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 5
同步课时精练(十) 自由落体运动
A级——学考达标
1.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从竖直上升的热气球吊篮中掉下的物体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C.在空气中下落的雪花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D.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必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外力
B.春天下毛毛细雨,雨滴下落的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
C.在同一地点,质量不同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同
D.从静止开始,连续的三个2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
3.(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a-t图像 B.乙是v-t图像
C.丙是v-t图像 D.丁是a-t图像
4.氢气球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从地面以10 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当到达40 m高度时,绳子突然断开,重物从断开到落地过程有(g取10 m/s2)( )
A.在空中运动时间为3 s
B.在空中运动时间为2 s
C.落地速度大小为10 m/s
D.落地速度大小为30 m/s
5.某同学在墙前连续拍照时,恰好有一小白色重物从墙前的某高处由静止落下,拍摄到重物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由于重物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0 cm,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2.0 × 10-2 s,g取10 m/s2,则( )
A.重物下落到A位置时的速度约为60 m/s
B.重物下落到A位置时的速度约为12 m/s
C.重物下落到A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0.6 s
D.重物下落到A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1.2 s
6.一矿井深为125 m,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1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则下列关于小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g取10 m/s2)( )
A.相邻两个小球间的时间间隔为5 s
B.相邻两个小球间的时间间隔为1 s
C.此时第5个小球的瞬时速度为20 m/s
D.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隔的距离为35 m
7.(多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体从距离地面45 m高的空中由静止开始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下落的时间是4 s
B.第1秒内下落的高度是5 m
C.物体落地前瞬间的速度是40 m/s
D.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是15 m/s
8.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受测者将手放在直尺的某一刻度处,看到直尺下落,立即抓住直尺,记下此时的刻度。如果直尺下落的距离Δh=20.00 cm,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则受测者的反应时间t为多少?
(2)受测者抓住直尺前瞬间,直尺的下落速度大小是多少?
B级——选考进阶
9.(多选)某同学用频闪相机在家拍出的苹果自由下落的情况如图所示,已知频闪相机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T,每次闪光的时间很短可忽略不计,苹果在相邻两位置间的距离在图中已经标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1∶x2∶x3=1∶3∶5,则苹果由A位置静止释放
B.苹果在B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C.相邻两次闪光时间内,位移的增量越来越大
D.第3次闪光到第4次闪光苹果速度的增量大于第1次闪光到第2次闪光苹果速度的增量
10.某实验小组用下图甲所示的装置测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A.按照图甲的装置图安装好实验器材;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学生电源的“直流输出”上;
C.纸带连着重物,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方,用手捏住纸带上端把纸带拉成竖直,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
D.先释放纸带,之后闭合开关接通电源,打出一条纸带;
E.重复步骤C、D几次,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取较理想的一条,如图乙,测出纸带上一些连续点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数据算出重力加速度。
(1)以上步骤中有些步骤有错误,请指出有错误的步骤________(填代号)。
(2)分析纸带可以得到打下B点时速度为vB=________ m/s。当地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________ m/s2(用题中字母表示,打点周期为T)。
11.某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悬停的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下落320 m时开始打开降落伞,到达地面时速度减为10 m/s。如果认为开始打开降落伞直至落地前运动员在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0 m/s2,g取10 m/s2。问:
(1)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速度的大小是多少?
(2)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3)运动员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5 / 5
同步课时精练(十) 自由落体运动
A级——学考达标
1.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从竖直上升的热气球吊篮中掉下的物体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C.在空气中下落的雪花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D.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必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选A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从竖直上升的热气球吊篮中掉下来的物体具有向上的初速度,所以不是自由落体运动,故B错误;在空气中下落的雪花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不计,不是自由落体运动,故C错误;只在重力作用下但初速度不为零的运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故D错误。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外力
B.春天下毛毛细雨,雨滴下落的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
C.在同一地点,质量不同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同
D.从静止开始,连续的三个2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
解析:选D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A错误;雨滴下落的过程阻力不能忽略,故不是自由落体运动,是先加速后匀速的运动,B错误;在同一地点,质量不同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C错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比为奇数比,故从静止开始,自由落体运动连续的三个2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D正确。
3.(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a-t图像 B.乙是v-t图像
C.丙是v-t图像 D.丁是a-t图像
