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观察生物单元测试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4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如图是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团队研发的名为“绝影 ”的四足机器狗, 它能稳健地爬陡坡。它的 出现, 让我国四足机器人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
A.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能够新陈代谢
C.能够生长发育 D.能繁殖后代
2.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
A.视野较暗, 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B.物像偏右下方, 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C.物像模糊, 调节粗准焦螺旋
D.镜头污染, 用干净的纱布擦拭
3.下列动物及其所属类群, 错误的是( )
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 B.涡虫属于扁形动物
C.蛔虫属于线形动物 D.家蚕属于软体动物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移地保护为即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B.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 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D.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第 1 页(共 21 页)
5.捕蝇草(如图)是一种常绿半灌木,长有奇特的捕虫叶,能捕获小虫,但把它归为植物,其依
据是( )
A.它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
料
C.它不能自由运动 D.捕虫叶是绿色的
6.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银杏、苏铁和雪松是裸子植物,其种子外面均有果皮包被
B.海带和紫菜都是藻类植物, 它们依靠其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C.卷柏的根、茎、叶内有输导组织, 所以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
D.油菜和石花菜都是利用种子进行繁殖, 这是它们更适于陆地生活的原因
7. “美人鱼”的名字叫儒艮(如图),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在哺乳期, 儒艮会带着幼儒艮在浅 海游弋,这时的成年儒艮乳头肿大,古代水手在光线不好的时候看到它,认为是女人,便有了“美
人鱼 ”的称呼。你认为“美人鱼 ”属于( )
A.鱼类 B.两栖类 C.哺乳动物 D.爬行动物
8.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宝宝,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第 2 页(共 21 页)
A. ①②③表示分裂,④表示分化
B.大脑皮层主要由图中的神经组织构成
C.人体内的肌腱属于图中的结缔组织
D.细胞分化一定导致细胞体积增大
9.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是诗人对春天的描写,
这里的“绿 ”是指(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种子植物
10.下列关于“显微镜结构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步骤(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 1 说明对光成功
B.步骤 4 的操作是向左移动装片
C.该显微镜最大能将细胞放大 200 倍
D.步骤 5 的操作是换用了高倍物镜
11. “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 ”。与鸟类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
①前肢变成翼 ②长骨中空 ③胸肌发达 ④体温恒定 ⑤有气囊 ⑥有复杂的繁殖行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⑤⑥ D. ②③④⑤
12.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 被观察的材料一定要( )
A.清洁干净 B.染色 C.薄而透明 D.形状规则
13.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 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
A.砍伐一次, 造林一次
第 3 页(共 21 页)
B.根据人的需要随意采伐树木
C.禁止砍伐, 防止破坏生物多样性
D.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 有计划、有选择地采伐树木、植树造林
14.通常放在鱼缸里的“水草 ”学名叫做金鱼藻,你见过它开花吗? 如图就是它开出的黄色小花。
则金鱼藻属于( )
A.藻类植物 B.被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祼子植物
二 、填空题(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青蛙属于 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成体大
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 呼吸,兼用 辅助呼吸。
16.在非洲南部的一些地方,人们常会在乱石丛中看到一些灰黑色的“鹅卵石”.有时,这些“鹅 卵石 ”上竟会开出美丽的鲜花.原来,这并不是鹅卵石,而是一种植物! 这种植物生长在石头丛 中, 只有几片着地而生的肥厚叶子.它的叶子无论是颜色还是形状上都活象鹅卵石,人们就给它
起了个名字叫生石花,意思是生长在石头上的花朵.
