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 (一)
一、单选题
1.“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到2060年前,采取各种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是( )
A.鼓励民众植树造林
B.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C.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等物质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 鼓励民众植树造林 ,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B. 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会使二氧化碳过多排放,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故符合题意;
C. 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D. 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等物质,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措施分析。
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液滴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液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B.产生大量白烟
C.发出耀眼的白光 D.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解答
4.(2015九上·邵阳期中)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可供人体呼吸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人类在呼吸时吸收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则氧气可供我们呼吸.
故选A.
【分析】根据呼吸作用可知,人类生存需要吸收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来解答.
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降温后可变为淡蓝色液体
C.登山时携带氧气瓶,是因为高山上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D.燃烧等虽消耗氧气,但空气中氧气未大量减少,是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用途;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给氧气降温加压后可由气态变为淡蓝色液体和蓝色的固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登山时携带氧气瓶,是因为高山上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燃烧等虽消耗氧气,但空气中氧气未大量减少,是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来解答;
B、根据在加压降温的情况下,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和固态来解答;
C、根据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而不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来解答;
D、根据大自然物质的循环,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呼吸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来解答。
6.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可燃性
B.氧气能供给呼吸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A符合题意
B氧气能供给呼吸,B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不符合题意
D通常状况下,氧气无色无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具有助燃性的气体解答
7.将液态空气盛放入一只烧杯中,先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烧杯口,当液态空气蒸发余下约1/5后,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烧杯口,该过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燃着的木条熄灭,带火星的木条熄灭
B.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带火星的木条熄灭
C.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燃着的木条熄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空气主要是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氮气的沸点是-196℃,氧气的沸点是-183℃,先蒸发出来的是氮气,氮气不支持燃烧,所以燃着的木条熄灭;当液态空气蒸发余下约十分之一后,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为后来剩下的是氧气。
故答案为:D。
【分析】空气主要是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氮气的沸点是-196℃,氧气的沸点是-183℃,再根据氮气和氧气的含量判断蒸发出来的气体是氧气还是氮气。
8.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不是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9.下列物质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能除去氧气又不增加其它气体成分的是( )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蜡烛
【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木炭燃烧能除去氧气,但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新的气体成分,A选项错误;硫燃烧除去氧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B选项错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生成物为固体,C选项正确;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物仍为气体,D选项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用燃烧法除空气中氧气的方法,解此题的关键是找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不是气体。
10.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 )
A.木炭 B.硫粉 C.铁丝 D.红磷
【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与题意不符;
B.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瓶口有白雾,与题意相符合;
C.铁丝在氧气中能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与题意不符;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大量的白烟,与题意不符.
所以该题选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识记,解题的方法是把题中的每一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回想一下,并与实验事实比较,即可找出对错.
二、填空题
11.家庭养鱼用的鱼缸内,常放入一种送气装置,使用时会连续不断地冒出气泡,通过观察分析这套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它说明氧气具有哪些性质? 。
【答案】向水中供给氧气;可以溶于水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 家庭养鱼用的鱼缸内的送气装置,是向水中供给能帮助鱼呼吸的氧气,由此可证明氧气可以溶于水的性质。
【分析】根据氧气帮助呼吸的性质和溶解性分析。
12.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 色 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在101kPa时,氧气在-183.℃条件下变成 液体,在-218℃的条件下变成 固体。
【答案】无;无;大;不易;淡蓝色;淡蓝色、雪花状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在101kPa时,氧气在-183.℃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在-218℃的条件下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分析】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及三态的变化特点分析。
13.物质有“生”也有“灭”,有“利”也有“弊”.
(1)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 ;自然界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 .
(2)请举出氧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利和弊的各一项:A:利(用途): ;B:弊(危害): .
【答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人的呼吸需要氧气;氧气会氧化金属,使金属生锈(合理即可)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答案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氧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利的方面:人的呼吸需要氧气,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等;氧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害的方面:氧气会氧化金属,使金属生锈;氧气会使人变老等;故答案为:人的呼吸需要氧气;氧气会氧化金属,使金属生锈.(合理即可)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利的方面:人的呼吸需要氧气,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等;氧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害的方面:氧气会氧化金属,使金属生锈;氧气会使人变老等.
