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能力达标训练
一、【类型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篇)
1.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某学校对100名在家里使用手机的学生进行调查,具体情况统计如下表。
调查项目 主要内容 结果
价格 低档手机1000元以下 37人
中档手机1000~3000元 53人
高档手机3000元以上 10人
话费 每月50元以下 40人
每月50~100 元 43人
每月100元以上 17人
主要用途 ①及时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 60%
②同学之间交流,遇到疑难问题时相互讨论 57%
③用手机拍摄功能,拍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40%
④遇到危险及时求救 13%
⑤打游戏,消磨时间 95%
⑥听歌打发时间 22%
(1)调查表中,使用中低档手机的学生有多少人?( )
A.10人 B.80人 C.90人 D.100人
(2)在话费调查栏中,一年消费1200元以上的学生有多少人?( )
A.40人 B.43人 C.17人 D.20人
(3)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该校学生使用手机的目的主要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④③ D.④⑤⑥
(4)你认为学生使用手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说说理由(至少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报告,做练习。
关于行人过马路的调查报告
新闻里经常报导在十字路口的悲剧,于是,我就对行人过马路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自己观察记录。
通过观察,我发现在十字路口有许多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主要表现为闯红灯。我总共记录了291个行人的表现,其中有149个行人闯红灯。他们有的一边看着马路上的车辆,一边不顾红灯地走着;有的看马路上一时没有车辆,就闯红灯;还有的好像视车辆为空气,一路跑着闯红灯。有142人行人没有闯红灯,他们遵守了交通规则,一直等到绿灯才走,不管等多长时间也要遵守交通规则。
①闯红灯的人数大约超过了50%,应该对市民加强交通安全的教育。
②为了节省时间就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很危险,我们小学生一定不要闯红灯,要遵守交通规则,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说服身边的人遵守交通规则。
(1)小作者进行了这次调查的原因是( )
A.小作者觉得非常好奇。 B.学习伙伴一起组织。
C.这是老师布置的任务。 D.新闻里经常报导在十字路口的悲剧。
(2)小作者采取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
(3)小作者观察到了几种行人的表现?分别是哪几种?请列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调查报告,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类型2】课外拓展阅读(3篇)
3.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节选)
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
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瞧在眼里,疼在心头。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为百姓治病?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神农带着随从,攀上了高山。他亲自采摘各种花草,放到嘴里尝,并把尝到的结果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随从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他的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才把毒气解了。随从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劝他下山回去。他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
就这样,他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这里的山山岭岭。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随从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叫随从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
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1)“苦思冥想”的意思是________。它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___等。
(2)把画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________
(3)下面说法,有错误的是( )。
A.神农氏为了让百姓有吃的,能看病,就亲上山自品尝了一百种草药。
B.神农氏利用灵芝草救了自己一命。
C.“神农架”这个名字是用来纪念神农氏的。
(4)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神农氏为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屋顶上的月光(节选)
夏夜,一家人在房顶睡觉是常有的事。在房顶睡觉,特别凉爽,比闷在屋子里睡舒服多了。母亲收拾着枕头、被单,我们姐妹顺着梯子早早爬上房顶。
屋顶上的月亮,从一弯新月,到一轮满月,我看着它缺圆盈亏。不变的,是月亮的光芒,莹白,安详,静静的,柔柔的,自高远的夜空倾泻下来。
屋顶的月光,就这样无声无息流淌着。妈妈与我们轻声地说着话。她讲嫦娥的故事,我似乎看到了月亮上的桂花树,闻到了随着月光飘来的桂花香;她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仿佛看到浅浅的银河微波涌动,听到院子里葡萄架下的耳语……妈妈的故事真多啊!
