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核心归纳
1.兴起:
(1)背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政治混乱,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 领域的革新运动。
(2)标志:1915年, 在上海创办《 》,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3)代表: 、 、 、 等。
(4)口号: 与 (“德先生”与“赛先生”)。
(5)阵地:《 》和 。
2.内容:
思想 革命 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鲁迅的《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提倡民主与科学 由陈独秀首先提出
文学 革命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 (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文学
3.意义:动摇了 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 的潮流。
4.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基础训练
1.“皇帝倒了,民国创建了,共和实现了,但民主、自由、博爱、独立等一切具有外部因素的新鲜主张,好像都与中国主体人群无缘。中国没有从国体变更这样大的历史调整中重建秩序,更没有构建出中国人可以普遍接受的信仰,中国人精神困惑更加严重。”为解决“精神困惑”,中国人掀起了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下图中几位人物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 ( )
A.中国同盟会会员 B.新文化运动主将
C.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 D.中国共产党党员
3.1918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小说指出隐藏在封建主义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对准了 ( )
A.封建传统道德 B.封建官僚制度
C.资产阶级软弱性 D.农民阶级落后性
4.胡适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宣扬的主要思想是 ( )
A.维新变法 B.尊孔复古
C.民主科学 D.民主共和
5.如图是胡适先生的《文学改良刍议》手稿,后发表在1917年1月的《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这篇文章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等,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 )
A.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倡导文学革命
D.宣传马克思主义
6.从1915年开始,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新文化运动 ( )
A.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B.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D.为维新变法兴起创造了条件
7.日本学者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
走的道路是 (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李大钊《青春》(发表于1916年的
《新青年》杂志)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大钊心目中的“新青年”形象是怎样的。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核心归纳
1.兴起:
(1)背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政治混乱,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3)代表: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4)口号: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
(5)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2.内容:
思想 革命 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鲁迅的《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提倡民主与科学 由陈独秀首先提出
文学 革命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白话文 (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文学
3.意义: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4.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易错字】李大钊、赛先生、《文学改良刍议》
基础训练
1.“皇帝倒了,民国创建了,共和实现了,但民主、自由、博爱、独立等一切具有外部因素的新鲜主张,好像都与中国主体人群无缘。中国没有从国体变更这样大的历史调整中重建秩序,更没有构建出中国人可以普遍接受的信仰,中国人精神困惑更加严重。”为解决“精神困惑”,中国人掀起了 (D)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解析】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形式上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但是革命果实却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认为这是由于国人仍然受千百年来封建思想的毒害,因此为了进行思想启蒙,他们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2.下图中几位人物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 (B)
A.中国同盟会会员 B.新文化运动主将
C.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 D.中国共产党党员
【解析】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3.1918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小说指出隐藏在封建主义后面的全是“吃人”二字,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把批判的矛头对准了 (A)
A.封建传统道德 B.封建官僚制度
C.资产阶级软弱性 D.农民阶级落后性
【解析】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发表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吃人的封建旧道德。
4.胡适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宣扬的主要思想是 (C)
A.维新变法 B.尊孔复古
C.民主科学 D.民主共和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5.如图是胡适先生的《文学改良刍议》手稿,后发表在1917年1月的《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这篇文章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等,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C)
A.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倡导文学革命
D.宣传马克思主义
【解析】题干中“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反映出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6.从1915年开始,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新文化运动 (C)
A.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B.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D.为维新变法兴起创造了条件
【解析】题干中“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反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因而毛泽东有这样的评价。
7.日本学者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应该走的道路是 (D)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解析】题干中“首先变革人心”是思想方面的改变;“然后改变政令”属于政治制度的改变;“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是创办近代企业。所以按照材料“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按照这个顺序做……可以顺利达到目的”的观点,中国近代化应该走的道路是: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李大钊《青春》(发表于1916年的
《新青年》杂志)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大钊心目中的“新青年”形象是怎样的。
答: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具有世界意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答: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我”“家庭”“国家”“民族”“人类”“地球”“宇宙”等词可知,李大钊心目中的“新青年”形象是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是具有世界意识的青年。第(2)题,材料二中“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反映出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