(1)生石花属于植物的依据是 。
(2)上述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拟态, 下图中的生物属于拟态是 。
A.变色龙 B.雷鸟 C.竹节虫 D.大黄蜂
17.如图 A 为植物细胞模式图,B 为草履虫结构示意图。
第 4 页(共 21 页)
(1)液泡是图中标号 所示结构。
(2)B 图中草履虫靠图中标号⑦ 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3)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其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表膜其实就是细
胞结构中的 。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②细胞膜、 ⑥细胞质、 ④ 。
18.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 关于显微镜的使用,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有 (填图中序号)。
(2)用显微镜观察时, 如果光线过弱,应选择( )。(多选)
A.大光圈 B.平面镜 C.小光圈 D.凹面镜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 移动载玻片,小黑点不动,移动目镜,小 黑点
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小黑点可能在 上。
(4)把字形“┣”正放在显微镜下, 观察到的字形应是( )
A. ┣ B. ┫ C. ┳ D. ┻
(5)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中甲转为乙所示的状况,其正确的操作步骤 是:
第 5 页(共 21 页)
首先将玻片往 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 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
(6)如图所示,1、2 为物镜长度; 3、4 为目镜长度; 5、6 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 大
小。欲获得最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是( )
A .2 、3 、6 B .2 、4 、6 C .2 、3 、5 D .2 、4 、5
(7)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实验的部分步骤,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②③④① B. ④③②① C. ③②④① D. ③④②①
19.如图是番茄的植物体,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番茄果实的表皮起着保护作用, 属于 组织;
(2)图中的 3、4、5 所示的结构属于 器官;
(3)番茄果汁酸甜可口,它主要来自于果肉细胞中的 (填细胞结构)。
第 6 页(共 21 页)
三 、实验题(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做实验。
请观察图, 回答问题:
(1)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图一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二步骤 (选填字母)操作不规范引起
的。
(2)改进操作后, 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图三甲所示的物像, 为了更清晰地观察 a 细胞,得到乙所
示的物像, 则主要操作步骤及顺序是 。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 a 移至视野中央;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 a 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 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④适当增大光圈;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3)图四表示两种细胞结构的异同,A 区域是口腔上皮细胞结构,C 区域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 胞,两个圆的重合区域 B 为这两种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则图中 C 包含细胞壁和 等细胞
结构。
21.洋葱是一种常见的食材。小科同学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
(1)小科同学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如图。观察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 写出造成此现象的
一种可能是 。
(2)小科在低倍镜下调焦时找到物像却模糊不清, 接下来他应调节显微镜的 。
(填名称)
第 7 页(共 21 页)
(3)解决上述问题后,若其显微镜的视野由图甲得到图乙所示的物像, 需进行下列操作:①转 动细准焦螺旋;②将装片向左方适当移动;③转动物镜转换器。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填
序号)。
(4)用下列表格中的镜头组合观察, 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填序号)。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甲、乙两人在争论:
甲说:“人体各器官系统是独立工作,互不干扰的。我吃饭时消化系统在工作, 跑步时运动系统
在工作,而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是呼吸系统完成的。它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不影响。 ”
乙说: “我认为人体各系统是协同工作、互相联系的,人体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
你认为谁说的有道理?你有证据支持他的观点吗? 请与同学讨论。
23.生物的多样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表 2—6—2 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部
分数据(表中“百分比 ”是我国已知种数占世界已知种数的百分比)。
表 2—6—2
类群 我国已知种数 世界已知种数 百分比(%)
哺乳动物 581 4342 13.38
鸟类 1244 8730 14.25
鱼类 3862 19056 20.3
第 8 页(共 21 页)
蕨类 2200~2600 10000~12000 22
裸子植物 约 240 850~940 26.7
被子植物 30000 260000 10
(1)在表 2—6—2 中, 类群生物是我国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
(2)除表 2—6—2 所列的类群外,请再举出其他两个生物类群 、 。
(3)你知道目前我国正在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生物的多样
性: 。
(4)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意义, 列举一
例: 。
第 9 页(共 21 页)
第二章观察生物单元测试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4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A
【解析】 生物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 生物相对。 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 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 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 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反应,能 与外界的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并且,能够排出体内无用的物质,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特性等。
机器狗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不能够新陈代谢, 不能够生长发育 ,不能繁殖后代 ;
故答案为: A.
2.A
【解析】(1)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2)显微镜成倒立的 像, 视野中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3)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调节镜筒,能够
使所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4)显微镜的镜头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
A.视野较暗, 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大光圈能使通过的光线量增加,凹面镜有会聚光线作用,
两者都能增强光线, A 正确;
B、物像偏右下方, 向左上方移动玻片,要将物体从视野右下方移到正中央, 装片的移动方向应
该是向右下方移,B 错误;
C、物像模糊, 调节粗准焦螺旋, 找到模糊像后,要使像变的清晰需转动细准焦螺旋,C 错误; D、镜头污染, 用干净的纱布擦拭,显微镜镜头污染时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不能用纱布, D
错误。
故答案为: A
第 10 页(共 21 页)
3.D
【解析】根据各种无脊椎动物不同的形态特征,科学家将无脊椎动物分成了许多类。例如,海蜇、 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涡虫、血吸虫等属于扁形动物;蛔虫、蛲虫等属于线形动物;蚯蚓等属于环
节动物;蜗牛、螺、蚌、乌贼等属于软体动物;蚱蜢、虾、蜘蛛、蜈蚣等属于节肢动物。
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 说法正确。
B、涡虫属于扁形动物, 说法正确。
C、蛔虫属于线形动物, 说法正确。
D、家蚕是娥的幼虫,属于节肢动物, 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D
4.
