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检测(A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检测(A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28 13:52:51

文档简介

1.选D 汽车刹车时,因为乘客具有惯性,乘客的身子会向前倾斜,故A错误;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越大,与速度无关,故B错误;物体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都具有惯性,故C错误;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与物体速度是否变化也无关,故D正确。
2.选A F1是杯子对桌面的压力,F2是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两个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A正确;平衡力是同一个物体受到的力,F1的受力物体是桌面,F2的受力物体是杯子,它们不是一对平衡力,B错误;F1是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属于弹力,与重力的性质完全不一样,压力不是重力,C错误;力F2与杯子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错误。
3.选C 静止的物体也可能受滑动摩擦力,例如物体在地面上滑动时,静止的地面受滑动摩擦力,故A错误;由于在地球的不同位置重力加速度可能不同,则同一物体在地球各处所受重力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桌面上的物块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形变产生的,故C正确;随两分力夹角的不同,合力的大小也不同,合力可能大于分力,也可能小于分力,故D错误。
4.选B 支架复位过程中,固定在支架上的航天员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a,联立解得m=,故选B。
5.选B 时间是标量,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故A错误;第3秒内和第4秒内都是一秒的时间间隔,故B正确;“和谐号”列车以200 km/h的速度通过50 m长的道路所用时间等于车长与道路长的和跟速度的比值,不能忽略车长,所以不能将列车视为质点,故C错误;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物体的速度依然会增加,故D错误。
6.选A 由题图知,昆虫在0~5 s内位移为x=0-3 m=-3 m,A正确;由题图知,昆虫离出发点的最远距离为3 m,B错误;昆虫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6 m/s,C错误;昆虫的平均速率为===1.4 m/s,D错误。
7.选D 手机软件绘制的实际上是v t图像,由题图可知,电动车的速度始终为正值,说明电动车一直向正方向运动,所以80 s时电动车离出发点的距离最大,故A错误;A、B两点的速度均为正值,所以运动方向相同,故B错误;v t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由题图可知,A点切线的斜率小于B点切线的斜率,即A点的加速度小于B点的加速度,故C错误;80 s时电动车速度减为零,但位移等于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图中所围区域约为30小格,即x=30×10×1 m=300 m,故D正确。
8.选BD 2022年11月1日4时27分是一个时刻,13小时是时间间隔,A错误;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的过程中,不可以把梦天实验舱看成质点,B正确;时间t内,中国空间站的路程为2πR,位移为0,C错误;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中国空间站做圆周运动,位移大小小于路程,D正确。
9.选AC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关系可知vQ2-vP2=2ax,代入数据解得vP=5 m/s,故A正确;从开始运动到汽车到达P电线杆的时间t′== s=2.5 s,故B错误;汽车通过P、Q电线杆所用的时间t== s=5 s,故C正确;汽车通过P、Q电线杆的平均速度== m/s=10 m/s,故D错误。
10.选AC 每本书受到的摩擦力的合力与重力平衡,每本书的质量相同,则每本书受到的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相等,A正确;越靠外侧,书与书间的摩擦力越大,B错误;以这一摞书为研究对象,每只手对其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1=μ1FN=60 N,这一摞书受力平衡2f1=n1mg,解得n1=60,但书与书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2=μ2FN=40 N,除了左右两侧跟手接触的两本书,以剩下的这一部分书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2f2=n2mg,解得n2=40,加上跟手接触的两本书,共42本书,所以C正确,D错误。
(2)由F=mg=kΔx
得k=
故k= N/m≈3.0 N/m。
(3)本实验中可采用图像进行数据处理,故小盘的重力可以不考虑,A正确;所加砝码不要过重,以免超出弹簧的弹性限度,B错误;在读取指针的示数时,应让弹簧指针静止后再读取,C错误。
答案:(1)18.00 (2)3.0 (3)A
(2) 把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以补偿阻力的目的是使绳对小车的拉力成为小车的合力。
(3)图像①不过坐标原点与纵轴有截距,即绳没有拉力时小车已经有加速度,说明木板垫的过高(平衡摩擦力过度)。
答案:(1)BC (2)使绳对小车的拉力成为小车的合力
(3)木板垫得过高(平衡摩擦力过度)
mgsin θ-μmgcos θ=ma
代入数值解得a=4 m/s2
根据公式v2=2ax,可得v=40 m/s
由v=at得游客从顶点A滑到B点的时间为t== s=10 s。
答案:10 s 40 m/s
解得a=4.5 m/s2,
所用时间t==4 s>3 s,说明3 s末汽车的速度不为零。
由匀减速的位移公式x1=v0t1-at12,
解得a=4 m/s2,
加速度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设汽车停止运动所需要的时间为t0
t0==4.5 s
汽车制动后5 s内发生的位移就等于4.5 s内的位移x2=v0t0-at02=40.5 m。
答案:4 m/s2,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40.5 m
F3=mCg=30 N
由胡克定律F=kx得:弹簧1的弹力F1=0,
由=,得F2=20 N。
(2)对A,由平衡条件可得fA=F2=20 N,水平向左
对B,由平衡条件可得fB=F3-F2=10 N,水平向左。
(3)假设B不动,弹簧3的伸长量变为1 cm,则弹簧3的弹力减小为10 N
由平衡条件可得,B受到的向右的静摩擦力为
fB′=F2-F3′=10 N=fB
可知B未滑动,假设成立。
由平衡条件,平板对C的支持力N=mCg-F3′=20 N。
答案:(1)0 20 N 30 N (2)20 N,水平向左 10 N,水平向左 (3)20 N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检测(A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刹车时,因为乘客具有惯性,乘客的身子会向后倾斜
B.物体的速度越快,其惯性越大
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D.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与物体速度是否变化也无关
2.如图所示,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F1是杯子对桌面的压力,F2是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F1和力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力F1和力F2是一对平衡力
C.力F1就是杯子的重力
D.力F2与杯子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关于物体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滑动摩擦力
B.同一物体在地球各处所受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C.桌面上的物块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形变产生的
D.合力的大小必然大于其中一个分力
4.我国航天员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进行太空授课时测量了航天员的质量,航天员把自己固定在支架的一端,另外一名航天员将支架拉开到指定的位置,松手后,支架拉着航天员从静止返回到舱壁,如图所示为该过程的示意图。支架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拉力F;用光栅测速装置,测量出支架复位的速度v和时间t,即可计算出航天员的质量m为(  )