解析:选BD 若甲是a-t图像,则加速度减小,说明物体不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若乙是v-t图像,其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若丙是v-t图像,其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物体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若丁是a-t图像,加速度不变,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4.氢气球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从地面以10 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当到达40 m高度时,绳子突然断开,重物从断开到落地过程有(g取10 m/s2)( )
A.在空中运动时间为3 s
B.在空中运动时间为2 s
C.落地速度大小为10 m/s
D.落地速度大小为30 m/s
解析:选D 绳子断开瞬间,气球速度向上大小为10 m/s,从断开到落地,以向下为正,位移为正值40 m,初速度为负值-10 m/s,40 m=-10t+gt2,解得t=4 s,落地速度v=v0+gt=(-10+10×4) m/s=30 m/s,故选D。
5.某同学在墙前连续拍照时,恰好有一小白色重物从墙前的某高处由静止落下,拍摄到重物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由于重物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0 cm,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2.0 × 10-2 s,g取10 m/s2,则( )
A.重物下落到A位置时的速度约为60 m/s
B.重物下落到A位置时的速度约为12 m/s
C.重物下落到A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0.6 s
D.重物下落到A位置所需的时间约为1.2 s
解析:选C 由题图可以看出,在曝光的时间内,物体下降了大约有两层砖的厚度,所以AB段的平均速度为= m/s=6 m/s,由于时间极短,A点的速度近似为6 m/s,由v=gt,可得到A位置下降的时间为t== s=0.6 s,故选C。
6.一矿井深为125 m,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11个小球刚从井口开始下落时,第1个小球恰好到达井底。则下列关于小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g取10 m/s2)( )
A.相邻两个小球间的时间间隔为5 s
B.相邻两个小球间的时间间隔为1 s
C.此时第5个小球的瞬时速度为20 m/s
D.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隔的距离为35 m
解析:选D 设小球自由下落到达井底经历时间为t,则由H=gt2,解得t= s=5 s,所以相邻两个小球间的时间间隔为Δt= s=0.5 s,故A、B错误;当第一个小球到达井底时第三个小球刚好下落t1=4 s,第五个小球刚好下落t2=3 s,故ΔH=H3-H5=g(t12-t22)=×10×(16-9)m=35 m,且第5个小球的速度为v=gt=10×3 m/s=30 m/s,故D正确,C错误。
7.(多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体从距离地面45 m高的空中由静止开始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下落的时间是4 s
B.第1秒内下落的高度是5 m
C.物体落地前瞬间的速度是40 m/s
D.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是15 m/s
解析:选BD 根据公式h=gt2得,物体运动的时间t== s=3 s,A错误;1 s末的速度v1=gt1=10×1 m/s=10 m/s,第1秒内下落的高度h1==5 m,B正确;物体落地前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落地前瞬间的速度v=gt=10×3 m/s=30 m/s,C错误;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15 m/s,D正确。
8.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受测者将手放在直尺的某一刻度处,看到直尺下落,立即抓住直尺,记下此时的刻度。如果直尺下落的距离Δh=20.00 cm,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则受测者的反应时间t为多少?
(2)受测者抓住直尺前瞬间,直尺的下落速度大小是多少?
解析:(1)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Δh=gt2
解得t=0.2 s。
(2)受测者抓住直尺前瞬间,直尺的下落速度大小v=gt=2 m/s。
答案:(1)0.2 s (2)2 m/s
B级——选考进阶
9.(多选)某同学用频闪相机在家拍出的苹果自由下落的情况如图所示,已知频闪相机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T,每次闪光的时间很短可忽略不计,苹果在相邻两位置间的距离在图中已经标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1∶x2∶x3=1∶3∶5,则苹果由A位置静止释放
B.苹果在B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C.相邻两次闪光时间内,位移的增量越来越大
D.第3次闪光到第4次闪光苹果速度的增量大于第1次闪光到第2次闪光苹果速度的增量
解析:选AB 苹果在下落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加速度为g,则有x1=v0T+gT2;x2=v02T+g(2T)2-x1=v0T+gT2;x3=v03T+g(3T)2-x1-x2=v0T+gT2;若x1∶x2∶x3=1∶3∶5,即对比上面三个式子可知v0=0,即苹果由A位置静止释放,故A正确;已知频闪相机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T,故B位置是A、C的中间时刻,则苹果在B位置时的速度等于A、C间的平均速度,即vB=,故B正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邻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定值,即满足如下关系Δx=x2-x1=x3-x2=……=aT2,所以相邻两次闪光时间内,位移的增量为定值,故C错误;由加速度的定义式有a=可知在第3次闪光到第4次闪光和第1次闪光到第2次闪光用时均为T,则速度的增量均为定值,即满足Δv=gT,故D错误。
10.某实验小组用下图甲所示的装置测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其操作步骤如下:
A.按照图甲的装置图安装好实验器材;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学生电源的“直流输出”上;
C.纸带连着重物,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方,用手捏住纸带上端把纸带拉成竖直,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
D.先释放纸带,之后闭合开关接通电源,打出一条纸带;
E.重复步骤C、D几次,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取较理想的一条,如图乙,测出纸带上一些连续点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数据算出重力加速度。
(1)以上步骤中有些步骤有错误,请指出有错误的步骤________(填代号)。
(2)分析纸带可以得到打下B点时速度为vB=________ m/s。当地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g=________ m/s2(用题中字母表示,打点周期为T)。
解析:(1)步骤B应将打点计时器接到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上;步骤D中应该为先接通电源,之后释放纸带。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则vB==
由逐差法可得加速度大小为g=。
答案:(1)BD (2)
11.某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悬停的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下落320 m时开始打开降落伞,到达地面时速度减为10 m/s。如果认为开始打开降落伞直至落地前运动员在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0 m/s2,g取10 m/s2。问:
(1)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速度的大小是多少?
(2)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3)运动员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
解析:(1)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的速度就是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末速度,得
v12=2gh1
代入数据,解得v1== m/s=80 m/s。
(2)匀减速运动过程,加速度大小为10 m/s2,由速度位移关系得v22-v12=-2ah2
代入数据解得h2=315 m
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h=h1+h2=320 m+315 m=635 m。
(3)自由落体过程,由速度时间关系,得t1== s=8 s
匀减速运动过程,由速度时间关系,得t2== s=7 s
运动员离开飞机后,到达地面所用时间t=t1+t2=8 s+7 s=15 s。
答案:(1)80 m/s (2)635 m (3)15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