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五)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五)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8 17:1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卷(五)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王以前,江东地区就有太王的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渡江南下,在太湖东北岸建立吴国。图1是江苏丹徒出土的矢簋铭文中的“虞侯矢”,周康王曾把他改封为宜侯。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
A.国王诸子政治地位平等
B.金文主要记录政治活动
C.制度变革推进开疆拓土
D.周初国家经济实力强大
图1
2.汉武帝时期,乐平侯卫侈因“坐买田宅不法,有请赇吏”,被处死;淮南王刘安因王后荼、太子迁及女陵“侵夺民田宅”,被削地;衡山王刘赐因“数夺人田,坏人冢为田”,被剥夺俸禄二百石以上官员的任免权。这些处罚(  )
A.通过经济手段巩固了专制集权 B.一定程度上利于缓解土地兼并
C.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了王国问题 D.有效地抑制了地方的豪强大族
3.隋唐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大多属名门望族,但到宋代,应试者“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甚至发展到后来,连僧道也可参加考试。据此可知,宋代科举制(  )
A.弱化了官员的政治素质 B.铲除了特权阶层的根基
C.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不利于选拔人才的质量
4.图2来自一部据14世纪中国戏曲《琵琶记》改编的晚明小说插图。这在一定程度上(  )
A.反映了古代社会安宁的情景 B.体现出关注民生的治理理念
C.说明了当时农业经济的衰退 D.凸显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5.李贽出生于一个穆斯林商人家庭,中年经科举入仕,后转向哲学思考,蔑视权威和教条,并有机会结识了外国传教士利玛窦,晚年信奉佛教而修行。李贽的人生经历折射出(  )
A.晚明社会的急速变化 B.理学主导地位的动摇
C.西方文明的深刻影响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6.图3是张謇托画家单林作的《厂儆图》中的《桂杏空心》,说明:“桂”指江宁布政使桂嵩庆,“杏”指买办盛宣怀,两人许诺助筹,后食言自肥,使张謇“中夜彷徨”“忧心如捣”,这揭示出近代( )
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B.民族工业竞争激烈
C.实业救国的艰辛历程
D.营商环境日趋恶化
7.欧美列强与清政府议定《辛丑条约》时,就写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必须革故鼎新……其如何变通之处,由诸国大臣酌定,中国照允施行。”这表明(  )
A.列强业已完成瓜分中国的行径 B.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C.近代中国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 D.理藩外交不适应列强侵华需要
8.《新青年》创刊号中,陈独秀把青年精神概括为:“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据此可知,陈独秀称赞青年精神是强调(  )
A.超越狭隘的民族立场 B.社会变革的内在必然性
C.努力改变社会的弊政 D.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9.1938年11月,中共将陕甘宁边区政府议会改为边区参议会,1939年1月,边区召开第一届参议会,参议会作为边区政权的核心被誉为“第一个适合中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完善形式”。这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具有(  )
A.合法性 B.全国性 C.民主性 D.权威性
10. 改革开放之初,针对有人提出要搞经济特区货币,陈云建议:“特区货币如果大家坚持要搞,我提出两条,一条是特区货币发行权属于中央;一条是封关以后,特区货币只能在特区流通,不能在其他地方流通。”陈云这些建议意在(  )
A.维护金融货币秩序稳定 B.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突破固有体制的桎梏
11.有学者评价一个在6世纪达到鼎盛的地跨亚非欧的帝国:“是具有乌托邦意义的诺亚方舟,保留了基督教会的古老习俗,拥有一套完整的帝国机构和社会组织”,“帝国的唯一贡献是保存了希腊文化并将其向周边国家传播”。据此判断,该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波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2.17 世纪初期,为了解决出航舰队的资金问题,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向公众发行了一种特别的凭证——股票,持有者拥有一部分公司的所有权和利润的分享权。到了 1669 年时,该公司拥有超过 150 艘商船、40 艘战舰、20000 名员工和 10000 名雇佣兵军队。这反映出( )
A.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 B.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荷兰崛起为军事帝国 D.商业资本主义的扩张性
13.1818 年前后,欧洲大国曾邀请美国一道调停西班牙与其殖民地之间的冲突。时任美国总统亚当斯在拒绝邀请的同时,再次重复了华盛顿告别演说中为美国外交确定的“伟大准则”:“美国的政治制度也是非欧洲的。坚定而谨慎地独立于欧洲体系的所有约定之外。”美国的态度( )
A.表明美国无意卷入欧洲内部事务 B.取决于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政体
C.客观上助推了拉美民族独立运动 D.说明美国改变了殖民主义立场
14.二战后初期,随着美国对拉丁美洲政治与经济影响的深入,绝大多数拉美国家成为美国的盟友。但在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纷纷加入不结盟运动。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社会制度影响外交政策 B.雅尔塔体系已完全崩溃
