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后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后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28 10:2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后题含答案
人教版(五四学制)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B.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D.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2、以甲醇为原料的一款新型手机电池,其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CO B.CO2 C.O2 D.H2
3、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4、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单位:g)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反应物
B.x+y=20
C.x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x≤30
D.反应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2:1
5、下列叙述不适合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变化前后质量相等
B.要得到18 g水,则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为18 g
C.1 g硫与1 g氧气化合生成2 g二氧化硫
D.在分解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一定大于任意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6、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水
B.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
C.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D.每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
7、将ag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冷却,称量,发现剩余固体的质量仍为ag,该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C )
A.30.0% B.22.2% C.27.6% D.10.3%
8、“保险粉”主要用于印染工业。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S2O4=Na2S2O3+Na2SO3+X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SO2
B.Na2S2O4需要千燥密闭储存
C.X可以用NaOH吸收
D.反应前后硫和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9、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10、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CO B.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C.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D.该反应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11、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 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 g D,则C的质量为( B )
A.9.6 g B.8.8 g C.6.8 g D.4.4 g
12、已知M、N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M+2N=P+2Q,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B.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C.若P、Q是盐和水,则M、N必有一种物质是酸
D.若16gM 和64g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13、煤的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煤的气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H2O(气)H2+CO,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是 (  )。
A.元素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数目 D.物质的总质量
14、工业上利用下列反应制取金属Hg:4HgS+4CaO=4Hg+3X+CaSO4。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
A.CaS B.SO2 C.CaSO3 D.CaSO3
15、下列有关“2CO+O22CO2”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D )
A.若56gCO参加反应,则消耗O2的质量一定是32g
B.若16gO2参加反应,则生成CO2的质量一定是44g
C.若10gCO2生成,则消耗CO和O2的质量总和一定是10g
D.若5gCO和2g O2混合点燃,则CO2生成的质量一定是7g
16、在点燃条件下,取16g可燃物X与一定质量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18g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则X 中含有C、H 元素质量比是4:3
B.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在生成物中二氧化碳与参加反应的氧气计量数比是2:3
D.X 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二、填空题。
17、(1)某同学按右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______偏转(填“左”或“右”)。该反应________质量守恒定律(填“遵守”或“不遵守”)。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18、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Cu+___O2___CuO
(2)____Al2(SO4)3+____NaOH==____Al(OH)3↓+____Na2SO4
(3)____Cu2(OH)2CO3___CuO+___H2O+___CO2
19、做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时,锥形瓶底部应铺有细沙,再把红磷置于细沙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称量时,一定要待锥形瓶冷却后再称量,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为了预防“新冠肺炎”,各学校进行了全面消毒工作,为工作人员配发了84消毒液和过氧乙酸,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次氯酸( HC1O)。
(1)标出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
(2)次氯酸很不稳定,只存在于水溶液中,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反应: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过氧乙酸杀灭病毒,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三、简答题。
21、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2、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已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  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组别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反应后略)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结论 猜想1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猜想2正确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______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再次进行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的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23、在一次实验课上,小丽用高锰酡钾制取氧气后,发现手上接触到高锰酸钾的部位变色了。于是她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KMnO4除了用于实验室制取O2外,还有哪些性质呢?
【初步探究】KMnO4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阅资料】高锰酸钾呈中性,有腐蚀性,能与某些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实验思考】若要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1%的KMnO4溶液需要KMnO4的质量为   g,配制过程中用玻璃俸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进行实验】将铜片分别浸泡在4种溶液中进行实验,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编号 ① ② ③ ④
实验 25mL0.1%KMnO4溶液 25mL0.1%KMnO4溶液+10滴浓硫酸 25mL蒸馏水+10滴浓硫酸 25mL1%KMnO4溶液+10滴浓硫酸
铜片的质量/g 实验前 0.54 0.54 0.54 0.54
18h后 0.54 0.52 0.54 0.43
【实验结论】
(1)通过对比②和④可得出的结论是    。通过对比   (填编号)。可得出“KMnO4和硫酸共同作用时,才会对铜有腐蚀性”的结论。
(2)若铜片被腐蚀的化学方程式为:
5Cu+2KMnO4+8H2SO4═5CuSO4+2KMnO4+K2SO4+8X。则 X的化学式为   。
五、计算类题。
24、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 =ZnSO4+H2↑。若实验室制取0.2g氢气,可同时生成ZnSO4的质量是多少?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后题含答案
人教版(五四学制)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B.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质量小,但这个反应也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D.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答案】D 
2、以甲醇为原料的一款新型手机电池,其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CO B.CO2 C.O2 D.H2
【答案】C
3、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是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答案】B
4、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单位:g)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反应物
B.x+y=20
C.x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x≤30
D.反应生成丙与丁的质量比为2:1
【答案】C
