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卷(四)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近考古中,发现了全国最大的大口尊、国内同时期最大的金面具、器型独特的顶尊跪坐人像、国内唯一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圆口方体铜尊,以及象牙微雕、大量丝绸和纺织品残留物、碳化稻、竹和阔叶林树种等多种遗物。这表明( )
A.中华文明的多元性 B.国事决定于礼乐制度
C.专制皇权已经确立 D.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
2.《岳麓秦简》记载:“廿六年臣状、臣绾请: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臣敢请。制(皇帝)曰:可。”《史记》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巡游到湘山祠时遇大风,几不得渡。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
A.政令出现朝令夕改现象 B.国家组织能力提高
C.天人感应观念影响巨大 D.皇权缺乏有效制约
3.邺城曾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朝都城,遗址主体位于今河北邯郸境内。文学家颜之推(531年~约597年)对邺城民风曾叙述道:“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这种现象的出现( )
A.与当时民族交往影响有关 B.表明男女地位实现了平等
C.推动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D.反映邺城社会矛盾较尖锐
4.表1是通过《全唐诗》对唐朝时令节日中民众开展丰富多彩体育活动的统计。这反映了( )
节日 重阳节 端午节 寒食节 清明节
体育活动 登高 竞渡 投壶 斗鸡 秋千 蹴鞠 踏青 击鞠 拔河 踏青 放风筝 蹴鞠 马术 斗鸡 射柳
A.诗人热爱体育活动 B.唐朝国力强盛
C.体育活动融入民间 D.全民参与健身
5.清代苏州长洲的陆墓镇,以烧造砖瓦和织造汗巾出名;吴江的庵村、檀邱市,以铜、铁器制造为主;盛泽镇、震泽镇、黄溪市和新杭市是闻名的丝织业市镇;元和的唯亭镇,棉织和编织业均颇为发达。这说明当时苏州( )
A.生产型市镇集中涌现 B.集镇之间生产协作紧密
C.农业生产专业化发展 D.市镇经济发达依赖消费
6.1896年,张之洞上奏称:“整军御侮,将才为先,德国陆军之所以甲于泰西者,固由其全国上下无一不兵之人,而其要尤在将领营哨各官无一不由学堂出身。今欲仿照德制训练劲旅,非广设学堂,实力教练,不足以造就将才。”张之洞的这一奏章( )
A.致使军事主权殖民地化 B.促进了西学知识广泛传播
C.推动洋务运动转向民用 D.有助于清末的军事近代化
7.对于近代某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学者如是总结:“实由于上下相暌,内外隔阂,官不知所以保民,民不知所以卫国。”国家战略上维护古老国家体制与“脱亚入欧”追赶世界强国及军事战略上被动招架防守与跨海征服进攻两者的差异。据此可知,这场战争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8.表2为民国初年一些社会事件的统计。这些现象说明( )
时间 事件
民国初年 各种政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多达300个,具有健全纲领或某一方面纲领者也多达35个
1915年 北京爆发了抵制“二十一条”的外交运动,80万人口的北京城,仅一次大规模的集会,人数就有30万;在天津,连续几次大规模的集会,每次都在10万人以上,而当时天津总人口也不过70万人
20世纪20年代 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最初几批党员中,具有直接或间接参加过辛亥革命运动经历的人数约占三分之一
A.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B.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曲折性
C.辛亥革命加速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D.个人选择和国家命运相结合
9.图1为1933年上海各业产值比重图。这反映出当时上海( )
(注:其中木材、家具、冶炼、建筑、皮革品、饰物仪器、其他工业比重因小于1%,故未列入此图。)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显著特点 B.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突出
C.深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D.机器工业取代了手工业
10.据统计,中国向联合国缴纳的会费比额已从2000年以前的0.995%上升到2007年的2.667%。2009年,联合国列出缴纳会费最多的10个国家,中国位列第九,而中国缴纳会费的比额还一直在持续增长。据此可知,中国( )
A.注重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B.是国际秩序的重要维护者
C.积极改革全球治理体系 D.已成为经济全球化主导者
1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提出,君主制容易退化为暴君制,民主制容易演化为暴民统治,最适宜的政体“没有比一个优秀人物统治的政府再好的政体了”。由此可知,希罗多德认为古希腊应该( )
A.扩大民主基础 B.注重提高公民素质
C.实施精英治国 D.铲除贵族世袭特权
12.表3为英国新教徒开辟的北美殖民地与西班牙天主教徒开辟的拉美殖民地的不同状况。据此可知,近代西方( )
类别 国家
英国 西班牙
经济 在北美殖民地注重经营,与母国进行贸易;把殖民地当作世代居住的家园 在拉美一味掠夺财富,对生产经营相对漠视
政治 北美殖民地更加民主和自由,他们一般拥有独立的自治政府 拉美殖民地受母国专制统治,没有独立意志
宗教 北美殖民地宗教派别各异,实行相对宽容的宗教政策,没有统一信仰 拉美殖民地只允许天主教信仰的存在
A.宗教的发展丰富了殖民扩张的内涵 B.宗教改革推动了西欧民族意识的形成
C.迫使亚非拉国家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D.欧洲殖民扩张的目的是传播工业文明
13.西方人用机械力学原理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过程,以物理学、几何学的概念作为逻辑起点去推断人体运动的模式,研究人体在时间、空间对抗自然的极限能力,从而创造出多种体育运动形式。由此可见,西方体育运动( )
