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上语文 7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 同步练习
背诵《短歌行》和《归园田居(其一)》,并识记积累相关名句。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在如表空格内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实词积累 对酒当歌
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
何时可掇
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
少无适俗韵
羁鸟恋旧林
暧暖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虚室有余闲
在下表空格内写出词语的特殊用法。
特殊用法 通假字 契阔谈讌
山不厌高
词类活用 乌鹊南飞
古今异义 人生几何 古义: 今义:数学的一个分支。
慨当以慷 古义: 今义:大方,不吝啬。
忧从中来 古义: 今义:中间。
特殊句式 何以解忧
枉用相存
方宅十余亩
狗吠深巷中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 诗歌画线部分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慨?
(2) “但为君故”的“君”指代的对象是谁?诗中还有哪些语词或意象也指代这个对象?
(3)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通过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来比今、证今、抒怀,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结合教材诗中的注释,找出本诗中用典的句子并标出出处。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交代了哪些内容?
(2) 诗歌中画线句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短歌行》中“忧”字出现多次,作者在“忧”什么?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低沉的吗?为什么?
(2) 结合诗句,分析《短歌行》运用的手法。
(3) 在《归园田居(其一)》中,作者是怎样描绘田园风光的?试进行赏析。
(4) 结合陶渊明其人和其所处的时代,谈谈你对《归园田居(其一)》中“羁鸟”“池鱼”“樊笼”等比喻的内涵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龟虽寿
(三国魏)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龟虽寿》的体裁是
A.格律诗 B.乐府诗 C.近体诗 D.今体诗
(2) 下列句子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所用手法一致的是
A.桃之天天,灼灼其华。(《诗经·桃夭》)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 诗中的“烈士”是指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 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躬耕生活和 两层意思。
(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醉心于田园生活的悠然自得。
B.“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两句承“带月荷锄归”,同“草盛豆苗稀”一道,表现出农耕生活的艰辛。
C.作者认为田园生活的乐趣远大于辛劳,故称“衣沾不足惜”,坚持归隐躬耕、决弃世俗。
D.躬耕生活客观上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困难,作者对回归田园的决定也有反思和修正。
(3) 诗中“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所称道,请进行赏析。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慨当以慷 当以:没有实际意义 B.唯有杜康 杜康:这里指代酒
C.鼓瑟吹笙 鼓:弹奏 D.枉用相存 枉:白白地
下列诗词和《短歌行》体裁相同的一项是
A.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B.杜甫《登高》
C.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D.无名氏《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下列句中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B.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D.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翻译下列诗句。
(1)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2)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文学常识填空
(1) 以曹操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一独特的风格使得它被后世称为“ ”或“汉魏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短歌行》中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的诗句是: , 。 , 。汉乐府民歌《长歌行》一诗中“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 , 。 , ”的诗句。
(3) 《归园田居(其一)》中以动写静,展现出最富有农村环境特征的画面的句子是: , ;《归园田居(其一)》中最能够表现作者回归田园如释重负、欢欣庆幸的句子是 ,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杂诗
(西晋)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注]守空堂。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注】块然:孤独的样子。
(1)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两句写出了时令的变化,悲秋气氛浓厚。
B.“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两句包含着时光消逝、人生易老的哲理。
C.“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两句写出了月光的明亮皎洁,使作者获得了心灵的慰藉。
D.“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两句暗示作者彻夜未眠,并以“晨雁”巧妙引出下文。
(2) 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缠绵哀怨 B.流丽含蓄 C.明快洒脱 D.慷慨悲凉
(3) 分析诗中画线句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登池上楼
(南朝宋)谢灵运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①,萋萋感楚吟②。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注】①豳(bīn)歌,指《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的句子。②楚吟,指《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
(1) 这首诗描绘了 (季节)的景色。
(2)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两句作者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虬的孤芳自赏和鸿的奋进高飞表现自己的进退失据。
B.“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这两句都是用典,暗喻作者遭遇谗害,并有感于隐士的生活。
C.“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两句,作者直抒胸臆,诉说了独居异乡的孤苦,对于隐居生活有清醒的认识。
D.“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两句是一种自嘲,写作者迫于无奈只能选择隐居,诗的情绪走向低沉。
