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武昌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2022年10月8日上午10:45—12:0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Na2O、Fe2O3、Al2O3属于碱性氧化物
②CO2、N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属于酸性氧化物
③蔗糖、硝酸钾和氨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④醋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盐酸属于混合物,而液氯、冰水混合物均属于纯净物
⑥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不导电
A.5 B.4 C.3 D.2
2.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由铝制取硝酸铝最适宜的方法是( )
A.
B.
C.
D.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双氧水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C.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
D.用醋酸和淀粉—KI溶液检验加碘盐中的:
4.下列现象或应用中与胶体有关且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B.向氯化铁饱和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的Fe(OH)3沉淀
C.向有污染的水中加入胶体,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D.将Fe(OH)3胶体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浑浊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氖气中含有的电子数为20NA
B.等物质的量的C2H4和CH4所含的氢原子数均为4NA
C.标准状况下,9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5NA
D.氧气与23g钠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电子数目为NA~2NA
6.北京冬奥会或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某同学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
A.上图缺少分解反应
B.上图有两个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C.通过化学反应,可由Ba(OH)2溶液一步转化生成NaOH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随着二者相对量的不同,可能出现NaOH、NaHCO3溶质组合
7.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后制得的一种碘化银溶胶的微观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化银胶体粒子能吸附阳离子,从而使碘化银胶体带正电荷
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碘化银胶体中的硝酸钾溶液
C.碘化银溶胶中,胶体粒子的直径为1~100nm
D.碘化银溶胶与硝酸银溶液本质区别是前者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8.经实验发现,溶液几乎都有丁达尔效应(粒子对光的散射现象),且丁达尔现象随其浓度升高逐渐增强,胶体的丁达尔现象比溶液的强。现用以下装置区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靠近光源时,溶液和胶体均有明显的丁达尔现象
B.胶体靠近光源时,胶体有明显的丁达尔现象,溶液无明显现象
C.通过溶液、胶体互换位置,出现二次丁达尔现象的为溶液,只出现一次丁达尔现象的为胶体
D.通过溶液、胶体互换位置,只出现一次丁达尔现象的为溶液,出现二次丁达尔现象的为胶体
9.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给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可与NH4HCO3反应生成气体的溶液中:、、、
B.在滴加石蕊溶液显蓝色的溶液中:、、、
C.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中:、、、
D.加入镁粉产生气体的溶液中:、、、
10.查阅资料知:Bi位于周期表第VA族,NaBiO3是难溶于水的盐,有强氧化性;溶液中Bi3+较稳定,无色;某实验小组探究含锰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实验操作和现象如下:
①向稀硫酸酸化的MnSO4溶液中加入适量NaBiO3,溶液变为紫红色
②继续滴加适量的H2O2,溶液紫红色恰好褪去,并有无色气泡产生
③再向反应液中加入适量的PbO2固体恰好反应完全,溶液又变为紫红色
发生的反应为:
④继续向③的反应液中滴加浓盐酸,有黄绿色气体生成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aBiO3可与浓盐酸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最高价含氧酸HBiO3
B.根据上述现象可知氧化性
C.分别用NaBiO3和PbO2氧化Mn2+制取0.1mol,二者转移电子数不同
D.①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11.图a~c分别为氯化钠在不同状态下的导电实验(X、Y均表示石墨电极,X与电源正极相连,Y与电源负极相连)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a 图b 图c
A.图示中代表的是水合钠离子
B.氯化钠在通电条件下发生了
C.图b表示熔融状态下氯化钠的导电过程
D.固体氯化钠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12.高铜酸钠NaCuO2是一种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酸性或高温条件下不稳定,下列关于该化合物推测合理的是( )
A.可推知CuO是一种两性氧化物
B.溶于盐酸或硫酸,生成的气态单质可能不同
C.NaCuO2不能与SO2反应生成硫酸盐
D.隔绝空气加强热,可能只生成CuO、Na2O
13.常温下,向两份一定浓度的Ba(OH)2溶液中各加入定量的KAl(SO4)2和Al2(SO4)3溶液的导电性随(混合前)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的pH值约为7
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Al3+和Ba2+
C.a点生成的沉淀是混合物
D.②代表加入Al2(SO4)3的变化曲线
14.某固体混合物X可能含有Na2CO3、Na2SO3、Na2SO4、FeO和Fe2O3中的几种,为确定组成,做如下实验:(已知:还原性)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X中不一定含有Na2SO4 B.滤液A中一定含有Fe2+
C.固体X中一定含有FeO D.气体A可能只含有CO2
15.氧化性:Br2>Fe3+>I2,向含amolFeI2和amolBaCl2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bmolBr2,并不断搅拌,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随Br2加入的变化如图所示(不考虑盐类水解、水的电离及溶液体积变化).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离子的还原性
B.四条线与溶液中离子的对应关系是:、、、
C.当4a=3b时,反应后的离子浓度比:
D.当3a≤2b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四种常见元素X、Y、Z、W可以组合成多种化合物.化合物WZ常温下为气态,为汽车尾气中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之一,吸入可致中毒。液体化合物X2Y4常用作火箭燃料,其一种供能方式为,X2Y4与XZ2相遇后剧烈燃烧,释放大量能量,产生强大推力,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现有16gX2Y4恰好完全发生上述反应,冷却后测得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75mol,体积为16.8L,密度为1.25g·L-1,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分类角度,WZ属于化合物中的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又属于________(填“电解质”或“非电解质”),这种分类方法称为________.
