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
时间: 100 分钟 满分 100 分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读拼音写词语。 (3 分)
(1)政委走到一盏灯下,扶着旁边的 lán gān( ),望着飘拂的 qí zhì
( ),陷入沉思。
(2)tǎn kè( )驶到 jù lí( ) rì kòu( )不到一百米的地
方,发出了一枚炮弹,炸得敌人 fěn shēn suì gǔ( )。
2.给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找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4 分)
(1)考试时要沉着镇定,不要( )。
(2)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平静的神州大地顿时( )了起来。
(3)终于脱险了,我们虽感到喜悦,但也为失去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同伴而感到
( )。
(4)分散在四面八方的群众,此时( )在天安门广场,焦急地等待开国大
典的开始。
3.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第 6 小题 2 分,共计 14 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逶迤(shī) 日寇(kòu) B.磅礴(bó) 山涧(jiàn)
C.漆黑(qī) 屹立(qǐ) D.外宾(bīng) 围歼(jiān)
(2)下列词语搭配恰当的一项是( )
A.宣告命令 检阅部队 B.观看节目 开创事业
C.瞻仰泰山 宣布事迹 C.严厉批评 严肃要求
(3)与“排山倒海”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人山人海 B.一步登天 C.如获至宝 D.惊天动地
(4)“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这句话
中的破折号表示( )
A.解释说明 B.意思的递进 C.转折 D.声音的延长
(5)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填字母)
A.浏览 B.观看 C.翻阅 D.环视
李老师走进教室, ( )四周, 大概( )了我们的作业后, 才开
始上课。她先让我们快速( )一遍课文, 接着又让我们( )了与课
文有关的视频,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6)《七律·长征》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
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这两联诗句是( )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7)下面说法不正解的一项是( )
A. 《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
跳崖的顺序叙述的。
B. 《七律 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个部分。 C. 《灯光》一文由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引出了关于郝副营长的故事, 这是采用
了插叙手法。
D.课文在描写狼牙山上的激烈战斗、以及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等场面时, 运用
了点面结合的方法。
二、梳理与探究。(24 分)
1.按要求填空。(3 分)
“瞻仰 ”是指 地看, 可以说“瞻仰 ”。像这样表示“看 ”的
意思的词语,有很多,请你试着填一填。
老师走进教室向四周了 一遍,大概 了我们的作业之后,才 开始上课。他先让我们快速地 了一遍课文,接着又让我们 了与课
文有关的一段小视频,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2.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填空。(6 分)
①横( )竖( ) ②( ) 高( )下 ③( ) 钉( )铁
④( )神( )注 ⑤粉身( )( ) ⑥千( )一( )
(1)请写出两个 ABB 式的词语:
(2)请写出两个与①意思相近的词语:
(3)请写出两个与⑥类似的词语:
3.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2 分)
(1)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4 分)
①缩句:
②“投向”能否改成“转向” 为什么
(2)写人物说话时,可以有很多方式表达。(2 分) ①可以用跟“说”有关的词语代替,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主席 。 ②也可以用跟“说”无关的词语,如: 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一脸 :“祝贺你成功了!” (3)用词造句。 (2 分) 斩钉截铁: (4)读句子,注意加点词语,仿写句子。 (2 分)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5.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 (2 分)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日积月累,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3 分)
