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抬头与低头(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抬头与低头(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8 12:3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抬头与低头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左传》
大雨过后,有两种人:一种人抬头看玉,看到的是蔚蓝与美丽;一种人低头看地,看到的是淤泥与绝望。
——陶行知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岛上书店》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西北工业大学有一座塑像令人感动,塑像是一个人深埋着头颅,强健有力的双臂捧着一只利剑高举过头顶,雕像的名字叫“隐姓埋名,为国铸剑”。
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毫不讳言对农村女孩向命运低头“认命”的痛恨。她为华坪女子高中创立的校训,充满她对女孩的期冀:“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读完上述两则材料,作为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具有的姿态是低头还是抬头?光明中学校刊组织了以“低头·抬头”为主题的征稿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谚有云“低头的是稻穗,昂首的是稗子”“闪电总是击打最高处的物体”,涉及低调和高调的问题。
有人说低调做人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高调做事是一种责任,一种气魄。有人说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但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
低调和高调是人生的一体两面,不可分割。请围绕“低调和高调”这个话题,结合材料和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新时代青年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船停在码头是最安全的,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人待在家里是最舒服的,但那不是人生的意义。最美好的生活方式,莫过于脚踏实地彩绘自己的未来,莫过于选择正确的方向奔跑在理想的路上,莫过于顺应时代的要求成就不凡人生……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答案
1.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作文材料由三个句子组成。第一句出自《左传》,意思是:有些遭劫难的国家,政权巩固,疆土拓展;有些未遭劫难的国家却政权不守,疆土丢失。《左传》中的论述,是从正反两面的角度说明着正确对待国家灾难的道理。有些灾患可以警醒意识、可以团结民心、可以敦促发展、可以强化国家应变能力,而无波无澜的局面却有可能使人消弭意志、消解才能、瓦解向心力、甚至造成国家执政能力的疲软。这句话中蕴含着“祸兮福所倚”的福祸转换、相生相易的哲学思想。
第二句出自陶行知的话。用不同的心态看同一个事物,可以有截然相反的两种结果。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事情的好与坏,事物的得与失,都取决于人的心态。这两种都是事实存在的,看到了什么,取决于处境。既不能深陷淤泥而不自救却仰望天空,也不能满眼都是淤泥而忽略阳光总在风雨后。
第三句出自《岛上书店》,“每个人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是因为艰难的日子里的蛰伏与沉潜能积蓄能量,从而让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三个句子中都包含着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分别是“危”与“安”、“内”与“外”、“艰难”与“美好”,共同阐释了一个道理:事物是可以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的,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让它向有利的一面转化,而转化的关键在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到民族兴盛、国家发展,小到个人事业、生活工作,其中都蕴含着这个哲理。
写作时要写出思辨性,结合“危”与“安”、“内”与“外”、“艰难”与“美好”的关系展开论证,如:苏轼《赤壁赋》横空出世之前,经历了被贬的阵痛;曹雪芹举世瞩目的一部《红楼梦》,离不开“一把辛酸泪”的孕育。从个人到国家,从社会到文化,每一次跃迁,每一次升华,往往伴随着痛苦的裂变。而促成这种升华的关键,在于面对事情的人的心态与行动。“多难”未必能“兴邦”,艰难过后不一定有美好,要促成这样的转变,就需要我们个人的精神力量,如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女娲补天,面对贫困,就用“脱贫攻坚精神”去解决;面对艰苦,就用“三牛”精神去应对;面对学习上的难题,就用沉着冷静的态度去破解。如此方能真正成转危为安,苦尽甘来。
立意: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心态改变命运。
3.艰难成就美好。
4.在绝望的时候看到希望。
