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科学10月联考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科学10月联考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0-28 17:31:08

文档简介

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科学10月联考试卷
1.(2023五上·左云月考)“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油灯。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望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认真读书。"这是成语"囊萤映雪"中“映雪”的故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映出来了光,大雪是光源
B.雪不发光,是反射了月光,所以月亮是光源
C.雪不发光,是反射了月光,所以大雪不是光源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囊萤”是萤火虫照明属于直射光,萤火虫通过尾部的发光器发光进行照射,而“映雪”是利用雪的反光读书。两者的光学原理并不相同。月亮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光,所以大雪和月亮都不是光源。
2.(2023五上·左云月考)给细钢丝通电时,会发生的现象是(  )。
A.细钢丝会逐渐变红再发光
B.电池有点变热了
C.以上都是
【答案】C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分析】细钢丝发光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这种发光方式与白炽灯里的灯丝发光方式相同。蜡烛、火把是蜡油、木头燃烧发光的,太阳是核能释放发光的。
3.(2023五上·左云月考)在下列空管(内壁都是黑色的)中,当我们用激光笔去照射(  )的一端时会有光从另端射出来。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当我们用激光笔照射,直筒的选项A的一端时会有光从另一端射出来。
4.(2023五上·左云月考)飞飞想要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下图是他做的部分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中手电筒发出的光能穿过三个小孔
B.图②中手电筒发出的光能穿过三个小孔
C.图①和图②中手电筒发出的光都能穿过三个小孔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图②中的三个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透过。
5.(2023五上·左云月考)“白光本身是由折射程度不同的各种彩色光所组成的非均匀的混合体。”这是(  )关于光的颜色理论。
A.伽利略 B.牛顿 C.哥白尼
【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牛顿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白光本身是由折射程度不同的各种彩色光所组成的非均匀的混合体。这就是牛顿关于光的颜色理论。根据对光的组成的认识,白光本身是由折射程度不同的各种彩色光所组成的非均匀的混合体。
6.(2023五上·左云月考)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用水雾制造彩虹时,应该(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喷出的小水滴对光进行折射,形成彩虹。在晴朗无风的白天,背对太阳喷射水雾制造彩虹。
7.(2023五上·左云月考)直立两面镜子,变换它们的夹角,镜子中物体的数量(  )。
A.不会发生变化 B.会发生变化 C.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直立两面镜子,变换它们的夹角,观察镜子中物体的变化,我们会发现镜子中物体的数量与两面镜子间的夹角有关,夹角越小,成像越多,因为两面镜子互相映照产生的结果。
8.(2023五上·左云月考)在圆盘上涂七种颜色,快速旋转时圆盘上的颜色会变成(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当圆盘旋转起来时,彩色顿时就会消失,而呈现出一片灰白色。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而在一定条件下,七彩光又能合成白色光。
9.(2023五上·左云月考)下列(  )不是通过与热的物体直接接触获得热量的。
A.烤火 B.熨衣服 C.烤板栗
【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有三种传播方式,热辐射、热传导和热对流,烤火热的传递属于热辐射,不与物体直接接触。
10.(2023五上·左云月考)下列(  )不是有关热传导的事例。
A.烙饼 B.量体温 C.晒太阳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根据对热传递方式的认识,热传导是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热量的,烙饼、量体温都是热传导,日光浴接受太阳的热量是通过热辐射传递的。
11.(2023五上·左云月考)燃放的烟花属于自然光源。(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界自身能发光的叫自然光源,人为因素使其能发光的物体叫人造光源。燃放的姻花属于人造光源。
12.(2023五上·左云月考)蜡烛燃烧发光需要能量。(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分析】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蜡烛燃烧发光需要蜡油,蜡油为发光提供能量。
13.(2023五上·左云月考)晴天,在茂密的树林下面,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会在地面上留下许多圆形光斑,这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原因,树叶挡住了光线,在地面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
14.(2023五上·左云月考)把几支点燃的线香放入透明的玻璃容器内,盖上盖子,待充满烟雾后,打开激光笔,并使光束从各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可以观察到光束在烟雾中是弯曲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充满烟雾的容器中,光会发生折射,折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15.(2023五上·左云月考)小孔成像是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16.(2023五上·左云月考)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光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只是反射光的能力不同。