月色朦胧,在妈妈的话语中,我们姐妹不知不觉睡着了。半夜觉得夜凉了,忽然醒来,睁眼看到妈妈正轻轻地为我们盖上薄被。月光下,年轻的妈妈,真的好美啊,柔和的脸上带着笑音,眼睛特别亮。她的动作很轻,仿佛是怕惊扰了我们的好梦。我觉得自己快要融化在月光中,融化在妈妈深深的爱里面了。
多年以后,我离开故乡,读到席慕容的诗《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月亮的晚上响起……”我的眼前,是屋顶上的月光,亮堂堂的。月光下的母亲,依然年轻。
(1)从短文中找出两个ABAC式的词语,再仿写两个。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短文中妈妈在月光下给我们讲的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3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话未说完
B.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
C.表示语言中断
(4)阅读短文,判断对错。对的画“正确”,错的画“错误”。
①因为故乡屋顶的月光莹白、安详,所以作者一直怀念至今。( )
②姐妹俩在屋顶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是因为妈妈讲的故事很无聊。( )
③“她的动作很轻,仿佛是怕惊扰了我们的好梦。”这是一个比喻句。( )
④短文表面上写屋顶的月光,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
__________
在200年前英国与西班牙交战的岁月里,直布罗陀要塞掌握在英国军队手中。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却只驻守着少量的英国军人。
一个夜晚,要塞司令独自一人到各个炮台进行观察,看看有无防备方面的疏漏。
走到一处,他看见一个士兵在自己的岗位值勤。
看到将军来到,哨兵本应举起长枪向他致敬。然而,这个哨兵却纹丝不动。
将军觉得有点反常,他大声地问:“哨兵,你难道不认识我吗?为什么不敬个礼呢?”
战士答到:“将军,我当然认识您。可是我腾不出手来,因为几分钟之前,敌人的子弹打断了我右手的两个手指头,我举不起枪了。”
“那么,为什么不赶紧去把伤口包扎一下?”
“因为,哨兵说:“一个值勤的士兵在有人接替之前是不能擅离岗位的。”
将军立即跳下马来。
“喂,朋友,把枪给我,让我替你值班,快去包扎伤口!”
那名士兵服从了。但他先奔回营地,请另一名哨兵跑去把将军替换下来,然后才跑向战地医院。由于失去两个手指,这名士兵再也不能灵活地使用自己的武器,他被送回了英国本土。
英王乔治亲自接见了这名战士,为表彰他的忠诚尽职,破格升任他为军官。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2)为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要塞(sāi sài) 升任(rèn rén) 包扎(zā zhā) 立即(jì jí)
(3)这篇短文讲的是一名哨兵在值勤时手指被打断了,但是在________,他没有擅离岗位,表现了哨兵________的精神。
(4)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哨兵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类型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篇)
1. (1)C
(2)C
(3)B
(4)示例: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理由:①大多数学生自制力差,会沉迷于手机游戏,影响学习;②使用手机助长了攀比之风;③通过手机上网,容易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
2. (1)D
(2)观察记录
(3)第一种:边看车边闯红灯;第二种:马路上没有车就闯红灯;第三种:视车辆为空气,一路跑着闯红灯;第四种:遵守交通规则。
(4)全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希望大家为了自己,为了家人,遵守交通规则。
二、【类型2】课外拓展阅读(3篇)
3. (1)尽心地思索和想象;搜肠刮肚;绞尽脑汁
(2)我们不能回去。
(3)A
(4)神农,你为了百姓,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太感谢你了!
4. (1)无声无息;不知不觉;不伦不类;不好不坏
(2)嫦娥奔月;牛郎织女
(3)B
(4)错误;错误;错误;正确
(5)妈妈的爱好深沉,我要好好爱我的妈妈,不让妈妈担心、生气。
5. (1)忠诚尽职的哨兵
(2)sài;rèn;zā;jí
(3)没有其他值勤士兵接替前坚守自己的岗位;忠诚尽职
(4)哨兵,你真厉害,在没有其他士兵接替前,即使受伤也坚持在自己岗位上,你的忠诚尽职,值得所有人学习!(答案不唯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