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7 20:3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秋词》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
“  晴空一鹤排云上  ,  便引诗情到碧霄  ”。
(2)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
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  遥
怜故园菊  ,  应傍战场开  ”。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写作者静听着窗外肆
虐的风雨,并把这些音响编入梦境,成为为国征战的铁骑踏冰
之声的句子是“  夜阑卧听风吹雨  ,  铁马冰河入梦来  ”。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4)《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5)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真知,若舍其一,终究一无所得,徒使人精神疲怠。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

学而不思则

思而不学则殆
2.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12分)
二人赶到他洞门前,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是个熯天炽地。八戒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老猪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
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好火:……
行者被他烟火飞téng,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那妖精在门首看得明白,他见行者走了,却才收了火具,帅群妖,转于洞内,闭了石门,以为得胜,着小的排宴奏乐,欢笑不题。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迸.( bèng )出    避火诀.( jué )    
飞téng( 腾 )
bèng
jué

(2)以上文段选自《西游记》,作者是  吴承恩  ,选段所说的妖精是  红孩儿  ,孙悟空和他大战是因为  红孩儿掳走了唐僧,要吃唐僧肉  。(3分)
(3)请结合原著回答:①这妖精最终的结局如何?②这件事给师徒几人取经路上埋下了怎样的隐患?(6分)
 ①最终红孩儿成为观音菩萨座下的善财童子。②红孩儿失去自由,其父母牛魔王与铁扇公主大为恼火,在唐僧师徒过火焰山借芭蕉扇时百般刁难。(意思对即可) 
吴承恩
红孩儿
红孩儿掳走了
唐僧,要吃唐僧肉
 ①最终红孩儿成为观音菩萨座下的善财童子。②红孩儿失去自由,其父母牛魔王与铁扇公主大为恼火,在唐僧师徒过火焰山借芭蕉扇时百般刁难。(意思对即可) 
3.某中学七年级(1)班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3分)
(1)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推荐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2分)
 示例一: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示例二: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莎士比亚 
 示例一: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示例二: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莎士比亚 
①数字媒介阅读时长  明显高于  纸质媒介阅读时长。(2分)
②  手机阅读  时长增长最快。(2分)
明显高于
手机阅读 
(2)仔细阅读下图,用简洁的语言作答。(要求:每空不超过5字,不得出现数字)(4分)
某市民每天使用媒介阅读时长统计图
(3)课外时间,假如你阅读《儿童文学》时被母亲发现并严厉斥责,你将如何说服母亲?把你要说的话写出来。(3分)
 示例:妈妈,你可能误解了。老师鼓励我们多阅读课外书,《儿童文学》是一本好书,阅读这本书,能提高我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能拓宽我的阅读面,增长知识,还能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妈妈,你可能误解了。老师鼓励我们多阅读课外书,《儿童文学》是一本好书,阅读这本书,能提高我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能拓宽我的阅读面,增长知识,还能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言之有理即可) 
(4)小慧同学为本次活动写了一段报道,以下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4分)
11月8日下午,七年级(1)班开展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的主题活动。【A】本次活动设置诗歌朗诵、有奖竞答、名师讲座等……一系列环节,均围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主题。为了活动顺利开展,同学们积极地建言献策。活动开展过程中,大家都热情高涨。【B】本次活动增长了同学们对读书的了解。
①【A】处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修改方法是  删去“…… 。
(2分)
②【B】处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增长  ”改为“  增进  ”。(2分)
删去“……”
增长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19分)
