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9 08:05:34

文档简介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核心归纳
1.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1)时间: 年7月7日。
(2)经过: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后,炮轰我军防地挑起战争。
(3)结果: 、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4)影响:标志着中国 的开始。
2.第二次国共合作:
(1)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2)军事合作: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3)政治合作: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 正式建立, 的局面开始形成。
3.淞沪会战:
(1)时间:1937年8月13日到1937年11月12日。
(2)战役: 率全营守卫宝山;谢晋元率部坚守四行仓库。
(3)结果: 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4)影响: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4.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 。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人以上。
基础训练
1.“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这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表的通电(部分)。此通电发表的历史背景是日本( )
A.发动九一八事变
B.占领东北
C.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D.发动卢沟桥事变
2.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
A.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
B.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
C.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序幕
D.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3.“昨日(1937年8月10日)报载,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上海汇山码头为我军占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 (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北平保卫战
4.日本的教科书中写道:“我们在南京执行任务时,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阻拦,我们出于防卫,杀了很多中国人。”该言论 ( )
A.剖析了南京大屠杀的起因
B.说明国民政府腐败无能
C.分析了南京沦陷的原因
D.说明日本试图掩盖侵华罪行
5.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再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主题是 (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国家分裂,民族交融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囯守军奋起抵抗。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二 “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三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
(2)材料二、三体现了国共两党有着怎样的共同主张
材料四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3)结合材料四,“上海一隅之抵抗”指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对抗战初期的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用史实说明中国军民是如何进行抗战的。
材料五 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
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4)你认为国家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什么意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核心归纳
1.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经过: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后,炮轰我军防地挑起战争。
(3)结果: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4)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第二次国共合作:
(1)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2)军事合作: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3)政治合作: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3.淞沪会战:
(1)时间:1937年8月13日到1937年11月12日。
(2)战役: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谢晋元率部坚守四行仓库。
(3)结果: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4)影响: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4.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易错字】卢沟桥事变、赵登禹、佟麟阁、淞沪会战
基础训练
1.“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这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表的通电(部分)。此通电发表的历史背景是日本(D)
A.发动九一八事变
B.占领东北
C.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
D.发动卢沟桥事变
【解析】题干“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与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有关。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底,平津相继失陷。
2.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B)
A.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
B.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
C.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序幕
D.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B正确。
3.“昨日(1937年8月10日)报载,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上海汇山码头为我军占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 (A)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北平保卫战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37年8月”“上海”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8月,日军一名军官带兵强行闯过上海虹桥机场警戒线,被中国守军击毙,日本以此为借口,在上海挑起事端。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4.日本的教科书中写道:“我们在南京执行任务时,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阻拦,我们出于防卫,杀了很多中国人。”该言论 (D)
A.剖析了南京大屠杀的起因
B.说明国民政府腐败无能
C.分析了南京沦陷的原因
D.说明日本试图掩盖侵华罪行
【解析】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故题干日本教科书的内容与史实不符,反映出日本试图掩盖侵华罪行。
5.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再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主题是 (C)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国家分裂,民族交融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解析】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主要涉及反抗外来侵略,张謇的“实业救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救国救民,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则主要涉及反抗外来侵略,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由此可知,这个时代的主题是近代的百年屈辱,民族抗争,C符合题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与“民族团结”不符,排除A;“实业救国”与“民族交融”不符,排除B;“曲折前进,民族复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主题,排除D。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囯守军奋起抵抗。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答: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材料二 “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三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
(2)材料二、三体现了国共两党有着怎样的共同主张
答:共同主张:抗击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
材料四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3)结合材料四,“上海一隅之抵抗”指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对抗战初期的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用史实说明中国军民是如何进行抗战的。
答:淞沪会战。影响: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史实:在淞沪会战中,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等。
材料五 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
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4)你认为国家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什么意义
答: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坚决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第(2)题,由材料可知,国共两党都主张抗击日本侵略,纷纷表明了抗战立场。第(3)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一隅之抵抗”指的是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在淞沪会战中,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等。第(4)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坚决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