A.以挑战自然作为目标 B.是近代科学革命的产物
C.重在挖掘人体的潜能 D.具有科学和理性的精神
14.1922年,苏俄与德国签订《拉巴洛条约》,德国放弃在苏俄的财产,两国放弃战债及战争造成的经济赔偿,恢复外交关系并建立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苏俄此举旨在(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打赢国内战争
B.被迫接受不平等条款以换取西方国家支持
C.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大力发展工业
D.为实施新经济政策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15.二战结束后,欧洲、亚洲和北非地区惨遭破坏,政局动荡不安,经济恢复工作举步维艰。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过去在地理位置上并无直接关联的超级大国,由于它们各自所控制的势力范围而实际形成了在中东欧、巴尔干、中近东和远东直接面对面的军事对峙。由此可知( )
A.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B.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影响世界格局
C.世界格局变动源于地缘基础变化 D.社会制度不同促使美苏矛盾激化
16.图2为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度百分比变化示意图。造成20世纪80年代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政府( )
A.扩大财政开支 B.减少经济干预 C.完善福利制度 D.发展第三产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题分,共计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至隋开通大运河,扬州的经济中心逐渐向运河两岸发展,其城址也迁至运河方向。北宋时期的杭州在运河的推动下,城市的繁华地带从城南扩展至沿城内的主要水系沿岸,水系沿岸逐渐出现商业街,封闭的“市”被代之以开敞的集市。明清苏州沿运河的胥门、阊门、山塘街一带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吸引了四方商贾的云集,甚至太湖村民也出现了“莫嫌村坞行人少,夫婿经商不在家”的景象。
材料二 建国后,大运河江浙段的沿岸地区形成了带状形态工业区,大量污水直排运河。改革开放后,工业企业和码头不再是古运河发挥作用的象征,河边的历史建筑和生态绿化逐渐成为发展主角。2019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为大运河沿线发展谋篇布局。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时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静《运河与沿线城市商业发展探析》等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大运河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运河沿岸区域服务功能的变化。(4分)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时代价值。(4分)
18.(14分)民法是调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0世纪之前,中国没有独立的民法典。尽管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法典的编纂,但这些法典大都是刑法,其中虽涉及民事关系,如户、婚、钱债、赔偿等,亦采取刑罚的手段调整之,本质上仍属刑法规范。纵观中国古代,没有成文的民法典,民刑不分,以刑事责任代替民事责任;民法观念不发达,民法中的平等、自由、权利等观念一直没有形成。
——摘编自房绍坤《中国民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材料二 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政府派员分赴各地调查民商事习惯,并强调:“中国幅员广远,各省地大物博,习尚不同。使非人情风俗洞澈无遗,恐创定法规,必多窒碍。”至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共分五编,前三编主要是以日本公布的民法为蓝本,同时对德国、瑞士的民法有所参考,采纳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过失致人损害应予赔偿等近代民法基本原则。后两编(亲属和继承)虽也采纳了一些西方新制,但更注重的是中国固有的礼教民俗。
——摘编自李启成《中国法律史讲义》
材料三 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法不发达的原因有哪些?(3分)
(2)据材料二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编制的特点(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典编纂历程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法典颁布的主要意义。(2分)
19.(14分)世界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转型和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他们以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受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享有完全独占东印度贸易的自由和特权,可以自由在东印度公司的所有岛屿、港口、城市、城镇进行贸易。总督及其代理人有权制定合理的法律。
——摘译自《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1600年12月31日)
材料二 表4 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德】库钦斯基著,陈东旭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
