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 8.海水的性质
一、选择题
图是世界局部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地附近海域中,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⑤地附近海域的表层海水盐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入海径流 B.海水温度 C.海水深度 D.纬度位置
(2023高二下·溧水期中) 2019年12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软体机器人在马里亚纳海沟随深海着陆器下潜坐底10900米,并首次成功实现了深海电驱动;2020年7月在我国南海的试验中,软体机器人由无人潜水器携带到3224米的深度后,按预设程序成功实现了自由游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深海机器人设计成仿深海狮子鱼形状的软体结构,主要是为了适应深海( )
A.水温低 B.水压高 C.盐度高 D.水流快
4.马里亚纳海沟10900米深度与南海3224米深度的海水温度相差( )
A.15℃以上 B.10℃~15℃ C.5℃~10℃ D.5℃以下
5.(2023高二下·上海市期中)对海水密度影响较小的是( )
A.温度 B.盐度 C.颜色 D.深度
6.(2023高二下·上海市期中)一艘海轮由印度洋驶入红海,海轮的吃水深度变浅,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水盐度升高 B.海水盐度降低
C.海水温度升高 D.海水密度变小
(2023高三上·重庆市开学考)印度洋偶极是指赤道附近印度洋西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差,当印度洋西部的温度高于东部时为正偶极,反之为负偶极,此现象是海一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图为印度洋海域及其赤道上空热力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7.M、N、P和 Q四海区中盐度最高的是( )
A.M B.N C.P D.Q
8.印度洋出现负偶极时( )
A.甲处气流上升较显著 B.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
C.马来半岛森林大火多 D.索马里海域渔获减少
(2023高三上·江西月考)下图示意某海域洋流影响下海水表层温度和盐度的分布情况,a、b是等温线,m、n是等盐度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海域位于( )
A.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低纬度 D.南半球中纬度
10.导致甲、丙盐度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 B.降水量 C.风力 D.蒸发量
11.表层海水密度最大的海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3·房山)某年7月1日,环球帆船赛的帆船从法国某海港出发,一个月后穿过赤道,经过230天完成环球航行。下图为此次环球帆船赛航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4、15题。
12.帆船在正面顶风航行时会采用“Z”字形线路,建议采用“Z”字形线路航行的海域是
A.② B.③ C.④ D.⑤
13.帆船赛的航线
A.从①到②航段沿线表层海水温度升高
B.从②到③航段沿线表层海水盐度降低
C.从③到④航段途经世界著名渔场
D.从④到⑤航段帆船依次经过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023高三下·朝阳)图(a)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图(b)为30°N海城甲~乙的冬季表、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据图可知( )
A.受海水温度影响,30°N海域海水表层盐度高于底层
B.受海水深度影响,甲处表、底层海水温差小于乙处
C.受距岸远近影响,甲处海水盐度高于乙处、
D.受太阳辐射影响,甲处海水温度低于乙处.
15.甲处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有( )
①位于浅海大陆架,光照充足②所在海区风浪小、水质好
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④沿海地区市场需求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3高三下·西城月考)下图为波罗的海地区某年1月海冰分布图。海水的结冰温度低于淡水的冰点(0℃),且随海水盐度增加而降低。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波罗的海1月海冰主要分布在北部近岸海区,原因是该海区( )
①海水深,比热容大,易结冰②多径流注入,盐度较低,冰点较高
③受陆地影响大,冬季降温快④海域较封闭,盐度较高,冰点较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波罗的海( )
A.盛行西北风,形成了顺时针环流
B.春夏季风浪较大,降水多
C.沿岸北欧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广布
D.沿岸城市多位于峡湾海岸
(2023高二上·宜丰月考)绿潮是世界许多沿海国家近海发生的一种海洋生态灾害。自2007年至2018年,浒苔爆发形成的绿潮在黄海连年暴发。研究发现,浒苔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25℃,其生长消亡与盐度、营养盐、水温等因素有关。下图示意2009年5~8月南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与营养盐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该年度5月出现大量浒苔,7月最多,8月大量减少。据此推测,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海水的( )
A.盐度 B.密度 C.温度 D.营养盐
19.该海域海水5-6月营养盐含量明显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浒苔大量消耗 B.光照强分解快
C.沿岸海水下沉 D.海水盐度变低
20. 7月之前浒苔的数量( )
A.与温度正相关、与营养盐负相关
B.与温度正相关、与营养盐正相关
C.与温度负相关、与营养盐负相关
D.与温度负相关、与营养盐正相关
二、综合题
21.(2023高三上·枣庄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暑假期间,某地理研学小组在专家带领下抵达华雷斯,乘坐铜峡谷铁路列车前往洛斯莫奇斯,沿途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观察记录。研学小组在华雷斯休整期间,白天酷热难耐,夜晚凉爽宜人。列车行驶途中,研学小组对极致的自然景观感到震撼。到达洛斯莫奇斯后,研学小组查阅气象资料,了解到这里虽然地处沿海,年降水量仍然有限。通过实测发现加利福尼亚湾的盐度较高。下图为铜峡谷铁路沿线区域图。
(1)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华雷斯附近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
(2)洛斯莫奇斯附近海水盐度较高,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2.(2023高三下·东莞)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辽东湾位于渤海北部,海底地形自湾顶及东西两侧向中央倾斜,湾顶水深在10米左右,最深处位于湾口的中央部分,水深约32米。辽河口南临辽东湾,河口岸线平面形态呈喇叭状,属于强潮河口,大潮潮差可达4m以上。辽河口内河道迂回曲折;并伴有沙滩和岛屿,分布着我国最大的芦苇湿地;口外海水盐度分布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明显不同于外部海洋的特征。近年来辽河下游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多。下图a示意辽东湾位置,图b示意三道沟站海水盐度随水位变化。
(1)分析辽河口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2)说明潮汐对三道沟盐度的影响。
(3)分析辽河口盐度垂直变化小的原因。
