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十五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5题,1-10个1分,11-15各2分,共20分)
1.(1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列各项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培养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B.综合利用石油,制造优质的人造纤维
C.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的新功能
2.(1分)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3.(1分)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1分)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A.A B.B C.C D.D
5.(1分)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温度高低 B.氧气含量 C.食物多少 D.食物种类
6.(1分)“蜡炬成灰泪始干”描述蜡烛燃烧,赞美一种奉献精神.属于蜡烛燃烧本质特征的是( )
A.蜡烛受热熔化
B.蜡烛燃烧发光
C.蜡烛燃烧放出热量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7.(1分)下列仪器,既能做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 B.集气瓶 C.锥形瓶 D.试管
8.(1分)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
A.液体读数 B.滴加液体
C.加热固体 D.倾倒液体
9.(1分)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液体喷出 B.污染试剂
C.酒精溅出 D.读数偏大
10.(1分)下列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9.56g固体
B.在托盘天平两端放大小相同的滤纸称氢氧化钠
C.用10mL量筒量取5mL液体时仰视读数
D.用10mL量筒量取9.6mL水
11.(2分)在调节空载托盘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托盘左低右高,此时应该( )
A.往右盘中加砝码 B.往左盘中加砝码
C.将调节螺母往左移 D.将调节螺母往右移
12.(2分)实验室加热约15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
13.(2分)检查装置气密性有下列操作步骤:①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③把导管一端插在水里(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14.(2分)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
15.(2分)托盘天平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一种称量仪器。如果仅用一个20g的砝码称取19.5g的食盐,现有如下操作步骤,正确的称量方法是( )
①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白纸 ②将20g砝码放在左盘 ③将20g砝码放在右盘
④将游码拨至0.5g刻度处 ⑤在右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⑥在左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A.②④⑤ B.③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⑤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6.(3分)用化学符号填空:①水 ;②氧原子 ;③氢分子 。
17.(3分)实验室药品的取用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若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要求试管口 ,防止 。
18.(7分)用给出的“关键词”填空: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氢原子、氧原子
晶莹的水滴是由大量的 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的 和 是按照一定的角度排列的。氢气是由大量 聚集而成的,氢分子是由 相结合构成的。氧气是由大量 聚集而成的,氧分子是由 相结合构成的。
19.(6分)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发光、发热、颜色变化、 、 等现象,我们往往通过观察这些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如镁条燃烧时的现象为 ,该过程化学能转化为 和 ,该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1分)
20.(4分)研究化学的主要方法就是实验,所以掌握正确的实验技能是每一个中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
(1)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和加热较多液体三种用途的是 。
A.试管B.量筒C.集气瓶D.烧杯
(2)实验室现有5mL、10mL、20mL、50mL、100mL的量筒,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应该选择 的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 。
(3)检查装置气密性有下列操作步骤:
①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③把导管一端插在水里 。
21.(4分)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 ,原因是 。
(2)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少量液体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试管内的液体越多越好
B.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不需要预热
C.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套入
(3)图D中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
22.(3分)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用天平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时要用容器盛装才能称量,若用质量为23.1g的小烧杯作容器
(1)标尺上游码的位置有A、B、C三种指示,正确的是 。
(2)如图是某学生在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使用天平的操作示意图,指出其中的错误:
① 、②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十五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题,1-10个1分,11-15各2分,共20分)
1.【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解答】解:A、培养新品种,属于生物学研究 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B、综合利用石油,属于研究,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C、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D、设计新程序,属于信息技术学研究 的范畴,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
2.【分析】可以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故A不正确;
B、物质在颜色,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C、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故C不正确;
D、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新物质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野火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燃料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B、粉身碎骨浑不怕,是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故B错误。
C、夜来风雨声,形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C正确。
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B、火焰为什么向上;
C、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属于实验现象分析;
D、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
故选:D。
【点评】解决此题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等。
5.【分析】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而外因是指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因素,根据以上因素来分析.
【解答】解:A、一般温度高,则温度高低是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外界因素;
B、一般没有氧气时,氧气的含量高时,则氧气含量是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外界因素;
C、取不同量的同种食物,食物腐败快慢相同,猜想不合理;
D、不同的食物在一定条件下,则食物种类是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内因。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学生应学会利用实际经验来分析影响食物腐败的内因和外因,注意内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而外因是外界因素来解答.
6.【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指随着化学变化有可能出现的现象.
