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一)
地理参考答案
选择题
1.D 材料中涉及的天体有金星、地球两个行星和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
2.C 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面接近同一个平面,且接近圆形。金星属于类地
行星,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进行自转。
3.A 4.C 5.B 6.D 7.A 8.A 9.D 10.D 11.A 12.B 13.D 14.B
15.D 16.C
【解析】15.根据所学知识,元古代是指5.7亿年前,古生代是在2.5亿年前至5.7亿年前左右,中生代是指6500万年前至2.5亿年前左右,新生代是指6500万年前至今;根据材料可知大熊猫在地球上已至少生存了800万年,应属新生代时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根据所学知识,古老的生物大部分已经灭绝,不是所有古老生物都应成为国宝,化石是没有生命的,大熊猫的存在只能说明大熊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17.D 18.D 19.A
【解析】1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从石炭纪到白垩纪地表温度呈波动上升的趋势,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灭绝发生在中生代白垩纪与新生代古近纪之间,对应图中的丁,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9.从图中资料可以看到,乙时期物种大灭绝时期,其地表温度相较之前有很大上升,故乙时期物种大灭绝可能与地表升温有关,A正确;无法获取地磁、植物中毒、陨石撞击的相关知识,BCD错误。所以选A。
20.D 21.A 22.C 23.B 24.D 25.B
二、非选择题
26.(14分)
【1】 (找出一个错误点1分,共3分)
①错误:地球是发光的 正确:地球自身不发光的天体或行星
②错误:河外星系 正确:银河系
③错误:同一条椭圆轨道上 正确:各自的椭圆轨道上
④错误:公转方向不同 正确: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⑤错误:地球外侧相邻土星 正确:地球外侧相邻火星
⑥错误:小行星带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 正确: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⑦错误:日地平均距离约1.5千米 正确: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2】地月系(1分) A(1分)
【3】C (2分)
【4】太阳能(2分)
【5】C(2分)
【6】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3分)
27.(10分)
(1)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总体上分布不均;大体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4分)
(2)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2分)海拔因素、天气状况。(2分)
(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一个例子1分,共2分)
28.(10分)
(1)中生 (2分) (2)恐龙 (2分)
(3)裸子 蕨类 爬行 两栖类(每空1分,共4分)
(4)恐龙灭绝于中生代末期,其灭绝原因有很多种说法,如“小行星撞击地球说”;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气候恶化;恐龙食物缺乏,最终灭绝。(说出其中一种即可得2分)
29.(16分)
(1)岩石圈 D E(每空2分,共6分)
(2)①:莫霍面(1分);上下相邻的圈层分别是地壳、地幔(上地幔)。(2分)②:古登堡面(1分);上下相邻的圈层分别是地幔(下地幔)、地核(外核)。(2分)
(3)地表人们先感受到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2分)成因:地震波中的纵波传播速度快,先到达,使得人们感受到上下颠簸,横波后到达,到达后地表感受表现为左右摇晃。(2分)饶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一)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23年3月24日傍晚,天空上演“月掩金星”的天象,我国大部分地区观测到了这一难得的天文奇观。“月掩金星”是指月球、地球、金星排成一条直线时,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下图示意“月掩金星”现象,据此回答问题。
1.材料中涉及的天体类型组合正确的是( )
A.彗星 恒星 B.星云 行星 C.卫星 彗星 D.行星 卫星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星自东向西围绕着太阳公转 B.金星属于远日行星
C.地球与金星公转轨道近似圆形 D.月球自身不进行自转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探测器大约需要经过7个月的飞行抵达火星,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天问一号”探测器一旦进入火星轨道,便脱离了(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C. 河外星系 D. 总星系
4.推测火星大气层比地球稀薄的原因是( )
A. 昼夜更替周期长B. 距离太阳近C. 质量与体积小D. 有四季更替
据国外媒体报道,鲸鱼座γ星(恒星)有5颗行星环绕,其中“鲸鱼座γ星e”行星可能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5.鲸鱼座γ星与其5颗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其级别相当于( )
A.木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6.“鲸鱼座γ星e”行星潜在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可能因为( )
A.该行星的昼夜温差适中 B.该行星上有厚厚的大气
C.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该行星是一颗特殊的星球
D.该行星表面的温度适宜,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
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地球上部分地点的太阳光被月球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图为“日全食照片”。读图回答问题。
7.日全食发生时,月球主要遮挡住了太阳大气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对流层
8.该层太阳活动的标志为( )
A.黑子 B.耀斑 C.太阳风 D.极光
9.在日全食发生时,可观测到日全食的地区( )
A.气温下降,云层增厚 B.无线电短波中断
C.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极光 D.太阳辐射急剧减弱
2019年以来,太阳活动日益频繁,到2025年更将迎来活动最高峰,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可能会频繁发生。据此,完成下列题。
10.推测到2025年,地球上可能会出现()
①全球降水均减少,旱灾发生频率增加
②赤道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
③野外考察的人发现罗盘无法正确指示方向 ④电视信号极不稳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1.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很多能量,下列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A. 火山喷发 B.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风
