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0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B.你的指甲宽度约为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D.脉搏正常跳动一次时间约为
【答案】A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A不符合题意;
B.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cm,B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步行1min,通过的路程约60m,速度约为,C不符合题意;
D.脉搏正常跳动1min,约60次,一次时间约为1s,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速度和时间,结合实际数据解答。
2.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的颗粒物。单个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2.5um=2.5×10-6m,A不符合题意;
B.2.5um=2.5×10-5dm,B符合题意;
C.2.5um=2.5×10-4cm,C不符合题意;
D.2.5um=2.5×10-6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在换算时,结合单位间的进率,利用新的单位换用原来单位,。
3.有五位同学轮流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该物体的长度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在所测的各长度中,18.65cm和其他数据差异很大,是错误的,计算其他数据的平均值,物体的长度为,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多次测量中,差异较大的数据是错误的,利用计算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4.(2020八上·大邑期中)关于测量和测量工具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任何测量工具,都必须先弄清楚量程和分度值
B.可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等方法减少测量误差
C.误差是由测量错误造成的
D.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少,不可消除
【答案】C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为了方便读数,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时,都要先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误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是不可以避免的;错误是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2020八上·茶陵期末)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其中“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的参照物是( )
A.看电视的人 B.运动员
C.电视机屏幕 D.运动员所在的跑道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运动员相对于比赛场上的观众或跑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说运动员相对于比赛场上的观众或跑道是运动的,并且运动速度很快;而屏幕中的运动员相对于电视屏幕、运动员本身、看电视的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说运动员相对于电视屏幕、运动员本身、看电视的人都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D。
【分析】相对于地面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6.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运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树木是静止的
C.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没有位置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A不符合题意;
B.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树木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C符合题意;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7.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
A.如图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再乘以车轮的周长
B.如图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
C.如图中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除以纸的张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如图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则金属丝直径
【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利用自行车测量路程时,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A不符合题意;
B.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4.00cm-2.00cm=2.00cm,B符合题意;
C.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除以纸的张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C不符合题意;
D.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轮的周长和圈数,可以计算路程;测量长度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微小数据时,可以测量多数,再除以数量。
8.(2022八上·江油月考)运用坐标图像研究物理问题是物理学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图中关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坐标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答案】B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可知:甲、乙为s-t图像,甲图像为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像为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不动;丙、丁为v-t图像,丙图像为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表示物体始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丁图像为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坐标图像是甲和丁,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是匀速直线运动;在速度和时间图像中,相同时间的速度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
9.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时间t越少
C.v的大小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C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解:
A、物体运动速度较大,运动时间不确定,由s=vt知通过的路程不确定.此选项错误;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不确定,由t=知所用时间不确定.此选项错误;
C、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时间t是原来的几倍,路程s就是原来的几倍,其速度v=是不变的.此选项正确;
D、此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①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
②在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10.一辆小车先以2m/s的速度匀速前进了2s,又以4m/s的速度匀速前进了3s,这辆小车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 )
A.3m/s B.3.2m/s
C.3.5m/s D.2.5m/s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前2s通过的路程为:
s1=v1t1=2m/s×2s=4m;
后3s通过的路程为:
s2=v2t2=4m/s×3s=12m;
通过的总路程为:s=s1+s2=4m+12m=16m;
用的总时间为:t=t1+t2=2s+3s=5s.
所以平均速度为:v===3.2m/s.
故选B.
【分析】根据公式s=vt先求出前2s所通过的路程,再求出后3s所通过的路程,两个路程之和就是全部通过的路程,两次时间相加就是总时间;最后利用公式V=求出平均速度.
1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工会 B.船 C.流水 D.河岸
【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船行时,看到山运动,是以船为参照物的,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12.(2019八下·深圳开学考)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1:2 B.2:1 C.2:9 D.9:2
【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根据公式,速度之比为.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路程之比及所用时间之比,运用速度公式可得出速度之比.
13.(2017·河北)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
【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解: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甲车的运动有5种情况:①甲车不动,乙车向北运动;②乙车不动,甲车向南运动;③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④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也向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慢;⑤甲车向南运动,乙车也向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快;
A、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故A正确;
B、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甲车可能静止,也可能运动,故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不一定是静止的,故B错误;
C、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先北运动,也可能向南运动,故C错误;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先北运动,也可能向南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4.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C.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2~4s内,乙的路程不变,乙处于静止状态,A不符合题意;
B.0~2s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在s-t图像中,相交的点是路程相同,4s时甲、乙两物体的路程相等,C不符合题意;
D.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s-t图像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路程不变,表示静止;相交的线表示路程相同;根据,可以计算速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8.0分)
15.
