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表格式 共四节课)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表格式 共四节课)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8 20: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知道我国五种地形的分布比例。
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知道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理解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和交通等的影响。
【教学重点】
我国地势的特征,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教学用具】
我国地势剖面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今天学习我国自然环境,先学一下地势和地形的特征。 2、看中国地形图,完成25页活动内容。 板书: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总结:我国地形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讲述:我国地形类型齐全,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狭小。有利于发展旅游,开矿等,不利于发展交通,农业。 读24页图,体会我国山区对于发展经济的影响。 (转承)观察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势有什么特征。 板书: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读27页课本内容,总结每个阶梯上主要的地形和海拔高度的不同。 根据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地势对于航运,水电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加强的东西的交通,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图片,找家乡,说家乡。 根据图表完成画图,同组相互帮助,讨论我国地形和构成,说明其优点和缺点。 观察地形剖面图,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 找出各个阶梯的分界线:一、二阶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分析讨论,第一阶梯号称世界屋脊,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为主。第二阶梯海拔1000米-2000米之间,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
【作业设计】
描画地形剖面图
第二节 气候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了解我国温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学习过程:
南北气温的差异
读图认识我国冬、夏南北气温分布的特点。(零度等温线的走向:秦岭—淮河—线;观察我国最南、最北端气温极端数值。结论: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观察7月份等温线分布状况:青藏高原气候最低、我国南、北端气温极端数值。结论:夏季我国南北温差较小。)
读图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温度带的划分自南向北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外加高原气候区。)
活动一:
东西干湿的差异
读图认识我国等降水量线的颁布情况,800、400、200毫米。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一个地区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干湿区:我国干湿区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湿润区(800毫米以上)、半湿润区(400—800毫米)、半干旱区(200—400毫米)、干旱区(200毫米以下)。
活动二:
季风气候显著
读图认识我国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季风的影响不仅带来有利的一面,夏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我国的雨季;也带来不利的一面,冬季风带来寒冷干燥的气流,是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
了解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大兴安岭—阴山—巴颜克拉山—冈底斯山)
季风:由于季节的不同,吹相反方向的风,来源:冬季风来自俄罗斯境内的西伯利亚和蒙古国中部一带;夏季风来处太平洋和印度洋。
活动三:
气候复杂多样
读图了解我国不同的气候类型。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分为“三大类五小类”(东部: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了解不同的气候区,水、热变化状况(降水柱状图、气温变化曲线图等)
活动四。
课堂练习(选择题)
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除纬度位置外,还有另一个影响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 C、冬季风 D、夏季风
被称为我国“火州”的地方是( )
A、武汉 B、重庆 C、南京 D、吐鲁番
我国7月份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
A、漠河 B、乌鲁木齐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夏季,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相差不大的原因是( )
A、北方受夏季风影响大 B、北方白昼时间长 C、北方降水少,日照多
D、北方地势高,日照长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 )
A、偏北风 B、偏东风 C、夏季风 D、冬季风
7、我国既受东南季风影响又受西南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西南地区
8、正常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出现在( )
A、4、5月份 B、5、6月份 C、7、8月份 D、8、9月份
第三节 河流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概况。
了解长江的发源地,入海,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
理解长江各段的特征。
理解长江黄金水道的含义。
掌握治理长江的措施和长江水能集中的地区。
【教学重点】
长江概况和开发治理
【教学用具】
长江水系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播放长江之歌,引入对长江的学习 2、读我国主要河流比较表,分析为什么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板书:一、我国第一大河 读长江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讲述: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的格拉丹东锋,曲折东流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居世界第三。有7大支流,最长的是汉江。 总结:长江的概况是本节一个重点内容,要从图上落实巩固,认真画图、填图,仔细掌握。 长江的中下游航运价值极大,被称为黄金水道 板书:二、黄金水道 读图找出长江沿岸的主要港口,注意干流和支流的方向变化。 讲述:长江航运价值极大,市场广阔,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转承)回忆98特大洪涝灾害,学习长江的开发的治理。 板书:三、开发和治理 找出长江水能集中的地区和主要的水电站。 讲述:长江是我国水能最丰富的河流,开发的程度很低,仅占20%。 治理长江的关键是防火,读课本找出治理长江的措施,分析产生洪涝灾害和自然和认为原因。 总结:长江洪涝灾害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认为原因,正在建设的三峡就是以防洪为首要目标的。 对比其他河流,得出:长江的长度、流域面积和流量都居我国第一,因此是第一大河。 在图中找出长江的发源地,入海口,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的支流,派几个同学上黑板给其他同学指出。 读课本,找特征,上游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中游:蜿蜒曲折。下游: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找出主要港口是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 读课本找出,水能集中于上游河段。主要是源头至宜宾和长江三峡。主要水电站有葛洲坝和三峡。 上游:培育防护林,中游:裁弯取直。下游:陪修加固大堤,修建蓄洪区。
【作业设计】
描画长江水系图,填注发源地,入海,上中下游划分点,主要支流、河湖、主要地形区和水电站。
黄河
【教学目标】
了解黄河的发源地,入海,上中下游的划分。
