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设计
课堂导入
问题探究
了解志愿青年支援边疆的动人事迹,激发爱国之情。
拓展延伸
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团结、祥和与欢乐,体会作者的情感。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感受各民族亲如一家的热烈感情。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探究一
想象画面,描绘场景。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夯实基础:学习生字和词语
探究词句:有新鲜感的词句
描述画面:说说课文描绘的场景
总结特点:感受学校的特别之处
结合点: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探究二
感受学校的特别之处。
结合点: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结合点:感受祖国同胞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深情厚谊。
课堂导入
你听过这首歌吗?你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我感受到56个民族亲如一家的亲切与热烈,感受到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大青树下的小学》
问题探究一:想象画面,描绘场景
朗读课文第1至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圈画描写画面的关键词句。
根据关键词句,思考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并概括描绘了哪几个场景。
全班交流。
探究方法
问题探究一:想象画面,描绘场景
朗读第1自然段,你圈画了哪些描写画面的关键词句?读着这些句子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你觉得路上的风景怎么样?如果你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
交流展示
山坡高高低低的、草木葱茏。
坪坝平整、空旷。
小路上开满鲜花。
风景优美。
置身其中,我会觉得开心快乐、心旷神怡……
问题探究一:想象画面,描绘场景
朗读第1自然段,你圈画了哪些描写画面的关键词句?读着这些句子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你感受到了学生们怎样的心情?
交流展示
各个民族的学生一起快乐地学习、玩耍。
开心、快乐……
五彩缤纷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异常美丽。
问题探究一:想象画面,描绘场景
朗读第1自然段,你圈画了哪些描写画面的关键词句?读着这些句子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你能用“向……向……向……”的句式说说自己到了学校后会做什么吗?
交流展示
早上来到学校,我向高大的梧桐树打招呼,向保安叔叔问好,向值周的老师敬礼。
快乐地跟小鸟打招呼。
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
举起右手向国旗敬礼。
问题探究一:想象画面,描绘场景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1自然段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并概括出第1自然段描绘了哪几个场景。
从山坡、坪坝、小路上走来了许多来自不同民族的小学生。
上学的路上
交流展示
大家穿戴不同,都成了好朋友。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
来到学校时
问题探究一:想象画面,描绘场景
写窗外安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同学们朗读的声音好听、学习认真。
交流展示
朗读第2至3段,你圈画了哪些描写画面的关键词句?读着这些句子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
树枝不摇,鸟儿不叫。
蝴蝶停在花朵上。
还跑来了两只猴子。
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氛围呢?
安静
问题探究一:想象画面,描绘场景
交流展示
朗读第2至3段,你圈画了哪些描写画面的关键词句?读着这些句子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松鼠看到兴奋处,在枝头跳来跳去,好像在为摔跤的同学加油。
小鸟叽叽喳喳地歌唱。
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氛围呢?
这里写小鸟、松鼠等小动物来看热闹,是为了表现下课后同学们玩耍的热闹景象。
欢乐
问题探究一:想象画面,描绘场景
下课了,小学生们在大青树下跳舞、玩耍,许多小动物也赶来看热闹。
下课后
上课了,大家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认真朗读课文。窗外十分安静,两只小猴子在窗外好奇地听着。
上课时
交流展示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2、3自然段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并概括出描绘了哪几个场景。
问题探究一:想象画面,描绘场景
在这篇课文里,我们看到边疆小学的同学认真上课的场景,课间活动时欢乐的场景……你是不是也想到了自己在学校活动的场景呢?仿照课文内容,描述下你的学校生活场景吧!
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会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
教室里
操场上
花坛边
图书室里
教学楼前
大树下
地点:
时间:
上课的时候
放学了
实践活动
问题探究一:想象画面,描绘场景
小练笔
下课了,操场上热闹极了。操场上,“丢沙包”的同学玩得最起劲儿!两头丢沙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起猛攻。中间躲沙
包的同学,眼睛紧紧盯着沙包飞来的方向,左躲右闪,蹦来跳去。沙包飞来了,只见一个同学轻巧地一抬腿,沙包“嗖”地从这个同学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像变戏法似的从背后飞来,他猛一转身,来了个海底捞月,一手抓住了沙包。躲包的同学胜利了,他们蹦啊,跳啊,心里多么欢畅。
在这篇课文里,我们看到边疆小学的同学认真上课的场景,课间活动时欢乐的场景……你是不是也想到了自己在学校活动的场景呢?仿照课文内容,描述下你的学校生活场景吧!
实践活动
问题探究二:感受学校的特别之处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结合关键句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点,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
全班交流。
探究方法
问题探究二:感受学校的特别之处
结合关键句,说说这所学校的特点。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
交流展示
环境很美
生气蓬勃
独特的边疆美景
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
问题探究二:感受学校的特别之处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
结合关键句,说说这所学校的特点。
交流展示
团结、友爱
不分彼此
这是一所团结的小学。
问题探究二:感受学校的特别之处
这是一所祥和的小学。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结合关键句,说说这所学校的特点。
交流展示
安静、祥和
愉快、开心
这是一所充满欢乐的小学。
问题探究二:感受学校的特别之处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
活动小结
美丽
团结
祥和
欢乐
体现了作者对这所小学深深的热爱。
拓展延伸
在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个民族的学生们一起学习、游戏,充满了团结与友爱。同样,在祖国的大地上,各民族团结互助,更有许多人离开家乡,向自己的同胞伸出援手,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观看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正如周总理所说“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就是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选择了建设祖国的道路,为祖国边疆的进步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心血。他们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鼓舞着各民族团结互助,一起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课堂小结
大青树下的小学
来到学校时
上学的路上
下课后
上课时
美丽的
团结的
祥和的
欢乐的
布置作业
你的学校有什么特别之处?试着写一写吧!