(1)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读数是 , ;
(2)小明同学在参加物理实验考查时,用如图所示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物体长度为 。
【答案】(1)4min7.5s;30
(2)1;3.29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如图1,分钟指针超过4,表示4min,未过半格,秒钟读取30内数据,为7.5s,则机械停表的读数是4min7.5s ;根据时间的单位换算,2min10s=130s;
(2)根据图2,刻度尺1个大格是1cm,分为10份,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长度为5.29cm-2.00cm=3.29cm。
【分析】(1)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判断秒钟指针范围;根据分钟指针位置和秒钟位置, 测量时间;
(2)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16.如图所示是加油机在空中给飞行的战斗机加油的情景,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又是 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答案】静止;运动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加油机在空中给飞行的战斗机加油时,相当于加油机,战斗机没有位置变化,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
17.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
【答案】船;太阳(地平线)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作者从不同参照物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从古诗句中体会作者的意思所在.:“两岸青山相对出”描述的是青山是运动的,参照物选择的是行驶的船,青山和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孤帆一片日边来”描述的是船是运动的,参照物选择的是青山或江岸,船和青山或江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分析】参照物的选择和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需要对物体运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
18.(2022八上·沂水期中)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开始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乙车的速度为 m/s,若乙车以这个速度继续运动,t=10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s= m;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 (选填“静止”、“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
【答案】4;40;静止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由s-t图像可知,乙与丙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时间 时,乙移动的距离 ,根据 得 ,当时间 时,根据 得 ,由v-t图像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 ,所以甲和乙速度是相同的,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是静止的。
【分析】根据公式,可求出速度大小;根据公式s=vt,可求出路程;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19.如图,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行驶,乙车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内的平均速度是 。
【答案】变速;2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乙在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不同,是变速直线运动;乙车0~30s的平均速度为。
【分析】根据相同时间路程的大小,判断速度的变化;根据,计算速度。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
20.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该实验原理是 ,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或“小”。
(3)小车通过段时测得时间,段的距离 ,则段的平均速度 。
(4)在测量小车到达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测得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选填“小”或“大”。
(5)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1)秒表
(2);小
(3)40.0;25
(4)小
(5)小于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时,
(1)实验时,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路程,利用秒表测量时间;
(2)计算速度利用路程和时间,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是,斜面坡度较小,下滑时速度慢,方便计时;
(3)根据小车通过AB段的时间和路程s=80.cm-40.0cm=40.0cm,计算平均速度;
(4)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所测量的时间偏大,计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5)由于小车在斜面上加速运动,上半程速度慢,下半程速度更快,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分析】(1)测量速度时,需要秒表测量时间;
(2)测量速度的原理是,斜面坡度越小,便于测量时间;
(3)根据小车对应的刻度尺的位置,测量路程;根据,计算速度;
(4)记录时间过大时,测量的速度偏小;
(5)斜面上的小车下滑时,加速运动,上半程的速度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21.小亮一家到武夷山度假,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求:
(1)如图所示,标志牌中“”的含义: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武夷山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2)若汽车以速度计指示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答案】(1)解:如图所示,标志牌中“”的含义是此路段的最大限速是;;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武夷山至少需要的时间:;答:此路段的最大限速是;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武夷山至少需要;
(2)解:速度计指示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通过的路程。
答:若汽车以速度计指示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通过的路程是。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交通标志牌的圆中,100表示此路段的最大限速是100km/h;
【分析】(1)交通标志牌的圆中的数字最大限速;根据,计算时间多少;
(2)根据s=vt,计算路程大小。
22.元旦期间小华和爸爸乘坐次高铁列车从连云港出发去北京参观园博会。如表为次高铁列车从盐城到北京的运行时刻表。
时间 盐城 连云港 日照 青岛 济南 北京
到站时间 : : : : :
发车时间 : : : : :
里程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连云港驶往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若行驶途中列车以的速度通过某座大桥,桥长,列车长为,求列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1)解:由列车运行时刻表可知,由连云港驶往北京的路程为;
运行的时间为:::;
列车由连云港驶往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列车由连云港驶往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2)解:列车完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
行驶途中列车以的速度通过某座大桥,列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时间。
答:列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速度;
(2)列车通过桥的路程,是车长和桥长之和;根据,计算时间大小。
1 / 1河北省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0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B.你的指甲宽度约为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D.脉搏正常跳动一次时间约为
2.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的颗粒物。单个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3.有五位同学轮流用同一把刻度尺先后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该物体的长度是( )