14.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我用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流程。
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 ,C操作中为了使物质与氧气完全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 ,D操作中用烧杯倾倒的液体是 ,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答案】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生成什么;将加热到发红的木炭由集气瓶口向下缓慢插入;澄清的石灰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为了使反应更充分,应该将发红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生成气体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分析】本题考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过程及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在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叙述的简练与准确。
15.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以将木炭放在 里或用 夹持木炭,在 上加热到 ,再伸入装有氧气的 中.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集气瓶里,放入少量水的作用是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 ,生成了一种 色的固体.
【答案】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发红;集气瓶;增大受热面积;引燃铁丝;防止高温生成物炸裂瓶底;剧烈燃烧,火星四溅;黑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以用镊子或坩埚夹住木炭或放到燃烧匙里,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细铁丝并卷成螺旋状,可以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和氧气充分接触,有利于铁丝持续燃烧,在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可以利用火柴燃烧放出的热量使铁丝的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引燃铁丝;
集气瓶底预先铺上一层细沙或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物落下来炸裂集气瓶;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分析】根据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三、综合题
16.现有①木炭②硫磺③红磷④细铁丝四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问题: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2)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3)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是 .
【答案】(1)②
(2)③
(3)①
(4)④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1)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分析】根据①木炭②硫磺③红磷④细铁丝四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7.关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
(3)等火柴快要燃尽时再将铁丝放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属于 反应。
(5)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 (填“能”或“不能”)进行。
(6)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 ;②在空气中 (填“易”或“不易”)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有可能 。
【答案】(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便于被点燃
(3)防止火柴燃烧消耗瓶过多内的氧气
(4)铁丝+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
(5)不能
(6)更剧烈;不易;燃烧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为了增大受热面积可以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丝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
故答案为:(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便于被点燃(3)防止火柴燃烧消耗瓶过多内的氧气(4)铁丝+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5)不能(6)更剧烈;不易;燃烧
【分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更剧烈,铁丝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合反应,反应时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铁丝在氧气 中不能燃烧,实验时,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便于被点燃
18.碳铵哪儿去了?
[资料信息]
A.碳铵的化学名称是碳酸氢铵,纯净的碳铵是一种无味、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特点是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能稳定存在,但是当温度稍高(10℃以上)或湿度稍大,碳铵就易消失。碳铵不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
B.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铵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氨气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常用于检验氨气。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碳铵加热会消失,此过程发生的是什么变化?
作出假设:
(1)①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它变成了碳铵蒸气,发生了 变化。
②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它变成了别的物质,发生了 变化。
收集证据:
(2)完成表格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将干燥的碳铵在试管中加热 管口有水珠 ①有 生成
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 酚酞试纸变红 ②有 生成
将碳铵与湿润的酚酞试纸接触 ③ ④
获得结论:
(3) 交流评价:
(4)①仅仅通过碳铵加热时颜色、状态、气味的变化来验证碳铵所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方案是否严密? 原因是
②能不能根据“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现象判断碳铵加热属于什么变化? ,原因 。
③实验证明,碳铵加热确实有二氧化碳生成,写出碳铵加热的文字表达式:
④碳铵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化肥,根据本次实验探究,你认为在使用和储存碳铵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一条即可)。
【答案】(1)物理;化学
(2)水;氨气;酚酞试纸没有颜色变化;碳铵不能使酚酞试纸变红
(3)碳铵受热消失,发生了化学变化
(4)不严密;因为颜色、状态、气味的改变不一定生成了新物质;不能;碳铵蒸汽也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铵氨气+水+二氧化碳;存放时应避光、避热、密封(答一条即可)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1)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变成了碳铵蒸气,是物质状态的改变,则假设为物理变化。生成别的物质,则假设为化学变化。
(2) 将干燥的碳铵在试管中加热 ,管口有水珠,证明有水生成, 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酚酞变红,证明有氨气生成, 由资料信息可知,碳铵不能使酚酞变色,则将碳铵与湿润的酚酞试纸接触,酚酞试纸没有颜色变化。
(3)由所给实验及现象可知,碳铵受热消失,发生了化学变化。
(4) 因为颜色、状态、气味的改变不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所以通过碳铵加热时颜色、状态、气味的变化来验证碳铵所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方案不严密。② 碳铵蒸汽也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所以不能根据“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现象判断碳铵加热属于什么变化。 ③实验证明,碳铵加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 碳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 ④ 碳铵不稳定, 存放时应避光、避热、密封 ,使用后可立即浇水等。
【分析】(1)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2)根据加热时有水生成试管口会有水珠,氨气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碳铵不能使酚酞变色分析;
