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能力达标训练-2(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能力达标训练-2(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7 19:0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能力达标训练
一、【类型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篇)
1. 根据材料完成练习。
北京冬季奥运会“名片”
中文全名:2022年北京一张家口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时间:2022年2月4日至20日 举办地点:由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 办会理念:绿色、共享、开放、廉洁 办会口号:纯洁的冰雪 激情的约会 比赛项目: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 下届冬奥:2026年在意大利举办
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
北京24届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在“BEIJING 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
(1)观察会徽和图画,完成练习。
①和“冬”字这部分对应的是第( )幅图;和这部分对应的是第( )幅图。
②从第 幅图中,我仿佛看了 (谁) (什么动作)的画面。
(2)读材料,再填空。
2022年2月,第 届冬奥会主办城市是 和 。此次冬奥会一共举办 天,它将兑现用“纯洁的冰雪”,邀约全世界的朋友共赴一场“ ”的承诺。
(3)根据材料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冬奥会每四年举办一次。( )
②北京冬奥会倡导“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会理念。( )
③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融入了中国民族文化特色。( )
④为了欢迎参赛队员,冬奥组委会在住宿、餐饮的安排上应当豪华。( )
2.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是粮食产出大国,同时也是很会粮食大国,但不容回避的是,我国目前粮食浪费的现象还是非常严重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的粮食浪费大约占全国粮食总量的6%。6%是什么概念?大约三百五十亿千克,相当于一个吉林省,甚至超过四川省的年产量。如果全球1/4的粮食浪费得到避免,那么将足够养活大约占全球12%的87亿人。
材料二:市场监管总局介,监至2022年12月,我国外卖用户达52亿,网络餐饮平台成为制止粮食浪费的重要环节。市场监管总局将进一步发挥平台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建立防范外卖食品浪费长效机制。市场监管总局引导平台积极优化餐品供给结构,设置“小份菜”“小份饭”,为参与“小份菜”“小份饭”的商户提供流量支持。对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于以鼓励性补贴。
(1)从材料一中获得的信息里,正确的打“√”,有错误的打“×”
A我国目前粮食浪费的现象依旧严重。( )
B如果全球的粮食浪费得到避免,将养活许多人。( )
C全球大约有 8.7亿人口。( )
(2)从资料二中获得的信息里,正确的打“√”,有错误的打“×”
①目前我国外卖用户很少,可以忽略这些用户的餐饮浪费行为。( )
②优化餐品供给结构具体指设置“小份菜”“小份饭”。( )
③市场监管总局在制止餐饮浪费上既鼓励平台商户也鼓励消费者。( )
(3)“爱惜粮食从我做起”,你能给自己或家人提三条具体建议吗?
二、【类型2】课外拓展阅读(3篇)
3.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呑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头,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填空。
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十坐着,说明他 ;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安详,说明他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表现他 。
(3)“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这是因为( )。
A.见到将军发怒,战士们害怕,不敢回答,也不敢走开。
B.战士们不知道冻死的是谁,又没听清将军的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C.战士们的心情很沉重,他们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此时除了沉默外,还能说什么呢?
(4)文章第1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丰碑”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外婆家
直到现在,我还是常常想着我的外婆家。
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我又梦到了那座梅溪镇上的古老的屋子。曾经消磨了我整个童年的那间“藤花书屋”,依旧没有改变一些样子。一种不知名的藤本植物,从窗外爬起来,带着那些绿得可爱的叶子,一直爬上了屋檐,窗外便好像张了一个绿色的帷幕;有的开出几朵小小的淡红花来,更是美丽得叫人不忍离开。
春天,书屋前面花坛上的大丽花开了,红的、紫的、黄的、白的……一丛丛,把这朴素的院子,点缀成洞房似的。一群群的蜜蜂,从墙外飞来,盘旋在这些花上,不住地唱着它们的赞春歌。
书屋后面,是一个大竹园,一根根的翠竹,不时发出飒飒的响声,仿佛它们在絮语着。当我们走进这竹林的时候,脚下踏着那永远照不着太阳光的泥土,软软的,真比踏着厅堂上珍贵的地毯还舒服。夏天,我们常常摊开一条席子,带着一壶凉茶,躺在那里读故事书,要是沉沉睡去了,不妨就来一次“午倦抛书昼梦长”。
墙外人家,尽有搭着瓜棚、豆架的,秋天到了,晚上明月如水,从那些棚架上的绿叶丛中,不断地送过“沙沙!沙沙!”的歌声来,很容易地把我带进甜蜜的梦乡。
冬天是最寂寞不过的,但是,在这书屋的火炉边,我曾经和表妹们烤过山芋吃;在这书房外的一片大雪中,我们曾经堆过雪人玩。
这一切都像真的一样,在昨天晚上的梦中,我又一次到了外婆家。
(1)为什么“我”把外婆家那古老的屋子称为“藤花书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是按________顺序来描写外婆家的景色。
(3)说一说,在夏天里,“我”的快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现代文阅读
七月的天山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年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的幽静。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1)我们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观察位置的变化。
(2)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说明________。
(3)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这句话中的“柔嫩"和“柔美”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的第三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类型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篇)
1. (1)二 一 一或二 滑雪运动员/滑冰运动员 在雪地上弓着腰奋力向前滑行。或在冰面上手触着地面,正快速转弯。
(2)24届 北京市 张家口市 17 激情的约会
(3)√ √ √ ×
2. (1)√ √ × (2)× √ √ (3)①每餐根据家里人数准备菜,不多做,做到光盘行动;②外出吃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打包;③不挑食,米饭吃多少盛多少。
二、【类型2】课外拓展阅读(3篇)
3. (1)丰碑
(2)十分疲劳,想歇息一下;对遇到严寒折磨早有思想准备,所以不慌不忙,十分镇定;一心为了别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已的崇髙梢神
(3)C
(4)环境描写。突出了天气恶劣,为下文内容的展开做铺垫。
(5)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髙尚品徳和大无畏精神。
4. (1)一种不知名的藤本植物,从窗外爬起来,带着那些绿得可爱的叶子,一直爬上了屋檐,窗外便好像张了一个绿色的帷幕;有的开出几朵小小的淡红花来,更是美丽得叫人不忍离开。
(2)时间
(3)夏天,我们常常摊开一条席子,带着一壶凉茶,躺在那里读故事书,要是沉沉睡去了,不妨就来一次“午倦抛书昼梦长”。
5. (1)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2)密密的塔松;撑开的巨伞;塔松长得非常茂盛
(3)不能;柔嫩能写出山的颜色鲜嫩,柔美只能写出山的形状,所以不能互换。
(4)寂静的森林里,茂密的树叶遮挡了太阳,只漏下点点金光,溪水在缓缓的流淌,只听见马蹄踏过水面的声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