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藤野先生鲁迅释义:
绯红:鲜红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诘责:质问并责备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 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不逊:无礼。逊,谦逊。
托辞:借口。
仰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 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上页 下页 返回参考阅读自题小像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速读课文,思考: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东京仙台北京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我”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我”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1---3)(4---35)(36---38)东京上野公园
樱花盛开阅读“在东京”:樱花 富士山只不过。
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无非”是什么意思?表现什么感情? 画出了灵魂“清国留学生” 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 “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标致”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什么感情? ——原意是漂亮,这里是反语,用于讽刺,表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比喻。有嘲讽意味。理解作者修辞的艺术 ——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打着“维新”的旗号,却又不学无术,思想腐朽,忠君保皇,所以鲁迅厌恶他们。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 鲁迅为什么厌恶“清国留学生”?不离题。有两个作用:
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表现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本段在结构上的作用这一段并没有写藤野先生,是否离题?在 东 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所 感—— 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藤野的全名:
藤野供职的学校:
藤野教授的课程:
藤野的外貌特征:阅读并圈出与藤野先生有关的内容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白描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6—23)添改讲义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添改讲义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关心解剖实习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了解裹脚认真求实的精神
严谨的治学态度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 藤野先生身上有许多作为教师的优点,但其中最特殊最打动作者的是什么? 鲁迅到日本去的时候,日本的国力正是逐渐强盛,独霸东亚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又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歼灭了中国的北洋水师,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有的日本报纸就公然宣称:“西洋人视中国人为动物,实际确乎不得不产生动物、下等动物的感觉,因此,他们(指中国人)在生理上已失去人类的资格。”因此,鲁迅在这个时候去日本留学,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歧视和轻蔑。他走在东京的大街上,就常常遭受少年人的辱骂。你不但是生活在陌生人中间,而且是生活在陌生人的鄙视和轻蔑中间,请想一想,一个自尊自重的中国人,怎么能忍受这样的处境?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
周君来日本的时候正好是日清战争以后。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多年,不幸的是那时社会上还有日本人把中国人骂为"梳辫子和尚",说中国人坏话的风气。所以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也有这么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他当成异己。
少年时代我向福井藩校毕业的野坂先生学习过汉文,所以我很尊敬中国人的先贤,同时也感到要爱惜来自这个国家的人们。这大概就是我让周君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感激的缘故吧。周君在小说里、或是对他的朋友,都把我称为恩师,如果我能早些读到他的这些作品就好了。听说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联系上的话,周君会该有多么欢喜啊。
——藤野《谨忆周树人君》
?
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怀有深厚的感情,作者在文中是怎样表述的?1、感激之情。
2、怀念之情。
3、愧疚之情。探寻名人之路 本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但课文中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读这部分内容(3—5,26—35段)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作过解释:“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由此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选择学医。 可就在医专学医时——如课文描述的那样——有一次看枪毙中国人的电影,说是由于“给俄国人做侦探”,而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这使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于是促使鲁迅萌发“弃医从文”的思想。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由此可以看出,选择学医,又弃医从文,深深浸透着鲁迅强烈的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实践着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弃医从文的原因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
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匿名信事件— 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在东京 所见所闻----
憎恶至极
日暮里、水户-----敬仰忧国匿名信事件----愤慨心酸看电影事件----悲愤震动弃医从文----忧国忧民暗线 感情线索爱国双线结构: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小结: 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主旨)这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写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作业: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