23.(2023高三上·西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须德海原来是一个深入内陆的海湾。1932年,荷兰筑起长32.5千米、顶部宽近90米、高出海平面7米的拦海大堤,并通过庞大的排水系统排咸纳淡,使原先与北海相通的须德海成为荷兰最大的淡水湖—艾瑟尔湖,其平均水深约5~6米,边界平均水深1~2米。荷兰在湖泊周边继续排水新造陆地(下图),其上建有垦区和城镇。20世纪六七十年代,艾瑟尔湖水质一度变差。
(1)简述须德海演变成淡水湖的过程。
(2)目前,艾瑟尔湖湖水仍需排咸纳淡,试推测其盐分来源。
(3)说出在艾瑟尔湖周边新造陆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4)分析艾瑟尔湖水质一度变差的原因。
24.(2023高三上·唐山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下图),帕德雷岛分割了该湖和外海。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通常表层水流动方向为由外海向湖。马德雷湖水体较浅,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外海盐度约为35%),最低时可至2%。
(1)马德雷湖与外海相通但盐度通常远高于外海,解释其原因。
(2)有人认为马德雷湖盐度最低值出现在夏季。请为该观点提供依据。
(3)如果未来海平面保持稳定,推测马德雷湖及其水环境的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盐度的主要影响因素:1.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稀释盐分,使海水盐度降低,蒸发使海水浓缩,盐度升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盐度较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时,盐度较高;2.入海径流:①入海径流能稀释海水。 ②有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入海径流少,则盐度相对较高;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3.洋流 ①暖流增大海水的溶解度且海水蒸发加强,使得盐度升高;寒流降低海水的溶解度且海水蒸发减弱,使得盐度降低。 ②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5.汇入海水;6.海冰融冻 。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盐度受温度、蒸发、降水量、入海径流等影响,看图可知,②地位于北回归线,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温度高,蒸发量大,表层海水盐度最高,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看图可知,⑤地有尼罗河流入,尼罗河为淡水河,它流入⑤地海域之后,会使该地海域的海水盐度降低,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3.B
4.D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因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同一海域夏季大于冬季。不同纬度低纬大于高纬。同一纬度暖流区大于寒流区;2.垂直水温分布规律:1000m以内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海水导热率低,太阳辐射集中在表层。1000m以下变化很小,经常保持低温。
3.该深海机器人的造型像仿深海狮子鱼形状的软体结构,主要考虑了机器人的制作材料,因为软体有利于减少水的压力,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垂直水温1000m以下变化很小,经常保持低温,所以马里亚纳海沟10900米深度与南海3224米深度的海水温度相差不大,大概相差5℃下,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5.【答案】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海水温度与密度成负相关,即海水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低;海水盐度与密度成正相关,即海水盐度越高则海水密度越大;海水深度与密度成正相关,海水深度越深则海水密度越大,所以ABD排除,对海水密度影响较小的是颜色,C符合,故答案为:C。
【点评】海洋表面平均密度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6.【答案】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一艘海轮由印度洋驰入红海,红海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盐度高,密度大,所以轮船吃水深度变浅,A正确,BD错误;红海临近的印度洋的海水温度与红海差异不大,C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海水盐度越高,浮力越大,轮船吃水深度越浅;海水盐度越低,浮力越小,轮船吃水深度越深。
【答案】7.A
8.B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点评】从根本上讲,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是海水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溶解度等因素。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当然,地理中的某些海区的盐度变化,需要将以上几条综合起来考虑。例如,盐度最高的海域并不在降水最少的极地地区,而是在降水偏少、蒸发偏大、河流注入也少的副热带海区(红海);盐度最低的海区并不中降水最多的赤道附近,而在降水丰富、蒸发较小、河流注入较多的波罗的海。
7.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是降水、蒸发、径流汇入、洋流等。图中P、Q海域地处赤道低压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M、N海域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盐度较高,故PQ海域海水盐度低于MN海域,CD错误。M海域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水温高,蒸发量大,盐度最高;N海域位于澳大利亚西侧,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水温低,蒸发相对较小,盐度低些,A正确,B错误。故答案为:A。
8.A、印度洋出现负偶极时,印度洋赤道附近西侧海域海水水温偏低,甲处气流遇冷收缩下沉,A错误;
B、意味着已经出现索马里寒流,可知此时盛行西南风,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则印度西侧海水向南流动,B正确;
C、此时为北半球夏季,马来半岛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不容易发生森林大火,C错误;
D、印度洋盛行西南风,索马里寒流强盛,上升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鱼类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渔获增多,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9.C
10.B
11.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的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比较海水温度、密度、盐度,首先考虑纬度因素。洋流对海水温度、密度、盐度的影响,主要是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蒸发量增大,温度高,密度小,盐度大;寒流流经蒸发量小,温度低,密度大,盐度小。
9.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陆西侧洋流向北流动,应属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寒流或北半球中高纬暖流。若为南半球中低纬度寒流,则图中等温线向北弯曲且向北温度升高,向北温度升高盐度下降,等盐度线向南弯曲;若为北半球中高纬暖流,图中等温线向北弯曲且向南温度升高,向南温度升高盐度下降,等盐度线向北弯曲,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0.已知图示海域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结合已学知识,盐度甲小于丙,主要是丙靠近副热带地区,降水少,所以导致甲、丙盐度不同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1.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负相关,与盐度正相关。表层海水温度:甲=乙>丁>丙;表层海水盐度:丁=丙>乙>甲;与甲、乙、丁海域相比,丙海域温度最低、盐度高,即表层海水密度最大的海域是丙,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12.B
