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鲍沟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鲍沟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28 12:00:38

文档简介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鲍沟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2023·光明模拟)下列四幅图片中有一幅所反映的“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它三幅图不同,它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儿童从滑梯上滑下时,通过摩擦做功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锯木头时,锯片和木头摩擦,通过做功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烧水煮饭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火焰的内能转移到水和食物里面;
D.钻木取火时,通过摩擦做功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则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C。
故选C。
【分析】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据此分析判断。
2.(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随着冬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利用电暖器取暖,电暖器消耗电能的同时为我们提供了热量。这里的热量实际上是指下列哪种形式的能量(  )
A.内能 B.动能 C.重力势能 D.化学能
【答案】A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电暖器消耗电能提供的热量属于内能,A正确。
故选A。
【分析】热量属于内能。
3.(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两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向两杯中放入同样的糖块,冷水中的糖块比热水中的溶解得慢,这是因为冷水温度低导致(  )
A.物质分子不运动 B.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糖分子间没有斥力 D.物质分子运动缓慢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冷水温度低导致糖块的分子运动缓慢,所以在冷水中糖块溶解的慢。D正确。
故选D。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病毒分子也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B.用手轻捏海绵会使其体积变小分子之间有间隔
C.“飞沫”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分子在不断运动
D.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到,A错误;
B:用手轻捏海绵会使其体积变小是因为海绵之间有空隙,B错误;
C:“飞沫”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是机械运动,C错误;
D: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正确。
故选D。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要准确区分分子的热运动和物体的机械运动。
5.(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暑假期间,小宇一家去海边游玩。小宇发现烈日下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很清凉;傍晚,沙子凉了,海水却依然温暖。这主要是因为(  )
A.沙子吸收的热量较多 B.海水吸收的热量较少
C.海水的比热容较大 D.沙子的比热容较大
【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海水比热容大,吸收或者放出热量后,温度升高或者降低幅度都比较小,所以海水昼夜温差小。沙子比热容小,吸收或者放出热量后,温度升高或者降低幅度都比较大,所以沙子昼夜温差大。C正确。
故选C。
【分析】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或者放出热量后,温度升高或者降低幅度都比较小。
6.(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烧水时,水逐渐变热 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C.用锤子敲打铁丝,铁丝发热 D.流星穿过大气层时发热发光
【答案】A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烧水时,水逐渐变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A正确;
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B错误。
C:用锤子敲打铁丝,铁丝发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C错误;
D:流星穿过大气层时发热发光,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D错误。
故选A。
【分析】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难度不大。
7.(2023八下·金山期末)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C.物体温度降低时,一定放出热量
D.物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也一定增加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 A.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故A正确;
B.内能与物质的种类、物质的质量和温度等因素有关,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多,故B错误;
C.物体温度降低时,可能是放出热量,也可能是对外做功,故C错误;
D.物体吸热后,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冰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对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的认识判断。
8.(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中的是(  )
A.花开时香味扑鼻 B.扫地时尘土飞扬
C.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D.煮茶叶蛋时,蛋壳会变成茶色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CD:花开时香味扑鼻,红墨水在水中散开,煮茶叶蛋时,蛋壳会变成茶色都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形成的,ACD不符合题意;
B:扫地时尘土飞扬属于机械运动,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微观现象,尘土不是分子,尘土飞扬属于宏观的机械运动。
9.(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如图所示,两个底面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能吊起重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柱没有被拉开是因为分子之间没有斥力
B.这个实验说明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
C.这个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这个实验要将铅柱底面削平并紧压在一起,是为了排除空气,利用大气压强