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D.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5.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积极推动实施《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各种形式的国际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许多国际条约应运而生,并且达成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这表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可持续发展面临新挑战
C.国际新秩序初步形成 D.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计55分。
16.(14分)《海国闻见录》成书于雍正八年(1730年),其作者陈伦炯是清朝康雍乾时期的军事将领,长期任职于东南沿海,对海防之事尤为留心。该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八篇,下卷地图六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地理认知
材料 表1 上卷目录及内容简介
卷册 内容 简介
上卷 《天下沿海形势录》 记述中国沿海地理形势,北起渤海湾,南至北部湾的地貌、水文、航运、海防
《东洋记》 记述朝鲜、日本及琉球
《东南洋记》 记述台湾、菲律宾群岛,西里西伯岛、摩鹿加群岛和婆罗洲岛
《南洋记》 记述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及巽他群岛
《小西洋记》 记述南亚、西亚及中亚
《大西洋记》 介绍了非洲与欧洲,记载了欧洲各国的殖民扩张活动
《昆仑记》《南澳气记》 记录中国“千里石塘,万里长沙”的南海群岛
图4 《四海总图》
注:下卷地图,包括四海总图(见上图)、沿海全图、台湾图、台湾后山图、澎湖图、琼州图。
提取《海国闻见录》中体现的世界地理认知信息,并加以阐释。(14分)
17.(13分)《时局图》是中国近代宣传画的杰作,主要有1899年和1903年两个版本。版本的变化不仅是图文的调整,也是国内重大形势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5 时局图 图6时局图
注:图中各个动物分别对应不同的列强国家
(1)分别提取图5和图6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年份。(9分)
(2)把宣传画作为研究历史的一种史料,有何使用价值?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2
1951年 34所大学设立俄语系和科;初、高中学校优先教授俄语课程
1954年 高中外国语课程仍以俄语优先
1957年 俄语与英语比例应为1:1;高中英语课开设面扩大
1964年 《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确定英语为学校教育第一外语
1978年 《全日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提出外语课语种要以英语为主;高考考生参加外语考试
1979年 教育部要求以英语教育为主,注意日语、德语、法语等外语多语种比例
2001年 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
2017年 教育部调整外语规划语种,在英语、日语、俄语的基础上,增加德育、法语和西班牙语。新高考外语科目可以一年两考。
——文秋芳《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成就与挑战》
根据材料,提取有关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19.(16分)航空航天工业是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苏联(俄国)是世界航空航天大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3
1914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俄国 445 686 1432 1388
德国 1348 4532 8182 14123
法国 541 4469 7549 23669
英国 245 1932 6149 14421
材料二
图7 甲:苏联国产飞机生产数量
乙: 表4 苏联航空工业拨款(万卢布)
1929 1930 1931 1932
飞机制造 989.8 1805.8 4892.4 5881.9
发动机制造 531.8 1464 3669 3861.5
科技研发 0 28.1 1634.8 986.5
人员培训 0 0 558.8 604.1
总计 1553 3272.3 11153.3 12055
材料三
在卫国战争的前三、四年里,苏联仅战斗机就生产了49500架而远超德国,二战结束时的国家航空制造业令世人瞩目,它确保了苏联在世界主要军事和航空市场中的领先地位。50年代中期,伊尔—28(M—28)轰炸机和图—16(Ty—16)中远程轰炸机也同时装备苏联空军,苏联空军“一夜之间”完成了喷气化改装。苏联从1945年战争结束开始,不仅以有效的方法赢得了航空制造领域的挑战,而且还在短短2年内,一跃成为除美国之外的一流航空大国。
——据刘凡、华盾《苏联航空工业的兴衰及启示》等
材料四 图8 图9
从“航空航天与国家的国际地位”的角度,解读苏联(俄国)航空航天业的发展。(1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及江苏地方史。材料“就有太王的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渡江南下,在太湖东北岸建立吴国”“后来周康王把他改封为宜侯”体现的是西周通过分封制拓展了疆域范围,C项符合题意;西周社会等级森严,国王诸子政治地位平等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与金文记载的内容无关,排除B项;周初国家的经济实力并不强大,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汉武帝时期对侯王侵占田宅的行为进行处罚,这些措施打击了侯王肆意侵占田宅的行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兼并,故B项符合题意;处罚侯王侵占田宅仅是巩固专制集权的措施之一,“巩固了”与事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处罚侯王侵占田宅的问题,解决了王国问题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通过任用酷吏、刺史等办法打击了豪强地主,而材料中的措施是针对王侯,而非豪强大族,排除D项。
3.【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与隋唐相比,宋代科举制放宽了科举考生的门第出身,应试范围扩大,这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故C项正确;A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宋代科举制度改革,有利于选拔人才的质量,排除D项。
4.【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知,这是反映晚明时期地方政府在荒年开仓赈济灾民的情景,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社会关注民生的治国理念,故B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夸大,排除;图中情景不能说明农业经济的衰退,排除C项;也不能反映出农产品商品化发展,排除D项。
