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素质评价(三)(第三单元)
(6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杰出人物往往能推动历史的发展,如图梳理了某位历史人物的重要活动,他是(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孙中山 D.袁世凯
2.(2022·自贡中考)某校历史社团组织成员参观“吴玉章故居陈列馆”,该馆由“立志救国救民、投身辛亥革命、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归国抗战等”部分组成。社员能在“投身辛亥革命”部分中看到 ( )
A.拥护维新变法 B.参加同盟会
C.加入中国共产党 D.维护国共合作
3.孙中山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此历史事件指的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广西起义
4.(2022·武汉汉阳期末)诗词是历史的一部分,学习诗词,也是学习中国的历史。“君权代代神授,万岁震云天。漫道强弓铁马,不过江山易主,大都设幽燕。……武昌炮啸,惊破太后梦难眠。铁桶金汤如许,神勇八旗安在,帝脉一丝悬。华夏共和国,民主万年传。”这首诗反映的是 ( )
A.武昌起义 B.中共一大 C.北伐战争 D.中共二大
5.(2022·武汉期末)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以下图片可以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
6.上海的报纸无不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这里的“革命”指的是 (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7.辛亥革命前,“进化”“民权”“自由”“平等”等词语,虽然为大多数爱国者、革命家所反复宣扬,但并没有得到晚清社会的普遍认同。辛亥革命后,“进化”“科学”“革命”“民主”等词语不仅广为流传,而且深入人心。这表明辛亥革命 ( )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B.扩大了人民的政治权
C.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 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
8.某学生阅读了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一组数据,他提出了四个观点,说法准确的是 ( )
农户 减少1 500多万户
耕地 减少26 000多万亩
荒地 增加49 000多万亩
军费 增加5 000多万元
A.民不聊生的最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频发
B.中国军队的近代化程度提高
C.袁世凯去世,军阀混战的局面结束
D.生产萎缩和人口减少与军阀混战有关
9.(2022·武汉武昌期末)在武汉有家博物馆,其基本陈列分为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等五个板块。这家博物馆最有可能是 ( )
A.辛亥革命博物馆 B.江汉关博物馆
C.中山舰博物馆 D.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
10.(2022·昆明中考)下图反映的是 (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北洋政府的统治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D.护国战争的爆发
11.有学者认为1912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其本质意义在于 ( )
A.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肯定了民主共和制度
C.人民获得了广泛的政治权利
D.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家
12.下表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简表,由表中信息可得出 ( )
派系 代表人物 靠山 控制范围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安徽、浙江、福建、山东等
直系 冯国璋、曹锟 美国 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盘踞东北
A.军阀的靠山均为日本人 B.军阀依附于帝国主义
C.军阀力量超过帝国主义 D.列强在中国利益互补
13.1915年,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袁世凯被迫下台,不久在绝望中死去。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废帝溥仪复辟帝制,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就草草收场。材料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
A.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使人民受到民主科学洗礼
14.小明同学制作了以下表格,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学习主题是 ( )
时间 史实
1912年2月12日 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年2月13日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5日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4月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A.武昌起义过程
B.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D.中华民国的建立过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题10分,第16题12分,第17题10分,共32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1)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2)材料二中,孙中山救国方法和目的是什么 (4分)
(3)依据材料和所学内容回答,为了“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早年做了哪些努力 (任意两点得4分)
16.学习历史,重在把握史实的要义,要善于以历史事件为原点,从过去、当下与未来的三个时间维度去考察史实。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从这三个视角完成对辛亥革命的探究学习。(12分)
材料一 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结合年代尺,回顾辛亥革命之前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历程,通过与之前救国探索的比较,试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进步性。(2分)
材料二 “辫子没了”
(2)观察当时的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2分)
材料三 毛泽东曾说共产党人是继承孙中山先生的事业,如果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的话,那么它的起点就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
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形成北洋军阀混战格局,政治分崩离析。辛亥革命前的民族危机,辛亥革命后的军阀混战,中国依然在黑暗中苦苦探索。
(3)根据材料三、四的观点,试从未来视角分析辛亥革命的深远影响及局限性。(4分)
(4)通过以上探究历程,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4分)
17.(2023·武汉四调)[激荡的革命](10分)
材料一
作者 观点 出处
习近平 (辛亥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陈旭麓 辛亥革命以暴力推倒帝制,代之以民国。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吴玉章 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先生的解职和袁世凯的登台而结束,实际上是失败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没有改变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二
材料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辛亥革命”为主题,完成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字数100字以上)单元素质评价(三)(第三单元)