再见(共23张PPT)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教学设计
布置作业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堂导入
整体感知
分析汉字结构,学写生字,感受汉字的优美。
问题探究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探究有新鲜感的词句,了解民族知识。
借助视频,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享民族知识。
书写指导
课堂小结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感受汉字魅力。
夯实基础:学习生字和词语
探究词句:有新鲜感的词句
描述画面:说说课文描绘的场景
总结特点:感受学校的特别之处
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结合点: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促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结合点:了解少数民族知识,促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课堂导入
观看视频,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民族?
课堂导入
土族
蒙古族
朝鲜族
藏族
畲族
独龙族
怒族
维吾尔族
《大青树下的小学》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团结互助,相互交融,一起成长,让我们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整体感知
认真听读课文,把自己读不准的字标注出来。
听读任务
整体感知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
bà
坪坝
hàn汉族
dǎi
傣族
yàn
鲜艳
pō
景颇族
áng
德昂族
bàn
打扮
yáng飘扬
dú朗读
shuāi jiāo
摔 跤
fèng
凤尾竹
jié
洁白
随文识字
整体感知
汉
艳
扬
扮
读
摔
跤
凤
洁
坝
bà hàn yàn bàn yáng dú shuāi jiāo fèng jié
可以通过组词来识记:
坝( )
( )
艳( )
洁( )
利用形近字来识记:
汉( )( )
汗( )( )
凤( )( )
风( )( )
凤尾竹
汉字
汉族
出汗
汗水
凤凰
→表示平坦的场地。
洁白
坪坝
水坝
鲜艳
→表示拦截水的设施。
→指颜色鲜明而美丽。
→指纯净的白色,也指品行清白纯正。
微风
狂风
集中识字
摔:扌 + 率 → shuɑi( )
跤:足 + 交 → jiɑo ( )
整体感知
“扮、扬”都是“扌”,“扌”与动作有关。
扮( )( )
扬( )( )
扬手
飘扬
打扮
装扮
摔倒
摔跤
汉
艳
扬
扮
读
摔
跤
凤
洁
坝
bà hàn yàn bàn yáng dú shuāi jiāo fèng jié
集中识字
整体感知
跟着情境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再来一起读一读吧!
本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情境诵读
问题探究: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默读课文,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句子,可以是文中描写的事物,也可以是陌生的名词或者句式等。
同桌之间交流圈画的词句,说说为什么觉得有新鲜感。
全班交流。
探究方法
问题探究: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坪坝、铜钟”,我对这些描写边疆风貌时提到的景物很好奇。
方言中指平坦的场地,也用于地名。课文中指平坦的场地。
坪坝
指用金属铜制成的钟。
铜钟
交流展示
文中有哪些词语让你觉得有新鲜感?
问题探究: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绒球花、凤尾竹”,我对这些描写边疆风貌时提到的植物很好奇。
绒球花
绒球花呈大红色或粉红色,着生在半圆形的头状花序或总状花序上,远处望去如同红色的小灯。
凤尾竹
凤尾竹亦称“观音竹”,叶细纤柔,弯曲下垂,宛如凤尾,四季常青。
交流展示
文中有哪些词语让你觉得有新鲜感?
问题探究: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我对“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这几个民族名称比较陌生。
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
傣族
景颇族人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他们拥有自己的语言。
景颇族
交流展示
文中有哪些词语让你觉得有新鲜感?
问题探究: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拥有自己的语言,制造的铁器极负盛名。
阿昌族
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好饮茶,也善于种茶,因而被称为“古老的茶农”。
德昂族
交流展示
文中有哪些词语让你觉得有新鲜感?
我对“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这几个民族名称比较陌生。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问题探究: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来自各个民族、穿着各异的同学们,从四面八方赶往同一所小学,一起学习、嬉戏。
通过同学们一系列的表现写出了他们来到校园的情景。
交流展示
文中还出现了新鲜的句式,你找到了吗?
书写指导
观察一下,它们是什么结构的汉字?
书写指导
它们是什么结构的汉字?哪些字容易写错呢?怎么书写才美观呢?让我们动笔写一写吧。
绒
晨
球
汉
艳
服
静
扮
停
孔
雀
粗
装
晨
上边的日字头要写得短而扁。下边的“辰”,第一笔横要长,第二笔撇要舒展。
装
上边的“壮”要写得略扁,下边的“衣”横画不要太长,撇、捺要舒展。
雀
上下结构
上边部分的两点左低右高。
绒
晨
球
汉
艳
服
静
扮
停
孔
雀
粗
装
书写指导
它们是什么结构的汉字?哪些字容易写错呢?怎么书写才美观呢?让我们动笔写一写吧。
绒
服
右边部分的“戈”横短斜钩长,竖撇要穿插到左边提的下面,不要忘记最后一笔点。
右上横折钩的折要短一些,右下的捺要舒展。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绒
晨
球
汉
艳
服
静
扮
停
孔
雀
粗
装
书写指导
它们是什么结构的汉字?哪些字容易写错呢?怎么书写才美观呢?让我们动笔写一写吧。
左右结构,
左右同宽。
艳
静
孔
左边是“丰”,三横长短不一,第二横最短,起笔于横中线。
左下“月”第一笔撇改竖,右边“争”中间一横两端出头。
左边“子”横改提,“乚”竖段起笔高,在竖中线右侧。
课堂小结
有新鲜感的词句
大青树下的小学
陌生词语
陌生句式
陌生名词
陌生事物名称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
2.了解56个民族都包含哪些,搜集更多民族知识。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