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3-06 17:5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雷集中学 九 年级 化学 学科电子教案
主备人 王振 第 周 星期 (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授课人: 王振 教学时间: 第 周 星期 ( 年 月 日)
课 题 10.1常见的酸和碱(1)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过程 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教学重点 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浓硫酸的腐蚀性
教学难点 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浓硫酸的腐蚀性
教学策略 收集资料,指导阅读,讨论交流,拓展探究,实验展示,自主评价。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课堂练习)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由问同学们熟知的哪些食物是酸、碱入手,切入酸和碱的知识。 食醋、大多数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没熟透的水果(有涩味)如青柿子,还有皮蛋有涩味等。 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 。 进入新课题学习,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 学 过 程 二、自主学习: 1.实验探究指示剂变色规律 游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 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 2.小结:指示剂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 1.分析讨论: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并讨论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哪种是碱。 2.自来水,食盐水溶液的酸碱性。 3.合作探究: 第一组物质:盐酸、硫酸、硝酸。 第二组物质:食醋、苹果、柠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 酸的特性: 4.探究盐酸和硫酸的性质 ①酸在工农业生活中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讲解浓硫酸伤人故事。 ② 教师做游戏实验:用一支新毛笔蘸浓硫酸在宣纸上写“浓硫酸的吸水性”。请同学们帮助讲解这一游戏的原理。 突出强调了“原来浓硫酸的腐蚀的原因就是它的脱水性造成的”。 ③浓硫酸稀释实验: 展示稀释浓硫酸方法不当导致危害的画面;规范操作稀释浓硫酸的步骤画面 四、归纳整理: 1.石蕊和酚酞是酸碱指示剂: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 2.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3.①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物理性质) ②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化学性质) ③ 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若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在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④浓硫酸的稀释: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目的:加快溶解、散热)。 认真听讲做记录,分组讨论并回答:酸碱指示剂遇到酸和碱会怎么样? 回答:食醋和硫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河氢氧化钠是碱溶液。 分组讨论各种酸和碱在生活中的用途 仔细听讲归纳整理
作 业 布置 p56:第1,2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说明:
1.电子备课模板中课题字体为宋体三号加粗,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
2.“二次备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环节的不足、不妥或不同的设计,用笔记录。
3.“教后反思”是指对整堂课的教学后感想及整改措施。
4.模板后的说明内容教师在备课中应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