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9课《空气的热胀冷缩》第2课时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9课《空气的热胀冷缩》第2课时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0-28 17:2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备课
课题 空气的热胀冷缩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课型 新授课 第 2 课时(共 2 课时)
教材分析 《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学习是基于液体的热胀冷缩和固体的热胀冷缩进行自主探究,体现了本主题的整体设计教—扶—放的教学策略,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设计,利用一些实验材料把看不见的空气利用形变转化法转化为看得见的现象,验证空气受热受冷后的变化,进而运用分析、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建构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学生在认识液体、固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利用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建构物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物质的一切属性中,运动是最基本的属性。对应物质的各种运动形式,能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如在机械运动中表现为机械能,在热现象中表现为系统的内能。物体的热胀冷缩就是初步认识能的形式及物体的系统内能。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受热受冷物体体积的变化感受到物体内部的变化,感知内能。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二年级的学习已经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会流动的气体,对空气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三年级的学习知道人的呼吸需要空气;空气有质量;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无处不在。本学期学生在《水受热遇冷会怎样》、《固体会热胀冷缩吗》两课的学习中,明确了液体固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学生对具有特殊性的空气更具探究的欲望,对于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了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接下来的任务:探究风的成因。学生会结合生活经验来完成任务,随着活动的展开,会发现一些问题,接着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入到了科学探究中。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2.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科学思维: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2.能做风的形成模拟实验,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探究实践: 1.乐于完成探究活动,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态度责任: 1.能举例说出生产与生活中,与热空气会上升有关的现象和实例。
教学重点 1.能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2.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做风的形成模拟实验,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提出和聚焦问题 1.探究相同体积下的热空气和冷空气有什么不同。 (1)谈话 猜测一个塑料袋中装得是常温空气,一个塑料袋中装的是酒精灯加热的空气,在这种情况下,松开两个塑料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预设: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冷空气上升,热空气下降;没有变化;都上升 (2)播放视频 (3)学生通过看到的现象分析原因 2.聚焦问题:探究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方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猜想冷热空气流动方向,引导学生展开猜想,激发探究兴趣 (二)科学实践活动 1.探究热空气的流动方向 (1)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思考,设计实验: 怎样得到热空气? 怎样知道热空气往哪个方向流动? (2)体验热空气的流动方向。 将手放到蜡烛火焰的侧面和上方,有什么感觉? 怎样解释出现的现象? 初步得出结论:热空气的流动方向是向上的。 (3)学生设计更多实验,探究热空气的流动方向 A.学生设计实验并将实验方案写在记录单上。 纸条实验:把纸条用细线悬挂在支架上,将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纸条的下方和侧面,观察实验现象。 风车实验:将两个风车分别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和侧面,观察其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教学意图:学生很容易感受到酒精灯侧面有热空气,观察到空气受热后上升,“纸蛇”转动。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将对于空气的理解与认识具象化,转化为热感与纸蛇的转动,让学生“看见”空气的流动。 B.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C.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热空气的流动方向是向上的。 (4)探究热空气流动路径 谈话:老师还会准备了一个材料——香,如果点燃香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播放实验视频 学生分析现象。 设计意图:将形成的风“可视化”,将内隐的现象外显出来。通过对比实验观察,有风和无风时烟雾流动的方向,确定实验方案后学生开始实验。 (5)小结: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因而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使纸条和风车运动起来。 2.认识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原理。 引导学生用热空气的性质,解释热气球和孔明灯在空中上升的原理。 3.探究热空气上升后,周围的冷空气的运动方向。 (1)谈话:热空气上升以后,周围的空气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借助实验箱,通过对比实验进行研究。 (2)提出实验中要观察和思考的问题: 点燃实验箱外的香,但不点燃箱内的蜡烛,香产生的烟是怎样流动的? 同时点燃香和蜡烛,香产生的烟又是怎样流动的? 怎样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预设:生:蜡烛点燃前,烟向上飘动,箱内没有风出现;蜡烛点燃后,烟先平着流动,后来向上飘动,箱内出现了风。 生: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过来 (3)引导学生在记录单上画出烟的流动路径。 (4)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 (5)观看视频,解释风形成的原因 4.小结:点燃实验箱内的蜡烛后,蜡烛附近的空气被加热会上升,这时实验箱外的冷空气就流进来,补充热空气上升留下的空间。于是,空气在水平方向流动起来,就形成了风。 5.介绍在家可以做的实验。 温馨提示:在家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需要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实验。 (三)拓展与应用 1.提出问题:据观测,在海滨地区,白天陆地上的气温比海面上的高;而到夜晚,海面上的气温比陆地上的高。据此,我们能推测海滨地区白天与夜晚的风向吗?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查资料进行研究。 设计意图:尝试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利于让孩子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作业布置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