2.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西北工业大学的雕塑名字叫“隐姓埋名,为国铸剑”,低头意味着不彰显自我,不计个人名利,默默付出为国奉献,踏踏实实为国效力。材料一的内涵是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甘于寂寞、踏实沉潜,厚积薄发等;华坪女子高中的校训强调不向命运屈服,面对贫困落后的生活和别人安排的命运要勇敢地昂起自己的头颅,彰显自我价值,彰显生命意义。材料二的内涵是不甘命运安排、自立自强、敢于突破、善于逆袭、乐观自信等。这里的“低头”与“抬头”并不矛盾,一个指向的是国家,一个指向的是命运;一个更多强调的是做事;一个更多强调的是对生活的态度。二者可达到辩证统一。
写作任务上,要求以光明中学校学生身份,以“低头·抬头”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首先,作文有鲜明的主题“低头·抬头”,这是不可忽略的立意要点。它提醒我们,即使在引导语中有“我们应该具有的姿态是低头还是抬头”一句话,但从主题的限制上,仍然不能在二者中做“唯一”的选择:或者单独写“低头”,或者写“抬头”。其次,从两则材料的价值取向的同向性特点说,无论是材料一的“低头”还是材料二的“抬头”,都是值得褒扬的,不能肯定其一而否定另一个。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低头为国奉献,抬头宣战命运。在开篇部分,完成对二者的“统一性”表达。西北工业大学深埋头颅为国铸剑的雕像,张桂梅校长对向命运低头的痛恨,二者看似矛盾的背后,蕴含着青年当有的姿态。我们应当甘于低头为国家奉献,抬头面对命运,自立自强。接下来论述,“低头”是时代青年应有的姿态,让我们看到了淡泊名利之于厚积薄发的无限价值。再论述,时代青年应有的姿态还在于“抬头”,在倔强中显示自立自强的磅礴力量。最后总结,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甘于俯首,亦能主动仰首。俯无愧于地,仰无愧于天,俯仰之间无愧于己,方能不辱使命,不负盛世。
立意:
1.低头做事,抬头做人。
2.低头为国奉献,抬头宣战命运,均可彰显人生价值。
3.抬头诚可贵,低头价更高。
3.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类材料作文题。
本题为事理类作文,核心话题为“低调和高调”,紧扣青年成长问题,特别是成长中的处世品格和丰满内涵设题。试题所给的材料,第一段中所引用的两句谚语,虽然涉及的是对低调与高调的思辨性讨论,但结合句意可知,这一段其实都是在赞扬低调,否定高调。而在第二段中,材料解读可分为几个方面:一是关键概念的界定,低调做人是什么,高调做事是什么;二是提供三种观点,为学生写作提供参考方向和内容,前两种观点为多数人的认识,第三种观点为反向观点;三是在论证方法上,第三种观点给学生提供了驳论写作的空间和可能。由此可见,这里与第一段的态度不同,给出了不同的看法,这里通过不同人的说法,将低调与高调同时放到了正面的方向,说明这两方面都有可取之处。所以,做人做事到底该高调还是低调?其实无论哪一种行事风格,都是个人的选择,没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而且,这也要看“人”、看“事”、看“效果”等,不能一概而论。
写作时应当辩证分析,选择恰当的风格。比如,可以说如果性格谨慎有余,魄力不足,那么应当鼓励高调一些,勇敢一点;如果性格过于急躁,容易冒险,那就稳妥一点,低调一些。如果所做之事需要我们开辟新路,那就不妨多一点创新,多一点锋芒;如果所做之事属于守成阶段,那就保守一点,谨慎一些。总之,到底需要哪种做事风格,需要我们辩证分析,谨慎选择。另外,要注意结合实际,重点谈论材料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怎样的启示,这是作文不可忽视的写作情境。对此可说,青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既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实力和勇气看,也要懂得低调做事,收敛锋芒。如何处理,需要我们不断摸索和历练。
立意:
1.高调、低调因时而异。
2.高调是一种魄力,低调是一种修养。
3.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4.当代青年,既要有低调谦逊的美德,又要有高调做事的气度。
4.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共有两层含义。前面一句对船停在码头和人待在家里这两种方式进行评价。这两种方式,毫无疑问是最安逸的,但材料却对此持否定的态度,认为那不是“造船的目的”,不是“人生的意义”,可见命题者并不认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材料支持和赞扬的生活方式,是后文脚踏实地彩绘自己的未来,是选择正确的方向奔跑在理想的路上,是顺应时代要求成就不凡人生,只有过这样的生活,才能让我们在回顾过往时,能有最丰富的回忆;立足当下时,能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在展望未来时,能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由此可知,材料肯定的最美好的生活方式是奔跑、奋斗,向着理想前进,成就自己的风采,而不是得过且过、贪图享乐。
行文构思上,题干要求写作议论文,考生可以概述材料,也可以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明确指出自己想要的生活应该是昂扬向上的、积极奋斗的、努力拼搏的,为追求梦想而不断前进的;然后行文中可适当运用对比手法,分析安于现状的生活和为梦拼搏的生活会给人带来哪些不同;在明确“追梦”“奋斗”的态度后,文章后半部分还可适当展开,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去奋斗,怎么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立意:
1.脚踏实地重当下,流光溢彩画未来。
2.奔赴理想,彰显青春价值。
3.顺应时代要求,成就不凡人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