13.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表层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太阳辐射在赤道地区更集中,使得赤道地区的海水受到更多的太阳照射,温度较高。而向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角度较低,热量分布较广,海水受到的太阳热量较少,所以温度较低。海水表层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这是因为在副热带海域的附近地区有高气压的存在,持续的蒸发作用会导致盐度的积累。而在赤道和两极地区,盐度较低,因为热带地区的高降水量和两极地区的融冰会稀释海水的盐度。海水表层密度随纬度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着纬度的升高,海水受到的太阳照射减弱,温度降低。而海水的盐度,由于蒸发会导致盐度的积累,使得海水的密度增大。因此,随着纬度的升高,温度和盐度变化会导致海水表层密度增大。
12.A、帆船采用“Z”字形线路是在帆船正面顶风航行时,即航向与风向相反。②处自北向南航行,受东北信风控制,没有顶风航行,A说法错误;
B、③处自西北向东南,受东南信风控制,逆风,符合题意,B说法正确;
C、④地自西向东航行,常年受西风影响,航向与风向相同,C错误;
D、⑤自南向北航行,受东南信风控制,没有顶风,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13.A、从①到②航段纬度降低,沿线表层海水温度升高,A说法正确;
B、从②到③航段经过赤道,表层海水盐度先降后升,B说法错误;
C、从③到④航段没有途经世界著名渔场,C说法错误;
D、从④到⑤航段帆船依次经过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4.B
15.B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1、在外海或大洋,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2、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的影响;3、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比较低。
14.A、30°N海域近海地区表层盐度低于底层盐度,而远海海域则相反,因此可以判断近海海域由于受到地表径流注入,对海水盐度具有稀释作用导致这一结果,并不是受温度的影响,A错误;
B、海水温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海水变深而逐渐降低,甲处水深没有超过100米,乙处海域水深明显超过甲处,因此受海水深度影响,甲处表、底层海水温差小于乙处,B正确;
C、由图b可知,甲处海水盐度低于乙处,C错误;
D、甲乙两地纬度相当,太阳辐射差异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B
15.甲处位于浅海大陆架,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使鱼类饵料丰富,①正确;甲处距离陆地较近,周边岛屿较多,虽然风浪较小,但是污染物排放较多,该处水质较差,②错误;甲处有长江、钱塘江注入,携带大量的营养盐类为鱼类提供食物,③正确;沿海地区市场需求量大并不是形成渔场的成因,④错误。由此可知,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6.C
17.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欧洲
【解析】【点评】 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这是因为波罗的海的形成时间还不长,这里在冰河时期结束时还是一片被冰水淹没的汪洋,后来冰川向北退去,留下的最低洼的谷地就形成了波罗的海;其次波罗的海海区闭塞,与外海的通道又浅又窄,盐度高的海水不易进入;加之波罗的海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微弱;这里又受西风带的影响,气候湿润,雨水较多,四周有大小250条河流注入,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437立方千米,是波罗的海的淡水集水面积约为其本身集水面积的4倍。因此波罗的海的海水就很淡了。海水含盐度只有0.7%—0.8%,大大低于全世界海水平均含盐度(3.5%)。
16.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波罗的海为陆间海,海水较浅,且盐度低,比热容较小,易结冰,①错误;
北部地区河流注入了大量淡水,盐度较低,冰点较高,②正确;
北部海区面积较小,受两侧陆地影响大,冬季降温较快,③正确;
该海域较为封闭,与外界大洋海水交换程度低,盐度较低,其冰点较高,④错误。
故 C 正确, AB D 错误。故答案为: C 。
17.波罗的海大致位于55°-65° N ,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 A 错误;
该地区秋冬季盛行西风较强,风浪较大,降水较多, B 错误;
波罗的海沿岸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沿岸的北欧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广布, C 正确;
其沿岸城市多位于沿海的地势平坦地区, D 错误。
故选答案为:C 。
【答案】18.C
19.A
20.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 浒苔很容易死亡或被动物吃掉,所以一旦有合适的条件,它们就会以较快的速度不停地繁殖。大量繁殖的藻华生物不仅会堵塞鱼类等生物呼吸系统,致其死亡,而且会遮蔽射入水体的阳光,使固着在水底的其他藻类因缺少阳光而死去;藻华生物本身死亡之后还会腐烂分解,从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致使爆发水域失去生机 ;破坏海洋生态系统,严重威胁沿海渔业、旅游业发展 。
18.由材料“浒苔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25℃”可知,最可能原因是5月水温较低,随着温度升高,浒苔数量增加,7月水温最适宜浒苔生长,数量最多,而8月水温过高导致浒苔数量大量减少,故C正确;由图可知和根据所学知识,5~ 8月黄海海域盐度、表层海水密度变化很小,不会导致浒苔数量大规模变化,AB错误;由图可知,营养盐含量越来越少,但此阶段浒苔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故海水的营养盐不是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C。
19.根据材料可知,该海域海水5-6月海水温度适宜浒苔生长,大量繁殖,会消耗海水中大量的营养盐,导致海水中营养盐含量明显下降,A正确;光照强不会导致海水中营养盐分解变快,B错误;沿岸海水下沉、海水盐度变低等对海水中营养盐含量的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A。
20.根据题意以及前两题可知,海水水温较高,有利于海域表层浒苔生长,海水温度升高,海域表层浒苔数量越多(7月前水温不会超过适宜温度),因此表层海水中浒苔数量与温度呈正相关,CD错误;浒苔的生长会消耗海水中的营养盐,海域表层浒苔数量越多,海水中的营养盐消耗越多,数量越少,因此表层海水中浒苔的数量与营养盐呈负相关,A正确,B错误。故选A。
21.【答案】(1)地处内陆,受山脉阻挡,气候干旱,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降温快。
(2)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所处海湾盐度整体偏高,海湾较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昼夜温差受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由图可见华雷斯附近位于图示山脉以东,地处内陆,由该地纬度结合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可知,该地主要被东北风和西风控制,由其所处位置可见,西风带来海上水汽受地形阻挡,难以到达该地,东北方向为美洲大陆,水汽少,导致水汽难以到达该地,导致该地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天气以晴朗为主,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导致白天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降温快,导致夜晚温度低,所以昼夜温差极大。