【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被压紧的铅柱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A错误;
BC:这个实验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错误,C正确;
D:这个实验要将铅柱底面削平并紧压在一起,是为了减小两块铅柱分子间距离,达到能产生分子力的距离范围,D错误。
故选C。
【分析】分子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但这个实验只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分子间距离大于10-9m时,分子力很微弱,可忽略。
10.以下过程不发生物态变化,初温相同的两块金属甲、乙吸收了相同热量,甲的末温比乙的低,那么初温相同的甲、乙放出相同热量(  )
A.甲的末温比乙的低,但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B.甲的末温比乙的高,但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C.甲的末温比乙的高,且可以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D.无法判断甲、乙的末温哪一个高,且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初温相同的两块金属甲、乙吸收了相同热量,甲的末温比乙的低,根据△t=t-t0可知,甲的温度变化量大于乙的温度变化量。当初温相同的甲和乙放出相同的热量时,甲的温度降低量仍然大于乙的温度降低量。根据t=t0-△t可知,此时甲的末温一定乙的末温低。
根据Q=cm△t可知,由于不知道二者质量的大小,因此无法比较比热容的大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公式Q=cm△t分析判断。
11.(2023·虎林模拟)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盛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比乙液体升高的温度多,说明甲液体吸热能力强
【答案】A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二者吸收相同的热量,甲升高的温度大于乙升高的温度。根据Q=cm△t可知,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故A正确;
已知c甲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故C错误;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比乙液体升高的温度多,说明甲液体吸热能力弱,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则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结合公式Q=cm△t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12.(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B.一切物质的比热容均不相同,所以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C.比热容大的物体比比热容小的物体吸收热量多
D.比热容大的物质比比热容小的物质吸收热量能力强
【答案】D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A错误;
B:一般情况,物质不同,比热容不相同,B错误;
CD:比热容大的物质比比热容小的物质吸收热量能力强,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一般情况,物质不同,比热容不相同。比热容大的物质比比热容小的物质吸收热量能力强。
13.(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小
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
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
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
【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分子个数与物体质量有关,分子动能与温度有关,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有关。所以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间距离相同,分子动能相同,分子个数越多时,物体内能越大,C正确。
故选C。
【分析】分子个数与物体质量有关,分子动能与温度有关,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有关。
14.(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粉末不是分子,不能说明物质由分子组成,A错误;
B: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B正确;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这是海绵之间有空隙,是宏观现象,C错误;
D: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宏观机械运动,D错误。
故选B。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分子间有间隙。
15.(2023·安徽模拟)有两个温度为100℃质量相等的金属球,先把甲球放入温水杯中,热平衡后水温升高了10℃;取出甲球,将乙球放入该杯中,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了10℃(末温未达100℃),则甲球比热容c甲和乙球比热容c乙,大小的关系是(  )
A.c甲C.c甲>c乙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A
【知识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把甲球放入温水杯中,热平衡后水温升高了10℃,设水的初温为t,则水的末温为,金属球甲的末温等于水的末温,则金属球的末温,金属球甲温度变化为,金属球甲放出的热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为,把乙球放入该温水杯中,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了10℃,则水的末温为,金属球乙的末温等于水的末温,则金属球的末温,金属球乙温度变化为,金属球乙放出的热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为,即甲乙球放出的热量相等,甲球温度变化大于乙球温度变化,依题意得,甲乙球质量相等,由得,甲球比热容小于乙球比热容,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差的乘积计算热量;根据热量、质量和温度差懒得比热容的大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16.(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小辉和家人在海边度假时发现海水的温度比沙滩低,在网上查阅资料后了解是因为水的吸热能力强;小辉利用家用电烧水壶来进行实验验证,烧水壶容量,在标准大气压下将一壶的水烧开,水吸收了   的热量,已知水的比热容为,当水的温度从升高到时,水的比热容如何变化:    。
【答案】;不变
【知识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水的质量为水吸收的热量为 。当水的温度从升高到时,水的比热容不变。
【分析】先求出水的质量为,由吸热公式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水的比热容与温度无关。
17.(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年的暑假,住在郑州的子涵同学和家人去了山东乳山的海边避暑度假。海边吹的陆风和海风统称海陆风,海陆风是由于地面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对流形成的。如图所示是海陆风形成的示意图,其中    图反映白天海陆风的形成,这是因为陆地上砂石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    。
