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 初中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 初中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8 18:12:20

文档简介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素养导学
时空观念: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主要措施和结果,体会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唯物史观:分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勃列日涅夫改革更是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家国情怀:通过苏联改革的失败,认识改革需要依据本国国情,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社会主义国家增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
2.经济互助委员会:
(1)成立: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2)影响: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3.中苏关系:
(1)建交: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2)缔约: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赫鲁晓夫 改革 1953 | 1964年 措施 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评价 结果失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勃列日涅夫 改革 1964 | 1982年 措施 经济: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军事: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评价 结果失败,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三、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时间: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2)措施。
①经济: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直到1988年,总体效果仍然不佳。
②政治: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主动放弃党对新闻舆论的领导权。
(3)结果: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2.东欧剧变:
(1)原因。
①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改革效果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②西方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③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全盘否定
自身的历史。
(2)表现: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3.苏联解体:1991年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彻底瓦解。
 【史料实证——谈发展】
材料一
地区 成立时间 国家
欧洲 1944年7月 1945年11月 1946年1月 1946年9月 1947年12月 1948年5月 1949年8月 1949年10月 波兰人民共和国 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国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亚 洲 1945年9月 1948年9月 1949年10月 越南民主共和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呈现出什么局面。(2分)为了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除了在军事上成立华约外,经济上和政治上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4分)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
经济上:成立经互会;政治上:苏共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历史解释——论改革】
材料二 农产品的生产水平没有完全充分满足居民对于粮食以及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对于原料的日益增长的需要。……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要求。这些部门及其他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落后状态,妨碍了居民迫切需要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据《苏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农业的措施的决议》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的原因。(2分)
答:农业落后,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材料三 有学者这样描写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芯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3)材料三中的“他”指谁 (2分)他的“摆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答:戈尔巴乔夫。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时空观念
因果探源
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和民族矛盾。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导致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易错易混
1.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是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重大挫折。
思维构建
一、选择题
1.下表是关于捷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的数据表,造成各国1952年数据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 ( )
年份 国家
捷克 匈牙利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1948年 68% 66% 29% 33%
1952年 29% 29% 15% 11%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经互会的成立 D.柏林危机的爆发
2.下图漫画说明了 ( )
A.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 B.两极格局局面基本形成
C.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D.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
3.(2022·乳源模拟)到过苏联的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边是高耸的烟囱,军工联合体遍布全国,另一边则是商店里空空的货架;一边是广袤无际的肥沃土地,另一边则是人们排着长队在食品店抢购食物……这种现象反映苏联 ( )
A.体制僵化 B.工业落后 C.农业落后 D.社会性质改变
4.(2022·汕头金平模拟)据统计,1961—1987年,苏联生产每单位国民收入用钢量比美国多90%,耗电量多20%,耗石油量多100%,水泥用量多80%,投资多50%。这可用于印证苏联 ( )
A.被冷战拖垮经济 B.与美国争霸失败
C.计划经济效益低 D.遭美国经济封锁
5.“到这个时期,我国社会在斯大林专制的艰难年代中保存下来的向前发展的潜力看来已经耗尽。……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材料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是 (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6.(2022·揭阳揭东模拟)如表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苏联经济增长情况简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 )
工业利润总额 1965年 225亿卢布
1970年 560亿卢布
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1961—1965年 6.1%
1966—1970年 7.8%
A.经济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B.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在短时期内实现工业化
7.(2020·广东中考)如表显示的是苏联五年计划执行情况。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五年计划 时间 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 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社会劳动生产增长率/%
“八五” 1966-1970年 7.7 8.5 6.8
“九五” 1971-1975年 5.7 7.4 4.6
“十五” 1976-1980年 3.7 4.4 3.2