5.【答案】A【解析】思想家李贽生活的晚明时期,社会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商品经济高速发展、传统儒学日益僵化、社会等级松动等,既说明了晚明社会危机严重,也凸显了晚明社会的巨大变化,这从材料中李贽的人生经历即可见,故A项正确;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晚明时期中西文化有所交流,但还不足以对中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6.【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张謇托画家作的《桂杏空心》讽刺了江宁布政使司桂嵩庆与买办盛杏荪(宣怀)的言而无信,生动反映了张謇创业的艰难,即实业救国的艰辛历程,故C项符合题意;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主要是由于外族的侵略把本民族逼上即将灭亡的境地,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竞争指经济主体之间在平等的条件下为争夺经济利益而展开的较量,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仅凭一则材料不足以说明营商环境在日趋恶化,排除D项。
7.【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国政府机构设置已经不能由清政府自己说了算,而是完全由列强来决定,清政府只是“照允施行”,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这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故B项正确;19世纪末,列强业已完成瓜分中国,排除A项;近代中国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始于总理衙门的设立,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传统理藩外交就不能适应外国列强侵华需要,迫使清政府相继设立五口通商大臣、总理衙门,排除D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陈独秀强调“新陈代谢”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青年改造个人和社会时,须遵循新陈代谢之道,是在强调社会变革的内在必然性,故B项符合题意;陈独秀称赞青年精神,希望青年遵循新陈代谢之道进行社会变革,救国救民,仍是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排除A项;此项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不能完整解释材料,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民主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自由、平等等理念,科学指科学思想、精神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知识,还包括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唯物论等,排除D项。
9.【答案】C【解析】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成立,本身就体现了统一战线性质、民主性和新民主主义性质,在成立参议会后,按照“三三制”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所以故有“第一个适合中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完善形式”的说法,故C项正确;材料并非说明政权的合法性,排除A项;全国性和权威性也并非材料所指,排除B、D两项。
10.【答案】A
【解析】“特区货币发行权属于中央”说明维护中央的权威,“特区货币只能在特区流通”表明避免两种货币并存的状况,防止特区货币驱赶人民币,以维护金融货币秩序稳定,故A项符合题意;复辟指被推翻的统治者恢复原有的地位或被消灭的制度复活,中国就不存在资本主义的制度,“复辟”说法错误,排除B项;1992年,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与材料货币问题无关,排除D项。
11.【答案】D
【解析】据材料“6世纪达到鼎盛的地跨亚非欧”“保留了基督教会的古老习俗”可知,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帝国,东正教(信仰正统的教义)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故D项符合题意;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商业发展,及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A、B 两项材料未体现,可排除;通过材料可知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集来资金,迅速扩张,助推荷兰商业殖民帝国的建立,故排除 C 项,只有 D 项符合要求。
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信息并加以准确理解、合理解释的能力。材料体现了当时美国以华盛顿“伟大准则”为借口,拒绝邀请,使西班牙在拉美独立运动上处于被动,客观上有利于拉美人民推翻殖民统治的斗争,故 C 项符合题意;拉美独立运动不属于欧洲内部事务,排除 A 项;美国对拉美的政策取决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排除 B 项;D 项与此后美国对外殖民史实不符,排除。
14.【答案】D
【解析】据材料“二战后初期,随着美国对拉丁美洲政治与经济影响的深入,绝大多数拉美国家成为美国的盟友。但在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纷纷加入不结盟运动”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大多数拉美国家在对外关系方面经历了从与美国结盟到纷纷加入不结盟运动,伴随着美国对拉美国家的影响力减弱,第三世界国家独立性在不断增强并日益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故选D项;社会制度会影响外交政策,但材料中拉美国家多数为资本主义国家,与美国社会制度相同,拉美国家外交政策调整与拉美国家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利益息息相关,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雅尔塔体系受到冲击但仍然存在,并未完全崩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到世界政治多极化,没有明确各国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排除C项。
