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必考题检测卷-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必考题检测卷-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0-29 21:4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保密★启用前
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必考题检测卷-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注意卷面整洁。
一、选择题(共18分)
1.四年级同学带书捐献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大家带书的情况统计如图,利用如图提供的信息,可以计算出大家一共带书( )。
A.50 B.100 C.130 D.150
2.小兰班级在本次期末检测中的数学平均分是92分,那么小兰的数学成绩( )。
A.可能是92分 B.一定小于92分 C.一定大于92分 D.一定是92分
3.在一次测试中,小明班级的平均成绩是92分,如果去掉一个93分,再次计算,平均分会(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4.明明所在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40厘米,小刚所在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42厘米,明明的身高和小刚相比,( )。
A.明明比小刚高 B.小刚比明明高
C.明明和小刚一样高 D.无法确定
5.下表记录了小星一周内每天产生的垃圾量。
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垃圾量/克 1800 1550 2200 1600 1750 2450 2650
估计一下,小星平均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大约是( )克。
A.1500 B.2000 C.2500 D.3000
6.2021年11月,某校四年级学生参加了江苏省体质水平测试。仰卧起坐项目的标准为:1分钟做43个以上(含43个)为优秀,37~42个为良好,17~36个为及格,17个以下为不及格。四(1)班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统计如下表:
等级 优秀 良好 及格
人数 12 16 13
小芳的成绩在四(1)班同学中排第13,她可能做了( )个。
A.36 B.42 C.43 D.46
二、填空题(共30分)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平均数是34,这三个数分别是( )、( )、( )。
8.一次考试中,李阳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为94分,那么他这次的总成绩为( )分;如果他语文92分,英语93分,那么他数学得( )分。
9.学校游泳队里6名队员的体重如下表:
姓名 李洋 成飞 刘雨 赵亮 何翔 张维
体重/千克 36 50 46 41 52 45
这些队员的平均体重一定不会超过( )千克,也一定不会少于( )千克。他们的平均体重是( )千克。
10.某校举行航模比赛,小明的遥控飞机在参赛中飞行了5次,飞行的时间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55秒 58秒 53秒 56秒 59秒
小明的遥控飞机这5次飞行时间的平均数一定在( )秒之间。
11.王阿姨从装有40个馒头的袋子里,任意拿出5个馒头称一称,结果如下表: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三个 第四个 第五个
48克 49克 50克 52克 51克
每个馒头大约重( )克,这样的一袋馒头大约重( )千克。
12.商店第一天上午卖出衬衫25件,下午卖出3件,第二天共卖出32件,平均每天卖出( )件。
13.下表是三个工人每天加工零件个数的情况。
小王 小张 小李
加工零件个数/天 27 28 21
现在有350个零件,要在一个星期(7天)内完成,安排( )和( )共同完成比较合适。
14.小芳参加庆祝建国70周年歌唱比赛,评委给她打出的分数分别是92、70、85、79、88、95,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小芳的平均得分是( )。
三、判断题(共15分)
15.小河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天天的身高是130厘米,他到这条小河里游泳仍然是很危险的。( )
16.王师傅的车间平均每人做10个零件,李师傅的车间平均每人做8个零件,王师傅一定比李师傅做的零件多。( )
17.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很直观、形象。( )
18.4条彩带的平均长度是30cm,其中可能有超过30cm的彩带。( )
19.最大载重800kg限乘10人的电梯,不准体重81kg的人搭乘。( )
四、解答题(25题7分,其余每题6分,共37分)
20.育才小学四(2)班女生1分钟踢毽子成绩记录如下:
49 63 38 59 52 57 49 46 58 60 37 56
44 47 54 48 46 50 39 61 51 52 56 52
(1)把上面的数据整理在表格中。
成绩/个 合计 30~39 40~49 50~59 60~69
人数
(2)将下面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四(2)班女生1分钟踢毽子成绩情况统计图

(3)晓雯在女生中排名第9,她1分钟踢毽子的成绩可能是多少个?(在合适的答案后面画“√”)
49□ 54□ 61□
21.下图是某个工业园区去年四个季度的用水量统计图。
(1)已知去年一年的总用水量为980万吨。请你在图中表示出第四季度的用水总量。
(2)该工业园区去年下半年平均每月用水多少万吨?