(3) 叶梦得《石林诗话》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世人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尔。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备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之所能到。”试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两句诗的妙处。
探究:受《三国演义》“尊刘抑曹”的影响,很多人不能公正地评价曹操,查阅《三国志》等史料,结合曹操包括《短歌行》在内的其他的文学作品,说说你对曹操这个人物的理解。
评价:苏东坡评价陶诗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冷斋诗话》引),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谈谈陶诗是怎样体现出这些特点的。
讨论:曹操壮心不已,渴望“天下归心”;陶渊明身体力行,追求“复得返自然”,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理想,你更倾向哪一位?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 【答案】略。
2. 【答案】当:对;去:逝去的;子:对对方的尊称;掇:拾取、摘取,一说同“辍”,停止;枉:枉驾;存:问候,探望;契阔:聚散,这里指久别重逢;韵:气质,情敌;羁:约束;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依依:隐约的样子,一说“轻柔的样子”;虚室:静室。
3. 【答案】通假字:“讌”通“宴”,宴饮 “厌”通“餍”,满足
词类活用: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
古今异义:几何:多少 慨、慷:激越不平 中:内心
特殊句式:宾语前置,以何 宾语前置,存相 定语后置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4. 【答案】
(1) 感叹人生短暂,生命无常,时光飞逝。
(2) 有才学的人。青衿、嘉宾、明月、乌鹊。
(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自《诗经·郑风·子衿》;“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引自《诗经·小雅·鹿鸣》;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自《史记·周鲁公世家》;“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引自《管子·形势解》。
5. 【答案】
(1) 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少无适俗韵”到“守拙归园田”,叙述了作者厌弃官场、爱好自然,选择回归田园生活。第二层从“方宅十余亩”到“虚室有余闲”,描写了作者归隐后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第三层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抒发了作者逃离官场、回归自然后的轻松愉悦。
(2) 诗歌从个性与官场生活的冲突写起,作者天性热爱山川田园、不愿迎合世俗,却错误地进入仕途罗网中,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误入官场的追悔,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揭示诗人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自然引起后文挣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的人生选择。
6. 【答案】
(1) 一忧“人生短暂”,二忧“贤才难得”,三忧“功业未就”。诗歌的情感基调不是低沉的。曹操有志于统一中国,以周公自期,求贤若渴、心诚意切,充满了不断进取的精神,虽年近迟暮,却壮心不已。本诗抒发了光阴易逝而功业未成的苦闷,虽然诗的开头悲凉之情甚为浓厚,但就全诗来看,基调是健康的,情绪是激昂的,情调是慷慨悲壮的,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
(2) (1)用典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求贤不得的忧思。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求贤既得的热诚欢迎。
③“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明诗人与周公一样求贤若渴、渴望建功立业。
(2)比喻及比兴
①“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朝露”喻人生,生动形象地表现岀生命短促易逝的特点,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②“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把“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比作“高山深海”,表明诗人对人才的渴求永不止步。
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以乌鹊喻贤士,暗喻人才南流,流露岀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但无依托,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④“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兴,以明月比喻人才,喻指贤才难得。
(3) 由近及远,视听结合,用白描的手法多角度描写田园景色,从近处的住宅写起,在方圆十几亩的宅基上有八九间简陋的茅舍,枝高叶密的榆柳树荫遮住了房子的后檐,桃树李树排列在屋子的前边;接着写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村落里缭绕着轻柔的炊烟,深巷里传来狗叫,桑树上的公鸡正在啼鸣。动静结合,以犬吠鸡鸣反衬出乡间环境宁静和平,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画面,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享受和满足。
(4) “樊笼”比喻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自己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表达了他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7. 【答案】
(1) B
(2) A
(3) 指有远大抱负的人,表达了作者奋发有为、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
【解析】
(2) 例句:比兴。A.比兴;B.用典;C.夸张;D.比喻。
8. 【答案】
(1) 个人志趣
(2) D
(3) “带月荷锄归”,运用白描的手法,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构成了一幅月夜归耕图。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相融合,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的怡然自乐。
【解析】
(2) 不是“反思和修正”,而是“坚定、庆幸”。
9. 【答案】D
【解析】枉:枉驾。
10. 【答案】D
【解析】例句:古体诗。A.词;B.律诗;C.曲;D.古体诗。
11. 【答案】D
12. 【答案】
(1)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我)。
(2) 榆树柳树荫蔽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排列在屋前。
13. 【答案】
(1) 建安风骨
(2)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3)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4. 【答案】
(1) C
(2) D
(3) 将理想中的高远之志与现实中逼仄之境做对比,将少壮不常在与岁月忽已老做对比,更加突出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时不我待的悲伤。
15. 【答案】
(1) 春季
(2) D
(3)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不觉池塘里长满了春草,小园垂柳丛中禽鸟鸣声也已变换,表现出诗人久病初起,为生机勃勃的自然所触动,暂时消退了内心的抑郁而感到欣喜,情景交融,自然清新。
【解析】
(2) 作者是决意隐居,保持高洁独立的操守。
16. 【答案】略
17. 【答案】提示:这一首主要体现其质朴中有深味,散缓中有精巧。从内容与主旨,或思路与语言角度鉴赏。
18. 【答案】略。
【解析】提示:先知人论世,结合诗句分析造成二人不同价值取向的原因,再陈述自己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