【解答】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受热熔化、发出白光均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说明了有新物质生成。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发生的现象中是否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
7.【分析】试管可以直接加热,又可以做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烧杯不可直接加热;量筒和集气瓶不能加热。
【解答】解:A、烧杯可以作反应容器,故A错误;
B、集气瓶不能加热;
C、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故C错误;
D、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常见仪器的作用,同学们一定要了然于心。
8.【分析】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判断;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解答;
C、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解答;
D、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解答。
【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图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图中操作正确;
D、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②标签向着手心;③瓶塞倒放桌面上,从而污染药品。
故选:C。
【点评】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9.【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药品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给液体加热时,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
B、用自来水清洗过的滴管取取用试剂,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
C、使用酒精灯时,防止发生火灾;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视线偏高(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中“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致。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分析】A、根据天平的精确度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C、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
D、根据量筒的操作分析即可.
【解答】解:A、天平的精确度是0.1g,故错误;
B、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有腐蚀性),以免损坏托盘。
C、用10mL量筒量取8mL液体时。故错误。
D、用10mL量筒量取9.6mL水;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1.【分析】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题意知,调节过程中发现托盘左低右高,直到横梁平衡。
故选D。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12.【分析】本题应从加热150ml的液体需要的盛放装置,加热装置,支撑装置分析。加热约150mL液体,应用较大容积的仪器,所以要用到烧杯;既然是用烧杯加热,所以还要用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
【解答】解:加热约150mL液体,应用较大容积的仪器。所以先可选定烧杯。除此之外还要用到用于加热的酒精灯和铁架台、石棉网、铁架台。
故可选:①③④⑥。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仪器的选取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属于基础知识,但同学们一定要细心方可做好此题。
13.【分析】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连接仪器形成密封体系:①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③把导管一端插在水里;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故选:B。
【点评】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必须形成密封体系。
14.【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读数或俯视读数都会造成量取的误差,量取的数值不准确,要根据具体做法去分析。
【解答】解:仰视读数为30mL,仰视时看到的读数偏小,所以仰视读数为30mL,俯视读数时看到的读数偏大,所以俯视读数为20mL,所以实际倒出的液体体大于10mL。
故选:A。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时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大;俯视读数时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
15.【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可知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即物体质量=砝码+游码,如果放错了,还要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只不过砝码与物体位置交换了,列等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可知,当左盘放砝码,砝码=物体质量+游码,如果仅用20g的砝码称取19.5g的食盐、大小相同的白纸;将游码拨至0.2g刻度处。
故选:D。
【点评】在计算有关天平的题目时,要谨记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由此列等式计算,不管是左物右码还是左码右物,都可以算。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6.【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①水的化学式为H2O。
②原子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因此氧原子的化学符号为O。
③分子用化学式来表示,1个氢分子是由4个氢原子构成2。
故答案为:①H2O;
②O;
③H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分析】根据实验室药品的用量原则以及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在取用药品时要做到节约药品,用到最小量,若没有说明用量;加热固体时,防止试管口的冷凝水回流试管底部,。
故答案为:盖满试管底部;略向下倾斜,炸裂试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8.【分析】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
【解答】解: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按照一定的角度排列的,氢分子是由氢原子相结合构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相结合构成的。
故答案为:水分子;氢原子;氢分子;氧分子。
【点评】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构成分子,同种原子也可以自相结合构成分子。
19.【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进行分析。
【解答】解: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我们往往通过观察这些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放出大量热,由于镁条燃烧时出现发光发热的现象,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氧化镁。
故答案为:产生气体;生成沉淀,放出大量热;光能;镁+氧气。
【点评】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1分)
20.【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量筒的用途进行分析;
(3)根据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解答】解:(1)A、试管可用来溶解固体,不能用来加热较多液体;
B、量筒只能用来量取液体的体积、配制溶液,故B错;
C、集气瓶主要用来收集气体、配制溶液和加热较多的液体;
D、烧杯可用来溶解固体,故D正确;
(2)选择量筒要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现要量取15mL的盐酸;用量筒量取液体,首先量筒必须放平,然后读出数值。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步骤为: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用手紧握试管,有气泡冒出。
故答案为:(1)D;
(2)20mL;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3)①③④②。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常见仪器的用途,熟悉实验基本操作。
21.【分析】(1)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3)根据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对着手心。
(2)A.试管内的液体不是越多越好,故说法错误。
B.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炸裂。
C.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套入。
(3)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故答案为:
(1)对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2)C;
(3)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22.【分析】(1)根据天平的刻度尺上读数是从小到大,即游码在刻度尺的位置应该是游码的左端对准的刻度,进行分析回答;
(2)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以及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进行分析回答。
【解答】解:(1)天平读数时,游码在标尺的位置应该是游码的左端对准刻度,B是3.0,故选:C;
(2)天平称量时要左物右码物,图中砝码与称量物位置放反了,应放到玻璃器皿中称量。
故答案为:(1)C;(2)砝码与称量物位置放反了。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托盘天平的使用,熟知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