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 5
同步课时精练(十四) 摩擦力的计算
A级——学考达标
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沙包,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到达右端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沙包对传送带的压力是由于传送带发生弹性形变引起的
B.仅增大沙包的质量,则沙包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也增大
C.沙包受传送带施加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D.沙包受传送带施加的弹力竖直向上
解析:选D 沙包对传送带的压力是由于沙包发生的形变引起的,故A错误;动摩擦因数与接触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沙包的质量无关,故B错误;沙包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不受摩擦力,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二力平衡,故C错误;沙包做匀速直线运动,受重力和支持力,二力平衡,重力竖直向下,所以支持力竖直向上,故D正确。
2.水平桌面上一重200 N的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当依次用15 N和80 N的水平拉力拉此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依次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A.15 N,40 N B.15 N,0
C.40 N,40 N D.15 N,80 N
解析:选A 因物体所受最大静摩擦力Fmax等于滑动摩擦力,而滑动摩擦力为Ff=μFN=μG=0.2×200 N=40 N,当水平拉力F=15 N<Fmax,则物体未被拉动,受到静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等于拉力,故摩擦力大小为15 N。当水平拉力F=80 N>Fmax,则物体被拉动,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大小为Ff=μFN=μG=40 N,故选A。
3.(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吸铁石,吸在竖直固定的磁性黑板上,某同学沿着黑板面,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轻拉吸铁石,吸铁石未移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吸铁石受到1个摩擦力的作用
B.吸铁石受到2个摩擦力的作用
C.吸铁石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g
D.吸铁石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解析:选AD 吸铁石受到一个黑板施加的摩擦力,其大小为Ff=,故选A、D。
4.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研究摩擦力的变化情况。光滑实验台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传感器用细线拉住物块,物块放置在粗糙的长木板上。水平向左拉木板,传感器记录的F-t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可以让木板做变速运动
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就是拉力
C.物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之比约为10∶7
D.只用图乙中数据不能得出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解析:选B 为了能研究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故物块一直要处于静止状态,则向左的摩擦力一直与向右轻绳的拉力平衡,题图乙是轻绳向右的拉力随时间变化曲线,也可以反映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题图乙可知轻绳向右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不变,故物块先受静摩擦力作用后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所以不需要让木板保持匀速运动,故A正确;物块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则向左的摩擦力一直与向右轻绳的拉力平衡,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拉力不是摩擦力,故B错误;由题图乙可知,最大静摩擦力约为10 N,滑动摩擦力约为7 N,故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之比约为10∶7,故C正确;根据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f=μFN=μmg可知,由于不知道物块的重力,故无法求出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故D正确。
5.(多选)试卷读卡器的原理可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搓纸轮与答题卡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答题卡与答题卡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答题卡与固定的摩擦片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正常情况下,读卡器能做到“每次只进一张答题卡”。搓纸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对答题卡的压力恒定,带动第一张答题卡向右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张答题卡受到搓纸轮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后一张答题卡(非最后一张)受到前一张答题卡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C.μ1>μ2
D.μ1<μ3
解析:选BC 搓纸轮转动带动第一张答题卡运动时,答题卡有相对搓纸轮向左运动的趋势,故答题卡受到搓纸轮的摩擦力方向向右,A错误;后一张答题卡相对前一张答题卡向左运动,则后一张答题卡受到前一张答题卡的摩擦力方向向右,B正确;第一张答题卡能向右运动,有μ1>μ2,最后一张答题卡也要向右运动,有μ1>μ3,C正确,D错误。
6.(多选)所受重力为100 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少要用35 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木箱从原地移动以后,用30 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做匀速运动。由此可知( )
A.木箱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0 N
B.木箱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C.若用33 N的水平推力推静止的木箱,木箱所受的摩擦力是33 N
D.若用20 N的水平推力推滑动的木箱,木箱所受的摩擦力是20 N
解析:选BC 最大静摩擦力是指物体刚要运动时对应的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最大静摩擦力为35 N,A错误;木箱做匀速运动时合力为零,所以滑动摩擦力等于此时的推力,即Ff=μFN=μG,解得μ=0.3,B正确;33 N的水平推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木箱静止,受到的是静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此时的摩擦力为33 N,C正确;木箱滑动时,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只与正压力及动摩擦因数有关,与水平推力无关,因此,此时的摩擦力为30 N,故D错误。
7.(多选)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摩擦力的变化规律,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下轻放一个小纸团,它只能被指针向左推动。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拉力由零缓慢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开始运动前,拉力大于摩擦力
B.木块开始运动后,摩擦力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
C.该实验装置可以记录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D.当拉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拉力会突然变小
解析:选CD 开始时木块保持不动,木块受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摩擦力始终等于拉力,故A错误;木块开始运动后,受滑动摩擦力Ff=μFN=μmg,则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故B错误;木块开始移动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此时拉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该实验装置可以记录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故C正确;当拉力达到某一大小时,木块开始滑动,说明此时木块恰好达到最大静摩擦力;而由于滑动摩擦力要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木块移动后拉力将减小,故D正确。
8.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压缩了5 cm后被锁定,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 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2 N的水平推力F作用在木块B上,同时解除弹簧锁定,如图所示。求力F作用后木块A、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解析:弹簧弹力大小F=kΔx
代入数据得F=200 N/m×0.05 m=10 N
A所受最大静摩擦力Ff1=μGA=0.25×50 N=12.5 N>10 N
所以A静止,故A实际所受静摩擦力大小为FfA=10 N,方向向右;
B所受最大静摩擦力Ff2=μGB=0.25×60 N=15 N>10 N-2 N
所以B静止,故B实际所受静摩擦力大小为FfB=8 N,方向向左。
答案:A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0 N,方向向右;B所受摩擦力大小为8 N,方向向左
B级——选考进阶
9.(多选)如图甲、乙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着A、B两个小木块,已知A与B质量分别为mA=1 kg,mB=4 kg,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B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3,取g=10 m/s2。现用大小为5 N的力F,分别作用在A、B上,则各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情况是( )
A.甲图中A不受摩擦力
B.甲图中B受桌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1 N
C.乙图中A受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5 N
D.乙图中B受桌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1 N
