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7 22:0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永遇乐》深沉悲痛的爱国之情。
2、评论《永遇乐》运用典故的艺术手法。
3、把握作者思想感情,领会辛弃疾慷慨悲壮的艺术风格。
一、创作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他出生在被金兵占领的历城(今济南),积极参加抗金斗争,后率部回归南宋,可始终得不到南宋统治者的信任支持。在南归后的四十余年中,辛弃疾先后被免官闲居二十余年。后执政的韩侂胄想通过北伐巩固地位,任命辛弃疾为京口知府。京口是江防重镇,辛弃疾在积极备战中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同时韩侂胄好大喜功,急躁冒进,妄图侥幸获胜。辛弃疾对此充满担忧。这首词就是作者65岁时在镇江任上所作。
二、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的运用,理解词人情感。
(一)从全词看,作者立足京口,引用了哪些典故?
明确:
1、三国时,孙权曾在京口建都,并击败了北方曹操的军队。
2、南朝宋武帝刘裕曾在京口起事,大举北伐,恢复中原并建立了南朝政权。
3、刘裕之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听从彭城太守王玄谟的北伐之策,草率出兵,结果惨败而归。
4、汉朝霍去病战败匈奴,在狼居胥山行祭天大礼而还。
5、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并在瓜不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6、战国时赵国良将廉颇虽老依旧希望得到赵王的重用。
(二)、分析词作用典,感悟词人情怀。
1、典故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觅”字传达出对孙权的敬仰之情。“无觅”,词人想要表达如今已找不到象孙仲谋这样的英雄人物了。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京口的繁华和英雄的业绩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南宋国事日渐衰微,却依然苟安于江左。
作者在这个典故中蕴含了对英雄的仰慕、对统治者的不满,以及表现了收复失地的决心和壮志。
典故二: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写眼前斜阳草树下掩映的刘裕故居是如此的寻常。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则突出刘裕以寒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
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应用刘裕的典故与孙权一样,蕴含了自己对英雄的赞美与仰慕,对统治者的不满以及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
小结:上阙部分词人引用孙权和刘裕的典故,意在仰慕英雄,实则渴望抗金杀敌,建功立业,是积极的典故。
典故三: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辛弃疾对刘义隆北伐做出了批判。
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27年,他听从彭城太守王玄谟的北伐之策,认为这次可以封狼居胥、建功立业,于是草率出兵和北魏开战,结果惨败而归。并且招致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大举南侵,国事从此一蹶不振。辛弃疾借此典故反对韩侂胄因个人私利草率出兵,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
需要注意的是在“封狼居胥”这个典故中又暗含了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祭天的典故,可谓是典中有典。
典故四: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登亭望北江,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由怀古转入伤今,抒发感慨。辛弃疾与四十三年前,即绍兴三十二年(1161年)率众南归的。十一月中旬,辛弃疾经过扬州,当时金人渡淮侵宋,扬州到处都是抗击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所以说“烽火扬州路”。京口对面就是扬州的瓜洲渡口,登上北固亭就可以遥遥望见,故曰“望中犹记”。从1161年到写作此词的1204年,恰好是43年。43年过去了,作者犹记那一段烽火历程。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拓跋焘击败南朝宋王玄谟的军队以后,在长江北岸的瓜不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佛狸祠本是民族耻辱的象征,可现在却是“一片神鸦社鼓”,此前祭神赛社烟火不断,一派热闹喧嚣的景象,沦陷已久的百姓忘记了民族的耻辱与仇恨,逐渐安于异族的统治,作者借此典故,通过百姓的角度再次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苟安的不满,对百姓忘记国仇的担忧,劝诫统治者要坚定北伐,一早收复失地。
典故五: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良将,因受到诬陷,逃亡到魏国,在魏不受信用。后来赵国为秦兵所困,赵王想再次重要他,便派使者是查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于是吃了一斗米做的饭,十斤肉,又披甲上马,以示自己还可以担当重任,使者因为廉颇仇人郭开的贿赂,回来报告赵王时,廉颇将军虽老但是饭量还是很好,不过一顿饭之间多次上厕所,于是赵王没有再用廉颇。
作者用廉颇的故事作为全词的结束,体现了自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爱国壮志,也表达了他积极备战,不逢迎权贵,而不得重用的悲愤之情。
三、合作探究,本首词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请找出来,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侂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四、分析概括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明确:
1、大量用典,借古讽今
作者借用典故的暗示,委婉道出自己的心声。既可以使诗歌含蓄、凝练,也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借古讽今的效果。
2、沉痛悲壮。
语言精炼深刻,虽然用典较多,但都关合时事,用的十分贴切,艺术感染力很强。
词结构严密,层次井然,既有写景、叙事,又有议论、抒情。
纵横开阖,一气贯注,思 想性和艺术性达到高度统一,是稼轩词中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杨慎在《词品》中评曰“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