解: A.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 A 正确;
B、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
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B 错误;
C、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完全禁止开发和利用
生物资源, C 正确;
D、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的,D 正确。
故选: B。
5.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与动物的区别,以及生物的特征知识点。
A.植物和动物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A 不符合题意。
B、动物和植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动物不能,B 符合题意。
C、一般来说植物不能自由运动, 动物可以,但是这不是区分动物和植物的根本区别,C 不符合
题意。
D、颜色不能作为区分动物和植物的依据,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6.C
第 11 页(共 21 页)
【解析】裸子植物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具有根、茎、叶、种子, 还具有发达的输导组织。蕨类 植物生活在阴湿的地方,具有根茎叶等器官,也分化出了输导组织,如肾蕨属于蕨类植物。藻类 植物一般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没有输导组织, 如紫菜、海带、水绵等。 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绿色开花植物, 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输导组织十分发达。
A.银杏、苏铁和雪松是裸子植物,其种子外面并没有果皮包被,A 不符合题意;
B、海带和紫菜都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B 不符合题意;
C、卷柏的根、茎、叶内有输导组织, 它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 C 符合题意;
D、油菜是利用种子进行繁殖,石花菜是红藻, 利用孢子生殖,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7.C
【解析】此题考查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据此答题.知
道“美人鱼”的学名儒艮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类.
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 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 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 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美人鱼 ”的学名儒艮,虽然生活在水中,运动方式是游泳,但母体给
幼体喂奶, 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故选: C
8.D
【解析】 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 细胞的一半,它们能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这个过程就是细胞生长;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与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会发生变 化, 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人体有四大组织:结缔组织、上
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A:图中①②③都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加, 表示细胞的分裂,图④是细胞通过分化形成了组织,
表示分化, A 说法正确;
B 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的器官,主要是由神经细胞组成,记忆,思维, 感觉,
第 12 页(共 21 页)
判断都是通过大脑皮层, 故 B 正确;
C 血液、软骨、肌腱等组织的细胞间隙较大,细胞间质较多,体内分布广,形态多样的成为结缔
组织, 故 C 正确。
D 细胞分化的目的是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不是增大细胞体积, 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D。
9.A
【解析】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素,为绿
色。
春天的时候,温度适宜,水中的藻类大量的繁殖,漂浮在湖边中,使得水呈现出绿色。因此诗句
中的绿应该该是在藻类植物;
故答案为: A.
10.B
【解析】图中 D 是反光镜,在镜臂的最下端,可以左右前后转动, 能够反射光线;B 是粗准焦螺 旋,升降镜筒的范围大; C 是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小;A 是目镜, 在镜筒的上端观察时 靠近眼睛,放大倍数是 5x;EF 是物镜,E 放大倍数是 10x,F 放大倍数是 40x,安装在转换器上,
观察时靠近玻片标本,据此解答。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时,首先是对光,眼睛注视目镜内,同时转动 D 反光镜, 直到看到白亮的
视野;
放置玻片标本, 转动 B 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注视玻片, 防止玻片被压破;
当可以看到物像后, 再转动 C 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显微镜呈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时,细胞物像
位于视野右方, 应将玻片向右移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越大, 细胞的数目越少, 所以转动转换器使物镜
F 对准通光孔, 可以看到体积较大的细胞,该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最大是 A 上镜 5x40=200 倍;
A.步骤 1 说明对光成功,因视野是白亮的,故 A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步骤 4 的操作是向右移动装片,故 B 错误, 但符合题意;
第 13 页(共 21 页)
C、该显微镜最大能够将细胞放大 200 倍, 故 C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步骤 5 的操作是换用了高倍物镜, 故 D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1.B
【解析】鸟类的主要特征有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利于飞行; 心脏四腔, 用肺呼吸,用气 囊辅助完成双重呼吸,体温恒定,体内受精,卵生,有发达的神经系统,直肠很短, 能减轻体重,
有的骨很薄,有的骨愈合在一起,长骨中空等。
由分析我们了解了鸟类的主要特征,其中有的是其它动物也具有的特点,如体温恒定、有复杂的 繁殖行为等也是哺乳动物具有的特点。其中鸟类所特有的特征是体表被覆羽毛, 前肢变成翼,利 于飞行;长骨中空,可减轻身体的重量,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能为鸟类的飞行提供充
足的氧气, 可见 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12.C
【解析】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是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
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成像的, 光线必须通过观察材料反射到物镜、目镜, 眼内才能形成物像,
因此观察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如观察材料不透明,就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
故答案为: C
13.D