A.经济体制僵化 B.中苏关系破裂
C.欧共体的扩大 D.社会性质改变
8.(2022·广东模拟)1970年苏联科学家萨哈洛夫等人发表了一封呼吁书,要求扩大加盟共和国的自主权和企业自主权,遭到勃列日涅夫的拒绝,而且被苏共公开批评。这一事件表明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 ( )
A.旨在加强苏联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 B.抑制了苏联自然科学发展和言论自由
C.促进了苏联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 D.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苏联模式的弊端
9.(2022·茂名茂南模拟)有学者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虽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但仍受制于传统社会主义理念,视市场为资本主义的,用国家订货代替国家计划,实质是反对市场经济。该学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 ( )
A.缺乏长远的经济发展规划 B.延续新经济政策的做法
C.未能根本突破苏联模式 D.放弃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10.(2022·江门蓬江模拟)“和平演变”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所采取的一种“超越遏制战略”,以促使对方国家制度发生变化。下列事件体现这种变化的是 ( )
A.十月革命 B.美苏争霸 C.东欧剧变 D.欧盟成立
11.有学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接手时苏联已经丧失了发展前景,“就像一个癌症晚期病人,已无可救药”,任谁也挽救不了这个制度灭亡的命运。该学者认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 )
A.日益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B.苏联共产党失去群众支持
C.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D.戈尔巴乔夫改革彻底失败
12.“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衰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材料中“74圈”起止点的标志事件分别是 ( )
A.十月革命,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C.十月革命,苏联解体 D.苏联建立,苏联解体
13.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在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与乌克兰开战。追溯历史,俄罗斯与乌克兰都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一部分。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
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B.僵化的苏联模式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民族矛盾激化和地区冲突 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材料二 中国前外长钱其琛曾说:“这些国家(东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材料三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国家(注:苏联、东欧)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赫鲁晓夫改革作简要评价。(4分)
答: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2)“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苏联“垮了”是在哪一年 (2分)请你列出“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4分)
答:1991年年底。依据: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上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苏联解体,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东欧剧变的原因。(6分)
答:照搬苏联模式,没有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苏联“新思维”的影响;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是如何看待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2分)
答: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挫折,社会主义最终将战胜资本主义。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素养导学
时空观念: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主要措施和结果,体会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唯物史观:分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勃列日涅夫改革更是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家国情怀:通过苏联改革的失败,认识改革需要依据本国国情,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社会主义国家增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
2.经济互助委员会:
(1)成立: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2)影响: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3.中苏关系:
(1)建交: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2)缔约: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赫鲁晓夫 改革 1953 | 1964年 措施 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经济: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评价 结果失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勃列日涅夫 改革 1964 | 1982年 措施 经济: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军事: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评价 结果失败,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三、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时间: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2)措施。
①经济: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直到1988年,总体效果仍然不佳。
②政治: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主动放弃党对新闻舆论的领导权。
(3)结果: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2.东欧剧变:
(1)原因。
①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改革效果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②西方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③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全盘否定
自身的历史。
(2)表现: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3.苏联解体:1991年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彻底瓦解。
 【史料实证——谈发展】
材料一
地区 成立时间 国家
欧洲 1944年7月 1945年11月 1946年1月 1946年9月 1947年12月 1948年5月 1949年8月 1949年10月 波兰人民共和国 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国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亚 洲 1945年9月 1948年9月 1949年10月 越南民主共和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呈现出什么局面。(2分)为了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除了在军事上成立华约外,经济上和政治上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4分)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
经济上:成立经互会;政治上:苏共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历史解释——论改革】
