钟情,而面对“侯王”却傲骨铮铮,凸显词人对功名富贵的鄙夷。“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这两句表现出作者不愿意返回官场,只想纵诗饮酒,与山水为伴,隐逸归老,表现了自己鄙薄名利的态度。全词塑造的寄身于诗境酒乡、过着慵懒恣意生活、蔑视权贵的疏狂形象与李白酷爱自由、渴望解放、蔑视权贵的形象极为相似。
②从形式上分析,作者将自己封为仙官,想象在华丽的天宫里做官,曾多次批过支配风雨的手令,多次上奏留住彩云。想象惊人奇特,手法夸张,构思奇妙独特。这与李白的创作风格非常相似,都有浪漫主义色彩。
17(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2)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18.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物阜民丰: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足。岁稔年丰:年成好,农业丰收。横线前有“生生不息”修饰,加之此句讲的是乡村代代农民的历史,用“岁稔年丰”更合适。
第二空,光辉岁月:多指辉煌灿烂、奋发有为的年轻时代。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此处追忆当年,用“峥嵘岁月”更合适。
第三空,焕然一新:形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语境中强调迅速变化,所以这里用“日新月异”强调村容的变化快。
第四空,久久为功: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计日程功:指可以数着日子来计算功效。形容进展快,不久就可以成功。语境中强调唯有持之以恒,方能将乡村精神文明传承保护下去,用“久久为功”合适。
故选B。
19.D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句共有三处语病:
第一处,“随着物质条件在得到改善之后”句式杂糅,“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在物质条件改善之后”两句杂糅,可以改为“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
第二处,“随着……,使得……”成分残缺,删除“使得”。
第三处,“寄托……历史”搭配不当,可以在“历史”前面添加“留住”。
故选D。
20.①构成:文中用“耕耘桑梓”“烟火百态”代指“农事”“农家生活”。②效果:通过借代的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读者可以联想到家乡的具体生活,并引发读者对家乡生活的强烈感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首先分析“借代”的构成。
“乡愁,不仅藏在耕耘桑梓的往事中,也藏在烟火百态的民风民俗里”是说乡愁藏在农事和农家的生活习俗之中,但句中没有直接说“农事”“农家生活”,而是用“耕耘桑梓”的具体劳作来代指农事,用“烟火百态”的具体生活代指农家生活百态。
然后再分析借代化抽象为形象以及强化抒情方面的作用的表达效果。
21干细胞是人体发育过程中以及成体之后存在于人体内的具有自我复制、多向分化特点的常用于生长发育、疾病发生、药物筛选等科学研究及疾病治疗的一类细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
这类题首先要找到种差和属差,然后根据被定义对象辨别主次,突出被定义项的性质和特征,最后按照“……是……”的单句句式整合作答。
首先筛选出有效信息:“是人体内的一类细胞”“存在于人体发育过程中以及成体之后”“可以自我复制,多向分化”“常用于生长发育、疾病发生、药物筛选等科学研究”“用于疾病治疗”;
然后明确下定义的主干句,即“干细胞是……细胞”;再将有效信息整合,注意表述时符合逻辑顺序。
22.①干细胞获取是比较困难的(或:干细胞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②治疗效果差
③生产成本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上文强调干细胞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作用,句前的“然而”表明此处的内容与上文构成转折,结合下文“获取干细胞必须进行体外扩增,但随着扩增代数的增加,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会逐渐减弱,这使得能够应用的干细胞可用代次有限,导致干细胞资源难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可知,干细胞虽然重要,但是获取有困难,故可填写“干细胞获取是比较困难的(或:干细胞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之类的句子。
第②空,语境介绍干细胞培养系统存在的四大痛点,且先介绍“痛点”,然后说明后果,后文的“不够用、不好用、不敢用和用不起”分别与四大痛点的后果对应;此处描述第二个痛点,第二个痛点对应的后果是“不好用”,据此应填“治疗效果差”之类。
第③空,描述第四个痛点,第四个痛点对应的后果是“用不起”,据此应填“生产成本高”之类。
23.材料以《劝学》和《师说》为例,指出古人对学习的认知。根据课文可知,《劝学》主张:学不可已、积累、坚持、专心。由此可知,古人对于学习的态度,总体上以积极求教求知、持续的积累与坚持学习的总体态度。根据任务要求,以“‘劝学’新说”为标题,考生要突出“新说”之意,尽量避开课文中的传统观点,另辟新意。可以联系时代发展,结合当今学习过程遇到的新问题谈认识,比如知识焦虑、过度学习、考研热、培训班等;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学习的看法,如从兴趣出发、全面发展等均可。本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切忌单纯泛泛而谈对学习的认识。
【立意参考】:
1.学习要讲求效率,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2.任何时代,学习都不能急于求成。
3.信息爆炸的时代,避免陷入知识焦虑。
4.多种选择面前,兴趣也许是最好的依据。
5.学习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应付考试。
6.学习是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智育,不能忽视德育、美育、体育、劳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