向着美好奔跑
丁立梅
①阳光的影子,拓印在窗帘上,似抽象画。鸟的叫声,没在那些影子里。有的叫得短促,唧唧、唧唧,像婴儿的梦呓;有的叫得张扬,喈喈、喈喈,如吹号手在吹号子。
②我忍不住跑过去看。窗台上的鸟,“轰”的一声飞走,落到旁边人家的屋顶上,叽叽喳喳。独有一只鸟,并不理睬左右的声响,兀自站在一棵矮小的银杏树上,对着天空,旁若无人地拉长音调,唱它的歌。一会儿轻柔,一会儿高亢,自娱自乐得不行。
③鸟也有鸟的快乐,如人。
④也便看到了隔壁小屋的那个男人,他正站在银杏树旁——我不怎么看得见他。大多数时候,他小屋的门,都落着锁,阒然无声。
⑤搬来小区的最初,我很好奇于这幢小屋,它的前面是别墅,它的后面是别墅,它的左面是别墅,它的右面还是别墅。这幢三间平房的小屋,淹没在别墅群里,活像小矮人进了巨人国,也极破旧。墙上刷的白石灰已斑驳得很,一块一块,裸露出里面灰色的墙面。远望去,像一堆空洞的眼睛,又像一堆张开的喑哑的嘴。屋顶上,绿苔与野草纠缠。有一棵野草长得特别茂盛,茎叶青绿,在那里盘踞了好几年的样子。有时,黑夜里望过去,我老疑心那是一只大鸟,蹲在那儿。
⑥隐约听小区人讲过,他的父母先后患重病去世,欠下巨额债务,家里能变卖的东西都变卖了。妻子耐不住清贫,跟他离了婚,并带走了他们唯一的女儿。他成天在外打工,积攒着每一分钱,想尽早还清债务,接回女儿。
⑦他的小屋旁,有巴掌大一块地,他不在的日子,里面长满野藤野草。现在,他不知从哪儿弄来一把锄头和铁锹,一上午都在那块地里忙碌,直到把那块地平整得如一张女人洗净的脸,散发出清洁的光。
⑧他后来在那上面布种子,用竹子搭架子。是长黄瓜,还是丝瓜,还是扁豆?这样的猜想,让我欢喜。无论哪一种,我知道,不久之后,都将有满架的花,在清风里笑微微。那我将很有福气了,日日有满架的花可赏,且免费的。多好。
⑨男人做完这一切,拍拍双手,把沾在手上的泥土拍落。太阳升高了,照得他额上的汗珠粒粒闪光。他搭的架子,一格一格,在他跟前,如听话的孩子,整齐地排列着,仿佛就听到种子破土的声音。男人退后几步,欣赏;再跨前两步,欣赏。那是他的杰作,他为之得意,脸上渐渐浮上笑来。那笑,漫开去,漫开去,融入阳光里。最后,分不清哪是他的笑,哪是阳光了。
⑩生活或许是困苦的、艰涩的,但心,仍然可以向着美好跑去。如这个男人,在困厄中,整出了一地的希望——一粒种子,就是一蓬的花、一蓬的果、一蓬的幸福和美好。
(选自《向着美好奔跑》,有删改)
4.本文着重写“向着美好奔跑”的那个男人,为什么在前三段还要写鸟的叫声?(3分)
 以一只鸟的叫声突出其快乐,为下文中那个男人的出场作铺垫。 
5.第⑤段为什么要强调小屋的前后左右都是别墅?(4分)
 运用反复的手法,反复渲染,突出别墅群中的小屋矮小寒酸,体现男子家境贫困,反衬男人追求美好的可贵品质。 
6.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4分)
 插叙。交代男人的身世,表明其贫困的原因,突出其快乐、乐观的可贵。 
 以一只鸟的叫声突出其快乐,为下文中那个男人的出场作铺垫。 
 运用反复的手法,反复渲染,突出别墅群中的小屋矮小寒酸,体现男子家境贫困,反衬男人追求美好的可贵品质。 
 插叙。交代男人的身世,表明其贫困的原因,突出其快乐、乐观的可贵。 
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现在,他不知从哪儿弄来一把锄头和铁锹,一上午都在那块地里忙碌,直到把那块地平整得如一张女人洗净的脸,散发出清洁的光。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他”平整的土地比喻为女人洗净的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精心侍弄土地,对美好的追求。 
8.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我们该如何面对困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4分)
 略。(言之有理即可)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他”平整的土地比喻为女人洗净的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精心侍弄土地,对美好的追求。 
略。(言之有理即可) 
(二)(21分)
材料一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2020年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并寄语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不经风雨,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困难挑战往往是人生的“磨刀石”。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后取得的成绩就越大;挑战越多,克服挑战后练就的本领就越强。边远地区条件艰苦,但脚踏实地、扎根基层,就能积累起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但想方设法发展产业、挨家挨户做好工作,就能带领更多群众过上好日子。不畏难、不服输,磨炼真本领、挑起重担子,我们就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200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①他已经种下了10万颗橡子。在这10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50多岁了。他说,他55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②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选自《植树的牧羊人》,有删改)
材料三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笼罩着华夏大地。当春节遭遇封城和病痛,武汉这座城市在寒风中不免显得有些凄迷。但是很快便有消息传来:国家将用10天时间建成一所能容纳1 000名病人的医院,名曰“火神山医院”。
作为一名规划建设领域的工作者,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内心是震惊的。10天,别说是建设好,就算是出个方案总平面、渲染效果图,紧赶慢赶也要花费好几天时间,更别说完成整套施工图。况且,适逢春节,大量建筑从业者已经返乡,人力物力如何保障?
