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图片的主人公是谁,图片反应了什么历史事件?
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是为宋太祖。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新唐书 兵志》
为了解决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局面,采取了哪些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壹
宋初 中央集权的加强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材料1:一日,(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太祖·建隆二年》
赵普,公元922年-992年,原为赵匡胤的幕僚,策划发动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是北宋的开国重臣,十载独相,三度拜相,最后寿终正寝,追赠韩王。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中央掌握地方的行政、财政、军政,中央集权加强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方镇太重
加强对地方控制
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收权与分权结合)
稍夺其权
行政
制其钱谷
财政
收其精兵
军政
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绝大部分赋税上缴中央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收权
四监司互不统属
知州、通判彼此制衡
分权
图片的主人公是谁,图片反应了什么历史事件?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君弱臣强
分散机构权力
加强中央集权
二府三司
度支
盐铁
户部
措施
行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财政:设三司专掌财政
军政:设枢密院专掌军政,并其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
分权
【活动探究】阅读下列史料,说明为什么宋朝科举取士的数量远远多于其他朝代?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朝代 年数 榜数 取士总数 年均取士
唐 290 266 6603+ 23(进士)
宋 320 130 正奏名60000+ 特奏名50000 340(进士诸科)
元 98 16 1139(左右榜) 12(进士)
明 277 93 24624 89(进士)
清 268 114 26888 100(进士)
材料1
——邓小南《王安石与他的时代(二)》
材料2 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献捷于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北宋)尹洙
崇文
抑武
文官政治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崇 文
①重用文官(担任知州、枢密院长官等)
②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抑 武
①剥夺高级将领兵权(杯酒释兵权)
②分散军权(禁军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③实行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欧阳修
代表作:《醉翁亭记》
曾任官职:枢密副使
协助管理全国军务
范仲淹
代表作:《岳阳楼记》
曾任官职: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
负责边防
特点:
分权 分割权力,相互制衡
收权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崇文抑武 文人治国,文官政治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合作学习】结合材料与教材所学知识,想一想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1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范祖禹《范太史集》
材料2 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
——司马光《涑水纪闻》
影响:
积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材料3 据钱穆《国史大纲》整理
材料4 据马玉臣、杨高凡《“易进难退”的兵制与北宋前期之冗兵》
材料5 1065年,(英宗治平三年),朝廷收入达到一亿一千六百十三万八千四百五十贯,而支出相抵尚亏一千五多万贯。
——据《宋史·食货志》
消极:①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②逐渐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贰
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
交战双方 战争结果 合议内容 影响
辽与北宋 北宋失败
西夏与北宋 北宋失败
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给辽“岁币”
北宋北部边防相对安定,加重北宋财政负担
澶渊之盟
西夏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成为“岁赐”
北宋西北边防相对安定,加重北宋财政负担
庆历和议
以钱财换和平
【小组讨论】宋朝以钱财换和平的措施可取吗?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澶渊之盟后,岁遣使介,修邻国之好。逮今百数十年,而北边 之民不识干戈,此汉、唐之盛所未有也。 ——苏辙《历代论》
河北民,生近二边(北宋与契丹和西夏接壤地区)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王安石《河北民》
可取:北宋军事积弱,“以钱财换和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面临的困境。受损有限;社会安定;榷场贸易;民族交融;生产发展。
不可取:北宋作为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签订和议,每年付出一大笔钱财,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对于中原王朝是一种屈辱的行为。
冗兵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冗官
冗费
三冗问题加之大量“岁币”“岁赐”引发财政危机,改革势在必行。
叁
王安石变法
范仲淹向宋仁宗上书《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改革的十个方面,以整顿吏治为中心,裁剪冗官,选拔贤能。
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
新政明显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最后归于失败,但同时也为王安石变法拉开序幕。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时间:1069年
领域: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
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管理和控制
目的:富国强兵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富国 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款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强兵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列传》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例如:富国措施之青苗法
理想: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现实: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手续还麻烦,给衙役交“好处费”,各地下定贷款指标,硬性摊派。
例如:富国措施之募役法
理想:原本百姓按户等轮流到州县当差役的方法,改为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募役费用由当地主户按户等分担,称“免役钱”,原本免役的官户、僧道户等,也缴纳同样的钱称“助役钱”。
现实:没有充分考虑到区域差异,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江南地区受欢迎,在经济困难,战乱较多的山西陕西等地,民众苦不堪言。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① 达到富国的目的,增加大笔收入,但强兵效果并不明显
免役法可为政府带来多达八百万贯的收入,达到此前全部岁入的十
分之一以上。青苗法岁收息至三百万贯,市易法岁收息一百五十万 贯。三项相加,即可使政府岁入增加20%。
——余蔚《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
② 执行不当,加重人民负担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
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
而差役如故。……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 据宋话本《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085年,宋神宗去世,年仅10岁的哲宗继位,太后高氏临朝听政。起用司马光等反对派,逐步废除了王安石的全部新法,变法派成员相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元佑更化”。哲宗亲政后,又采用变法派,打击反对派。史称“哲宗绍述”。
③ 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加速北宋灭亡
王安石变法
【活动探究】结合书本学思之窗,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理财的关键是“抑豪强”,“使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实现国家对经济、财政的全面控制。这一点深得宋神宗支持,其强力支持是王安石变法能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关键。但当改革向纵深发展时,这场缺乏政治改革支持的经济改革开始举步维艰,趋向失败。
——熊光慈《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得失管窥》
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与破坏。
②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利益的现象。
③改革涉及面广,头绪过多,且推行操之过急。
肆
南宋的偏安
1127年,北宋被女真族建立的金朝灭亡,宋徽宗、宋钦宗被掳,史称“靖康之耻”。
同年5月,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康王赵构在应天府(河南商丘)即位,改年号为建炎,是为宋高宗,后定都临安(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南宋的偏安
南宋的偏安
南宋的偏安
南宋初年,宋军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为代表。
宋高宗和宰相秦桧视岳飞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
主战派
主和派
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
南宋对金称臣
“岁贡”
澶渊之盟
辽宋以兄弟相称
“岁币”
庆历和议
西夏向宋称臣
“岁赐”
隆兴和议
南宋与金世为叔侄
“岁币”
思考:这些和议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两宋国力的逐渐衰落
南宋的偏安
“宋朝内政最腐朽,外患最强烈,成为历史上怯弱可耻的一个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
课后思考:宋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