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第2课时
一、课标要求
阅读描绘人类美好情感的文学作品。
二、教学目标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教学难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及技术应用 学生活动 及技术应用 设计 意图
课堂导入 结合歌曲《爱我中华》,引导学生感受56个民族是一家的浓烈情感。 教师播放歌曲: 你听过这首歌吗?你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欣赏歌曲,回答问题。 视频导入,对本课继续学习的内容进行铺垫,激发学习兴趣。
过渡:五十六个民族的人们在同一个舞台上,他们穿着各具特色的服装,一起舞蹈,一起歌唱着“爱我中华”。同样,在大青树下的小学里,也有这样的一群学生,他们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这节课,让我们跟着这些小学生看一看他们的校园生活吧!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一:想象画面,描绘场景。 教师点拨探究方法: (1)朗读课文第1至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圈画描写画面的关键词句。 (2)根据关键词句,思考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并概括描绘了哪几个场景。 全班交流时,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教师出示问题,开展小练笔的实践活动。 引导:在这篇课文里,我们看到边疆小学的同学认真上课的场景,课间活动时欢乐的场景……你是不是也想到了自己在学校活动的场景呢?仿照课文内容,描述下你的学校生活场景吧! 学生根据探究方法先进行思考,再在全班展开交流。 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以“交流圈画描写画面的具体语句”为切入口,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习课文中描绘的场景。学生通过文字的描写想象画面,体会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把理解词句与想象画面、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结合在一起,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概括总结:第1自然段写了学生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场景。第2、3自然段描绘了上课时和下课后的场景。
问题探究二:感受学校的特别之处。 教师点拨探究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2)结合关键句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点,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总结。 全班交流时,教师相机引导、点拨、总结。 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 这是一所团结的小学。 这是一所祥和的小学。 这是一所充满欢乐的小学。 学生根据探究方法先进行思考,再在全班展开交流。
概括总结:这所小学美丽、团结、祥和、充满欢乐,结合第4自然段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所小学深深的热爱。
拓展延伸 了解志愿青年支援边疆的动人事迹,激发爱国之情。 教师播放视频: 在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个民族的学生们一起学习、游戏,充满了团结与友爱。同样,在祖国的大地上,各民族团结互助,更有许多人离开家乡,向自己的同胞伸出援手,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观看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分享感受。 利用拓展资料,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了解志愿青年支援边疆的动人事迹,激发爱国之情。
六、课堂小结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时 上课时 下课后
美丽的、团结的、祥和的、欢乐的
七、布置作业
你的学校有什么特别之处?试着写一写吧!《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
第1课时
一、课标要求
阅读描绘人类美好情感的文学作品。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了解少数民族知识,促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及技术应用 学生活动 及技术应用 设计 意图
课堂导入 结合视频和图片,了解少数民族。 (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促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教师出示材料: 1.播放视频《民族亲 家园美》并提问:观看视频,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民族?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 学生回答问题。 预设:土族、蒙古族、朝鲜族、藏族、畲族、独龙族、怒族、维吾尔族等。 视频导入,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明确: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团结互助,相互交融,一起成长,让我们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过渡: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很多民族聚居在一起,他们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那里的一所学校,看看这所学校里的师生有着怎样的校园生活。
整体感知 1.听读任务。 教师播放音频并引导: 认真听读课文,把自己读不准的字标注出来。 学生听读课文,并注音。 在集中识字环节,引导学生采用组词、比较形近字等方法识字,识字形式丰富多样。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熟悉生字,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随文识字。 教师引导朗读: 1.引导学生自由读: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引导学生接力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1.学生自由读。 2.学生接力读。
3.集中识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点拨识字方法。 学生借助拼音读字,思考识记方法。
4.字词检测。 教师使用语音测评功能,帮助学生巩固字词。
5.情境诵读。 教师播放情境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诵读版),引导学生朗读巩固生字词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预设:本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了解少数民族知识,促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教师点拨探究方法: (1)默读课文,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句子,可以是文中描写的事物,也可以是陌生的名词或者句式等。 (2)同桌之间交流圈画的词句,说说为什么觉得有新鲜感。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全班交流时,学生说出有新鲜感的词句,教师进行分类并点拨。 (1)引导:文中有哪些词语让你觉得有新鲜感? ①描写边疆风貌时提到的景物。 ②描写边疆风貌时提到的植物。 ③民族名称。 (2)引导:文中还出现了新鲜的句式,你找到了吗? ①从……从……从…… ②向……向……向…… 学生根据探究方法先进行思考,再在全班展开交流。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在初读课文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习,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觉得这词语有新鲜感,然后通过观察图片、借助“资料袋”等方法引导理解。
概括总结:同学们朗读课文时,都找到了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句。陌生名词、不熟悉的事物名称、大家首次接触的句式等。
书写指导 组织学生学习会写字,进行书写指导。 教师点拨书写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 教师展示优秀书写作品: 学生练习书写时,教师巡视课堂,推荐展示几位“书法家”的书写供学生欣赏。(可拍照上传评比) 学生练习书写。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规范书写,明确生字笔画及笔顺。写字指导要在分组归类的基础上,就重点字进行指导。
六、课堂小结
大青树下的小学
陌生名词
陌生词语
有新鲜感的词句 陌生事物名称
陌生句式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
2.了解56个民族都包含哪些,搜集更多民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