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金科·新未来2023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10月质量检测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城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相较于其他物种,人类有相对优势却无绝对能量。所谓相对优势,是人类具有独一无二的
思维、语言和文字的“灵性”,能够获得或创造某些知识来理解世界,通过制造“人造物”影响世
界,参与世界演进,甚至某种程度地改变世界。这些知识在现代社会,多被冠以“科学的”描迷
总结、定义、规律等,用来帮助人们认知世界,也用来指导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因而“科
学”既是一种认知的方法论,又是一种实践的价值论。
然而实际情况是,“科学的”知识不是,也不可能是万能的。眼前的这个世界,存在着“科学
的”知识难以认知,更难以解决的许多问题;并且可以预料,在未来,“科学的”知识仍然突破不了
某种“天堑”,永远也无法认知和解决许多问题。这应当就是人类“灵性“的局限性。或者说,这
就是人美天然的局限性。
如
这让我们想到哲理故事一育人摸象。大象之“大”和盲人之“盲”对人类认知的隐喻搁示
了人美认知的特征和局限性,令人拍案叫绝。在思雏、语言和文字“灵性”的运用中,“科学的”专
业知识体系,表明了“科学”不过是分门别类的局部性世界和人自身奥妙的探索。尽管具有局郎
“摸象”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但相对于整体世界和整体人,它们都是“偏颜之见”一可以用来认
知和解决各种各样的局部问题,却在整体上存在巨大而难以逾越的“盲区”。“科学”始终是“有
偏无全”的局部,各种“跨越”只是认知和解决大一点的局部问题而已。更何况,我们处在一个没
有边界的开放系统之中,人类的“灵性”要得到这个系统的“底牌”,那是遥不可及的“诗和远方”。
问题还有更深的一面。科学价值论走得太快、太远,一方面,是人们只看到了“科学”正向、
起板和有蕴的结果,没有看到其无法克服的局限性,以及由它带来的反向后果:另一方面,是人
们在“科学信仰”的大蠢下,不愿意看到,有意忽略或是转移出去“科学的“负面、消极和有害的后
果,自觉不自觉地走向了科学主义戴唯科学论的“神宽”
(摘编自陈彩虹《我们都是“摸象的”盲人》)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金科·新未来2023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10月质量检测·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题号
2
3
6
7
11
12
15
20
答案
B
D
A
B
B
c
D
D
A
1.【答案】B(3分)
【解析】“表示特定称谓”错,应该是表示特殊含义。
2.【答案】D(3分)
【解析】材料二引用普朗克的话是论证科学家们“什么问题是真正的科学问题”,结果“更多的是一种非理性的
历史裁决”。“对科学与非科学…创造精神”是费耶阿本德的观点。
3.【答案】A(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学生应依据材料一对人类“相对优势”的解释文字来解答此
题。人类依靠自身的“灵性”能够获得或创造某些知识来理解世界,或者通过制造“人造物”影响世界。A项
中某学生的行为属于人的本能,不符合要求。
4.【答案】(4分)
①以“绘画原作”和“复制品”类比“科学”与“伪科学”,指出它们各有其价值:②@作者以此表明自己的看法:不
认为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的能力。首先,要研读题干,明确答题要求:然后,抓住
句子的类比论证方法,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最后进行概括。
5.【答案】(6分)
①人类所处的世界是开放的,没有边界的,人类很难完全了解这个世界:②人类掌握的科学都是有限的、局部
的、片面的:③人类认知和把握世界并不是只有“科学”这一个方面,其他方面也有其价值。(每点2分,意思
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首先理解题中“科学主义”的主张,然后分析两则材料
与链接材料提出的与之不同的观点。材料一强调了“科学”的局限性,指出世界的无限性,人类很难全面认知
它,人类应该警惕“唯科学论”。材料二提出科学与伪科学各有其价值。链接材料认为人类认知和把握世界
并不是只有“科学”这一个方面,其他方面也有其价值。最后组织答案即可。
6.【答案】B(3分)
【解析】“由此可知,当时百姓生活的窘迫”说法不当,从文中无法看出百姓生活是否窘迫。
7.【答案】B(3分)
【解析】“对母鸡领着小鸡的温馨西面的想象”分析不当,根据文章内容可知,这一画面不是想象的画面,而是
实写。
8.【答案】(4分)
①淡泊豁达,随性自然。晚年辞官后游历各地,心有所想就成诗,心有所动就成画。②志趣高雅。郑板桥喜
爱竹子,喜爱竹子的婉约不媚俗,实际也是先生的写照。③为人谦和,与人为善。为帮助一位母亲替儿申冤
送画给县官;面对偷鸡贼,写诗遗赠,同时把仅有的两只鸡也要送给他。④性情质朴。得到鸡蛋后逐渐学会
养鸡、垒鸡窝,并从中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体现了他质朴的一面。(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其他答案
言之成理亦可)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