(2)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是海水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等。由图示可见,洛斯莫奇斯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地降水少,温度位置低,晴天多,导致其海水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从而导致海水盐度升高;由图可见,洛斯莫奇斯位于加利福尼亚海湾,海湾狭长,受副高影响,降水少,注入海湾的径流流量少,加之海湾蒸发量大,导致海湾盐度整体较高,海湾较封闭,其和太平洋交界面积小,导致海湾内海水和太平洋海水交换少,海湾内的水体盐度维持一个较高状态。
【点评】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大气环流、洋流等。
22.【答案】(1)春季,气温升高,海冰消融盐度降低;夏季,入海径流量大,盐度最低;秋季,入海径流减少,盐度升高;冬季海水结冰,盐度最高。
(2)涨潮期间,高盐海水入侵河口,盐度升高;退潮期间,河水下泄,高盐海水向口外退出,盐度降低;一天中海水盐度有两次高值和两次低值(海水盐度与潮水位呈正相关)。
(3)由于辽河口口外水深较浅,受大风、潮汐、海浪等因素的影响,表层与底层海水盐度的差异小,垂直变化不明显。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分析】(1)由于海冰较为接近淡水,所以在春季时由于气温升高,海冰消融,海冰融水进入海水,使盐度降低;夏季由于降水量大,入海径流量大,盐度最低;秋季由于降水的减少,入海径流减少,盐度升高;冬季海水结冰,盐分析出,此时盐度最高。
(2)涨潮期间,由于海水水位上涨,使高盐海水入侵河口,造成三道沟盐度升高;退潮期间,海水水位降低,河水下泄冲刷三道沟,高盐海水向口外退出,盐度降低;一天中随着潮汐变化,海水盐度有两次高值和两次低值,且海水盐度与潮水位呈正相关。
(3)由于辽河口泥沙淤积较多,海水深度较浅,盐度垂直差异小;受大风、潮汐、海浪等因素的影响,使表层与底层海水交换程度较高,使得海水盐度的差异小,垂直变化不明显。
【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1、在外海或大洋,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2、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的影响;3、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比较低。
23.【答案】(1)修建大坝使海湾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
大坝阻挡和减少了进入海湾的海水;
通过排水系统排出湖中盐度较高的海水;
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陆地淡水大量汇入湖区,降低湖泊盐度。
(2)海水通过拦海大坝上的船闸侵入湖区;
艾瑟尔湖原是海湾,土层中含盐量较高;
距海近,地下水含盐量高;入湖河水将陆地盐分带入湖泊。
(3)湖泊周边水体较浅,利于排水造陆;
河流携带泥沙入湖,沉积量较大;
湖泊面积较大,可供造陆面积广。
(4)造陆后人类活动增多,向湖泊排放污水量增大;
入湖河流带来上游地区的污染物,加剧水体污染;
大面积造陆使湖泊面积缩小,水体自净能力降低。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水的运动及影响;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解析】【分析】(1)根据“形成内陆湖→湖水盐度下降、淡水湖”的思维过程分析。由材料和图可知,修建的大堤将海域隔离,使须德海成为内陆湖,然后排出湖中海水;荷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须德海海水本身被排干后,陆地河流注入,使须德海海水被稀释,因此使须德海演变为荷兰第一大淡水湖。
(2)由材料信息“1932年,荷兰筑起长32.5千米、顶部宽近90米、高出海平面7米的拦海大堤,并通过庞大的排水系统排咸纳淡,使原先与北海相通的须德海成为荷兰最大的淡水湖-艾瑟尔湖”和图示信息可知,可知,艾瑟尔湖与北海之间被拦海大坝隔开,海水可以通过拦海大坝上的船闸侵入艾瑟尔湖区;由“须德海原来是一个深入内陆的海湾”可知,艾瑟尔湖土层中含盐量较高;艾瑟尔湖距海近,与海水交换的地下水中含盐量高;图中入湖河流较多,河流将陆地上的盐分带入湖泊,所以艾瑟尔湖湖水要不断的排咸纳淡。
(3)由资料“艾瑟尔湖平均水深约5-6米,边界平均水深1-2米”可知,湖泊周边水体较浅,排水造陆条件优越;多条河流注入湖泊,河流携带大量泥沙,由于进入湖泊,流速减慢,大量泥沙在此沉积;由“须德海成为荷兰最大的淡水湖-艾瑟尔湖”可知,艾瑟尔湖为荷兰第一大淡水湖,湖泊面积较大,可供造陆的空间广大。
(4)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修建大的坝阻挡湖水与北海水体的交换,使水循环速度减慢,周期变长;大面积的填海造陆使湖泊面积缩小,水体自净能力变差。由“荷兰在湖泊周边继续排水新造陆地,其上建有垦区和城镇”可知,围垦土地发展农业生产,会产生大量水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大,水质恶化;城镇中的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导致流向湖泊污水量增大;入湖河流从上游地区带来的污染物,加剧水污染。
【点评】荷兰须德海分为外须德海和内须德海两部分。沿岸为荷兰重要的鲜切花出口生产区和海洋渔业生产区,但风暴潮多发,1932年荷兰建设海堤将内须德海与外须德海隔开,大堤长32.5km,堤顶平均宽度90m,设有4车道高速公路,堤间设有5座5孔泄水闸,600t和200t船闸各一座。内须德海变为艾瑟尔湖,通过排咸纳淡,使内湖逐渐变成淡水湖。21世纪,荷兰启动退耕还海、退滩还水计划。
24.【答案】(1)气候较为干旱,水体较浅,蒸发量大;入湖淡水少;湖区封闭性高,与外海水体交换弱。
(2)入湖径流量较大,淡水补给多;飓风活动频繁,湖区降水较多;湖泊水位高,受外海影响小。
(3)湖水盐度增大(直至饱和);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湖泊逐渐淤浅,湖面萎缩,直至消失。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马德雷湖位于26°N~28°N之间,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较大,气候较为干旱,降水少,且水体较浅,蒸发量大;由图可知,马德雷湖北侧有时令河注入,入湖淡水少,稀释作用有限;马德雷湖通过南北两侧的出入口与外海进行水体交换,总体而言,水体交换弱。因此,马德雷湖与外海相通,但盐度通常远高于外海。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马德雷湖盐度最低值出现在夏季,可从入湖淡水、降水、与外海的水体交换等角度进行分析。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马德雷湖附近区域受来自墨西哥湾的东北信风和暖湿气流影响,降水较多,时令河流量较大,入湖径流量较大,淡水补给多,盐度降低;夏季,墨西哥湾洋面温度较高,飓风活动频繁,湖区降水较多,盐度降低;由材料“通常表层水流动方向为由外海向湖”结合夏季湖区入湖径流和降水补给较多、水位较高,可知,夏季马德雷湖受外海影响小,外海盐度较高的海水对马德雷湖影响较小;因此,马德雷湖盐度最低值出现在夏季。
(3)由上题分析可知,马德雷湖的降水补给的入湖径流补给少,蒸发旺盛。若海平面保持稳定,外海海水与马德雷湖的水体交换少,则湖水盐度增大(直至饱和);盐度变化后,湖泊的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泥沙淤积,湖泊逐渐淤浅,湖面萎缩,直至消失。
【点评】不同海域,影响盐度的因素不同。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主要因素是海水温度、降水量与蒸发量等。在近岸地区,海水盐度通常还会受入海径流、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有些海域相对封闭,海水盐度受河流和气候的影响尤为明显。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注入的海水盐度状况对该海域盐度的影响,即考虑与周围海域的海水交换。
1 / 1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 8.海水的性质
一、选择题