材料三 图3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特权”的主要表现(2分),阐述其性质(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2分)。
(2)材料二的表中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1分)?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1分)
(3)根据材料三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新变化(4分)。结合以上材料概述世界市场和商业贸易之间的关系(2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4
图4所示是1978年3月18日发行的《全国科学大会》邮票,目的是庆祝全国科学大会胜利召开,邮票全套三枚,科学的春天(图5)中的图案是全国科学大会会徽;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图6)图案是四面不同颜色的旗帜;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图7)图案描绘了原子模型、地球、外层空间和红旗等形象。
图5 图6 图7
——摘自《中国邮票目录》
结合所学,以“《全国科学大会》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材料展示了古蜀文明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以及同国内其他古文明的紧密联系,彰显了古蜀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组成部分的重要地位,为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提供了典型实证,故A项符合题意;B项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可排除;C项专制皇权形成于秦朝,时间不符,可排除;D项与当时史实不符合。
2.【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秦始皇廿六年同意了大臣“保护湘山”的提议,但在二十八年却砍光湘山上的树木,说明皇权至上,缺乏有效制约,故D项符合题意;朝令夕改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与材料强调皇权缺乏制约不符,排除A项;国家组织能力指国家开展组织工作的能力,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3.【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古都邺城曾为少数民族政权所在地,而大量的妇女参与社会公共活动成为该地的社会风气习俗之一,与少数民族妇女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习惯密切相关,这与当时北方民族交往影响有关,故A项正确;男女地位的平等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项;从时间上判断,排除C项;D项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
4.【答案】C
【解析】据材料“《全唐诗》对唐朝时令节日中民众开展丰富多彩体育活动的统计”并结合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唐朝时期体育活动更加的世俗化,融入民间,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时令节日民众的体育活动,不仅仅指诗人的兴趣爱好,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体育活动融入民间,国力状况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有关,排除B项;“全民参与”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市镇经济及江苏地方史。根据材料“清代苏州长洲的陆墓镇,以烧造砖瓦和织造汗巾出名;吴江的庵村、檀邱市,以铜、铁器制造为主;盛泽镇、震泽镇、黄溪市和新杭市是闻名的丝织业市镇;元和的唯亭镇,棉织和编织业均颇为发达”及所学知识可得,清朝时期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市镇,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哥哥市镇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消费的重要性,排除D项。
6.【答案】D
【解析】据材料“整军御侮,将才为先”“非广设学堂……将才”可知,1896年,张之洞主张创办军事学堂,强调培养军事将领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清末的军事近代化,故D项符合题意;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殖民地化”说法错误,排除A项;设学堂,培养的是军事将领,而西学知识的概念广泛,此项说法有夸大之嫌,排除B项;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排除C项。
7.【答案】D
【解析】据材料“国家战略上维护古老国家体制与‘脱亚入欧’追赶世界强国及军事战略上被动招架防守与跨海征服进攻两者的差异”结合所学可知,“国家战略上维护古老国家体制”是指清政府的洋务运动,“‘脱亚入欧’追赶世界强国”是指日本明治维新,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故D项符合题意;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清政府与英法联军之间的战争,而英法属于欧洲国家,无需“脱亚入欧”,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是清政府与英国之间的战争,英国属于世界强国,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英、俄、日、法、意、美、德、奥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主要参与国是欧洲国家,排除C项。
8.【答案】C
