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备课
课题 10.水的分布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课型 新授 第 1 课时(共 2 课时)
教材分析 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是一个基本常识,四年级的很多学生对此已有所了解,这在世界地图或地球仪上也能比较直观地观察到。本课让他们通过在地球仪上粘贴橡皮泥、抛接地球仪等趣味性的活动,搜集证据,定量地估算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是一个基本常识,四年级的很多学生对此已有所了解,这在世界地图或地球仪上也能比较直观地观察到。本课让他们通过在地球仪上粘贴橡皮泥、抛接地球仪等趣味性的活动,搜集证据,定量地估算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其它课上曾接受过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教育,但实际上学生对于水资源的理解还远远不够,总觉得节约用水离自己很遥远。因此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身边有用的科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时,可联系密云水库来学习。一方面修建水库可以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另一方面密云水库也是调水的重要环节,加深学生对北京地区缺水的理解。通过身边水污染浪费图片,加深学生对周边地区水环境的理解,使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真正落实到实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学生基于实际观察和活动体验,能说出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和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不同的水体类型。 科学思维: 在认识不同水体类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比较、分类能力。 科学探究: 学生在不同的体验活动过程中,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能力。 态度责任: 1.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愿意倾听和分享信息。 2.在体验活动过程中激发对水资源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3.学生基于生活中节约用水的生活体验,了解人类发明的各种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 学生在不同的体验活动过程中,如实记录实验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概括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利用不同的方法获取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概括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特点。
板书设计 10水的分布 方法一实验记录 方法二实验记录 陆地面积小,占地球表面的29%; 海洋面积大,占地球表面的71%。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节约用水。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水是生命之源,如果地球上没有水,我们周围多彩的世界将不会存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关于水,我们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 2.组织学生汇报。 3.谈话:关于水,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除了海洋和河流,地球上还有哪里存在水? 【预设】学生能够想到:太平洋、洞庭湖、昆明湖、密云水库、南极的冰川、趵突泉、龙脉温泉、雨、雪等。 4.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记录。 教师把学生的想法记录在空白卡片上,贴在黑板上。 5.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水的分布》。 板书课题:10.水的分布 二、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 (一)初步观察、比较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大小 1.谈话:地球表面有广袤的陆地,也有浩瀚的海洋。你认为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请说明理由。 预设:有一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做出判断,认为陆地的面积大;还有的学生根据平时从电视、书籍等途径获取的信息做出判断,认为海洋的面积大。 2.谈话:有的同学认为陆地面积大,有的同学认为海洋面积大。怎样才能知道地表的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预设】学生能够想到利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进行观察、比较;查阅相关资料,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观察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比较陆地和海洋面积的大小。 3.组织学生汇报,在汇报过程中肯定学生的想法,并出示地球仪,讲解: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学生活动】通过图例明确哪部分是陆地,哪部分是海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陆地的面积小,海洋的面积大。 4.现在,我们知道了地球仪可以如实地反映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情况,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地球仪来观察、比较陆地和海洋面积的大小。 5.以小组为单位,领取地球仪,观察图例,通过图例认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并进行初步的海陆面积比较。 6.组织学生汇报,达成共识:地球表面陆地的面积小,海洋的面积大。 板书:陆地面积小 海洋面积大 (二)利用估算的方法比较海陆面积 1.提问: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表面海洋的面积大,陆地的面积小。怎样才能知道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大致比例呢? 2.小组讨论。 3.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完善实验的方法。 【预设】:学生能够想到多次抛接地球仪,统计地球仪落在某一手指上是“海洋”还是“陆地”的次数,通过比较次数的多少进行比较;在地球仪的陆地上贴橡皮泥,通过计算陆地、海洋分别占地球表面积百分比的方法进行比较 方法一: (1)将地球仪的球体向上抛,当它落下被接住时,观察右手拇指落在“海洋”还是“陆地”上。 (2)利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次数,把统计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10页的表格中。 (3)估算:至少抛接100次,根据次数进行统计,计算出海陆分布的比例。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实验分别记录右手拇指落在“陆地”和“海洋”的次数,根据次数进行统计,计算出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 方法二: (1)在地球仪的“陆地”上贴满橡皮泥,再将橡皮泥轻轻揭下,拼贴到事先剪好的纸瓣上(纸瓣的总面积等于地球仪表面的面积)。 (2)估算:根据橡皮泥在纸瓣上所占的面积,计算出海陆分布的比例。 【学生活动】通过在地球仪的“陆地”上拼贴橡皮泥的活动,观察、记录橡皮泥在纸瓣上所占的面积,计算出海陆分布的比例。 4.组织学生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组织学生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对学生的证据意识进行肯定,记录学生的实验数据。 6.组织学生观察实验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大约是3:7。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计算出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大约为3:7。 7.出示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和下面的文字资料,提出要求:从太空中观察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根据刚才的估算结果和下面的文字资料,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文字资料:地球表面积大约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 1.49亿平方千米,约占29%;海洋面积约 3.61亿平方千米,约占71%。 【学生活动】通过观看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证实自己的推测;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认识到陆地占据了地球表面约29%的面积,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 三、总结 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是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约占29%。 板书:占地球表面的29% 占地球表面的71%。
作业布置 1.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是( ),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陆地面积约占( )%。 2.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