A. B.
C. D.
5.为了描述质点的运动,引入质点、时间、时刻、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
B.第3秒内和第4秒内经历的时间间隔相等
C.计算“和谐号”列车以200 km/h的速度通过50 m长的道路所用时间时可以将列车视为质点
D.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则物体的速度也不断减小
6.一只昆虫做直线运动的x t图像如图所示,对昆虫在0~5 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昆虫的位移为-3 m
B.昆虫离出发点的最远距离为2 m
C.昆虫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 m/s
D.昆虫的平均速率为1.5 m/s
7.某同学用手机软件中的速度传感器记录电动车直线运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80 s时电动车回到出发点
B.A、B两点电动车运动方向相反
C.A点的加速度大于B点
D.电动车运动的位移约300 m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8.2022年11月1日4时27分,梦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13小时。11月3日,随着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假设中国空间站在半径为R的圆周轨道上运动,经时间t恰好绕地球转一周。下列关于描述运动的物理量,说法正确的是(  )
A.2022年11月1日4时27分是时间间隔,13小时是一个时刻
B.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的过程中,不可以把梦天实验舱看成质点
C.时间t内,中国空间站的路程为πR,位移为0
D.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中国空间站的位移大小小于路程
9.汽车自A点由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2 m/s2,途中分别先后经过P、Q两根电线杆,已知P、Q电线杆相距50 m,车经过电线杆Q时的速度是15 m/s,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汽车经过P电线杆的速度是5 m/s
B.经过7.5 s汽车运动到P电线杆
C.汽车通过P、Q电线杆所用的时间是5 s
D.汽车通过P、Q电线杆的平均速度是12 m/s
10.如图所示,一位同学用双手水平夹起一摞书,并停留在空中。已知手掌与书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书与书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设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若每本书的质量均为0.2 kg,该同学对书的水平正压力为200 N,每本书均呈竖直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本书受到的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相等
B.书与书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均相等
C.他最多能夹住42本书
D.他最多能夹住60本书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
11.(6分)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将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弹簧下端挂一个小盘,在小盘中增减砝码,改变弹簧的弹力,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弹簧末端指针的位置x,实验得到了弹簧指针位置x与小盘中砝码质量m的图像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测量如图甲所示,指针指示的刻度值为________cm(刻度尺单位为cm)。
(2)从图乙可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N/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另一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有下列做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中可以不考虑小盘的重力
B.在盘中增加质量较大的砝码
C.读取指针指示的刻度值时,选择弹簧指针上下运动最快的位置读数
12.(9分)某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补偿阻力时,小车后面不需要加装纸带
B.补偿阻力时,小车前面不需要挂小桶
C.实验中应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
D.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2)把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以补偿阻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分别是甲、乙两位同学做本实验时根据实际数据作出的a F 图像。已知他们做实验时数据的测量和记录均没有问题,则图像①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1分)在某冰雪游乐场最受欢迎的项目就是长度约400 m的极速冰滑梯,如图a所示。若滑梯倾斜部分AB长200 m,倾角约为37°,如图b所示,游客与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求游客从顶点A滑到B点的时间及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
14.(12分)交通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交通法规中要求驾驶员在驾车接近斑马线前,必须注意瞭望并提前减速。现有一辆以18 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3 s内前进36 m。求汽车的加速度及制动后5 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
15.(16分)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三个物块A、B、C用劲度系数相同的三个轻弹簧1、2、3依次连接着处于静止状态,A、B在水平桌面上,B上连一细线绕定滑轮通过弹簧3连接C,此时弹簧1、2、3的伸长量分别为0、2 cm、3 cm。已知C的质量为3 kg,不计细线与滑轮间的摩擦,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1)求弹簧1、2、3的弹力大小;
(2)求A、B所受的摩擦力;
(3)若用一质量m=1 kg的平板把C竖直缓慢地向上托起,当弹簧3的伸长量是弹簧2伸长量的一半时静止不动,求此时平板对C的支持力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