22.新城小学举行“学习二十大,争做好队员”知识竞赛。一共20道题,选手们答题情况如下表:
答对题数 10题以下 10~12题 13~15题 16~18题 18题以上
人数 3 5 12 6 5
(1)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每格代表( )人。
②答对( )题的人数最多。
③李明伟是这次比赛的第11名,他至少答对( )道题。
23.下面是实验小学四年级3班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记录(单位:个)。
45 57 39 44 47 49 28 37 37 41 50
49 37 38 40 42 40 53 26 43 38 39
(1)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实验小学四年级3班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统计表
2022年12月
成绩/个 合计 20~29 30~39 40~49 50~59
人数 ( ) ( ) ( ) ( ) ( )
(2)小学四年级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标准如下:40个及以上优秀,30~39个良好,20~29个合格,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实验小学四年级3班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统计图
年 月
(3)这个班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在( ~ )段的人数最多。
(4)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平均成绩不会高于( )个,也不会低于( )个。
(5)张红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在这个班女同学中排第15位,她的成绩属于( )等级。(填“优秀”“良好”“合格”)
24.李雪家今年四个季度的用电情况如下表:
季度 一 二 三 四
用电量/度 267 223 270 216
李雪家平均每季度用电多少度?
25.实验学校五年级举行“智慧节”数独比赛,一共20道题目,参赛选手的答题情况如下:
答对题数 5题以下 5-9 10-14 15-19 20
人数 3 5 13 4 1
(1)根据上面的答题情况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这些参赛选手答对题数在( )题这一段的人数最多。
(3)强强在这次比赛中排在第5名,他至少答对了( )题。
参考答案:
1.C
【分析】阅读统计图,捐献2本书的有25人,用每人捐献图书数乘人数算出共捐献(2×25)本;捐献3本书的有20人,用每人捐献图书数乘人数算出共捐献(3×20)本;捐献4本书的有5人,用每人捐献图书数乘人数算出共捐献(4×5)本;再将捐献图书数相加即可。
【详解】2×25=50(本)
3×20=60(本)
4×5=20(本)
50+60+20
=110+20
=130(本)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A
【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平均数介于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所以小兰的数学成绩可能大于92分,也可能小于92分,还可能等于92分,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小兰班级在本次期末检测中的数学平均分是92分,那么小兰的数学成绩可能大于92分,也可能小于92分,还可能等于92分。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学生对平均意义和求法的掌握及灵活运用。
3.B
【分析】在一组数中,如果去掉的数比平均数大,那么剩下的数的平均数肯定比原来平均数小,如果去掉的数比平均数小,剩下的数的平均数比原来平均数大。
【详解】在一次测试中,小明班级的平均成绩是92分,如果去掉一个93分,再次计算,平均分会下降。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平均数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4.D
【分析】明明所在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40厘米,并不能确定明明的身高就是140厘米,他可能比140厘米高,也可能比140厘米低;小刚所在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42厘米,并不能确定小刚的身高就是142厘米,他可能比142厘米高,也可能比142厘米低,据此解答。
【详解】由于平均数是表示整个班级所有学生的平均身高,不能确定每个学生的具体身高是多少,所以明明和小刚身高是无法比较的。
故答案为:D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B
【分析】平均数能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一组数据中有一些数比平均数小,有一些数比平均数大,平均数介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详解】A.1500小于这组数据的最小值1550,不可能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B.2000介于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这组数据与2000接近的数据较多,2000可能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C.2500介于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这组数据与2500接近的数据较少,2500不可能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D.3000大于这组数据的最大值2650,不可能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平均数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6.B
【分析】由表格可知优秀的有12人,良好的有16人,及格的有13人,小芳的成绩在四(1)班中排名第13,因此小芳的成绩是良好,她做的个数在37~42个之间。据此选择合适的答案。