(3)根据碳铵受热生成新物质分析;
(4)根据颜色、状态、气味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碳铵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碳铵加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及碳铵的不稳定性存放需密封、避热等分析。
四、实验探究题
19.【基础实验】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小明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 ;在反应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化学反应都是 反应。
(2)小明同时也总结出在实验操作、生成物的种类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其中甲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 。丙中反应以后生成物的名称是 ,丙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小明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答案】(1)点燃;化合
(2)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四氧化三铁;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3)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防止高温的生成物炸裂集气瓶底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1)从反应条件方面分析,三个反应的条件都是点燃;从反应类型方面分析,都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可以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硫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底放入少量水,这样可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铁丝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底放少量水,防止溅落的高温融化物炸裂瓶底。
【分析】根据硫、红磷、铁丝燃烧的实验分析。
20.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之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细铁丝擦干净,拧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烧红,缓慢的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如下图)。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2)通过实验发现,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这是由于空气中 。
(3)铁丝拧成螺旋状是为了 。
(4)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集气瓶炸裂,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氧气含量较低
(3)增大受热面积
(4)实验所用的集气瓶瓶底没有铺上一层沙子(或少量的水)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2)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这是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较低;(3)铁丝拧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4)为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要在瓶底入少量水或细沙,所以集气瓶炸裂可能是未在瓶底放水或细沙;
【分析】根据铁丝燃烧的实验现象及操作要求注意事项等分析。
1 / 1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二单元 课题2 氧气 (一)
一、单选题
1.“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到2060年前,采取各种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是( )
A.鼓励民众植树造林
B.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C.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等物质
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液滴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B.产生大量白烟
C.发出耀眼的白光 D.生成黑色固体
4.(2015九上·邵阳期中)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可供人体呼吸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降温后可变为淡蓝色液体
C.登山时携带氧气瓶,是因为高山上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D.燃烧等虽消耗氧气,但空气中氧气未大量减少,是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6.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可燃性
B.氧气能供给呼吸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7.将液态空气盛放入一只烧杯中,先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烧杯口,当液态空气蒸发余下约1/5后,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烧杯口,该过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燃着的木条熄灭,带火星的木条熄灭
B.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带火星的木条熄灭
C.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燃着的木条熄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8.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9.下列物质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能除去氧气又不增加其它气体成分的是( )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蜡烛
10.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 )
A.木炭 B.硫粉 C.铁丝 D.红磷
二、填空题
11.家庭养鱼用的鱼缸内,常放入一种送气装置,使用时会连续不断地冒出气泡,通过观察分析这套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它说明氧气具有哪些性质? 。
12.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 色 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在101kPa时,氧气在-183.℃条件下变成 液体,在-218℃的条件下变成 固体。
13.物质有“生”也有“灭”,有“利”也有“弊”.
(1)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 ;自然界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 .
(2)请举出氧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利和弊的各一项:A:利(用途): ;B:弊(危害): .
14.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我用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流程。
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 ,C操作中为了使物质与氧气完全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 ,D操作中用烧杯倾倒的液体是 ,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15.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以将木炭放在 里或用 夹持木炭,在 上加热到 ,再伸入装有氧气的 中.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集气瓶里,放入少量水的作用是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 ,生成了一种 色的固体.
三、综合题
16.现有①木炭②硫磺③红磷④细铁丝四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问题: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2)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3)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是 .
17.关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
(3)等火柴快要燃尽时再将铁丝放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属于 反应。
(5)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 (填“能”或“不能”)进行。
(6)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 ;②在空气中 (填“易”或“不易”)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有可能 。
18.碳铵哪儿去了?