5、下列叙述不适合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变化前后质量相等
B.要得到18 g水,则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为18 g
C.1 g硫与1 g氧气化合生成2 g二氧化硫
D.在分解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一定大于任意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答案】A 
6、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水
B.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
C.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D.每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
【答案】B
7、将ag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冷却,称量,发现剩余固体的质量仍为ag,该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C )
A.30.0% B.22.2% C.27.6% D.10.3%
【答案】C
8、“保险粉”主要用于印染工业。该化学品在潮湿空气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S2O4=Na2S2O3+Na2SO3+X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SO2
B.Na2S2O4需要千燥密闭储存
C.X可以用NaOH吸收
D.反应前后硫和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答案】D
9、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答案】B
10、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CO B.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C.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D.该反应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答案】B
11、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 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 g D,则C的质量为( B )
A.9.6 g B.8.8 g C.6.8 g D.4.4 g
【答案】B
12、已知M、N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M+2N=P+2Q,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B.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C.若P、Q是盐和水,则M、N必有一种物质是酸
D.若16gM 和64g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
【答案】C
13、煤的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煤的气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H2O(气)H2+CO,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是 (  )。
A.元素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数目 D.物质的总质量
【答案】B 
14、工业上利用下列反应制取金属Hg:4HgS+4CaO=4Hg+3X+CaSO4。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
A.CaS B.SO2 C.CaSO3 D.CaSO3
【答案】A
15、下列有关“2CO+O22CO2”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D )
A.若56gCO参加反应,则消耗O2的质量一定是32g
B.若16gO2参加反应,则生成CO2的质量一定是44g
C.若10gCO2生成,则消耗CO和O2的质量总和一定是10g
D.若5gCO和2g O2混合点燃,则CO2生成的质量一定是7g
【答案】D
16、在点燃条件下,取16g可燃物X与一定质量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18g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则X 中含有C、H 元素质量比是4:3
B.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在生成物中二氧化碳与参加反应的氧气计量数比是2:3
D.X 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答案】C
二、填空题。
17、(1)某同学按右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______偏转(填“左”或“右”)。该反应________质量守恒定律(填“遵守”或“不遵守”)。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答案】(1)右 遵守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到空气中去了 (2)①②⑤
18、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Cu+___O2___CuO
(2)____Al2(SO4)3+____NaOH==____Al(OH)3↓+____Na2SO4
(3)____Cu2(OH)2CO3___CuO+___H2O+___CO2
【答案】 (1) 2 1 2 1
(2) 6 2 3 1 (3) 2 1 1
19、做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时,锥形瓶底部应铺有细沙,再把红磷置于细沙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称量时,一定要待锥形瓶冷却后再称量,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防止锥形瓶炸裂 
锥形瓶内空气受热,使气球膨胀,空气浮力变大,测出质量会偏小
20、为了预防“新冠肺炎”,各学校进行了全面消毒工作,为工作人员配发了84消毒液和过氧乙酸,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次氯酸( HC1O)。
(1)标出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
(2)次氯酸很不稳定,只存在于水溶液中,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反应: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过氧乙酸杀灭病毒,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答案】(1) (2)HCl (3) 化学
三、简答题。
21、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化学反应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所以由微粒聚集起来的宏观物质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总和不变
四、实验题。
22、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已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  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组别 甲组 乙组
实验方案(反应后略)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发生改变,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结论 猜想1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猜想2正确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______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再次进行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的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答案】【实验探究】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思评价】密闭容器(或封闭体系等)
【优化装置】B A装置中反应产生气体,气球膨胀,浮力增大,导致称量结果不准(或C装置中反应产生气体,瓶内气压增大,可能导致瓶塞迸出)
【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
【解释应用】4
23、在一次实验课上,小丽用高锰酡钾制取氧气后,发现手上接触到高锰酸钾的部位变色了。于是她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KMnO4除了用于实验室制取O2外,还有哪些性质呢?
【初步探究】KMnO4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阅资料】高锰酸钾呈中性,有腐蚀性,能与某些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实验思考】若要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1%的KMnO4溶液需要KMnO4的质量为   g,配制过程中用玻璃俸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进行实验】将铜片分别浸泡在4种溶液中进行实验,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编号 ① ② ③ ④
实验 25mL0.1%KMnO4溶液 25mL0.1%KMnO4溶液+10滴浓硫酸 25mL蒸馏水+10滴浓硫酸 25mL1%KMnO4溶液+10滴浓硫酸
铜片的质量/g 实验前 0.54 0.54 0.54 0.54
18h后 0.54 0.52 0.54 0.43
【实验结论】
(1)通过对比②和④可得出的结论是    。通过对比   (填编号)。可得出“KMnO4和硫酸共同作用时,才会对铜有腐蚀性”的结论。
(2)若铜片被腐蚀的化学方程式为:
5Cu+2KMnO4+8H2SO4═5CuSO4+2KMnO4+K2SO4+8X。则 X的化学式为   。
【答案】【初步探究】2KMnO4K2MnO4+MnO2+O2↑。
【实验思考】0.2;加快溶解。
【实验结论】(1)其它条件相同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对铜的腐蚀性越强;①②③。
(2)H2O。
【详解】【初步探究】
KMnO4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故填:2KMnO4K2MnO4+MnO2+O2↑。
【实验思考】若要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1%的KMnO4溶液需要KMnO4的质量为:200g×0.1%=0.2g,配制过程中用玻璃俸不断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
故填:0.2;加快溶解。
【实验结论】
(1)通过对比②和④可得出的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对铜的腐蚀性越强;
①中高锰酸钾溶液不能腐蚀铜,③中酸性溶液不能腐蚀铜,②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够腐蚀铜,因此通过对比①②③可得出“KMnO4和硫酸共同作用时,才会对铜有腐蚀性”的结论。
故填:其它条件相同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对铜的腐蚀性越强;①②③。
(2)由5Cu+2KMnO4+8H2SO4═5CuSO4+2KMnO4+K2SO4+8X可知,反应前后铜原子都是5个,钾原子都是2个,锰原子都是2个,硫原子都是8个,反应前氧原子是40个,反应后应该是40个,其中8个包含在8X中,反应前氢原子是16个,反应后应该是16个,包含在8X中,则X的化学式为H2O。
故填:H2O。
五、计算类题。
24、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 =ZnSO4+H2↑。若实验室制取0.2g氢气,可同时生成ZnSO4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6.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