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7 20:5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我的朋友是庄子
PART ONE
假如你的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你的朋友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他们会怎样安慰你?
曳尾于涂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己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于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外篇 秋水第十七)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
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你更愿意选谁做朋友?
故事大王
辩论王者
逻辑鬼才
潇洒逍遥
道骨仙风
超乎尘外
挑战世俗
看淡生死
从不焦虑
拒绝内卷
《庄子》: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 来说明道理。政治上主张“_________”,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思想上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
《庄子》
共 篇
内篇(7)
外篇(15)
杂篇(11)
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周所作
庄子:名 , 时期宋国人,著名的 ,
, 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 ”。
预习检测
战国
文学家
思想家
道家
老庄
33

寓言
无为而治
《渔父》《盗跖》《胠箧》
《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作者简介
庄子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终身不仕。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的作品喜欢以引人入胜的方式阐述哲理,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作者简介
庄子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庄子之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清静无为。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由于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摒除世俗名利地位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
庄子小故事——庄周梦蝶
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的飞翔,感到十分快活和舒畅,已经完全忘记自己是庄周了。
但是,庄周突然醒来之后,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蝴蝶变成了自己。
到底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
庄周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
庄周对当时“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使他无力改变现状一展抱负,但他心有不甘,所以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的自由境界里寻求解脱。
写作背景:
我的朋友惠子是个憨憨
“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你跟我就是塑料友谊,
你和我杠,那就是我对
你就是个憨憨
从此,再没有可以互怼的人
毒舌,又在拐弯骂我
无情的男人,老婆死了你唱歌?
你不追求上进就知道摆烂
想我就直说
庄子与惠子两位大神的互怼友情
庄子惠子小故事——鼓盆而歌
庄子的妻子得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
庄子说:“不对,她刚死时,我怎会悲伤呢?然而,气又变而有形,形又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为死。故人之生死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交替也。她虽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还悲哀地随而哭之,自以为是不通达命运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在庄子看来,生老病死就像四时交替,都只是自然现象而已,人不必有什么忧虑,也不必有什么痛苦。
庄子惠子小故事——知鱼之乐
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乐。而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
这个故事变成了后来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也。”
---《庄子 徐无鬼》
运斤成风运:挥动;斤:古代伐木的工具,类似于斧,本义是指挥动斧头砍下去就是一阵风;
后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
惠子去世后,我再没有可以互怼的人
惠子简介
惠子(公元前390年一公元前317年)
惠子,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做过梁惠王的相。
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
“有用VS无用”
解题
五石之瓠
“石”shí:计算容量的单位,一石相当于十斗。“五石”是指数量。
“瓠(hù)”是葫芦的一种。
“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
1石=10斗=60千克
5石=50斗=300千克
预习检测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其坚不能自举也
则瓠huò落无所容
非不呺xiāo然大也
吾为wèi其无用而掊pǒu之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赠送
名作动,种植; 成:成长,长大
宾语前置,举起自己
宽大空廓的样子; 所容:容纳的东西
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
因为;掊:击破
副词,实在,确实。
预习检测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世以洴píng澼pì絖kuàng为事
请买其方百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越有难
吴王使之将
何不虑以为大樽
擅长;龟:同“皲”皮肤冻裂
以…为:把…作为。事:营生
省略介词“以”;状后,(以)百金买其方
鬻:卖
难:发难,即发兵侵略
将:率领军队
虑:用绳结缀
本文讲述了几个故事?
本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一大一小两个故事。大故事是瓠的价值之争,小故事是“不龟手之药”。
自主探究——
惠子:大瓠无用
庄子:不龟手之药
合作探究



1. 惠子和庄子分别是如何使用“大瓠”的?
2.“宋人”和“客”分别是如何使用“不龟手之药”的?
3.惠子和”宋人”有何相同点?“客”和庄子有何相同点?
结合文本,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要求:(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1.独立思考2分钟,小组讨论5分钟。
2.小组代表讲解展示成果。


故事 人物 具体做法 人物 具体做法
五石之瓠
不龟手之药
相同点 寓意 惠子
庄子
盛水、为瓢、
为其无用而掊之
虑以为大樽浮乎江湖
为洴澼絖
鬻技百金
宋人
都能看到背后的“大用”,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
以说吴王
大败越人
裂地封之

都只看到背后的小利,看不到背后的“大用”
①同一事物,用法不同,价值不同;②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③“无用之用”才是“大用”。
惠子讲故事:大瓠无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
庄子讲故事:不龟手之药
(1)说明使用方法不同,结果完全不同。
(2)批评惠子见识不通达 ,只看到无用,看不到无用之用。
(3)讥讽惠子做法本质与宋人做法一样,从“利”的角度看待有用与无用,看不到无用之“大用” 。
这则寓言里,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 和“不龟手之药” 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分析庄子和惠子在文中的人物形象
放旷豁达,顺随自然,不拘于外物,主张物我合一。
有才能,强调实用主义,但容易流于斤斤计较,过多地受到外界与内心的束缚。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庄子·列御寇》
面对死亡的安然(生死观)
天人合一


庄子是善于说故事的人,他的故事是神话,是寓言,像今天的魔幻文学,充满想象力和好奇,充满活泼的画面。
幸好有庄子,一个民族的文化才不会让人沉闷无趣到昏昏欲睡。
--蒋勋《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读庄子 》


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我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 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鲍鹏山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颗大树枝繁叶茂,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是什么原因 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 ”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对“材与不材”的问题讨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素材积累
第一,追求生命内在价值之“大用”,对后世影响巨大。陶渊明、李白、苏轼等都打上庄子印记。
第二,追求“绝对自由”,是缺乏现实基础的理想人生境界,在当时社会不可能实现。
第三,庄子“有用”“无用”的思辨认识,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在困境中实现自我超越的人生智慧,是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站在历史和今天的角度,我们该如何看待“有用”“无用”的观点?
①所谓“有用”,一般人的理解是指物质之用,功名之用,富贵之用。以此观之,文学确不如科学“有用”。但如果从哲学的视角来看,文学,则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的“世界观”,在关键时刻,就会发挥作用,诚如老庄所云:“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②文学给人带来的用处却是更高、更深层次上的东西。文学是精神的寄托,是心灵的栖息地,它丰富人的思想,提升人的品位,健全人的人格,陶冶人的心灵,培养人的才华气质,滋润人的内心。
莫言曾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这句话包含的哲理耐人寻味,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理解和看法,并和同学交流分享。
乔布斯说:“我愿意拿我全部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示例2:“有用”与“无用”,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有用”,就无所谓“无用”;没有“无用”,也无所谓“有用”。即便是人类史上重大的科学发明,在刚开始时,也曾经被视为“无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初始只局限在实验室里,曾被讥讽为“毫无用处”。而法拉第回答说:“那么刚出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之后,他运用电磁原理发明了第一台电动机,人类由此步入电气时代,无用成为了大用。
莫言曾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这句话包含的哲理耐人寻味,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理解和看法,并和同学交流分享。
示例3:在这个追求经济效益的时代,实用主义不断盛行,人们总会习惯于问:“这有什么用?”于是,有用的宽敞马路取代无用的狭窄胡同,有用的经济书籍取代无用的哲学书刊。人们对“有用”趋之若鹜,却来不及等待“无用之用”。要重视“无用”的价值,就要破除当前危害最大的急功近利的心态,让传统文化、审美文学还原人的纯真,带给人静谧与美好,成为人们在高速发展时代中的定海神针。
莫言曾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这句话包含的哲理耐人寻味,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理解和看法,并和同学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