(2)请写出两种电解质和一种非电解质,要求同时含有X、Y、Z、W四种元素:________、________。
(3)X2Y4作为火箭燃料的另一种供能方式为,Z2作为氧化剂与X2Y4反应,生成两种无污染的物质,该反应与使用XZ2作为氧化剂相比,当转移相同电子数时,两反应生成气体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4)一种安装在汽车排气管内的催化装置,可以将汽车排放的XZ和WZ催化转化为无毒物质,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X与Y形成的另一种常见化合物能还原灼热的Cu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36gCuO粉末,将还原后的产物浸入到足量稀硫酸中,过滤,将滤液缓慢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后得到7.5g蓝色晶体,则CuO粉末的还原率为________。
(,保留3位有效数字)
17、(13分)某溶液X中可能含有如下离子的若干种:、、、、、、、、(忽略水解和水的电离),已知:①溶液中每种离子的数目相等;②取少量X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体Y产生,且反应前后阴离子种类没有变化;③继续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已知氧化性:HNO3>Fe3+>I2。回答下列问题:
(1)在溶液X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可填“无”,下同)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可能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
(2)气体Y是________。
a.CO2 b.NO c.NO2
(3)写出步骤②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步骤③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4分)I.高铁酸钠(Na2FeO4)是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的氧化性比高锰酸钾、次氯酸等还强,工业上制取高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是(未配平):
(1)配平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Ⅱ.(2)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75mol,则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被氧化的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3)白磷中毒后可用CuSO4溶液解毒,解毒原理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
此反应中氧化剂为________,60molCuSO4能氧化白磷(P4)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Ⅲ.(4)大苏打的成分是Na2S2O3·5H2O,常用于防毒面具中吸收氯气,若1molNa2S2O3完全反应,失去8mol电子,写出其水溶液吸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氧化氢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绿色氧化剂。常温下,氰化钠(NaCN)能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一种酸式盐和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气体,大大降低其毒性,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氯气能用于制备易于保存、使用方便的漂白液,但若温度过高会发生副反应生成NaCl、NaClO3.请写出在加热时,当NaOH与Cl2反应生成的时,NaOH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9.(14分)某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
资料:i.Mn2+在一定条件下被Cl2或ClO-氧化成MnO2(棕黑色)、(绿色)、(紫色);Mn(OH)2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ii.酸性条件下,可被Cl-还原为Mn2+;浓碱条件下,可被OH-还原为。
iii.Cl2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Cl2与碱溶液反应可生成NaClO,NaClO的氧化性随碱性增强而减弱.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序号 物质a C中实验现象
通入Cl2前 通入Cl2后
Ⅰ 水 得到无色溶液 产生棕黑色沉淀,且放置后不发生变化
II 5%NaOH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 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Ⅲ 40%NaOH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在空气中缓慢变成棕黑色沉淀 棕黑色沉淀增多,放置后溶液变为紫色,仍有沉淀
(1)A中制取Cl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入Cl2前,Ⅱ、Ⅲ中沉淀由白色变为黑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实验Ⅰ、Ⅱ通入Cl2后的实验现象,对于二价锰化合物还原性的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资料ii,Ⅲ中应得到绿色溶液,实验中得到紫色溶液,分析现象与资料不符的原因:
原因一:可能是通入Cl2导致溶液的碱性减弱。
原因二;可能是氧化剂过量,氧化剂将氧化为。
①化学方程式表示可能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通过实验测定溶液的碱性变化很小.
②取Ⅲ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40%NaOH溶液,溶液紫色迅速变为绿色,且绿色缓慢加深,溶液紫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绿色缓慢加深,原因是MnO2被NaClO氧化,可证明Ⅲ的悬浊液中氧化剂过量;
③取Ⅱ中放置后的1mL悬浊液,加入4mL水使溶液碱性减弱后,溶液紫色缓慢加深,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C 4.A 5.C 6.D 7.C 8.C 9.C 10.D 11.C 12.B 13.B 14.C 15.B
16.(1)氧化物 非电解质 交叉分类法
(2)
(3)2∶3
(4)
(5)
93.3%
17.(1)、、、、、
、、 无
(2)b
(3)
(4)
(5)加入足量Ba(NO3)2溶液,取上层清液,加入硝酸酸化的Ag 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Cl-
18.(1)
(2)1.25NA 3.75mol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