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3-07 11:1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雷集中学 九 年级 化学 学科电子教案
主备人 王振 第 周 星期 (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授课人: 王振 教学时间: 第 周 星期 ( 年 月 日)
课 题 常见的酸和碱2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了解浓盐酸的性质,了解酸的通性及原理,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 方法 通过对酸物质的梳理,学习归纳方法;感悟对比、推理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化学与人类有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实验过程中的“规则意识”。
教学重点 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策略 收集资料,指导阅读,讨论交流,拓展探究,实验展示,自主评价
教 学 内 容 学生活动(课堂练习)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除了硫酸之外,常见的还有盐酸,硝酸,它们有怎么样的性质?酸的共性又是什么呢? 回顾旧知,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 学 过 程 二、自主学习: 1.盐酸 ①观察物理性质; ②打开瓶盖,观察有白雾; 硫酸 ①具有 性; ②稀释时,一定要: ③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怎么办? 三、合作探究: 1.教师: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注意实验安全。 学生:(探究活动1)①滴加石蕊溶液;②将紫甘蓝剪成细丝浸泡;③放入洁净小铁钉观察实验现象。 问:能否用酚酞溶液来区分? 2. 思考稀盐酸中的什么成分使石蕊溶液变红? 学生:石蕊溶液本身含有水,因此不是水的作用;NaCl溶液中有Cl-,而NaCl溶液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那么也不是Cl-的作用;应该是酸中的H+使石蕊溶液变红。 教师:(设置游戏场景,有四个金属王国的“潜水运动员”要比赛潜水时间)学生分别装稀盐酸、稀硫酸设置“游泳池”。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等表现比赛的过程,同组学生在纸上写出“运动员姓名”(金属名称)和潜水时的变化(化学方程式)。 4.除铁锈(教师演示实验,用稀盐酸的量掌握合适,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分析其中的原理。(强调用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来说明) 5.造“铜锈”和除铜锈。粗铜丝加热,实际生成氧化铜,也能与酸反应。 四、归纳整理: 1.酸: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2.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 3.酸+活泼金属 → 盐+氢气(置换反应)Fe+2HCl=FeCl2+H2↑ 【现象】铁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Fe2+的盐溶液呈浅绿色)。 4.酸+金属氧化物 → 盐+水(复分解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Fe3+的盐溶液呈黄色)。 CuO+2HCl=CuCl2+H2O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Cu2+的盐溶液呈蓝色)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讨论回答问题 动手操作区分盐酸和盐水 归纳整理
作 业 布置 P59:3、4、5、6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说明:
1.电子备课模板中课题字体为宋体三号加粗,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
2.“二次备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环节的不足、不妥或不同的设计,用笔记录。
3.“教后反思”是指对整堂课的教学后感想及整改措施。
4.模板后的说明内容教师在备课中应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