面对危机,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有那么一群逆行者,他们不畏艰险,会往祖国和人民需要他们的地方去。5个小时出方案,24小时出设计图,60小时交付全部施工图。700名管理人员,400名工人……数字的背后是人们夜以继日的疲惫与艰辛,更是中国强大的建设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都说中国人是“基建狂魔”,用神一般的速度,让一座医院拔地而起。作为中国人,我深知,哪有什么“基建狂魔”,不过是为了心中的那一点爱,为了拯救更多的同胞,暂时舍弃小家,不眠不休、争分夺秒罢了。在那个前所未有的除夕夜,一群普普通通的建筑从业者,放弃了期盼已久的年夜饭,逆向而行,只为奔向祖国需要的地方。
(选自“共产党员网”,有删改)
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则材料的大意。(6分)
 材料一:困难和挑战可以磨炼人的真本领。材料二:虽然成活率很低,牧羊人仍坚持在荒山种树。材料三:面对疫情,建设者不畏艰险,用10天时间建成了能容纳1 000人的火神山医院。 
10.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不经历风雨,就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不经受多次考验,就不能锻造成为好钢。人也同样如此,经历磨难后,往往可以更加坚强。 
 材料一:困难和挑战可以磨炼人的真本领。材料二:虽然成活率很低,牧羊人仍坚持在荒山种树。材料三:面对疫情,建设者不畏艰险,用10天时间建成了能容纳1 000人的火神山医院。 
 不经历风雨,就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不经受多次考验,就不能锻造成为好钢。人也同样如此,经历磨难后,往往可以更加坚强。 
11.下面句子是材料二中的原句,请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选项填在下面的横线上。(6分)
①  B    ②  A 
A.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
B.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
B
A
12.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体现出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敢于面对、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精神。请分别概括这两则材料是怎么体现的,并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5分)
 材料二中植树的牧羊人:面对亲人去世,战胜孤独;面对荒山,面对种橡树的成活率只有10%的情况,仍坚持不懈种树,不退缩。材料三中逆行的建设者们:面对严重疫情,放弃了在传统佳节和家人团聚的机会,逆向而行,用10天时间建成了火神山医院。启示:人生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考验,如果自己目标坚定,就一定不要因困难而退缩,要勇于战胜困难,争取成功。(言之有理即可) 
 材料二中植树的牧羊人:面对亲人去世,战胜孤独;面对荒山,面对种橡树的成活率只有10%的情况,仍坚持不懈种树,不退缩。材料三中逆行的建设者们:面对严重疫情,放弃了在传统佳节和家人团聚的机会,逆向而行,用10天时间建成了火神山医院。启示:人生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考验,如果自己目标坚定,就一定不要因困难而退缩,要勇于战胜困难,争取成功。(言之有理即可) 
(三)(15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选自《论语》)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  达到 
(2)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  放纵 
(3)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  修养 
(4)年与时驰.       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5)终身行.之者乎     行:  奉行 
达到
放纵
修养
疾行,指迅速逝去
奉行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在他人的身上。 
15.由【甲】文可知,诸葛亮的立德原则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或: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在他人的身上。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或: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6.【甲】【乙】两文都有告诫之意,【甲】文中诸葛亮从  治学  和  修身(做人)  两个方面告诫儿子;【乙】文中的  孔子  (人名)告诫子贡要  推己及人(意思对即可)  。(4分)


修身(做人)
孔子
推己及人(意思对即
可)
三、写作(55分)
17.记忆中,总有一段时光让我们难以忘怀,或轻松愉悦,或焦虑紧张,或幸福甜蜜,或痛苦忧伤……剪一段时光,让它在你的笔下缓缓流淌吧!请以《那一段      的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