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解答题强化训练
1.中国疆域辽阔,地表形态各异,地势起伏很大,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地形分布图中山脉和地形区名称:山脉A C 地形区① ③
(2)由地形剖面图可知我国的地势特征是: 、 。
(3)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为 奔流入海,河运交通便利,沟通了沿海与 的联系,并在各阶梯的 地带形成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
(4)从地形类型面积比例示意图中显示,占我国地形类型比例最高的是 ,约占 %,可见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我国平原只占12%,使 后备资源不足。
(5)请写出剖面图中位于阶梯交界处的两条山脉名称: 、 。
2.读我国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山脉的名称。A B C D
(2)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有“聚宝盆”之称。
A.柴达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3)山脉C的西侧为 (地形区名称);山脉D的东侧为 (地形区名称);①为 (地形区名称)
(4)第一级阶梯内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其地表形态特征为:( )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C.平坦开阔,一望无际 D.崎岖不平,多石灰岩
3.读“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布图”和“夏季风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代表的区域,表示季风区的是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2)我国夏季盛行的是偏 风,气流性质是 。
(3)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
①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 季(节)。缓解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有效措施是 。
②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 向 递减。
③夏季风活动 ,容易导致 灾害。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 。
(4)无锡市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特征是 。
4.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及四个城市气温和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吐鲁番属于 气候,北京属于 气候。
(2)图中六个城市中,夏季气温最低的是 ,原因是该地 高(填纬度或海拔)。
(3)分析漠河和海口两地气温和降水量图可知,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高 低,南北温差大。
(4)根据武汉所处位置判断,其1月平均气温应该在0℃以 (填上或下)。
(5)北京、武汉、海口三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是( )
A.寒冷干燥 B.全年温和湿润 C.雨热同期 D.冬雨夏干
5.读我国季风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M区域受B气流影响小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M区域为 盆地,地形闭塞。
(2)我国夏季盛行的是偏 风(“南”或“北”),主要来自东面的 洋和南面的 洋,气流特点是 (“寒冷干燥”或“温暖湿润”)。
(3)若某些年份A气流推进迟缓,则N区域往往会出现 灾害。
(4)Q区域的河流与N区域的河流相比,明显不同的水文特征是① ② ,③水量小,④ 。
(5)P河段水能资源丰富,请分析原因: 。
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位于长江中游的洞庭湖(湖南省境内)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道光十四年(1834年)《洞庭吟》中提到,由于“沿湖圩田岁增多,曲防壑邻占地利”的恶性围垦,使“八百里湖十去四”。到光绪末年“江水挟沙而来,淤塞湖身”。1998年后,国家提出了“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指导原则,并启动了洞庭湖水系的水土保护等工程。
材料三:洞庭湖面积变化情况表
时间(年) 1825 1915 1949 1978 1998 2004 2010
面积(KM2) 6200 5600 4200 2700 2600 3900 4350
材料四: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图。
(1)读材料一图,长江干流中游河段的起止点为 ,位于长江上游的直辖市为 。
(2)结合武汉的气候资料图,分析长江的水文特征。(从汛期、结冰期等方面说明)
(3)读材料一图,我国在A、B两河段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B处建有目前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请从地形分析这两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
(4)根据材料二和和材料三:洞庭湖面积变化表,概括近两百年来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规律为 ;1998年后,洞庭湖面积变化的原因是 。(1点即可)
(5)读材料三,鄱阳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综合分析该地区产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1点即可)
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为“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和“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图2为A、B两地的气候资料图。
(1)我国受洪涝灾害影响最广是 和 。(填地形区)
(2)根据A、B两地的气候资料,可以得出A是 气候、B的气候特征是 ,两地夏季共同的气候特征是 。
(3)洪水会引发的地质灾害有 、 等。
参考答案
1.(1) 喜马拉雅山 大兴安岭 长江中下游平原 塔里木盆地
(2) 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3) 自西向东 内陆 交界 水能
(4) 33 69 耕地
(5) 祁连山 太行山
2.(1) 天山山脉 秦岭 大兴安岭 太行山
(2)A
(3) 内蒙古高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4) 青藏高原 A
3.(1) A 400mm
(2) 南 温暖湿润
(3) 夏秋 建水库 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不稳定 旱涝 跨流域调水
(4)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4.(1) 温带大陆性 温带季风
(2) 五道梁 海拔
(3) 南/海口 北/漠河
(4)上
(5)C
5.(1)四川
(2) 南 太平 印度 温暖湿润
(3)洪涝
(4) 有结冰期 汛期短 含沙量大
(5)位于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6.(1) 宜昌、湖口 重庆
(2)汛期长,无结冰期
(3) 三峡 流经阶梯与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4) 由大变小再变大 退田还湖、植树造林、兴修水利
(5) 夏秋季节 此时降水强度大;地形平坦,排水不易
7.(1) 长江中下游平原 华北平原
(2)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雨热同期
(3) 泥石流 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