【解析】据材料“ 具有直接或间接参加过辛亥革命运动经历的人数约占三分之一 ”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党组织以及群众运动逐渐增多,说明辛亥革命加速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辛亥革命的社会影响,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现象主要是民主革命活动增多,没有涉及民主革命的挫折,不能说明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曲折性,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辛亥革命的社会影响,没有涉及个人选择,排除D项。
9.【答案】A
【解析】据材料数据可知,1933年上海工业中食品业、纺织业等轻工业所占比重最大,而重工业所占比重较小,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显著特点,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数据是上海各业产值比重图,不能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突出,排除B项;材料数据是上海各业产值比重图,没有涉及世界市场的数据,不能说明深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数值仅是工业产值的比重,不能说明机器工业取代了手工业,排除D项。
10.【答案】B
【解析】据材料“2009年,联合国列出缴纳会费最多的10个国家,中国位列第九,而中国缴纳会费的比额还一直在持续增长”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向联合国缴纳会费的比额在不断的增长,说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国际秩序的重要维护者,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中国在联合国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涉及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中国在联合国中的重要作用,而全球治理体系是国际社会管理共同事务的体系,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是西方发达国家,排除D项。
11.【答案】C
【解析】据材料“没有比一个优秀人物统治的政府再好的政体了”可知,希罗多德反对君主制与民主制,其认为优秀人物统治的政府才是好的政体,故选C项;据材料“民主制容易演化为暴民统治”可知,其并不认可民主制,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希罗多德对古希腊政体的看法,没有涉及公民素质,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古希腊是阶级社会,不可能铲除贵族世袭特权,排除D项。
12.【答案】A
【解析】据材料“英国新教徒开辟的北美殖民地与西班牙天主教徒开辟的拉美殖民地”结合所学可知,北美殖民地主要是新教徒开辟的,因此在政治、经济、宗教方面都比较开明、自由,而拉美殖民地主要是天主教徒开辟,在政治、经济、宗教方面比较保守,可见宗教的发展丰富了殖民扩张的内涵,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宗教对美洲殖民地的影响,没有涉及西欧的民族意识,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宗教对美洲殖民地的影响,没有涉及亚洲与非洲的殖民活动,排除C项;据材料“ 在拉美一味掠夺财富,对生产经营相对漠视 ”结合所学可知,欧洲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并非传播工业文明,传播工业文明只是客观效果,排除D项。
13.【答案】D
【解析】据材料“西方人用机械力学原理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过程,以物理学、几何学的概念作为逻辑起点去推断人体运动的模式,研究人体在时间、空间对抗自然的极限能力,从而创造出多种体育运动形式”,可知西方人以自然科学知识为切入点创造体育运动,说明具有科学和理性精神,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只是提到以科学理论解释自然现象,这与挑战自然有明显区别,排除A项;自然科学只是提供了一个视角,远远达不到推动体育运动产生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强调西方体育运动的由来,而选项属于目的,两者相异,排除C项。
14.【答案】D
【解析】据材料“1922年,苏俄与德国签订《拉巴洛条约》”、“恢复外交关系并建立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并结合所学可知,苏俄此举的目的是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故D项符合题意;据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1918年,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选项中的被迫接受不平等条约与材料可知两国签订的《拉巴洛条约》中“德国放弃在苏俄的财产,两国放弃战债及战争造成的经济赔偿,恢复外交关系并建立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工业化”提出于1925年,这与材料中的1922年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
15.【答案】A
【解析】据材料“欧洲、亚洲和北非地区惨遭破坏,政局动荡不安……由于它们各自所控制的势力范围而实际形成了在中东欧、巴尔干、中近东和远东直接面对面的军事对峙”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美苏冷战,在中东欧、巴尔干、中近东和远东形成了直接面对面的军事对峙,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美苏冷战对世界局势的影响,而非仅是美国的扩张,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世界格局变动源于世界政治力量的变化,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美苏矛盾激化的原因是美、苏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的根本冲突,排除D项。
16.【答案】B