[资料信息]
A.碳铵的化学名称是碳酸氢铵,纯净的碳铵是一种无味、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特点是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能稳定存在,但是当温度稍高(10℃以上)或湿度稍大,碳铵就易消失。碳铵不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
B.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铵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氨气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常用于检验氨气。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碳铵加热会消失,此过程发生的是什么变化?
作出假设:
(1)①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它变成了碳铵蒸气,发生了 变化。
②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它变成了别的物质,发生了 变化。
收集证据:
(2)完成表格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将干燥的碳铵在试管中加热 管口有水珠 ①有 生成
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 酚酞试纸变红 ②有 生成
将碳铵与湿润的酚酞试纸接触 ③ ④
获得结论:
(3) 交流评价:
(4)①仅仅通过碳铵加热时颜色、状态、气味的变化来验证碳铵所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方案是否严密? 原因是
②能不能根据“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现象判断碳铵加热属于什么变化? ,原因 。
③实验证明,碳铵加热确实有二氧化碳生成,写出碳铵加热的文字表达式:
④碳铵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化肥,根据本次实验探究,你认为在使用和储存碳铵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一条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
19.【基础实验】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小明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 ;在反应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化学反应都是 反应。
(2)小明同时也总结出在实验操作、生成物的种类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其中甲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 。丙中反应以后生成物的名称是 ,丙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小明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20.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之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细铁丝擦干净,拧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烧红,缓慢的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如下图)。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2)通过实验发现,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这是由于空气中 。
(3)铁丝拧成螺旋状是为了 。
(4)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集气瓶炸裂,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 鼓励民众植树造林 ,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B. 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会使二氧化碳过多排放,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故符合题意;
C. 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D. 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等物质,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措施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液滴,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分析。
3.【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解答
4.【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人类在呼吸时吸收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则氧气可供我们呼吸.
故选A.
【分析】根据呼吸作用可知,人类生存需要吸收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来解答.
5.【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用途;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给氧气降温加压后可由气态变为淡蓝色液体和蓝色的固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登山时携带氧气瓶,是因为高山上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燃烧等虽消耗氧气,但空气中氧气未大量减少,是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来解答;
B、根据在加压降温的情况下,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和固态来解答;
C、根据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而不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来解答;
D、根据大自然物质的循环,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呼吸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来解答。
6.【答案】A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 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A符合题意
B氧气能供给呼吸,B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不符合题意
D通常状况下,氧气无色无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具有助燃性的气体解答
7.【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空气主要是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氮气的沸点是-196℃,氧气的沸点是-183℃,先蒸发出来的是氮气,氮气不支持燃烧,所以燃着的木条熄灭;当液态空气蒸发余下约十分之一后,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为后来剩下的是氧气。
故答案为:D。
【分析】空气主要是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氮气的沸点是-196℃,氧气的沸点是-183℃,再根据氮气和氧气的含量判断蒸发出来的气体是氧气还是氮气。
8.【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不是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木炭燃烧能除去氧气,但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新的气体成分,A选项错误;硫燃烧除去氧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B选项错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且生成物为固体,C选项正确;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物仍为气体,D选项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用燃烧法除空气中氧气的方法,解此题的关键是找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不是气体。
10.【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与题意不符;
B.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瓶口有白雾,与题意相符合;
C.铁丝在氧气中能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与题意不符;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大量的白烟,与题意不符.
所以该题选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识记,解题的方法是把题中的每一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回想一下,并与实验事实比较,即可找出对错.
11.【答案】向水中供给氧气;可以溶于水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用途
【解析】【解答】 家庭养鱼用的鱼缸内的送气装置,是向水中供给能帮助鱼呼吸的氧气,由此可证明氧气可以溶于水的性质。
【分析】根据氧气帮助呼吸的性质和溶解性分析。
12.【答案】无;无;大;不易;淡蓝色;淡蓝色、雪花状
【知识点】氧气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在101kPa时,氧气在-183.℃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在-218℃的条件下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分析】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及三态的变化特点分析。
13.【答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人的呼吸需要氧气;氧气会氧化金属,使金属生锈(合理即可)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答案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氧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利的方面:人的呼吸需要氧气,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等;氧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害的方面:氧气会氧化金属,使金属生锈;氧气会使人变老等;故答案为:人的呼吸需要氧气;氧气会氧化金属,使金属生锈.(合理即可)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利的方面:人的呼吸需要氧气,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等;氧气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害的方面:氧气会氧化金属,使金属生锈;氧气会使人变老等.