【答案】乙;小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陆地上砂石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小,白天砂石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幅度比海水大,所以陆地气温比海面气温高,所以白天是图乙。
【分析】比热容大的物质吸热能力强,吸收(或者放出)热量后温度升高(或者降低)幅度小。比热容小的物质吸热能力弱,吸收(或者放出)热量后温度升高(或者降低)幅度大。
18.(2023·抚顺)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起来,这是因为活塞压缩气体   ,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燃棉花。硝化棉燃烧后生成的颗粒物会附着在玻璃筒内壁,说明分子间存在   。
【答案】做功;引力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起来,这是因为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燃棉花。
(2)硝化棉燃烧后生成的颗粒物会附着在玻璃筒内壁,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①做功,本质为能量的转化;②热传递,本质为能量的转移;
(2)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解答。
19.(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甲流感病毒的直径仅为,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传播的方式   选填“是”或“不是”扩散现象为了消除病毒,我们常常要使用酒精消毒,在使用酒精时发现酒精和水混合在一起后,总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原因是分子间有    ,消毒过程中我们很远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分子在做    ,“甲流病毒、原子核、飞沫”按空间尺度比较,最小的是    。
【答案】不是;间隙;无规则运动;原子核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病毒不是分子,所以病毒传播不是扩散现象。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在一起后,总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消毒过程中我们很远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甲流病毒、原子核、飞沫”按空间尺度从小到大是原子核,甲流病毒,飞沫。
【分析】考查分子动理论基础知识。分子运动是微观现象,肉眼不可见。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0.(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为了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大小,班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装配实验器材时,应从    安装选填“上到下”或“下到上”,并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两个相同的烧杯同时进行加热;
(2)实验中应控制水和煤油的    相同;
(3)实验时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它们的    来判断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强弱,物理学中用    来表示物质的吸热能力;
(4)实验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   写出一种即可;
(5)如图乙是某一时刻温度计测量出水的温度,为   ;
(6)筱雅同学根据实验结论,结合图丙所示信息可知,图中描述的是夏天的   选填“中午”或“夜晚”某海边的情景。
【答案】(1)下到上
(2)质量
(3)升高的温度;比热容
(4)控制变量法
(5)27
(6)中午
【知识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1)实验中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温度计玻璃泡完全浸没液体中,但又不能碰到容器底,所以应该从下往上安装实验器材。
(2)实验中加热相同时间,通过温度的变化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所以应该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
(3)实验时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它们的升高的温度来判断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强弱,物理学中用比热容来表示物质的吸热能力;
(4)实验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5)图乙中温度计示数是27℃。
(6)图丙中沙滩温度高,是因为砂石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较大造成的,是夏天中午的情形。
【分析】(1)实验中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温度计玻璃泡完全浸没液体中,但又不能碰到容器底,所以应该从下往上安装实验器材。
(2)(3)实验中加热相同时间,通过温度的变化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温度升高越小的吸热能力越强。
(4)实验中用升高的温度比较吸热能力是转换法和保证质量相同是控制变量法。
(5)图乙中根据分度值和液柱位置读数。
(6)图丙中沙滩温度高,是因为砂石比热容小,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较大造成的。海水比热容大,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的较小,所以海水温度较低。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21.(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所示是一款煮茶器,正常工作时加热功率为。煮茶器中装有初温为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用这个煮茶器在正常工作下将水刚好加热到沸腾,不计热量损失。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煮茶器加热的时间。
【答案】(1)解: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水吸收的热量:;
答:水吸收的热量为;
(2)解:不计热量损失,煮茶器消耗的电能:,
由可知,煮茶器加热的时间:。
答:煮茶器加热的时间为。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由公式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2)不计热量损失,煮茶器消耗的电能,由可计算煮茶器加热的时间。
22.(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质量是,将它投入到某种液体中,该液体的初温是,质量是,铁和液体的温度达到后不再变化。不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热损失,铁的比热容为。计算:
(1)铁钉放出的热量?
(2)该液体的比热容?
【答案】(1)解:铁钉放出的热量为:;
答:铁钉放出的热量是;
(2)解:由题知:,
由得,
该液体的比热容为:。
答:该液体的比热容是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由公式 :计算铁钉放出的热量;
(2) 铁钉放出的热量等于液体吸收的热量,即,由计算该液体的比热容。
1 / 1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鲍沟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2023·光明模拟)下列四幅图片中有一幅所反映的“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它三幅图不同,它是(  )