材料二 农产品的生产水平没有完全充分满足居民对于粮食以及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对于原料的日益增长的需要。……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要求。这些部门及其他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落后状态,妨碍了居民迫切需要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据《苏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农业的措施的决议》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的原因。(2分)
答:农业落后,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材料三 有学者这样描写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芯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3)材料三中的“他”指谁 (2分)他的“摆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答:戈尔巴乔夫。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时空观念
因果探源
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和民族矛盾。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导致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易错易混
1.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是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重大挫折。
思维构建
一、选择题
1.下表是关于捷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的数据表,造成各国1952年数据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 (C)
年份 国家
捷克 匈牙利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1948年 68% 66% 29% 33%
1952年 29% 29% 15% 11%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经互会的成立 D.柏林危机的爆发
2.下图漫画说明了 (D)
A.社会主义阵营基本瓦解 B.两极格局局面基本形成
C.苏联经济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D.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强制性
3.(2022·乳源模拟)到过苏联的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边是高耸的烟囱,军工联合体遍布全国,另一边则是商店里空空的货架;一边是广袤无际的肥沃土地,另一边则是人们排着长队在食品店抢购食物……这种现象反映苏联 (A)
A.体制僵化 B.工业落后 C.农业落后 D.社会性质改变
4.(2022·汕头金平模拟)据统计,1961—1987年,苏联生产每单位国民收入用钢量比美国多90%,耗电量多20%,耗石油量多100%,水泥用量多80%,投资多50%。这可用于印证苏联 (C)
A.被冷战拖垮经济 B.与美国争霸失败
C.计划经济效益低 D.遭美国经济封锁
5.“到这个时期,我国社会在斯大林专制的艰难年代中保存下来的向前发展的潜力看来已经耗尽。……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材料中“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是 (B)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6.(2022·揭阳揭东模拟)如表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苏联经济增长情况简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A)
工业利润总额 1965年 225亿卢布
1970年 560亿卢布
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1961—1965年 6.1%
1966—1970年 7.8%
A.经济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B.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在短时期内实现工业化
7.(2020·广东中考)如表显示的是苏联五年计划执行情况。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五年计划 时间 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 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社会劳动生产增长率/%
“八五” 1966-1970年 7.7 8.5 6.8
“九五” 1971-1975年 5.7 7.4 4.6
“十五” 1976-1980年 3.7 4.4 3.2
A.经济体制僵化 B.中苏关系破裂
C.欧共体的扩大 D.社会性质改变
8.(2022·广东模拟)1970年苏联科学家萨哈洛夫等人发表了一封呼吁书,要求扩大加盟共和国的自主权和企业自主权,遭到勃列日涅夫的拒绝,而且被苏共公开批评。这一事件表明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 (D)
A.旨在加强苏联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 B.抑制了苏联自然科学发展和言论自由
C.促进了苏联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 D.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苏联模式的弊端
9.(2022·茂名茂南模拟)有学者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虽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但仍受制于传统社会主义理念,视市场为资本主义的,用国家订货代替国家计划,实质是反对市场经济。该学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 (C)
A.缺乏长远的经济发展规划 B.延续新经济政策的做法
C.未能根本突破苏联模式 D.放弃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10.(2022·江门蓬江模拟)“和平演变”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所采取的一种“超越遏制战略”,以促使对方国家制度发生变化。下列事件体现这种变化的是 (C)
A.十月革命 B.美苏争霸 C.东欧剧变 D.欧盟成立
11.有学者认为,戈尔巴乔夫接手时苏联已经丧失了发展前景,“就像一个癌症晚期病人,已无可救药”,任谁也挽救不了这个制度灭亡的命运。该学者认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
A.日益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B.苏联共产党失去群众支持
C.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D.戈尔巴乔夫改革彻底失败
12.“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衰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材料中“74圈”起止点的标志事件分别是 (C)
A.十月革命,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C.十月革命,苏联解体 D.苏联建立,苏联解体
13.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在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与乌克兰开战。追溯历史,俄罗斯与乌克兰都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一部分。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B)
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B.僵化的苏联模式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民族矛盾激化和地区冲突 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材料二 中国前外长钱其琛曾说:“这些国家(东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材料三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国家(注:苏联、东欧)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赫鲁晓夫改革作简要评价。(4分)
答: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2)“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苏联“垮了”是在哪一年 (2分)请你列出“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4分)
答:1991年年底。依据: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上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苏联解体,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东欧剧变的原因。(6分)
答:照搬苏联模式,没有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苏联“新思维”的影响;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4)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是如何看待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2分)
答: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挫折,社会主义最终将战胜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