【解析】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 多样性。它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因此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森林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合理采伐后应及时更新, 使木材生长量和 采伐量基本平衡,甚至大于采伐量。同时要提高木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是保护和利用森林资
源的最佳方法。
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是有计划、有选择地采伐树木、植树造
林。
第 14 页(共 21 页)
故答案为: D
14.B
【解析】植物根据繁殖有无种子、种子是否裸露、器官的组成等从高等到低等依次分为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
金鱼藻能开出黄色小花,只有被子植物有花这个器官,所以 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二 、填空题(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两栖; 鳃; 肺; 皮肤
【解析】青蛙的幼体和鱼有些相似,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它的成体生活在陆地
上或水中, 无尾有四肢, 主要用肺呼吸。像青蛙这样的动物称为两栖动物。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大多生活在陆
地上, 也可在水中游泳, 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故答案为: 两栖;鳃;肺;皮肤
16.(1)能开花
(2)C
【解析】生物体共有的特征有:生活需要营养;能呼吸;能生长和繁殖;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等等。
(1)资料中描述了生石花能够开花, 可判断其属于植物。
(2)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 与其他生物活非生物异常相似,这叫做拟态,如竹节虫,其体态与树枝相仿;动植物把体表的颜
色改变为与周围环境颜色相似, 这种体色叫保护色,如变色龙、雷鸟和大黄蜂。
故答案为:(1)能开花;(2)C
17.(1)⑤
(2)纤毛
(3)细胞膜
(4)细胞核
第 15 页(共 21 页)
【解析】1、植物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成熟的植物
细胞的液泡比较大内有细胞液;
2、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除了有细胞的基本结构外,还具有运动功能的纤毛,口沟, 伸缩泡
等结构;
3、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成熟的植物细胞, 液泡占了细胞的绝大部分, 所以图中标号⑤是液泡结构;
(2)B 图中草履虫靠图中标号⑦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3)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其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表膜其实就是细
胞结构中的细胞膜;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②细胞膜、 ⑥细胞质、 ④细胞核。
故答案为:(1)⑤ (2)纤毛 (3)细胞膜 (4)细胞核
18.(1)5、7
(2)A;D
(3) 目镜
(4)B
(5)左下方
(6)C
(7)D
【解析】(1)显微镜能将细胞等微小的物体放大进行观察,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有物镜和目镜; (2)显微镜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有反光镜和遮光器,光强时可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弱时可
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3)判断显微镜中看到的小黑点,可使用替换法。黑点有可能出现的地方是装片上、物镜上和
目镜上,可以通过移动或替换镜头的方式确定黑点的位置;
(4)在显微镜中所成的像是倒像(左右相反,上下对调)。告诉你物体的形状要你说出像的形状 有两种简单的方法:一、可以利用数学中画对称图形的方式得到结果,先画左右对称,再由上面
画出的像画出上下对称的图形,即为看到的倒像;方法二、可将物体画在一张纸上然后将纸旋转
第 16 页(共 21 页)
180 得到的形状即为看到的倒像;
(5)将物像从一侧移动视里的中央并进行放大,涉及的操作有移动装片,由于所成的像是倒像
移动装片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换用高倍镜可调节物镜转换器;
(6)显微镜放大倍数由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决定。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 可以根据镜的长度进行判断, 目镜一端有螺纹, 目镜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没有螺纹,物镜 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大,反之则相反。放大倍数较小时物镜与装片的距离较大,放大倍数较大时物
镜与装片的距离较小。
(7) “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制作的实验步骤有:擦、滴、撕、展、盖、染等。
(1)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有目镜和物镜,序号分别是 5、7;
(2)用显微镜观察时, 如果光线过弱,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选 AD。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 小黑点不动, 说明小黑点不在载
玻片上;移动目镜, 小黑点移动,说明小黑点在目镜上。由此可以判断小黑点可能在目镜上;
(4)把字形“┣”正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字形,可将原图形所在纸旋转 180 得到的图形如
B 选项所示,所以 B 选项正确。
(5)甲图中像在视野的左下方, 实际物体在右上方,要将像移动视野的中央,必须将实际物向
左下方移;
(6)显微镜放大倍数由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决定。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 可以根据镜的长度进行判断, 目镜一端有螺纹, 目镜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没有螺纹,物镜 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大,反之则相反。放大倍数较小时物镜与装片的距离较大,放大倍数较大时物 镜与装片的距离较小。要获得最大倍数的观察效果,需要选择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和物镜,由图 可知物镜 2 的放大倍数最大, 目镜 3 的放大倍数最大,放大倍数大时物镜距离装片的距离较小为
5,所以 2、3、5 正确, 故选 C。
(7)“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制作的实验步骤有:擦、滴、撕、展、盖、染等。所以图四四 步中,排第一的是滴③; 第二步是撕④; 第三步是展②; 第四步是盖①, 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④②① ,
D 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5、7;(2)A.D;(3)目镜;(4)B;(5)左下方;(6)C;(7)D
第 17 页(共 21 页)
19.(1)保护
(2)营养
(3)液泡
【解析】根据植物体的结构与层次相关知识解题即可。 1 是花、 2 是果实、 3 是叶、 4 是茎、 5 是
根。
解:(1)植物体有五大组织: 分生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番茄果实
的表皮起着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2)图中的 3 是叶、4 是茎、 5 是根,他们都属于营养器官; 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繁殖器官;