(1)周恩来总理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事业,呕心沥血。他用自己的一生,
告诉我们什么叫“ , ”。
(2 ) 在 国 家 危 难 之 际 , 他 挺 身 而 出 , 征 战 疆 场 , 真 的 是 “ 捐 躯 赴 国
难, ”。
(3)为了保卫祖国边疆,边防战士们十年如一日用心守护,无怨无悔,因为他
们知道:“祖宗疆土, ,不可以 。”
(4)即使自己地位低微,他也在心里牢记要忧国忧民,这就是“
”
。
三、阅读与鉴赏。(25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6 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围绕“ , ”两句展开叙事抒情。(1 分)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 “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B.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C. “透迤”“磅磺”“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
D.从“尽开颜”中可以感受到红军翻越雪山后的喜悦心。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请你参照
例子,概括诗歌内容,并完成练习。
①A.腾越五岭 B.疾跨乌蒙 C. D. E.喜踏眠山
②这五幅“征难图”中,我最喜欢(填序号),因为
。(2 分)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
“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 为什么 (2 分)
(二)课内阅读选段。 (6 分)
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 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 告, 这雄伟的声音, 经过无线电的广播, 传到长城内外, 传到大江南北, 使全中
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 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 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 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 一齐抬起头, 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
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场面描写品析:作者用“ ”写出现场人数之多;用“ 、 ” 写出声音传播之广;用“ ”“一齐抬起头” “ ”写出人们 对五星红旗的深深敬意;用四个“ ”写出人们无比兴奋、自豪的心情和热
爱新中国的情怀。(3 分)
2.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是指:
(1 分)
3.谈谈你对选文中画线句的理解。(2 分)
(二)阅读短文《抗日英雄杨靖宇》, 完成后面的练习。 (13 分)
①1940 年 2 月的一天,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 东北风鸣鸣地吼叫,肆虐地在林间奔跑。由于叛徒告密,杨靖宇和战士们被数千名 日寇包围了战士们边打边退,到了晚上,队伍只剩下七个人。 一天没吃东西了,杨 靖宇看了看仅有的一块芭米干,默默地对警卫员说:“就这点儿干粮,捣碎熬点儿
汤给大家喝吧!”
②警卫员用半边钢盔盛水,将芭米干捣碎, 每人喝了几口汤。大家想要趁天
黑翻过山, 但敌人层层包围着,密密匝匝如铁桶一般,转了一夜仍无法过岭。 同志
们饿着肚子,在冰天雪地里与数千名敌人周旋。第五天的中午,敌人采取“拉网 ”
“蓖梳 ”战术,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虽然战士们如同红了眼的豹子,英勇奋战,但
还是又有四位同志负伤了。
③情况危急,杨靖宇让大家分开走,但是同志们紧紧拥在一起说:“死, 就死
在一块儿;活,也活在一块儿。”
④“我们不能无谓地死。多活一个,革命就多一份力量。 ”杨靖宇深情地说。 山间狂风咆哮, 一阵比一阵猛烈地撞击着树林和山野,发出“呼--呼--”的
吼声。
⑤杨靖宇将负伤的同志安排在老乡家里, 自己则带着另两名战士继续向敌
人兵力集中的前方前进, 争取能与友邻部队联系上。他们忍受着饥饿和寒冷的煎 熬,奋战了三天三夜后, 一名战士牺牲了,另一名战士也负了重伤。杨靖宇把受伤 的同志隐蔽到一远处猛叫着:“杨靖宇,你跑不了啦,快投降吧。你过来就让你当 东边道司令。”回答敌人的是一梭子仇恨的子弹。敌人军官气得发疯,机枪、步 枪一起向杨靖宇射击。右手负伤了,杨靖宇顽强地用左手向敌人射击,在他面前, 敌人的尸体倒了一大片。又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腰,顿时鲜血把军装浸透了一大
片。敌人见杨靖宇负了重伤,号叫着蜂拥而上。这时杨靖宇枪里仅剩下一颗子弹。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他高呼着, 然后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
自己。
⑥杨靖宇牺牲后, 敌人无法理解一个抗联战士为何如此英勇顽强,他们把杨 靖宇的遗体进行解剖。打开肠胃,敌人军官惊呆了:在这个只身与数千名日本兵战 斗了五天五夜的抗联司令的肚子里,竟找不到一粒粮食,有的只是未消化的野草、
树皮和棉絮……
⑦风停了, 山静了, 整个山间一片肃穆。杨靖宇虽然倒下了,但他那大无畏