A. B.
C. D.
2.(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随着冬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利用电暖器取暖,电暖器消耗电能的同时为我们提供了热量。这里的热量实际上是指下列哪种形式的能量(  )
A.内能 B.动能 C.重力势能 D.化学能
3.(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两个相同的杯子中装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向两杯中放入同样的糖块,冷水中的糖块比热水中的溶解得慢,这是因为冷水温度低导致(  )
A.物质分子不运动 B.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糖分子间没有斥力 D.物质分子运动缓慢
4.(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病毒分子也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B.用手轻捏海绵会使其体积变小分子之间有间隔
C.“飞沫”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分子在不断运动
D.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5.(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暑假期间,小宇一家去海边游玩。小宇发现烈日下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很清凉;傍晚,沙子凉了,海水却依然温暖。这主要是因为(  )
A.沙子吸收的热量较多 B.海水吸收的热量较少
C.海水的比热容较大 D.沙子的比热容较大
6.(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烧水时,水逐渐变热 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C.用锤子敲打铁丝,铁丝发热 D.流星穿过大气层时发热发光
7.(2023八下·金山期末)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C.物体温度降低时,一定放出热量
D.物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也一定增加
8.(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中的是(  )
A.花开时香味扑鼻 B.扫地时尘土飞扬
C.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D.煮茶叶蛋时,蛋壳会变成茶色
9.(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如图所示,两个底面削平的铅柱紧压在一起后能吊起重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柱没有被拉开是因为分子之间没有斥力
B.这个实验说明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
C.这个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这个实验要将铅柱底面削平并紧压在一起,是为了排除空气,利用大气压强
10.以下过程不发生物态变化,初温相同的两块金属甲、乙吸收了相同热量,甲的末温比乙的低,那么初温相同的甲、乙放出相同热量(  )
A.甲的末温比乙的低,但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B.甲的末温比乙的高,但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C.甲的末温比乙的高,且可以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D.无法判断甲、乙的末温哪一个高,且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
11.(2023·虎林模拟)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盛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比乙液体升高的温度多,说明甲液体吸热能力强
12.(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B.一切物质的比热容均不相同,所以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C.比热容大的物体比比热容小的物体吸收热量多
D.比热容大的物质比比热容小的物质吸收热量能力强
13.(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小
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
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
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
14.(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下列现象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5.(2023·安徽模拟)有两个温度为100℃质量相等的金属球,先把甲球放入温水杯中,热平衡后水温升高了10℃;取出甲球,将乙球放入该杯中,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了10℃(末温未达100℃),则甲球比热容c甲和乙球比热容c乙,大小的关系是(  )
A.c甲C.c甲>c乙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16.(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小辉和家人在海边度假时发现海水的温度比沙滩低,在网上查阅资料后了解是因为水的吸热能力强;小辉利用家用电烧水壶来进行实验验证,烧水壶容量,在标准大气压下将一壶的水烧开,水吸收了   的热量,已知水的比热容为,当水的温度从升高到时,水的比热容如何变化:    。
17.(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年的暑假,住在郑州的子涵同学和家人去了山东乳山的海边避暑度假。海边吹的陆风和海风统称海陆风,海陆风是由于地面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对流形成的。如图所示是海陆风形成的示意图,其中    图反映白天海陆风的形成,这是因为陆地上砂石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    。
18.(2023·抚顺)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起来,这是因为活塞压缩气体   ,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燃棉花。硝化棉燃烧后生成的颗粒物会附着在玻璃筒内壁,说明分子间存在   。
19.(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甲流感病毒的直径仅为,可通过飞沫传播,飞沫传播的方式   选填“是”或“不是”扩散现象为了消除病毒,我们常常要使用酒精消毒,在使用酒精时发现酒精和水混合在一起后,总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原因是分子间有    ,消毒过程中我们很远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分子在做    ,“甲流病毒、原子核、飞沫”按空间尺度比较,最小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0.(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为了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大小,班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装配实验器材时,应从    安装选填“上到下”或“下到上”,并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两个相同的烧杯同时进行加热;
(2)实验中应控制水和煤油的    相同;
(3)实验时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它们的    来判断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强弱,物理学中用    来表示物质的吸热能力;
(4)实验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   写出一种即可;
(5)如图乙是某一时刻温度计测量出水的温度,为   ;
(6)筱雅同学根据实验结论,结合图丙所示信息可知,图中描述的是夏天的   选填“中午”或“夜晚”某海边的情景。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21.(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所示是一款煮茶器,正常工作时加热功率为。煮茶器中装有初温为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用这个煮茶器在正常工作下将水刚好加热到沸腾,不计热量损失。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煮茶器加热的时间。
22.(2023九上·滕州开学考)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质量是,将它投入到某种液体中,该液体的初温是,质量是,铁和液体的温度达到后不再变化。不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热损失,铁的比热容为。计算:
(1)铁钉放出的热量?