C. 草原上的小草蓬勃生长 D. 煤、石油等化石能源
太阳能屋顶是在房屋顶部装设太阳能发电装置,将太阳辐射能量转化为电能。右图为“家庭屋顶太阳能发电站示意图”。据此回答7~9题。
1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 )
A.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唯一能量来源
B.为大气、水体运动和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地震、火山活动的动力来源
D.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
13.我国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
主要原因有( )
A.太阳能丰富,利用难度小 B.科技含量低,安装方便
C.太阳能稳定,成本低 D.太阳能清洁,可再生
14.我国拉萨市被称为“日光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纬度 B.海拔
C.植被 D.坡向
大熊猫(下图)已在地球上生存了大约800万年,被誉为“中国国宝”、动物“活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大熊猫在地球上最初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A.元古代 B.太古代 C.古生代 D.新生代
16.大熊猫的存在说明( )
A.古老的生物都应成为“国宝” B.生物不会灭绝
C.大熊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D.化石有生命
地球上生命出现后,生物多样性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出现变化。下图示意古生代至新生代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从石炭纪到白垩纪地表温度( )
A.持续下降 B.波动下降 C.持续上升 D.波动上升
18.恐龙等大批生物灭绝的时期发生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19.乙时期生物大灭绝最有可能( )
A.与地表升温有关 B.与地磁变化有关
C.与植物中毒有关 D.与陨石撞击有关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0.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这说明了(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
21.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3.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
A.地壳上部 B.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C.下地幔 D.地核
24.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 B.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
C.图中①②③④合为岩石圈 D.图中④包括软流层
25.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二、非选择题(四小题,共50分)
2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执行飞行任务的3位航天员有陈东、刘洋、蔡旭哲。在10月12日下午,中国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三课授课,这也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首次太空开课。
为了解神秘的宇宙环境,第四高级中学的同学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网络上搜集资料,回答了下列问题,相互帮助完成学习任务。
太阳系模式图
学习过程中,同学A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这样描述的: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发光的天体。
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可观测宇宙、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它和其他行星在同一条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不同。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排在第三位,地球内侧相邻的是金星,地球外侧相邻的是土星。小行星带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千米。
(1) 请你挑出该同学描述中的3处错误并改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到预定位置后,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是_________;从地球发射进入预定轨道后经过________级天体系统。(2分) A.1 B.2 C.3 D.4
(3) 进入预定轨道运行的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属于_________。 (2分)
A.自然天体 B.流星体 C.人造天体 D.地球卫星
(4) 空间站的条件越来越好了,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太空供电公司”。其实神舟十四号的耗电量其实并不大,它将__________转化为电能供飞船使用。(2分)
(5) 当神舟十四号飞船在太空运行时,对它影响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_。(2分)
A.太阳辐射 B.发射场的天气状况
C.太阳活动 D.地球自转速度
(6)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于生命存在的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7.材料一: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如太阳能路灯。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 (10分)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1)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 (4分)
(2)纬度相近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有什么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4分)
(3)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还有哪些?(2分)(举2个例子)
2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所示的地址年代是 代。(2分)
(2)该地质年代的典型动物是 。(2分)
(3)该地质年代 植物代替了 植物、 动物代替了 动物。(4分)
(4)图中动物已经灭绝,你认为该动物灭绝的原因是什么?(2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2023年5月2日23时27分,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面左图示意此次地震震中位置,右图示意地球圈层结构,其中①、②虚线表示不连续界面。
(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圈层中的 ,在图中由 、 (填字母)共同构成。(6分)
(2)分别说出①、②所表示的不连续界面名称及各自上下相邻的圈层。(6分)
(3)说出地震发生时,隆阳区人们经历的震感变化,并说明成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