【解析】据材料“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度百分比变化示意图”可知,面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美国政府适当减少经济干预,暂时缓解了经济危机,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下降,故B项符合题意;扩大财政开支是造成经济“滞胀”的原因之一,80年代美国减少财政开支,排除A项;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当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时,减少福利开支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排除C项;二战后,随着科技新发展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第三产业发展,与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无关,排除D项。
17.【答案】(12分)
(1)影响:推动城址(经济中心)变迁;促进商业繁荣;促进商业空间变化;影响周边地区的传统经济观念。(4分)
(2)变化:从服务于工业和航运的经济区向服务于旅游、文化、休闲、经济的综合区转变。(4分)
价值: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展示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4分)
18.【答案】(14分)
(1)原因:专制主义长期存在;民刑不分,偏重刑法;自然经济,重农抑商;儒家思想重义轻利;宗法制的影响。(3分,任答三点)
(2)特点:借鉴西方法律;重视结合国情,实地调查;强调礼教民俗。(3分)
背景:清末新政的影响;西方法律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知识分子的倡导。(4分)
(3)特点:阶段性和渐进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逐步完善。(2分,任答两点)
意义: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维护社会稳定,。(2分)
19.【答案】(14分)
(1)表现:政治上:具有国家职能(制定法律;购买保留土地);经济上:垄断贸易;军事上:成为殖民扩张机构。(2分)
性质:具有部分国家职能、对东方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对外贸易的商业公司。(2分)
背景: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殖民争夺激烈;解决远洋贸易资金筹措、经营的的困难。(2分)
(2)反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1分)
影响:导致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矛盾加剧,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1分)
(3)新变化: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贸易中心从局部中心到全球多中心新格局;殖民体系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分,任答两点)
关系:相互促进,或者回答方式,表现言之有理得分。(2分)
20.(12分)【答案】
【评分标准】引文部分0~2分,分别论述部分0~10分,具体赋分要求如下:
评分标准
10~12 能够完整地列举图片信息,并举出多例相关的具体史实;史实分析准确,论证充分,结论合理;逻辑严谨,表述通顺。
7~9 能够较为完整列举图片信息,并能举出2例以上相关的具体史实,如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史实分析较准确,论证充分,结论合理;逻辑较严谨,表述通顺。
4~6 不能充分提取图片材料信息;或只能引用1例相关具体史实,缺乏论据;逻辑较严谨,表述通顺。
0~3 几乎不能提取图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所举史实有误或与材料不对应,逻辑混乱,表达有误。
【示例】
《全国科学大会》赏析
该邮票发行于1978年,其背景是中国人民在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并重视科学,开始向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进军。
《科学的春天》(图5)中,全国科学大会会徽图案由红旗、原子模型、飞机组成,画面下方绘有天安门图案,表明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图案底衬饰以朵朵迎春花,既点明了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的季节特征,也蕴含着科学的春天已经到来之意。
《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图6)图案以早晨天空特有的色彩为背景,描绘了四面不同颜色的旗帜在迎风飘扬,象征着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已经开始向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进军。自上而下,第一面绘有麦穗的黄色旗帜代表农业,因为收获的季节大地总是呈现一片金黄;第二面绘有齿轮的蓝色旗帜代表工业,因为工人的工作服多采用蓝色;第三面绘有雷达瞄准镜上飞机影像的绿色旗帜代表国防,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部队着绿色军装;第四面绘有人造卫星的紫色旗帜代表科学技术,因为紫色是可见光与不可见光在光谱中的交接色,科学也常常是在黑暗与光明的交接处进行探索。
《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图7)中,一颗航天器环绕地球飞行之后,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向外层空间,象征着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新领域,必将冲出世界,走向宇宙太空。(“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符合要求的短文亦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