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3.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7 21:5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 第三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
1.5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的形成与分布特征。
2. 运用示意图,说明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特征。
3. 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和实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普通高中
地理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标 解 读
新课导入
麦哲伦带领的帆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高。船队进入30°S附近海域时,平静无风,炎热少雨。离开该海域后,沿途一直吹着东南风。 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进入赤道附近海域时,风平浪静。
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
哪段航程最为轻松?
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 s附近海域时十分艰难
课时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第三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
地表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大气水平运动(风)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
地面
A
B
受热
冷却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知识回顾------热力环流
绘制AB两点之间的热力环流?
知识回顾------风的形成
近地面风与等压线斜交
近地面风与等压线平行
概念:
成因:
意义:
大气环流是怎么形成的呢
大气环流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差异而产生热量的差异。
促使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促进全球水热平衡)
三圈环流示意
单圈环流—大气环流的表现形式
假设条件:
①地表均一(无海陆、地势高低之分)
②地球不自转(无地转偏向力)
③太阳直射赤道
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
请思考:
(1)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较多? 什么地方受热较少?
(2)若受热不均,画出地球上的大气如何运动(结合热力环流知识)?
大气环流的表现之一:单圈环流(理想模式下的大气环流)
北极
南极
赤道



假设一:
太阳直射赤道
地表均一(无海陆、地势高低之分)
地球不自转 (无地转偏向力)
赤道
南极
北极
高压




高压


低压
低压

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垂直
方向
水平
方向
赤道地区:上升气流
两极地区:下沉气流
北半球:北风
南半球:南风
单圈环流
因为地球是不停自转的而且地球的表面不是均匀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
大气环流的表现之一: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大气环流的表现形式
假设条件:
①地表均一(无海陆、地势高低之分)
②地球自转(受地转偏向力)
③太阳直射赤道
既考虑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还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副热带高压带 30°N
90°N
副极地低压带 60°N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受热抬升
西南风
东北信风
极地
东风
高空输送
高空输送
90°N

30°N
60°N
盛行西风
堆积下沉
爬升
极锋
东北信风带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气流向右偏转
极地高压带
遇冷下沉
西风
低纬环流
高纬环流
中纬环流
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
西南风
东北风
极地高压带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图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60°
30°

30°
60°
60°
30°

30°
90°
90°
下沉
下沉
下沉
下沉
上升
爬升
爬升
极锋
极锋
冷空气下沉
极地高气压带
90°N


赤道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热空气上升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


演示一遍让理解更清晰
演示一遍让理解更清晰
1、气压带、风带分布有什么特点?
2、气压带分布有什么特点?
3、风带分布有什么特点?
60°
60°
30°

30°
60°
60°
30°

30°
赤 道 低 压 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西







西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规 律
气压带、风带南北对称,相间分布,带状分布
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一样,与西风带风向相反
风带整体北撇南捺








全球七个气压
带六个风带
1.麦哲伦船队哪一段是逆风航行
2.船队行驶至哪一段最轻松?
3.船队进入30°S为何艰难
航行至南美洲南端海峡时逆风
行驶至至南半球低纬度最轻松
进入30°S受副高控制无风,加之此时南半球正值夏季气候炎热。
新课导入
高温多雨
炎热干燥
炎热干燥
温暖湿润
寒冷湿润
寒冷干燥
寒冷干燥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性质
(温度和湿度)
气流性质(湿度):上升湿润下沉干
低纬向高纬温暖湿润,反之;
海洋向陆地凉爽湿润,反之,
(1)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水汽受热难以凝结,气候比较干燥。
(2)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冷却容易凝结,气候比较湿润。
S
90°
60°
30°

30°
60°
90°
N
中纬环流
中纬环流
低纬环流
低纬环流
高纬环流
高纬环流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剖面图,找出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以及其他的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变式图
判断气压带风带的俯视图的南北半球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变式图
(2022·四川成都市期中)如图示意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①气压带名称为
A.副极地低压带  B.赤道低压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极地高压带

当堂检测
2.图中②风带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假设条件:
①地表均一(无海陆、地势高低之分)
②地球自转(受地转偏向力)
③地球公转(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既考虑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还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思考: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会对气压带风带产生什么影响?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规律:
现象:
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气压带、风带移动幅度约10个纬度,小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
总结
地表均一
地球不自转
冷热不均
单圈环流
近地面
地球公转
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季节移动
自转
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赤道
当堂检测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据此完成1-2小题。
1.①②③④四个气压带属于北半球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①②③④节气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可能为春分日 B.②可能为秋分日
C.③可能为秋分日 D.④可能为冬至日
C
B
(2022·广东汕尾期中)如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1.图中字母M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2.图示所示情况发生的日期可能是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3.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N风带风向的是


当堂检测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伯利亚(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从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
大陆的冷高压以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
冬季→陆地比海洋降温快→陆地气温低,气压高→陆地形成冷高压。
冬季(1月)
北半球1月份高低气压中心
(2022·山西运城模拟)如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
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A.①为夏威夷高压 B.②为阿留申低压
C.③为亚速尔高压 D.④为亚洲高压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