图是世界局部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地附近海域中,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⑤地附近海域的表层海水盐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入海径流 B.海水温度 C.海水深度 D.纬度位置
【答案】1.B
2.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盐度的主要影响因素:1.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稀释盐分,使海水盐度降低,蒸发使海水浓缩,盐度升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盐度较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时,盐度较高;2.入海径流:①入海径流能稀释海水。 ②有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入海径流少,则盐度相对较高;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3.洋流 ①暖流增大海水的溶解度且海水蒸发加强,使得盐度升高;寒流降低海水的溶解度且海水蒸发减弱,使得盐度降低。 ②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5.汇入海水;6.海冰融冻 。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盐度受温度、蒸发、降水量、入海径流等影响,看图可知,②地位于北回归线,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温度高,蒸发量大,表层海水盐度最高,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看图可知,⑤地有尼罗河流入,尼罗河为淡水河,它流入⑤地海域之后,会使该地海域的海水盐度降低,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高二下·溧水期中) 2019年12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软体机器人在马里亚纳海沟随深海着陆器下潜坐底10900米,并首次成功实现了深海电驱动;2020年7月在我国南海的试验中,软体机器人由无人潜水器携带到3224米的深度后,按预设程序成功实现了自由游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深海机器人设计成仿深海狮子鱼形状的软体结构,主要是为了适应深海( )
A.水温低 B.水压高 C.盐度高 D.水流快
4.马里亚纳海沟10900米深度与南海3224米深度的海水温度相差( )
A.15℃以上 B.10℃~15℃ C.5℃~10℃ D.5℃以下
【答案】3.B
4.D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因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同一海域夏季大于冬季。不同纬度低纬大于高纬。同一纬度暖流区大于寒流区;2.垂直水温分布规律:1000m以内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海水导热率低,太阳辐射集中在表层。1000m以下变化很小,经常保持低温。
3.该深海机器人的造型像仿深海狮子鱼形状的软体结构,主要考虑了机器人的制作材料,因为软体有利于减少水的压力,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垂直水温1000m以下变化很小,经常保持低温,所以马里亚纳海沟10900米深度与南海3224米深度的海水温度相差不大,大概相差5℃下,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5.(2023高二下·上海市期中)对海水密度影响较小的是( )
A.温度 B.盐度 C.颜色 D.深度
【答案】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海水温度与密度成负相关,即海水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低;海水盐度与密度成正相关,即海水盐度越高则海水密度越大;海水深度与密度成正相关,海水深度越深则海水密度越大,所以ABD排除,对海水密度影响较小的是颜色,C符合,故答案为:C。
【点评】海洋表面平均密度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大。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6.(2023高二下·上海市期中)一艘海轮由印度洋驶入红海,海轮的吃水深度变浅,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水盐度升高 B.海水盐度降低
C.海水温度升高 D.海水密度变小
【答案】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一艘海轮由印度洋驰入红海,红海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盐度高,密度大,所以轮船吃水深度变浅,A正确,BD错误;红海临近的印度洋的海水温度与红海差异不大,C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海水盐度越高,浮力越大,轮船吃水深度越浅;海水盐度越低,浮力越小,轮船吃水深度越深。
(2023高三上·重庆市开学考)印度洋偶极是指赤道附近印度洋西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差,当印度洋西部的温度高于东部时为正偶极,反之为负偶极,此现象是海一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图为印度洋海域及其赤道上空热力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7.M、N、P和 Q四海区中盐度最高的是( )
A.M B.N C.P D.Q
8.印度洋出现负偶极时( )
A.甲处气流上升较显著 B.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
C.马来半岛森林大火多 D.索马里海域渔获减少
【答案】7.A
8.B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点评】从根本上讲,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是海水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溶解度等因素。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当然,地理中的某些海区的盐度变化,需要将以上几条综合起来考虑。例如,盐度最高的海域并不在降水最少的极地地区,而是在降水偏少、蒸发偏大、河流注入也少的副热带海区(红海);盐度最低的海区并不中降水最多的赤道附近,而在降水丰富、蒸发较小、河流注入较多的波罗的海。
7.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是降水、蒸发、径流汇入、洋流等。图中P、Q海域地处赤道低压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M、N海域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盐度较高,故PQ海域海水盐度低于MN海域,CD错误。M海域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水温高,蒸发量大,盐度最高;N海域位于澳大利亚西侧,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水温低,蒸发相对较小,盐度低些,A正确,B错误。故答案为:A。
8.A、印度洋出现负偶极时,印度洋赤道附近西侧海域海水水温偏低,甲处气流遇冷收缩下沉,A错误;
B、意味着已经出现索马里寒流,可知此时盛行西南风,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则印度西侧海水向南流动,B正确;
C、此时为北半球夏季,马来半岛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不容易发生森林大火,C错误;
D、印度洋盛行西南风,索马里寒流强盛,上升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鱼类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渔获增多,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三上·江西月考)下图示意某海域洋流影响下海水表层温度和盐度的分布情况,a、b是等温线,m、n是等盐度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海域位于( )