解析:选AD 在题图甲中,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受力分析可知,桌面对B的滑动摩擦力为Ff=μ2(mA+mB)g=15 N>F=5 N,故AB均静止在水平桌面上,B受静摩擦力大小为5 N,方向水平向左,以A为研究对象,对其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其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即A不受摩擦力,故A正确,B错误;在题图乙中,以A为研究对象,对其受力分析,B对A的滑动摩擦力为Ff′=μ1mAg=1 N<F=5 N,故A与B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且B对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1 N,A对B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为1 N,以B为研究对象,根据以上分析可得Ff>Ff′,所以B相对桌面静止,根据平衡条件可得,B受桌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1 N,故C错误,D正确。
10.木块A、B质量分别为mA=2 kg,mB=3 kg,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3;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 N/m,A、B在水平地面上静止,如图所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 m/s2。
(1)求木块A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求突然给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10 N拉力的瞬间,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解析:(1)木块A与地面最大静摩擦力FfAmax=μmAg=6 N,F弹=kΔx=4 N<6 N,单独对A受力分析可知,由二力平衡得A受静摩擦力FfA=F弹=4 N
木块A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为4 N,方向水平向右。
(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木块B所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fBmax=μmBg=9 N
因为F拉+F弹>FfBmax,所以木块B会向右滑动,受到滑动摩擦力FfB,则有FfB=μmBg=9 N,方向水平向左。
答案:(1)4 N,方向水平向右 (2)9 N,方向水平向左
11.有一个质量为m=5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拉力F1=20 N的作用下,能沿着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则:
(1)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2)若物体静止时改用水平拉力F2=15 N作用于该物体上,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3)若改用水平拉力F3=40 N作用于该物体上,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解析:(1)当F1=20 N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平衡条件有F1=Ff1,Ff1=μmg,解得μ==0.4。
(2)因为F2<Ffmax=20 N
即物体在15 N的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得物体所受摩擦力Ff2=F2=15 N。
(3)因F3>Ffmax=20 N
即物体在40 N的拉力作用下向前运动,受滑动摩擦力Ff3=Ff1=20 N。
答案:(1)0.4 (2)15 N (3)20 N5 / 5
同步课时精练(十四) 摩擦力的计算
A级——学考达标
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沙包,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到达右端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沙包对传送带的压力是由于传送带发生弹性形变引起的
B.仅增大沙包的质量,则沙包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也增大
C.沙包受传送带施加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D.沙包受传送带施加的弹力竖直向上
2.水平桌面上一重200 N的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当依次用15 N和80 N的水平拉力拉此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依次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A.15 N,40 N B.15 N,0
C.40 N,40 N D.15 N,80 N
3.(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吸铁石,吸在竖直固定的磁性黑板上,某同学沿着黑板面,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轻拉吸铁石,吸铁石未移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吸铁石受到1个摩擦力的作用
B.吸铁石受到2个摩擦力的作用
C.吸铁石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g
D.吸铁石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4.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研究摩擦力的变化情况。光滑实验台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传感器用细线拉住物块,物块放置在粗糙的长木板上。水平向左拉木板,传感器记录的F-t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可以让木板做变速运动
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就是拉力
C.物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之比约为10∶7
D.只用图乙中数据不能得出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5.(多选)试卷读卡器的原理可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搓纸轮与答题卡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答题卡与答题卡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答题卡与固定的摩擦片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正常情况下,读卡器能做到“每次只进一张答题卡”。搓纸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对答题卡的压力恒定,带动第一张答题卡向右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张答题卡受到搓纸轮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后一张答题卡(非最后一张)受到前一张答题卡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C.μ1>μ2
D.μ1<μ3
6.(多选)所受重力为100 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板上,至少要用35 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木箱从原地移动以后,用30 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做匀速运动。由此可知( )
A.木箱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30 N
B.木箱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
C.若用33 N的水平推力推静止的木箱,木箱所受的摩擦力是33 N
D.若用20 N的水平推力推滑动的木箱,木箱所受的摩擦力是20 N
7.(多选)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摩擦力的变化规律,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在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下轻放一个小纸团,它只能被指针向左推动。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拉力由零缓慢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开始运动前,拉力大于摩擦力
B.木块开始运动后,摩擦力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
C.该实验装置可以记录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D.当拉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拉力会突然变小
8.木块A、B分别重50 N和60 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压缩了5 cm后被锁定,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 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2 N的水平推力F作用在木块B上,同时解除弹簧锁定,如图所示。求力F作用后木块A、B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B级——选考进阶
9.(多选)如图甲、乙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着A、B两个小木块,已知A与B质量分别为mA=1 kg,mB=4 kg,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B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3,取g=10 m/s2。现用大小为5 N的力F,分别作用在A、B上,则各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情况是( )
A.甲图中A不受摩擦力
B.甲图中B受桌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1 N
C.乙图中A受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5 N
D.乙图中B受桌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1 N
10.木块A、B质量分别为mA=2 kg,mB=3 kg,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3;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 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00 N/m,A、B在水平地面上静止,如图所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 m/s2。
(1)求木块A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求突然给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10 N拉力的瞬间,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11.有一个质量为m=5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拉力F1=20 N的作用下,能沿着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则:
(1)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2)若物体静止时改用水平拉力F2=15 N作用于该物体上,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3)若改用水平拉力F3=40 N作用于该物体上,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