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千百万优秀的中华儿女,走上抗日前线。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 分)
(1)密密匝匝:
(2)蜂拥而上: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 分)
3.读文中画“”的句子,回答问题。
(1)“拉网”,说明日寇像 一样来搜索战士们;“梳”,指梳头的工 具,其齿十分密,齿间间隔可细到 0.1 毫米,连极细的头发也漏不过它的梳理。 这两个词语说明了 ,与上文中
的相照应。(3 分)
(2)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杨靖宇及战们当时遇到的困难有( )
(多选)(3 分)
A.环境恶劣 B.敌人十分凶残 C.饥饿难耐 D.敌人战略战术比我军高
4.文章既有对战士们战斗场面的描写,又有对杨靖宇的特写,请分别举一个例子。
(2 分)
5.下列不属于环境描写的句子的是( )(1 分)
A.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东北风鸣鸣地吼叫,肆
虐地在林间奔跑。
B.大家想要趁天黑翻过山,但敌人层层包围着,密密匝匝如铁桶一般,转了一
夜仍无法过岭。
C.山间狂风咆哮, 一阵比一阵猛烈地撞击着树林和山野,发出“呼一呼- ”的
吼声。
D.风停了,山静了,整个山间一片肃穆。
四、表达与交流。(30 分)
难忘的升旗仪式、趣味运动会、课外小游戏……生活中, 有许多难忘的场面, 请你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场面来写,题目自拟,注意在写场面时,要点面结合,
详略得当。
400
500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读拼音写词语。 (3 分)
(1) 栏杆 旗帜
(2)坦克 距离 日寇 粉身碎骨
2.给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找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4 分)
示例:(1)慌张 (2)沸腾 (3)哀伤 (4)汇集
3.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第 6 小题 2 分,共计 14 分)
(1)B (2)B (3)C (4)A (5)DCAB (6)B (7)C
二、梳理与探究。(24 分)
1.按要求填空。(3 分)
恭敬 示例:国旗 环视 检查 浏览 观看
2.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填空。(6 分)
①七 八 ②居 临 ③斩 截 ④全 贯 ⑤碎骨 ⑥钧 发
示例:(1)孤零零 怒冲冲(2)东倒西歪 乱七八糟(3)千军万马 五湖四海
3.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2 分)
(1)①目光投向主席台。
②不能。因为“投向”更能表现人民群众对领袖的热爱和崇敬的思想感情。
(2)示例: ①庄严地宣告 ②激动
(3)刘胡兰斩钉截铁地说 : “你们休想从我嘴里得到半点儿党的秘密!”
(4)今天天气真好,阳光是那么明媚,天空是那么晴朗。
(5)意思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跨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表达的感情: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日积月累,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3 分)
(1)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2)视死忽如归
(3)当以死守 尺寸与人 (4)位卑未敢忘忧国
三、阅读与鉴赏。(25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6 分)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C
3.①示例:巧渡金沙 飞夺泸定 ②示例:E 我从中感受到了红军战士越过泯山之后,曙
光在前,胜利在望的喜悦心情。
4.好。“云崖 ”着重体现了山崖之高,有高耸人云之感,用以突出长征之路的艰险,“悬崖 ”
就显得普通了,从意境上说“云崖”更好。
(二)课内阅读选段。 (6 分)
1.三十万人 长城内外 大江南北 一齐脱帽肃立 瞻仰 一齐
2.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五星红旗代表着中国人民共和国, 红旗升起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崛起, 中国人民从此
不再受到压迫,获得了自由和发展。
(二)阅读短文《抗日英雄杨靖宇》, 完成后面的练习。 (13 分)
1.(1)很稠密的样子。
(2)像蜂群似的一拥而来。(2 分)
2.1940 年 2 月,杨靖宇在战友们负伤、牺牲之后,饿着肚子,靠吃野草、树皮和棉絮,独自与
敌人战斗了五天五夜。最后,将剩下的最后颗子弹毅然射向自己而壮烈牺牲。(2 分)
(1)撒网捕鱼 战士们没有突围的可能 密密匝匝(3 分)
(2 分)
4.(1)战斗场面:同志们饿着肚子,在冰天雪地 4 里与数千名敌人周旋。第五天的中午,敌人 采取“拉网”“蓖梳”战术,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虽然战士们如同红了眼的豹子,英勇奋
战,但还是又有四位同志负伤了。
(2)特写:右手负伤了,杨靖宇顽强地用左手向敌人射击,在他面前,敌人的尸体倒了一大片。
(2 分)
5.B(1 分)
四、表达与交流。(30 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