A.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低纬度 D.南半球中纬度
10.导致甲、丙盐度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 B.降水量 C.风力 D.蒸发量
11.表层海水密度最大的海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9.C
10.B
11.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的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比较海水温度、密度、盐度,首先考虑纬度因素。洋流对海水温度、密度、盐度的影响,主要是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蒸发量增大,温度高,密度小,盐度大;寒流流经蒸发量小,温度低,密度大,盐度小。
9.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陆西侧洋流向北流动,应属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寒流或北半球中高纬暖流。若为南半球中低纬度寒流,则图中等温线向北弯曲且向北温度升高,向北温度升高盐度下降,等盐度线向南弯曲;若为北半球中高纬暖流,图中等温线向北弯曲且向南温度升高,向南温度升高盐度下降,等盐度线向北弯曲,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0.已知图示海域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结合已学知识,盐度甲小于丙,主要是丙靠近副热带地区,降水少,所以导致甲、丙盐度不同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1.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负相关,与盐度正相关。表层海水温度:甲=乙>丁>丙;表层海水盐度:丁=丙>乙>甲;与甲、乙、丁海域相比,丙海域温度最低、盐度高,即表层海水密度最大的海域是丙,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房山)某年7月1日,环球帆船赛的帆船从法国某海港出发,一个月后穿过赤道,经过230天完成环球航行。下图为此次环球帆船赛航行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4、15题。
12.帆船在正面顶风航行时会采用“Z”字形线路,建议采用“Z”字形线路航行的海域是
A.② B.③ C.④ D.⑤
13.帆船赛的航线
A.从①到②航段沿线表层海水温度升高
B.从②到③航段沿线表层海水盐度降低
C.从③到④航段途经世界著名渔场
D.从④到⑤航段帆船依次经过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答案】12.B
13.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表层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太阳辐射在赤道地区更集中,使得赤道地区的海水受到更多的太阳照射,温度较高。而向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角度较低,热量分布较广,海水受到的太阳热量较少,所以温度较低。海水表层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这是因为在副热带海域的附近地区有高气压的存在,持续的蒸发作用会导致盐度的积累。而在赤道和两极地区,盐度较低,因为热带地区的高降水量和两极地区的融冰会稀释海水的盐度。海水表层密度随纬度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着纬度的升高,海水受到的太阳照射减弱,温度降低。而海水的盐度,由于蒸发会导致盐度的积累,使得海水的密度增大。因此,随着纬度的升高,温度和盐度变化会导致海水表层密度增大。
12.A、帆船采用“Z”字形线路是在帆船正面顶风航行时,即航向与风向相反。②处自北向南航行,受东北信风控制,没有顶风航行,A说法错误;
B、③处自西北向东南,受东南信风控制,逆风,符合题意,B说法正确;
C、④地自西向东航行,常年受西风影响,航向与风向相同,C错误;
D、⑤自南向北航行,受东南信风控制,没有顶风,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13.A、从①到②航段纬度降低,沿线表层海水温度升高,A说法正确;
B、从②到③航段经过赤道,表层海水盐度先降后升,B说法错误;
C、从③到④航段没有途经世界著名渔场,C说法错误;
D、从④到⑤航段帆船依次经过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高三下·朝阳)图(a)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图(b)为30°N海城甲~乙的冬季表、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据图可知( )
A.受海水温度影响,30°N海域海水表层盐度高于底层
B.受海水深度影响,甲处表、底层海水温差小于乙处
C.受距岸远近影响,甲处海水盐度高于乙处、
D.受太阳辐射影响,甲处海水温度低于乙处.
15.甲处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有( )
①位于浅海大陆架,光照充足②所在海区风浪小、水质好
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④沿海地区市场需求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14.B
15.B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1、在外海或大洋,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2、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的影响;3、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比较低。
14.A、30°N海域近海地区表层盐度低于底层盐度,而远海海域则相反,因此可以判断近海海域由于受到地表径流注入,对海水盐度具有稀释作用导致这一结果,并不是受温度的影响,A错误;
B、海水温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海水变深而逐渐降低,甲处水深没有超过100米,乙处海域水深明显超过甲处,因此受海水深度影响,甲处表、底层海水温差小于乙处,B正确;
C、由图b可知,甲处海水盐度低于乙处,C错误;
D、甲乙两地纬度相当,太阳辐射差异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B
15.甲处位于浅海大陆架,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使鱼类饵料丰富,①正确;甲处距离陆地较近,周边岛屿较多,虽然风浪较小,但是污染物排放较多,该处水质较差,②错误;甲处有长江、钱塘江注入,携带大量的营养盐类为鱼类提供食物,③正确;沿海地区市场需求量大并不是形成渔场的成因,④错误。由此可知,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三下·西城月考)下图为波罗的海地区某年1月海冰分布图。海水的结冰温度低于淡水的冰点(0℃),且随海水盐度增加而降低。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波罗的海1月海冰主要分布在北部近岸海区,原因是该海区( )
①海水深,比热容大,易结冰②多径流注入,盐度较低,冰点较高
③受陆地影响大,冬季降温快④海域较封闭,盐度较高,冰点较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波罗的海( )
A.盛行西北风,形成了顺时针环流
B.春夏季风浪较大,降水多
C.沿岸北欧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广布
D.沿岸城市多位于峡湾海岸
【答案】16.C
17.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欧洲
【解析】【点评】 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这是因为波罗的海的形成时间还不长,这里在冰河时期结束时还是一片被冰水淹没的汪洋,后来冰川向北退去,留下的最低洼的谷地就形成了波罗的海;其次波罗的海海区闭塞,与外海的通道又浅又窄,盐度高的海水不易进入;加之波罗的海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微弱;这里又受西风带的影响,气候湿润,雨水较多,四周有大小250条河流注入,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437立方千米,是波罗的海的淡水集水面积约为其本身集水面积的4倍。因此波罗的海的海水就很淡了。海水含盐度只有0.7%—0.8%,大大低于全世界海水平均含盐度(3.5%)。