【详解】由分析可知,小芳的成绩是良好,做的个数在37~42个之间,选项中只有42个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根据统计表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7. 33 34 35
【分析】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用三个自然数的和除以3,求出三个自然数的平均数。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平均数是34,说明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的数是34,其余两个数分别是34-1,34+1。
【详解】34-1=33,34+1=35
这三个数分别是33、34、35。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关键是明确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数就是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的那个数。
8. 282 97
【分析】用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乘3,求出总成绩。再用总成绩减去语文和英语的成绩,求出数学的成绩。
【详解】94×3=282(分)
282-92-93=97(分)
他这次的总成绩为282分;他数学得97分。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平均数×份数=总数量。
9. 52 36 45
【分析】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它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36+50+46+41+52+45)÷6
=270÷6
=45(千克)
所以这些队员的平均体重一定不会超过52千克,也一定不会少于36千克。他们的平均体重是45千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10.53~59
【分析】根据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应该位于这组数据的最小数和最大数之间进行解答。
【详解】小明的遥控飞机这5次飞行时间中最短时间为53秒,最长时间为59秒,
所以这5次飞行时间的平均数一定在53~59秒之间。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理解题意,找出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即可。
11. 50 2
【分析】先将这5个馒头的重量相加,再除以5,求出平均每个馒头的重量。用平均每个馒头的重量乘40,求出一袋馒头的重量。
【详解】(48+49+50+52+51)÷5
=250÷5
=50(克)
每个馒头大约重50克。
50×40=2000(克)
2000克=2千克
每个馒头大约重50克,这样的一袋馒头大约重2千克。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关键是这5个馒头中平均每个馒头的重量看作一袋馒头中平均每个馒头的重量,再进行解答。
12.30
【分析】先求出两天共卖出了多少件衬衫,再除以天数,即可求出平均每天卖出多少件。
【详解】(25+3+32)÷2
=(28+32)÷2
=60÷2
=30(件)
即平均每天卖出30件。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的计算,关键是先求出两天共卖出了多少件衣服。
13. 小王 小张
【分析】350÷7=50(个),求出两人每天要加工的零件个数;27+28=55(个),27+21=48(个),28+21=49(个),如果两人每天加工零件个数之和大于或等于50个,则能在一个星期内完成,否则不能完成。
【详解】350÷7=50(个)
27+28=55(个)
27+21=48(个)
28+21=49(个)
55个>50个
则安排小王和小张共同完成比较合适。
【点睛】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求法及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86
【分析】去掉最高分95分,去掉最低分70分,小芳的平均分用剩余分数相加的和÷分数的个数来计算。
【详解】
【点睛】平均数就是把所有数字相加的和除以数字的个数。
15.√
【分析】平均水深120厘米的小河,并不是小河所有地方的水深都是120厘米,有的地方有可能比120厘米深得多,也有可能比120厘米浅得多。
【详解】小河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天天的身高是130厘米,他到这条小河里游泳仍然是很危险的。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做题时应认真分析,考虑要周全,不要被数据所迷惑。
16.×
【分析】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大小,它比最小的数大一些,比最大的数小一些,据此判断。
【详解】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王师傅的车间平均每人做10个零件,李师傅的车间平均每人做8个零件,说明王师傅的车间平均每人做的零件数比李师傅的车间平均每人做的零件数多,但不能说明王师傅一定比李师傅做的零件多,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对平均数的含义的理解,做题时应认真分析,想的要周全,不要被数据所迷惑。
17.√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看出各个数目的具体数量多少,非常的直观。
【详解】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很直观、形象,这句话是对的。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的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18.√
【分析】30cm是4条彩带长度的平均长度,那么最短的有可能是比30cm短,最长的有可能比30cm长,也有可能是4条彩带的长度都正好是30cm。