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掌握黄河的开发和治理的措施
【教学重点】
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
【教学用具】
黄河水系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新课引入:上一节学习了长江的基本情况,今天学习另外一条著名的河流——黄河。 2、展示黄河水系图,组织学生活动 讲述: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呈一个巨大“几”子,蜿蜒于我国北方大地。 (提问)为什么不称黄河第二大河,而是第二长河。 总结:黄河的概况是本节一个考点,要结合水系图在图上找出位置,记住名称。并且和长江做对比记忆。 读52页课本阅读材料,看说明了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活动,“地上河”主要出现在什么河段,泥沙主要来自什么河段。含沙量大的原因有几个。 讲述: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地区,自然原因是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人为原因是滥砍乱发造成植被破坏。 板书:一、我国第二长河 黄河概况 含沙量大的原因 (转承)我们应该怎样对黄河进行利用呢?下面学习治理和开发。 阅读51页第一自然段,找出在不同的河段进行什么措施治理黄河。重点记住治理黄河的关键和重点。 讲解: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而治理的重点就是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这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读黄河水电站分布图,找出龙羊峡和三门峡,小浪底水电站,分析其位置。 总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一条“害河”,它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水能。也带来了洪涝,凌汛和断流等灾害,我们要趋利避害,使它真正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分成3个小组,分别找出发源地和入海,主要支流和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各组派代表去黑板上指出。 对照上一节的主要河流表,得出,黄河只是长度第二,流量较小,因此是第二长河。 两个材料都说明了黄河的含沙量大。 通过阅读四个水文站的含沙量,知道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地上河主要出现在下游河道。 阅读三副景观图,知道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既有自然方面也有人为方面。 对比长江的措施,阅读课本,分析得出上中游开展水土保持,控制水土流失。下游,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黄河上的水电站集中分布在一、二阶梯和二、三阶梯的交界处,这里落差到,水能资源丰富。
【作业设计】
描画黄河水系图,标出需要掌握的地理事物。
第四节 自然灾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4、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5、了解一些避灾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观看视频,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2、通过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资料,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情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难点: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三、教具准备:我国自然灾害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的收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播放自然灾害的新闻片断。 这些新闻片断报道的是哪一方面的内容?什么是自然灾害,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有哪些,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自然灾害 学生观看视频。 从常见的关于自然灾害的新闻报道,特别是家乡发生的自然灾害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标 导学 (展示)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和成因。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4、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5、了解一些避灾常识。 学生了解本节课要达成的目标 用具体的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自主 学习 1、提出问题:什么是自然灾害?必须同时满足哪两个条件?
2、要求学生完成P55活动题
(提示:自然灾害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自然异变;二是产生灾情。) 1、学生看书回答,找到自然灾害的内涵,满足自然灾害的两个条件。 2、学生完成P55页活动题,并回答。 培养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
过渡语 自然灾害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合作 探究 1、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形成和危害)
2、(P58活动)读图分析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并分析这些集中分布区的成因。
3、“祸不单行”说说台风、洪水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什么自然灾害? 小组合作,读图分析讨论,合作学习,完成填表: 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
泥石流形成危害主要分布成因
培养读图分析、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
展示 老师点评 学生代表发言,互相纠错,完成填表 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拓展思维 1、试说说台风和寒潮等气象灾害有利的方面。 2、除了以上,还有哪些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答出给小组加分) 学生讨论回答 开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自主 学习 据同学们合作研究的结果,结合课本P56—57三段课文,以及P57“阅读材料”请同学们总结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重点)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代表回答
我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种类多、分布广、频次高(发生频繁)、受灾严重 培养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
过渡语 从以上所了解的我常见的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分布,我们已经总结出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四个特点,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受灾严重,(强调)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针对这一国情特征,我们要十分重视防灾减灾工作。
自主 学习 读课本P58-59了解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根据课本四个图文资料,说出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各个环节 从四幅图总结出防灾减灾的环节。 培养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
过渡语 我们中学生也要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了解适当的避灾方法,掌握基本的自救常识。
实际运用 1、完成课本P60“活动”:了解避灾常识。2、播放避灾自救视频。
3、交流发言避灾方法 学生阅读P60关于避灾方法的图文资料,观看避灾自救视频,交流发言避灾方法。 回归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分布广,并且受灾严重。了解自然灾害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有效防灾减灾。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那我们自身也要提高灾害自救能力。
课堂检测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