16.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波罗的海为陆间海,海水较浅,且盐度低,比热容较小,易结冰,①错误;
北部地区河流注入了大量淡水,盐度较低,冰点较高,②正确;
北部海区面积较小,受两侧陆地影响大,冬季降温较快,③正确;
该海域较为封闭,与外界大洋海水交换程度低,盐度较低,其冰点较高,④错误。
故 C 正确, AB D 错误。故答案为: C 。
17.波罗的海大致位于55°-65° N ,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 A 错误;
该地区秋冬季盛行西风较强,风浪较大,降水较多, B 错误;
波罗的海沿岸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沿岸的北欧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广布, C 正确;
其沿岸城市多位于沿海的地势平坦地区, D 错误。
故选答案为:C 。
(2023高二上·宜丰月考)绿潮是世界许多沿海国家近海发生的一种海洋生态灾害。自2007年至2018年,浒苔爆发形成的绿潮在黄海连年暴发。研究发现,浒苔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25℃,其生长消亡与盐度、营养盐、水温等因素有关。下图示意2009年5~8月南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与营养盐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该年度5月出现大量浒苔,7月最多,8月大量减少。据此推测,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海水的( )
A.盐度 B.密度 C.温度 D.营养盐
19.该海域海水5-6月营养盐含量明显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浒苔大量消耗 B.光照强分解快
C.沿岸海水下沉 D.海水盐度变低
20. 7月之前浒苔的数量( )
A.与温度正相关、与营养盐负相关
B.与温度正相关、与营养盐正相关
C.与温度负相关、与营养盐负相关
D.与温度负相关、与营养盐正相关
【答案】18.C
19.A
20.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 浒苔很容易死亡或被动物吃掉,所以一旦有合适的条件,它们就会以较快的速度不停地繁殖。大量繁殖的藻华生物不仅会堵塞鱼类等生物呼吸系统,致其死亡,而且会遮蔽射入水体的阳光,使固着在水底的其他藻类因缺少阳光而死去;藻华生物本身死亡之后还会腐烂分解,从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致使爆发水域失去生机 ;破坏海洋生态系统,严重威胁沿海渔业、旅游业发展 。
18.由材料“浒苔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25℃”可知,最可能原因是5月水温较低,随着温度升高,浒苔数量增加,7月水温最适宜浒苔生长,数量最多,而8月水温过高导致浒苔数量大量减少,故C正确;由图可知和根据所学知识,5~ 8月黄海海域盐度、表层海水密度变化很小,不会导致浒苔数量大规模变化,AB错误;由图可知,营养盐含量越来越少,但此阶段浒苔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故海水的营养盐不是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C。
19.根据材料可知,该海域海水5-6月海水温度适宜浒苔生长,大量繁殖,会消耗海水中大量的营养盐,导致海水中营养盐含量明显下降,A正确;光照强不会导致海水中营养盐分解变快,B错误;沿岸海水下沉、海水盐度变低等对海水中营养盐含量的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A。
20.根据题意以及前两题可知,海水水温较高,有利于海域表层浒苔生长,海水温度升高,海域表层浒苔数量越多(7月前水温不会超过适宜温度),因此表层海水中浒苔数量与温度呈正相关,CD错误;浒苔的生长会消耗海水中的营养盐,海域表层浒苔数量越多,海水中的营养盐消耗越多,数量越少,因此表层海水中浒苔的数量与营养盐呈负相关,A正确,B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
21.(2023高三上·枣庄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暑假期间,某地理研学小组在专家带领下抵达华雷斯,乘坐铜峡谷铁路列车前往洛斯莫奇斯,沿途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观察记录。研学小组在华雷斯休整期间,白天酷热难耐,夜晚凉爽宜人。列车行驶途中,研学小组对极致的自然景观感到震撼。到达洛斯莫奇斯后,研学小组查阅气象资料,了解到这里虽然地处沿海,年降水量仍然有限。通过实测发现加利福尼亚湾的盐度较高。下图为铜峡谷铁路沿线区域图。
(1)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华雷斯附近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
(2)洛斯莫奇斯附近海水盐度较高,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地处内陆,受山脉阻挡,气候干旱,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降温快。
(2)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所处海湾盐度整体偏高,海湾较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昼夜温差受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由图可见华雷斯附近位于图示山脉以东,地处内陆,由该地纬度结合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可知,该地主要被东北风和西风控制,由其所处位置可见,西风带来海上水汽受地形阻挡,难以到达该地,东北方向为美洲大陆,水汽少,导致水汽难以到达该地,导致该地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天气以晴朗为主,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导致白天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降温快,导致夜晚温度低,所以昼夜温差极大。
(2)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是海水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等。由图示可见,洛斯莫奇斯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地降水少,温度位置低,晴天多,导致其海水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从而导致海水盐度升高;由图可见,洛斯莫奇斯位于加利福尼亚海湾,海湾狭长,受副高影响,降水少,注入海湾的径流流量少,加之海湾蒸发量大,导致海湾盐度整体较高,海湾较封闭,其和太平洋交界面积小,导致海湾内海水和太平洋海水交换少,海湾内的水体盐度维持一个较高状态。
【点评】大气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过程为: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大气环流、洋流等。
22.(2023高三下·东莞)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辽东湾位于渤海北部,海底地形自湾顶及东西两侧向中央倾斜,湾顶水深在10米左右,最深处位于湾口的中央部分,水深约32米。辽河口南临辽东湾,河口岸线平面形态呈喇叭状,属于强潮河口,大潮潮差可达4m以上。辽河口内河道迂回曲折;并伴有沙滩和岛屿,分布着我国最大的芦苇湿地;口外海水盐度分布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明显不同于外部海洋的特征。近年来辽河下游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多。下图a示意辽东湾位置,图b示意三道沟站海水盐度随水位变化。
(1)分析辽河口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2)说明潮汐对三道沟盐度的影响。
(3)分析辽河口盐度垂直变化小的原因。