(3)在细胞中,有机酸、色素等物质一般都存在于液泡中;番茄果汁酸甜可口,它主要来自于
果肉细胞中的液泡中。
故答案为:(1)保护;(2)营养;(3)液泡。
三 、实验题(1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1)C
(2)①③④⑤
(3)液泡
【解析】 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观;洋葱表皮细胞临时 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切-撕-展-盖-染-吸-观;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调焦(镜 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 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 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 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
面镜, 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
(1)图一说明细胞中存在气泡, 可能是图二 C 盖片不当所引起的;
(2) 显微镜使用时, 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 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
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所以主
要的操作步骤是①③④⑤;
第 18 页(共 21 页)
(3) A 区域是口腔上皮细胞结构, C 区域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B 是共同的细胞结构,
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 区域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他比口腔上皮细胞结构特有的结
构是细胞壁和液泡;
故答案为:(1)C(2) ①③④⑤ (3) 液泡
21.(1)撕的表皮太厚,不止一层(或“撕下的表皮在载玻片上并没有完全展开”)
(2)细准焦螺旋
(3)②③①
(4)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显微镜使用方法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小科同学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如图。观察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 可能是因为撕的表 皮太厚,不止一层(或“撕下的表皮在载玻片上并没有完全展开 ”),可以用镊子将表皮展成单
层。
(2) 细准焦螺旋可以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还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若 是在观察的过程中物像不够清晰,应该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小科在低倍镜下调焦时
找到物像却模糊不清,接下来他应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
(3)这其实是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的步骤,高倍镜是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因此在 低倍镜下移动装片,使要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而图中甲的物像在左边,显微镜的物像它是 上下左右颠倒的,因此若要移到中央,应当将装片向左方适当移动,也就是步骤 ②将装片向左 方适当移动; 之后应该是转动物镜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也就是步骤 ③转动物镜转换器 ,如 果视野不清晰,可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节物象,注意一定不要用粗准焦螺旋,防止压碎玻片,也就
是步骤①转动细准焦螺旋,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为②③①。
(4)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 显微镜的放大倍 数越小,视野就越大, 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 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在四个选项中 A 选项中的显微镜放大 50 倍, B 选项中的显微镜放大 400 倍, C 选项中的显微镜放大了 500 倍, 只有 A 选项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所以看到的细胞
最小数目最多。
第 19 页(共 21 页)
故答案为:(1) 撕的表皮太厚, 不止一层(或“撕下的表皮在载玻片上并没有完全展开 ”)(2)
细准焦螺旋(3) ②③① (4)A
四 、解答题(1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乙说的有道理, 人体由许多器官组成,虽然各个器官功能不同,但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分工协作,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比如当你在跑步时,运动系统需更多的氧气。这时,在神 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活动就会加强,使呼吸变急、心跳加快并
加强。所以甲的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构成人体的八大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协同工作、互相联使得人体形成
了一个整体,并能及时对环境做出反应。
23.(1)裸子植物
(2)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3)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
(4)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为人类提供生活、生产原料等
【解析】(1)(2)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裸子植物种数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因此我国 也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除表中所列外,还有藻类植物、爬行类、两栖类等; 生物物种多样性
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
脊柱, 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
(1)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占世界已知种数的 26.7%,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 我国素
有“裸子植物故乡 ”的美称。
(2)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哺乳类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级的一个 类群, 它们不仅体温恒定,且还具有胎生哺乳等生殖发育特点。除上表所列的脊椎动物类群外,
还有爬行类、两栖类。
(3)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知道目前我国正在采取的措施有:
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湿
第 20 页(共 21 页)
地保护,植树造林等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意义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有直接价值如食用萝卜、药用如大青叶三七、工业用如橡胶,间接价值、 如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潜在价值如将来有可能开发出新药材, 如红杉树提炼强效抗癌
药物紫杉醇。
第 21 页(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