A. B. C. D.
4.(2020八上·大邑期中)关于测量和测量工具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任何测量工具,都必须先弄清楚量程和分度值
B.可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等方法减少测量误差
C.误差是由测量错误造成的
D.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少,不可消除
5.(2020八上·茶陵期末)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其中“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的参照物是( )
A.看电视的人 B.运动员
C.电视机屏幕 D.运动员所在的跑道
6.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运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树木是静止的
C.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7.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
A.如图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再乘以车轮的周长
B.如图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
C.如图中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除以纸的张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如图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则金属丝直径
8.(2022八上·江油月考)运用坐标图像研究物理问题是物理学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图中关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坐标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9.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 )
A.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所用时间t越少
C.v的大小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10.一辆小车先以2m/s的速度匀速前进了2s,又以4m/s的速度匀速前进了3s,这辆小车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 )
A.3m/s B.3.2m/s
C.3.5m/s D.2.5m/s
1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工会 B.船 C.流水 D.河岸
12.(2019八下·深圳开学考)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1:2 B.2:1 C.2:9 D.9:2
13.(2017·河北)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
14.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C.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内乙的平均速度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8.0分)
15.
(1)如图所示机械停表的读数是 , ;
(2)小明同学在参加物理实验考查时,用如图所示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物体长度为 。
16.如图所示是加油机在空中给飞行的战斗机加油的情景,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又是 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7.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
18.(2022八上·沂水期中)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开始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乙车的速度为 m/s,若乙车以这个速度继续运动,t=10s时乙车通过的路程s= m;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 (选填“静止”、“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
19.如图,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行驶,乙车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内的平均速度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
20.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点和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该实验原理是 ,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或“小”。
(3)小车通过段时测得时间,段的距离 ,则段的平均速度 。
(4)在测量小车到达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点才停止计时,测得段的平均速度会偏 选填“小”或“大”。
(5)根据你的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21.小亮一家到武夷山度假,汽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求:
(1)如图所示,标志牌中“”的含义: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武夷山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2)若汽车以速度计指示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2.元旦期间小华和爸爸乘坐次高铁列车从连云港出发去北京参观园博会。如表为次高铁列车从盐城到北京的运行时刻表。
时间 盐城 连云港 日照 青岛 济南 北京
到站时间 : : : : :
发车时间 : : : : :
里程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连云港驶往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若行驶途中列车以的速度通过某座大桥,桥长,列车长为,求列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A不符合题意;
B.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cm,B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步行1min,通过的路程约60m,速度约为,C不符合题意;
D.脉搏正常跳动1min,约60次,一次时间约为1s,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速度和时间,结合实际数据解答。
2.【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2.5um=2.5×10-6m,A不符合题意;
B.2.5um=2.5×10-5dm,B符合题意;
C.2.5um=2.5×10-4cm,C不符合题意;
D.2.5um=2.5×10-6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在换算时,结合单位间的进率,利用新的单位换用原来单位,。
3.【答案】B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在所测的各长度中,18.65cm和其他数据差异很大,是错误的,计算其他数据的平均值,物体的长度为,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多次测量中,差异较大的数据是错误的,利用计算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4.【答案】C
【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为了方便读数,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时,都要先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误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是不可以避免的;错误是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运动员相对于比赛场上的观众或跑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说运动员相对于比赛场上的观众或跑道是运动的,并且运动速度很快;而屏幕中的运动员相对于电视屏幕、运动员本身、看电视的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说运动员相对于电视屏幕、运动员本身、看电视的人都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D。
【分析】相对于地面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6.【答案】C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A.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没有位置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A不符合题意;
B.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树木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
C.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C符合题意;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7.【答案】B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A.利用自行车测量路程时,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A不符合题意;
B.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4.00cm-2.00cm=2.00cm,B符合题意;
C.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除以纸的张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C不符合题意;
D.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轮的周长和圈数,可以计算路程;测量长度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微小数据时,可以测量多数,再除以数量。
8.【答案】B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可知:甲、乙为s-t图像,甲图像为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像为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不动;丙、丁为v-t图像,丙图像为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表示物体始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丁图像为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坐标图像是甲和丁,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是匀速直线运动;在速度和时间图像中,相同时间的速度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
9.【答案】C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解:
A、物体运动速度较大,运动时间不确定,由s=vt知通过的路程不确定.此选项错误;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不确定,由t=知所用时间不确定.此选项错误;
C、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时间t是原来的几倍,路程s就是原来的几倍,其速度v=是不变的.此选项正确;
D、此选项错误.
故选C.
