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表格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7 17:1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结合实例,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能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难点】
1、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2、利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教学活动 设 计 意 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富士山有怎样的特点。 离太阳越近的地方温度温度却还越低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 1、山顶总是白雪皑皑的,而山底却四季如春。 通过描述富士山山顶与山底温度的差异设置疑问,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并为下一项内容的学习做铺垫。
推进新课 【知识回顾】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自身是可以发光发热的且不断以什么形式不断的向整个宇宙空间辐射能量。 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怎么样。 大气主要吸收什么辐射。 【学生回答】 电磁波的形式 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 大气主要吸收长波辐射。 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便于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
教 学 环 节 教学活动 设 计 意 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点1太阳短波辐射及作用 【承转】太阳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整个宇宙空间辐射能量,我们地球也不例外,虽然到达地球表面的辐射能量只是太阳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也正是这部分能量给我们地球带来了光和热。 【合作探究】 1、太阳辐射主要以什么辐射居多。 2、请同学们分小组,结合图2.1,图2.2,推测白天的时候太阳辐射在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之前有哪些变化。 3、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太阳辐射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讲授】 太阳的温度很高,所以太阳辐射以短波辐射居多。所以当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时,太阳辐射中的少部分长波辐射会被大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吸收。而绝大部分的长波辐射会以可见光的形式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学生讨论,回答】 1、出现了吸收和反射等削弱作用。但是被大气层吸收和反射的量很少,绝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到达地面。 【学生讨论,回答提问】 使地面增温(地面吸收绝大部分太阳辐射)。 学生通过前面预习,对吸收、反射等基础知识已经掌握,本活动内容主旨仅在于理解“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
教 学 环 节 教学活动 设 计 意 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点2 地面长波辐射 及其作用 【承转】从活动1我们可以看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不是太阳辐射。那么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又是什么。 【合作探究】 1、地面辐射主要以什么辐射居多。 2、请同学们分小组,结合图2.1,图2.2,推测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是什么。 【教师讲授】 地面吸收绝大部分太阳辐射后会增温,所以也会向外辐射的能量,称为地面辐射。相比于太阳地面的温度较低,所以地面辐射以长波辐射居多。而大气主要吸收的是长波辐射,所以大气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学生讨论,回答】 大气主要吸收长波辐射。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讲,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所以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都被大气截留下来。 所以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是地面。 学生前面预习了关于波长以及二氧化碳、水汽等对长波辐射的吸收作用等相关知识,为本活动做好了铺垫。本活动内容的主旨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就可以了。
教 学 环 节 教学活动 设 计 意 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点3 大气逆辐射及其作用 【过度】大气增温后会出现哪些辐射形式。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分小组,结合教材活动部分题干材料以及图2.2,推测大气增温后的辐射形式。 大气辐射以什么辐射居多。 大气逆辐射指向什么方向,有什么作用。 【教师讲授】: 大气吸收大量地面辐射后增温。大气增温后,也会向外辐射能量称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除一小部分以大气辐射的形式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进行补偿,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拓展: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变化没有月球表面剧烈的原因。(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学生讨论,回答】 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学生讨论,回答提问】 长波辐射 【学生讨论,回答提问】 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是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 【学生讨论,回答拓展】 因为地球有大气,白天,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夜间,地球表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从而对地表昼夜温差起到减缓的作用。所以温度变化较小。 本活动内容的主旨在于让学生掌握“大气逆辐射的含义及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辐射等次要环节可通过知识梳理自学,此处略去。
教 学 环 节 教学活动 设 计 意 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 总结 【过度】请同学们依照图示,讨论总结,并在作业本上试着画出大气受热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要求只画出三个主要环节,略去削弱作用和大气辐射等枝节。 【总结】: 1、太阳辐射是地球的能量源泉 2、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3、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学生讨论,作图总结】 图示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直观易懂,省去细枝末节,便于学生理解
应用与拓展 【应用与拓展1】多云的夜晚气温比晴朗的夜晚高的原因。 【应用与拓展2】 农民伯伯以熏烟的形式防止植物冻害的原理。 【学生讨论,回答拓展1】 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好。 【学生讨论,回答拓展2】 熏烟可以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空气分子增多,可以加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以致于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最终增强了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防止让农作物遭受冻害。 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达到熟能生巧,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地理对生产生活的指导作用,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 学 环 节 教学活动 设 计 意 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书设计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短波辐射及其作用 1、使地面增温 地面长波辐射及其作用 1、使大气增温 2、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的热源 大气逆辐射及其作用 1、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相关作业练习 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