15.【答案】D
【解析】据材料“各种形式的国际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许多国际条约应运而生,并且达成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结合所学可知,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国际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并且达成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说明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故选D项;材料主旨是各种形式的国际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没有涉及多极化趋势,排除A项;据材料“大会积极推动实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结合所学可知,可持续发展得到了世界认可,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目前国际新秩序并未形成,排除C项。
16.【答案】(14分)
信息:对世界的认知以中国为中心,远及欧洲、非洲;重点关注中国周边的邻国;局限于东半球,未提及新发现的美洲大陆。(4分)
分析原因:明末清初,西洋传教士来到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科学和技术,其中包括世界地理知识;明末清初,欧洲列强侵扰到中国沿海地区,中国出现海防危机;传统天下观的影响;清朝保持宗藩体制,与周边国家的联系比较密切;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然科学知识的缺乏,导致对世界地理认知的贫乏;陈伦炯个人经历的影响;等等。(6分)
阐释影响:《海国闻见录》的认知说明了部分士人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和对欧洲殖民势力东渐的警惕。它丰富了中国人的历史地理知识,开拓了视野;有利于增强边疆意识和海防意识;影响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但是,它存在对世界地理整体认识不足的局限。(4分)
17.【答案】(13分)
(1)图5时局图是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形象描画。结合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强租租借地、瓜分中国的局势可知,图5是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亡的写照,是唤醒中华民族救亡意识的诠释。据此判定图6为1899年。(4分)
图6时局图除了对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形象描画,还增加了清朝统治阶层人物形象、“不言而喻、一目了然”题词和《时局图》标题的添加。结合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被迫签订、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工具的局势可知,图6是20世纪初当时革命党人鼓动民主革命推翻清政府的写照,是革命党人反帝、反封建的生动诠释。据此判定图7为1903年。(5分)
(2)时事宣传画作为图像史料,能生动描绘特定的时事,对时局的研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由于时事宣传画属于漫画的一种,多采用艺术性的手法,也存在不能完全反映客观历史的问题,应正确认识宣传画的证史价值。(4分)
18.【答案】(12分)
主题1:外语教育语种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2分)
20世纪50年代前期 优先教授俄语(1分) 美国等西方国家敌视中国;中国外交“一边倒”/中苏友好同盟。(1分)
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 以俄语为主到以英语为主(1分) 和平共处五项和“求同存异”;中苏关系逐渐破裂;积极与一些西方国家/亚非拉第三世界开展友好往来。(1分)
20世纪70年代 以英语为主,多语种教育格局(1分) 对外开放;国际局势趋向缓和/先后与美、日等发达国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出现第二次建交高潮。(1分)
21世纪以来 以英语为主、多种语言全面发展(1分) 进一步对外开放;实行全方位多边外交。(1分)
总之,我国由以俄语为主到以英语为主、其他语言为辅,再到以英语为主、多种语言全面发展,反映出外交政策的调整。(2分)
主题2:外语教育语种的变化体现出经济建设时代特征。(2分)
20世纪50、年代前期 优先教授俄语(1分)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苏联援助;(1分)
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 以俄语为主到以英语为主(1分) 《论十大关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计划经济体制。(1分)
20世纪70年代 以英语为主,多语种教育格局(1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1分)
21世纪以来 以英语为主、多种语言全面发展(1分) 进一步对外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总之,我国由以俄语为主到以英语为主、其他语言为辅,再到以英语为主、多种语言全面发展,体现出我国经济建设时代特征。(2分)
19.【答案】(16分)
解读:苏联(俄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反映了不同时期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4分)
20世纪初,俄国航空工业有所发展,但与其他西欧强国相比明显落后,在一战中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20世纪20、30年代,苏联航空工业迅速发展,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化国家,成为世界强国。二战期间,苏联航空军事工业的发展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大大提高了苏联的军事和政治地位。冷战时期,苏联航空航天工业取得辉煌成就,航天技术一度超越美国,为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8分)
因此,航空航天工业是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象征。在当今世界,要想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必须大力发展航空航天工业。(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