(6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杰出人物往往能推动历史的发展,如图梳理了某位历史人物的重要活动,他是(C)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孙中山 D.袁世凯
【解析】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组建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1912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2022·自贡中考)某校历史社团组织成员参观“吴玉章故居陈列馆”,该馆由“立志救国救民、投身辛亥革命、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归国抗战等”部分组成。社员能在“投身辛亥革命”部分中看到 (B)
A.拥护维新变法 B.参加同盟会
C.加入中国共产党 D.维护国共合作
【解析】根据题干中“投身辛亥革命”这一信息可知,社员能看到的是参加同盟会。同盟会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爆发前建立的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A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C和D与题干无关。
3.孙中山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此历史事件指的是(C)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广西起义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出自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1911年,黄兴提前发动广州起义,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名烈士遗骸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4.(2022·武汉汉阳期末)诗词是历史的一部分,学习诗词,也是学习中国的历史。“君权代代神授,万岁震云天。漫道强弓铁马,不过江山易主,大都设幽燕。……武昌炮啸,惊破太后梦难眠。铁桶金汤如许,神勇八旗安在,帝脉一丝悬。华夏共和国,民主万年传。”这首诗反映的是 (A)
A.武昌起义 B.中共一大 C.北伐战争 D.中共二大
【解析】根据题干中“武昌炮啸”“八旗”“帝脉一丝悬”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武昌起义爆发。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促进民主共和奠定了基础。B、C、D与题干信息无关。
5.(2022·武汉期末)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以下图片可以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C)
【解析】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6.上海的报纸无不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这里的“革命”指的是 (D)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洋务运动属于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7.辛亥革命前,“进化”“民权”“自由”“平等”等词语,虽然为大多数爱国者、革命家所反复宣扬,但并没有得到晚清社会的普遍认同。辛亥革命后,“进化”“科学”“革命”“民主”等词语不仅广为流传,而且深入人心。这表明辛亥革命 (C)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B.扩大了人民的政治权
C.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 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
【解析】材料说明“进化”“民权”“自由”“平等”等思想从没有被普遍认同到广为流传,而且深入人心,可以看出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
8.某学生阅读了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一组数据,他提出了四个观点,说法准确的是 (D)
农户 减少1 500多万户
耕地 减少26 000多万亩
荒地 增加49 000多万亩
军费 增加5 000多万元
A.民不聊生的最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频发
B.中国军队的近代化程度提高
C.袁世凯去世,军阀混战的局面结束
D.生产萎缩和人口减少与军阀混战有关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农户和耕地减少、荒地和军费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阀混战,导致一切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陷入巨大的动荡与混乱之中,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所以当时的生产萎缩、人口减少与军阀混战有关。
9.(2022·武汉武昌期末)在武汉有家博物馆,其基本陈列分为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等五个板块。这家博物馆最有可能是 (A)
A.辛亥革命博物馆 B.江汉关博物馆
C.中山舰博物馆 D.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
【解析】根据题干中“武昌首义”和“创建共和”等关键信息可知,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A符合题意。江汉关博物馆是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与武汉近现代历史相关的各类文物、文献及实物的博物馆,中山舰博物馆以陈列中山舰为主题的抗日战争时期文物和资料为主,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以陈列洋务运动中张之洞与武汉的发展相关的藏品为主,排除B、C、D。
10.(2022·昆明中考)下图反映的是 (A)
A.中华民国的建立 B.北洋政府的统治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D.护国战争的爆发
【解析】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912年1月1日”和“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可知,题干反映的信息是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立。B、C、D与时间和题意不符。
11.有学者认为1912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其本质意义在于 (B)
A.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肯定了民主共和制度
C.人民获得了广泛的政治权利
D.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家
【解析】材料信息不能说明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故A错误;据材料“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可知,其本质意义在于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12.下表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简表,由表中信息可得出 (B)
派系 代表人物 靠山 控制范围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安徽、浙江、福建、山东等
直系 冯国璋、曹锟 美国 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盘踞东北
A.军阀的靠山均为日本人 B.军阀依附于帝国主义
C.军阀力量超过帝国主义 D.列强在中国利益互补
【解析】本题考查北洋军阀的统治。根据题干中的“靠山”可知,北洋军阀依附于帝国主义。直系军阀靠山是美国,排除A;C和D说法错误,排除。
13.1915年,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袁世凯被迫下台,不久在绝望中死去。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废帝溥仪复辟帝制,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就草草收场。材料意在说明辛亥革命(C)
A.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使人民受到民主科学洗礼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彻底推翻封建制度,但是它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4.小明同学制作了以下表格,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学习主题是 (C)