14.【答案】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生成什么;将加热到发红的木炭由集气瓶口向下缓慢插入;澄清的石灰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为了使反应更充分,应该将发红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生成气体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分析】本题考查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探究过程及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在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叙述的简练与准确。
15.【答案】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发红;集气瓶;增大受热面积;引燃铁丝;防止高温生成物炸裂瓶底;剧烈燃烧,火星四溅;黑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以用镊子或坩埚夹住木炭或放到燃烧匙里,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细铁丝并卷成螺旋状,可以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和氧气充分接触,有利于铁丝持续燃烧,在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可以利用火柴燃烧放出的热量使铁丝的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引燃铁丝;
集气瓶底预先铺上一层细沙或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物落下来炸裂集气瓶;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分析】根据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16.【答案】(1)②
(2)③
(3)①
(4)④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1)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分析】根据①木炭②硫磺③红磷④细铁丝四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7.【答案】(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便于被点燃
(3)防止火柴燃烧消耗瓶过多内的氧气
(4)铁丝+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
(5)不能
(6)更剧烈;不易;燃烧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为了增大受热面积可以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丝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
故答案为:(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便于被点燃(3)防止火柴燃烧消耗瓶过多内的氧气(4)铁丝+氧气四氧化三铁;化合(5)不能(6)更剧烈;不易;燃烧
【分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更剧烈,铁丝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合反应,反应时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铁丝在氧气 中不能燃烧,实验时,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便于被点燃
18.【答案】(1)物理;化学
(2)水;氨气;酚酞试纸没有颜色变化;碳铵不能使酚酞试纸变红
(3)碳铵受热消失,发生了化学变化
(4)不严密;因为颜色、状态、气味的改变不一定生成了新物质;不能;碳铵蒸汽也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铵氨气+水+二氧化碳;存放时应避光、避热、密封(答一条即可)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1)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变成了碳铵蒸气,是物质状态的改变,则假设为物理变化。生成别的物质,则假设为化学变化。
(2) 将干燥的碳铵在试管中加热 ,管口有水珠,证明有水生成, 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酚酞变红,证明有氨气生成, 由资料信息可知,碳铵不能使酚酞变色,则将碳铵与湿润的酚酞试纸接触,酚酞试纸没有颜色变化。
(3)由所给实验及现象可知,碳铵受热消失,发生了化学变化。
(4) 因为颜色、状态、气味的改变不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所以通过碳铵加热时颜色、状态、气味的变化来验证碳铵所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方案不严密。② 碳铵蒸汽也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所以不能根据“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现象判断碳铵加热属于什么变化。 ③实验证明,碳铵加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为 碳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 ④ 碳铵不稳定, 存放时应避光、避热、密封 ,使用后可立即浇水等。
【分析】(1)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2)根据加热时有水生成试管口会有水珠,氨气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碳铵不能使酚酞变色分析;
(3)根据碳铵受热生成新物质分析;
(4)根据颜色、状态、气味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碳铵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碳铵加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及碳铵的不稳定性存放需密封、避热等分析。
19.【答案】(1)点燃;化合
(2)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四氧化三铁;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3)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防止高温的生成物炸裂集气瓶底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1)从反应条件方面分析,三个反应的条件都是点燃;从反应类型方面分析,都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可以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硫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底放入少量水,这样可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铁丝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底放少量水,防止溅落的高温融化物炸裂瓶底。
【分析】根据硫、红磷、铁丝燃烧的实验分析。
20.【答案】(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氧气含量较低
(3)增大受热面积
(4)实验所用的集气瓶瓶底没有铺上一层沙子(或少量的水)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2)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这是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较低;(3)铁丝拧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4)为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要在瓶底入少量水或细沙,所以集气瓶炸裂可能是未在瓶底放水或细沙;
【分析】根据铁丝燃烧的实验现象及操作要求注意事项等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