【答案】(1)春季,气温升高,海冰消融盐度降低;夏季,入海径流量大,盐度最低;秋季,入海径流减少,盐度升高;冬季海水结冰,盐度最高。
(2)涨潮期间,高盐海水入侵河口,盐度升高;退潮期间,河水下泄,高盐海水向口外退出,盐度降低;一天中海水盐度有两次高值和两次低值(海水盐度与潮水位呈正相关)。
(3)由于辽河口口外水深较浅,受大风、潮汐、海浪等因素的影响,表层与底层海水盐度的差异小,垂直变化不明显。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分析】(1)由于海冰较为接近淡水,所以在春季时由于气温升高,海冰消融,海冰融水进入海水,使盐度降低;夏季由于降水量大,入海径流量大,盐度最低;秋季由于降水的减少,入海径流减少,盐度升高;冬季海水结冰,盐分析出,此时盐度最高。
(2)涨潮期间,由于海水水位上涨,使高盐海水入侵河口,造成三道沟盐度升高;退潮期间,海水水位降低,河水下泄冲刷三道沟,高盐海水向口外退出,盐度降低;一天中随着潮汐变化,海水盐度有两次高值和两次低值,且海水盐度与潮水位呈正相关。
(3)由于辽河口泥沙淤积较多,海水深度较浅,盐度垂直差异小;受大风、潮汐、海浪等因素的影响,使表层与底层海水交换程度较高,使得海水盐度的差异小,垂直变化不明显。
【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1、在外海或大洋,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2、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的影响;3、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比较低。
23.(2023高三上·西安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须德海原来是一个深入内陆的海湾。1932年,荷兰筑起长32.5千米、顶部宽近90米、高出海平面7米的拦海大堤,并通过庞大的排水系统排咸纳淡,使原先与北海相通的须德海成为荷兰最大的淡水湖—艾瑟尔湖,其平均水深约5~6米,边界平均水深1~2米。荷兰在湖泊周边继续排水新造陆地(下图),其上建有垦区和城镇。20世纪六七十年代,艾瑟尔湖水质一度变差。
(1)简述须德海演变成淡水湖的过程。
(2)目前,艾瑟尔湖湖水仍需排咸纳淡,试推测其盐分来源。
(3)说出在艾瑟尔湖周边新造陆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4)分析艾瑟尔湖水质一度变差的原因。
【答案】(1)修建大坝使海湾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
大坝阻挡和减少了进入海湾的海水;
通过排水系统排出湖中盐度较高的海水;
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陆地淡水大量汇入湖区,降低湖泊盐度。
(2)海水通过拦海大坝上的船闸侵入湖区;
艾瑟尔湖原是海湾,土层中含盐量较高;
距海近,地下水含盐量高;入湖河水将陆地盐分带入湖泊。
(3)湖泊周边水体较浅,利于排水造陆;
河流携带泥沙入湖,沉积量较大;
湖泊面积较大,可供造陆面积广。
(4)造陆后人类活动增多,向湖泊排放污水量增大;
入湖河流带来上游地区的污染物,加剧水体污染;
大面积造陆使湖泊面积缩小,水体自净能力降低。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水的运动及影响;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解析】【分析】(1)根据“形成内陆湖→湖水盐度下降、淡水湖”的思维过程分析。由材料和图可知,修建的大堤将海域隔离,使须德海成为内陆湖,然后排出湖中海水;荷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须德海海水本身被排干后,陆地河流注入,使须德海海水被稀释,因此使须德海演变为荷兰第一大淡水湖。
(2)由材料信息“1932年,荷兰筑起长32.5千米、顶部宽近90米、高出海平面7米的拦海大堤,并通过庞大的排水系统排咸纳淡,使原先与北海相通的须德海成为荷兰最大的淡水湖-艾瑟尔湖”和图示信息可知,可知,艾瑟尔湖与北海之间被拦海大坝隔开,海水可以通过拦海大坝上的船闸侵入艾瑟尔湖区;由“须德海原来是一个深入内陆的海湾”可知,艾瑟尔湖土层中含盐量较高;艾瑟尔湖距海近,与海水交换的地下水中含盐量高;图中入湖河流较多,河流将陆地上的盐分带入湖泊,所以艾瑟尔湖湖水要不断的排咸纳淡。
(3)由资料“艾瑟尔湖平均水深约5-6米,边界平均水深1-2米”可知,湖泊周边水体较浅,排水造陆条件优越;多条河流注入湖泊,河流携带大量泥沙,由于进入湖泊,流速减慢,大量泥沙在此沉积;由“须德海成为荷兰最大的淡水湖-艾瑟尔湖”可知,艾瑟尔湖为荷兰第一大淡水湖,湖泊面积较大,可供造陆的空间广大。
(4)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修建大的坝阻挡湖水与北海水体的交换,使水循环速度减慢,周期变长;大面积的填海造陆使湖泊面积缩小,水体自净能力变差。由“荷兰在湖泊周边继续排水新造陆地,其上建有垦区和城镇”可知,围垦土地发展农业生产,会产生大量水污染,使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大,水质恶化;城镇中的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导致流向湖泊污水量增大;入湖河流从上游地区带来的污染物,加剧水污染。
【点评】荷兰须德海分为外须德海和内须德海两部分。沿岸为荷兰重要的鲜切花出口生产区和海洋渔业生产区,但风暴潮多发,1932年荷兰建设海堤将内须德海与外须德海隔开,大堤长32.5km,堤顶平均宽度90m,设有4车道高速公路,堤间设有5座5孔泄水闸,600t和200t船闸各一座。内须德海变为艾瑟尔湖,通过排咸纳淡,使内湖逐渐变成淡水湖。21世纪,荷兰启动退耕还海、退滩还水计划。
24.(2023高三上·唐山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下图),帕德雷岛分割了该湖和外海。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通常表层水流动方向为由外海向湖。马德雷湖水体较浅,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外海盐度约为35%),最低时可至2%。
(1)马德雷湖与外海相通但盐度通常远高于外海,解释其原因。
(2)有人认为马德雷湖盐度最低值出现在夏季。请为该观点提供依据。
(3)如果未来海平面保持稳定,推测马德雷湖及其水环境的变化。
【答案】(1)气候较为干旱,水体较浅,蒸发量大;入湖淡水少;湖区封闭性高,与外海水体交换弱。
(2)入湖径流量较大,淡水补给多;飓风活动频繁,湖区降水较多;湖泊水位高,受外海影响小。
(3)湖水盐度增大(直至饱和);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湖泊逐渐淤浅,湖面萎缩,直至消失。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马德雷湖位于26°N~28°N之间,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较大,气候较为干旱,降水少,且水体较浅,蒸发量大;由图可知,马德雷湖北侧有时令河注入,入湖淡水少,稀释作用有限;马德雷湖通过南北两侧的出入口与外海进行水体交换,总体而言,水体交换弱。因此,马德雷湖与外海相通,但盐度通常远高于外海。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马德雷湖盐度最低值出现在夏季,可从入湖淡水、降水、与外海的水体交换等角度进行分析。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马德雷湖附近区域受来自墨西哥湾的东北信风和暖湿气流影响,降水较多,时令河流量较大,入湖径流量较大,淡水补给多,盐度降低;夏季,墨西哥湾洋面温度较高,飓风活动频繁,湖区降水较多,盐度降低;由材料“通常表层水流动方向为由外海向湖”结合夏季湖区入湖径流和降水补给较多、水位较高,可知,夏季马德雷湖受外海影响小,外海盐度较高的海水对马德雷湖影响较小;因此,马德雷湖盐度最低值出现在夏季。
(3)由上题分析可知,马德雷湖的降水补给的入湖径流补给少,蒸发旺盛。若海平面保持稳定,外海海水与马德雷湖的水体交换少,则湖水盐度增大(直至饱和);盐度变化后,湖泊的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泥沙淤积,湖泊逐渐淤浅,湖面萎缩,直至消失。
【点评】不同海域,影响盐度的因素不同。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主要因素是海水温度、降水量与蒸发量等。在近岸地区,海水盐度通常还会受入海径流、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有些海域相对封闭,海水盐度受河流和气候的影响尤为明显。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注入的海水盐度状况对该海域盐度的影响,即考虑与周围海域的海水交换。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