(2)该液体的比热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儿童从滑梯上滑下时,通过摩擦做功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锯木头时,锯片和木头摩擦,通过做功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烧水煮饭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将火焰的内能转移到水和食物里面;
D.钻木取火时,通过摩擦做功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则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C。
故选C。
【分析】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据此分析判断。
2.【答案】A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电暖器消耗电能提供的热量属于内能,A正确。
故选A。
【分析】热量属于内能。
3.【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冷水温度低导致糖块的分子运动缓慢,所以在冷水中糖块溶解的慢。D正确。
故选D。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答案】D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到,A错误;
B:用手轻捏海绵会使其体积变小是因为海绵之间有空隙,B错误;
C:“飞沫”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是机械运动,C错误;
D: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正确。
故选D。
【分析】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要准确区分分子的热运动和物体的机械运动。
5.【答案】C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海水比热容大,吸收或者放出热量后,温度升高或者降低幅度都比较小,所以海水昼夜温差小。沙子比热容小,吸收或者放出热量后,温度升高或者降低幅度都比较大,所以沙子昼夜温差大。C正确。
故选C。
【分析】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或者放出热量后,温度升高或者降低幅度都比较小。
6.【答案】A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解析】【解答】A:烧水时,水逐渐变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A正确;
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B错误。
C:用锤子敲打铁丝,铁丝发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C错误;
D:流星穿过大气层时发热发光,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D错误。
故选A。
【分析】考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难度不大。
7.【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
【解析】【解答】 A.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故A正确;
B.内能与物质的种类、物质的质量和温度等因素有关,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多,故B错误;
C.物体温度降低时,可能是放出热量,也可能是对外做功,故C错误;
D.物体吸热后,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冰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对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的认识判断。
8.【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CD:花开时香味扑鼻,红墨水在水中散开,煮茶叶蛋时,蛋壳会变成茶色都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形成的,ACD不符合题意;
B:扫地时尘土飞扬属于机械运动,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微观现象,尘土不是分子,尘土飞扬属于宏观的机械运动。
9.【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被压紧的铅柱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A错误;
BC:这个实验说明分子间有引力,B错误,C正确;
D:这个实验要将铅柱底面削平并紧压在一起,是为了减小两块铅柱分子间距离,达到能产生分子力的距离范围,D错误。
故选C。
【分析】分子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但这个实验只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分子间距离大于10-9m时,分子力很微弱,可忽略。
10.【答案】B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初温相同的两块金属甲、乙吸收了相同热量,甲的末温比乙的低,根据△t=t-t0可知,甲的温度变化量大于乙的温度变化量。当初温相同的甲和乙放出相同的热量时,甲的温度降低量仍然大于乙的温度降低量。根据t=t0-△t可知,此时甲的末温一定乙的末温低。
根据Q=cm△t可知,由于不知道二者质量的大小,因此无法比较比热容的大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公式Q=cm△t分析判断。
11.【答案】A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时,二者吸收相同的热量,甲升高的温度大于乙升高的温度。根据Q=cm△t可知,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故A正确;
已知c甲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故C错误;
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升高的温度比乙液体升高的温度多,说明甲液体吸热能力弱,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则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结合公式Q=cm△t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12.【答案】D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A错误;
B:一般情况,物质不同,比热容不相同,B错误;
CD:比热容大的物质比比热容小的物质吸收热量能力强,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一般情况,物质不同,比热容不相同。比热容大的物质比比热容小的物质吸收热量能力强。
13.【答案】C
【知识点】内能的概念