【分析】①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
②在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10.【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前2s通过的路程为:
s1=v1t1=2m/s×2s=4m;
后3s通过的路程为:
s2=v2t2=4m/s×3s=12m;
通过的总路程为:s=s1+s2=4m+12m=16m;
用的总时间为:t=t1+t2=2s+3s=5s.
所以平均速度为:v===3.2m/s.
故选B.
【分析】根据公式s=vt先求出前2s所通过的路程,再求出后3s所通过的路程,两个路程之和就是全部通过的路程,两次时间相加就是总时间;最后利用公式V=求出平均速度.
11.【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船行时,看到山运动,是以船为参照物的,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
12.【答案】D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根据公式,速度之比为.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路程之比及所用时间之比,运用速度公式可得出速度之比.
13.【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解: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甲车的运动有5种情况:①甲车不动,乙车向北运动;②乙车不动,甲车向南运动;③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④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也向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慢;⑤甲车向南运动,乙车也向南运动,但甲车比乙车快;
A、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故A正确;
B、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甲车可能静止,也可能运动,故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不一定是静止的,故B错误;
C、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先北运动,也可能向南运动,故C错误;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可能静止也可能先北运动,也可能向南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4.【答案】D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2~4s内,乙的路程不变,乙处于静止状态,A不符合题意;
B.0~2s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在s-t图像中,相交的点是路程相同,4s时甲、乙两物体的路程相等,C不符合题意;
D.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s-t图像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路程不变,表示静止;相交的线表示路程相同;根据,可以计算速度。
15.【答案】(1)4min7.5s;30
(2)1;3.29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如图1,分钟指针超过4,表示4min,未过半格,秒钟读取30内数据,为7.5s,则机械停表的读数是4min7.5s ;根据时间的单位换算,2min10s=130s;
(2)根据图2,刻度尺1个大格是1cm,分为10份,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长度为5.29cm-2.00cm=3.29cm。
【分析】(1)根据秒表的分钟指针判断秒钟指针范围;根据分钟指针位置和秒钟位置, 测量时间;
(2)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16.【答案】静止;运动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加油机在空中给飞行的战斗机加油时,相当于加油机,战斗机没有位置变化,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
17.【答案】船;太阳(地平线)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作者从不同参照物的角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从古诗句中体会作者的意思所在.:“两岸青山相对出”描述的是青山是运动的,参照物选择的是行驶的船,青山和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孤帆一片日边来”描述的是船是运动的,参照物选择的是青山或江岸,船和青山或江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分析】参照物的选择和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需要对物体运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
18.【答案】4;40;静止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由s-t图像可知,乙与丙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时间 时,乙移动的距离 ,根据 得 ,当时间 时,根据 得 ,由v-t图像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 ,所以甲和乙速度是相同的,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是静止的。
【分析】根据公式,可求出速度大小;根据公式s=vt,可求出路程;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19.【答案】变速;25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乙在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不同,是变速直线运动;乙车0~30s的平均速度为。
【分析】根据相同时间路程的大小,判断速度的变化;根据,计算速度。
20.【答案】(1)秒表
(2);小
(3)40.0;25
(4)小
(5)小于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时,
(1)实验时,需要利用刻度尺测量路程,利用秒表测量时间;
(2)计算速度利用路程和时间,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是,斜面坡度较小,下滑时速度慢,方便计时;
(3)根据小车通过AB段的时间和路程s=80.cm-40.0cm=40.0cm,计算平均速度;
(4)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所测量的时间偏大,计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5)由于小车在斜面上加速运动,上半程速度慢,下半程速度更快,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分析】(1)测量速度时,需要秒表测量时间;
(2)测量速度的原理是,斜面坡度越小,便于测量时间;
(3)根据小车对应的刻度尺的位置,测量路程;根据,计算速度;
(4)记录时间过大时,测量的速度偏小;
(5)斜面上的小车下滑时,加速运动,上半程的速度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21.【答案】(1)解:如图所示,标志牌中“”的含义是此路段的最大限速是;;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武夷山至少需要的时间:;答:此路段的最大限速是;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武夷山至少需要;
(2)解:速度计指示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通过的路程。
答:若汽车以速度计指示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通过的路程是。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交通标志牌的圆中,100表示此路段的最大限速是100km/h;
【分析】(1)交通标志牌的圆中的数字最大限速;根据,计算时间多少;
(2)根据s=vt,计算路程大小。
22.【答案】(1)解:由列车运行时刻表可知,由连云港驶往北京的路程为;
运行的时间为:::;
列车由连云港驶往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列车由连云港驶往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2)解:列车完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
行驶途中列车以的速度通过某座大桥,列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时间。
答:列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计算速度;
(2)列车通过桥的路程,是车长和桥长之和;根据,计算时间大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