时间 史实
1912年2月12日 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
1912年2月13日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5日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4月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A.武昌起义过程
B.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D.中华民国的建立过程
【解析】据小明同学制作的表格“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可知,他研究的学习主题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题10分,第16题12分,第17题10分,共32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1)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目的是变法以自强。(或变法图强、变法以达到富国强兵等,意思相近即可)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2)材料二中,孙中山救国方法和目的是什么 (4分)
答:方法:革命;目的: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共和政府。
(3)依据材料和所学内容回答,为了“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早年做了哪些努力 (任意两点得4分)
答:1894年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1907年组织发动广西起义,1905年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等。(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历史贡献。第(1)题,依据材料一“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可知,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变法以自强。第(2)题,依据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可知孙中山的救国方法是革命;依据材料“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可知孙中山救国的目的是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共和政府。第(3)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为了“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做的努力有1894年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1907年组织发动广西起义,1905年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等。
16.学习历史,重在把握史实的要义,要善于以历史事件为原点,从过去、当下与未来的三个时间维度去考察史实。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从这三个视角完成对辛亥革命的探究学习。(12分)
【过去视角】
材料一 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1)结合年代尺,回顾辛亥革命之前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历程,通过与之前救国探索的比较,试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进步性。(2分)
答:提出三民主义,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结束帝制,创立民国,在探索救国道路上迈出实质性的重要一步。(答出两方面即可)
【当下视角】
材料二 “辫子没了”
(2)观察当时的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2分)
答:促进了社会习俗的改变和思想解放。
【未来视角】
材料三 毛泽东曾说共产党人是继承孙中山先生的事业,如果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的话,那么它的起点就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
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形成北洋军阀混战格局,政治分崩离析。辛亥革命前的民族危机,辛亥革命后的军阀混战,中国依然在黑暗中苦苦探索。
(3)根据材料三、四的观点,试从未来视角分析辛亥革命的深远影响及局限性。(4分)
答:深远影响: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开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通过以上探究历程,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4分)
答: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但依然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停探索救国救民之路。辛亥革命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率先提出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的主张,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在近代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据此回答问题即可。
17.(2023·武汉四调)[激荡的革命](10分)
材料一
作者 观点 出处
习近平 (辛亥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陈旭麓 辛亥革命以暴力推倒帝制,代之以民国。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吴玉章 辛亥革命以孙中山先生的解职和袁世凯的登台而结束,实际上是失败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没有改变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二
材料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辛亥革命”为主题,完成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字数100字以上)
答:示例一:
题目:思想解放与辛亥革命
我认为,思想解放是辛亥革命爆发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益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革命党人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为辛亥革命做了思想总动员;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综上所述,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
示例二:
题目:革命实践与辛亥革命
我认为革命实践为辛亥革命的爆发积累了经验。《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益高涨,萍浏醴起义、安庆绍兴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先后爆发。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革命党人从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革命实践为辛亥革命的爆发积累了经验。
示例三:
题目:辛亥革命的影响
我认为辛亥革命的影响是巨大的。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2月,清宣统帝下诏退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人们剪辫子、易服饰、改礼仪,思想也逐渐解放。综上所述,我认为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影响巨大。
【解析】本题提供的三则材料从背景、过程、影响以及重要人物对此的评价方面,全面呈现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有史实,有观点,可从背景、过程、影响等角度论述辛亥革命,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