【解析】【解答】分子个数与物体质量有关,分子动能与温度有关,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有关。所以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间距离相同,分子动能相同,分子个数越多时,物体内能越大,C正确。
故选C。
【分析】分子个数与物体质量有关,分子动能与温度有关,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有关。
14.【答案】B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粉末不是分子,不能说明物质由分子组成,A错误;
B: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B正确;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这是海绵之间有空隙,是宏观现象,C错误;
D:扫地时尘土飞扬,是宏观机械运动,D错误。
故选B。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分子间有间隙。
15.【答案】A
【知识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把甲球放入温水杯中,热平衡后水温升高了10℃,设水的初温为t,则水的末温为,金属球甲的末温等于水的末温,则金属球的末温,金属球甲温度变化为,金属球甲放出的热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为,把乙球放入该温水杯中,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了10℃,则水的末温为,金属球乙的末温等于水的末温,则金属球的末温,金属球乙温度变化为,金属球乙放出的热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为,即甲乙球放出的热量相等,甲球温度变化大于乙球温度变化,依题意得,甲乙球质量相等,由得,甲球比热容小于乙球比热容,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差的乘积计算热量;根据热量、质量和温度差懒得比热容的大小。
16.【答案】;不变
【知识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
【解析】【解答】水的质量为水吸收的热量为 。当水的温度从升高到时,水的比热容不变。
【分析】先求出水的质量为,由吸热公式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水的比热容与温度无关。
17.【答案】乙;小
【知识点】比热容
【解析】【解答】陆地上砂石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小,白天砂石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幅度比海水大,所以陆地气温比海面气温高,所以白天是图乙。
【分析】比热容大的物质吸热能力强,吸收(或者放出)热量后温度升高(或者降低)幅度小。比热容小的物质吸热能力弱,吸收(或者放出)热量后温度升高(或者降低)幅度大。
18.【答案】做功;引力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1)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起来,这是因为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燃棉花。
(2)硝化棉燃烧后生成的颗粒物会附着在玻璃筒内壁,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①做功,本质为能量的转化;②热传递,本质为能量的转移;
(2)根据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解答。
19.【答案】不是;间隙;无规则运动;原子核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病毒不是分子,所以病毒传播不是扩散现象。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在一起后,总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消毒过程中我们很远就能闻到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甲流病毒、原子核、飞沫”按空间尺度从小到大是原子核,甲流病毒,飞沫。
【分析】考查分子动理论基础知识。分子运动是微观现象,肉眼不可见。
20.【答案】(1)下到上
(2)质量
(3)升高的温度;比热容
(4)控制变量法
(5)27
(6)中午
【知识点】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
【解析】【解答】(1)实验中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温度计玻璃泡完全浸没液体中,但又不能碰到容器底,所以应该从下往上安装实验器材。
(2)实验中加热相同时间,通过温度的变化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所以应该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
(3)实验时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它们的升高的温度来判断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强弱,物理学中用比热容来表示物质的吸热能力;
(4)实验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5)图乙中温度计示数是27℃。
(6)图丙中沙滩温度高,是因为砂石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较大造成的,是夏天中午的情形。
【分析】(1)实验中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温度计玻璃泡完全浸没液体中,但又不能碰到容器底,所以应该从下往上安装实验器材。
(2)(3)实验中加热相同时间,通过温度的变化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温度升高越小的吸热能力越强。
(4)实验中用升高的温度比较吸热能力是转换法和保证质量相同是控制变量法。
(5)图乙中根据分度值和液柱位置读数。
(6)图丙中沙滩温度高,是因为砂石比热容小,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较大造成的。海水比热容大,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的较小,所以海水温度较低。
21.【答案】(1)解: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水吸收的热量:;
答:水吸收的热量为;
(2)解:不计热量损失,煮茶器消耗的电能:,
由可知,煮茶器加热的时间:。
答:煮茶器加热的时间为。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由公式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2)不计热量损失,煮茶器消耗的电能,由可计算煮茶器加热的时间。
22.【答案】(1)解:铁钉放出的热量为:;
答:铁钉放出的热量是;
(2)解:由题知:,
由得,
该液体的比热容为:。
答:该液体的比热容是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由公式 :计算铁钉放出的热量;
(2) 铁钉放出的热量等于液体吸收的热量,即,由计算该液体的比热容。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