【详解】4条彩带的平均长度是30cm,其中可能有超过30cm的彩带,这句话是对的。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的重点是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平均数反应的是一组数的平均水平。
19.×
【分析】最大载重800kg限乘10人,是从重量和人数两方面进行说明,最大承重是意思是最多能够承载重量,限乘是最多能多少人同时乘坐。
【详解】800÷10=80(kg),电梯能够承载的平均体重是80kg,跟电梯能够载重的平均重量没有关系,因为有的时候电梯并不会搭乘10人或者有的人体重不到80kg。
故答案为:×
【点睛】个人重量超过平均数,不代表总量一定大过载量。
20.(1)24;3;7;11;3
(2)见详解
(3)54
【分析】(1)分别数出各个成绩段的人数,再填入统计表中。
(2)想要把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首先要找到每类对应的具体数据,然后将对应数据与条形图中每竖条代表的长度对应。
(3)踢毽子个数在60~69个的有3人,在50~69个的有14人,晓雯排名第9,她的踢毽子个数应在50~59个这个范围,据此解答。
【详解】(1)
成绩/个 合计 30~39 40~49 50~59 60~69
人数 24 3 7 11 3
(2)四(2)班女生1分钟踢毽子成绩情况统计图

(3)3+11=14(个)
14>9>3
她1分钟踢毽子的成绩在50~59个这个范围,可能是54个。
49□ 54√ 61□
【点睛】此题考査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把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注意找准对应高度。
21.(1)见详解
(2)90万吨
【分析】(1)去年一年的总用水量减去第一季度用水量,再减去第二季度用水量,再减去第三季度用水量即是第四季度用水量,在条形统计图中对应位置涂出直条即可。
(2)第三季度用水量加上第四季度用水量即是该工业园区去年下半年用水总量,用去年下半年用水总量除以6可以算出去年下半年平均每月用水量。
【详解】(1)980-180-260-220
=800-260-220
=540-220
=320(万吨)

(2)220+320=540(万吨)
540÷6=90(万吨)
答:该工业园区去年下半年平均每月用水90万吨。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如何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根据获取的数据解决问题。
22.(1)见详解;
(2)①2;
②13~15;
③16
【分析】(1)把统计表中的人数在条形统计图中用直条表示出来,完善统计图。
(2)①根据条形图纵轴上标注的人数可以看出每格表示几人。
②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答对几题的人数最多。
③答对16题以上的有6+5=11人,李明伟是这次比赛的第11名,所以他至少答对16道题,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1)
(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每格代表2人。
②答对13~15题的人数最多。
③答对16题以上的有11人,李明伟是这次比赛的第11名,他至少答对16道题。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的掌握,以及根据统计信息解决实际。
23.(1)见详解
(2)见详解
(3)40;49
(4)57;26
(5)良好
【分析】(1)统计出各成绩段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即可。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算出合格、良好以及优秀的人数,然后在对应成绩水平的位置涂出直条即可。
(3)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成绩在40~49段的人数最多。
(4)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介于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5)优秀有13人,良好有7人,张红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在这个班女同学中排第15位,她的成绩属于良好等级。
【详解】(1)
成绩/个 合计 20~29 30~39 40~49 50~59
人数 ( 22 ) ( 2 ) ( 7 ) ( 10 ) ( 3 )
(2)合格的有2人,良好的有7人,优秀的有:10+3=13(人)
如图:
(3)这个班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在40~49段的人数最多。
(4)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平均成绩不会高于57个,也不会低于26个。
(5)张红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在这个班女同学中排第15位,她的成绩属于良好等级。
【点睛】本题考查了统计表的填写以及画统计图,要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去解题。
24.244度
【分析】四个季度的用电量已知,把四个季度的用电量相加求出总用电量,再用所得和除以4即可。
【详解】(267+223+270+216)÷4
=976÷4
=244(度)
答:平均每季度用电244度。
【点睛】先求总用电量,再根据平均用电量=总用电量÷季度数来解答。
25.(1)统计图见详解
(2)10~14
(3)15
【分析】(1)阅读统计表,把表中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涂出直条即可。
(2)阅读条形统计图,直条最高的成绩段就是答对题数在这一段的人数最多。
(3)强强在这次比赛中排在第5名,他答对题数在15~19之间。
【详解】(1)如图:
(2)阅读条形统计图,答对题数在10~14这段的直条最高。
这些参赛选手答对题数在(10~14)题这一段的人数最多。
(3)强强在这次比赛中排在第5名,他答对题数在15~19之间,至少答对了15题。
强强在这次比赛中排在第5名,他至少答对了(15)题。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的填充,关键是根据所给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成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