17.(2023五上·左云月考)医生戴额镜为病人做检查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医生带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巧妙地解决利用了光的反射解决了难题。
18.(2023五上·左云月考)制作潜望镜时,安装平面镜时要使它们镜面相对,保持平行。(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根据潜望镜的认识,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特性,制作潜望镜时,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且必须平行相对放置。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9.(2023五上·左云月考)我们能看见视力表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碰到了视力表。(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射到任何表面上都会发生反射,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表面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0.(2023五上·左云月考)我们利用水、镜子等材料可以制造出“彩虹”。(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根据彩虹形成的原理,当太阳光进入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发生了两次折射和两次反射,折射使太阳光色散成七色光,反射使太阳光改变了方向,背向太阳的方向可能会看到彩虹。因此,利用镜子和水雾可以制造出彩虹。
21.(2023五上·左云月考)让红光单独通过三棱镜,红光会发生改变。(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这七种色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如图甲所示)。同理,被分解后的色光也可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单颜色的红光通过棱镜后不会发生色散现象,题目说法错误。
22.(2023五上·左云月考)向手上哈气,口腔中的气体接触手,手会变暖。(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向手“哈气”,嘴里哈出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时放热,所以手会感到变暖;向手快速“吹气”,加快手表面空气流动从而加快手表面的水分蒸发,水分蒸发从手上吸热,所以手会感到变凉。
23.(2023五上·左云月考)将凡士林均匀地涂在一块金属片上,用试管夹夹住金属片的左端,加热金属片的右端会发现左端的凡士林先融化。(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在“探究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中,将凡士林均匀地涂在两块金属片上,加热金属片右端的凡士林会先融化。题目说法正确。
24.(2023五上·左云月考)把金属勺放入热水中,用手捏住勺柄的上端,一段时间后,会感到勺柄变热了。(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把金属勺放入热水中,用手捏住勺柄的上端,一分钟后,会感到勺柄变热了,这是热传导的现象,烙饼、热敷都是热传导的现象。
25.(2023五上·左云月考)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低处传到温度较高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持续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6.(2023五上·左云月考)萤火虫是   光源。(填“人造"或”自然")
【答案】自然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萤火虫是一种可以自身发光的昆虫,是一种自然光源。
27.(2023五上·左云月考)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   ,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答案】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
28.(2023五上·左云月考)用   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填"三棱镜"或"放大镜")
【答案】三棱镜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光先是由空气进入玻璃,然后再由玻璃进入空气,经过了两次折射,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能力不同,从而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一现象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
29.(2023五上·左云月考)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   。
【答案】热传导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根据对热传递的认识,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这种传热的方式叫做热传导。
30.(2023五上·左云月考)将下列物体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反光效果比较好的物体:   、   、   ;
反光效果不太好的物体:   、   、   。
【答案】①;④;⑤;②;③;⑥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物体表面越光滑,物体的反光效果越好,反之,物体的表面越粗糙,物体的反光效果越差。
图中反光效果比较好的是抛光的金属球、平静的湖面、镜子。
31.(2023五上·左云月考)做小孔成像实验。
①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②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③准备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和蜡娘。④用笔尖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
(1)上面可是做小孔成像实验的步骤,请你按正确的实验顺序排序:③、   、   、   。(只填序号)
(2)通过实验,我们能看到清晰的蜡烛图像,但蜡烛图像是____。
A.倒立的 B.正立的 C.放大的
(3)这个实验说明了,   。
【答案】(1)①;④;②
(2)A
(3)光沿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这个现象是中国古代墨子发现的。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实验名称:做小孔成像实验
实验材料:根据实验设计可知,实验材料还有蜡烛
实验设计:第一步:准备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和蜡烛;第二步:将塑料膜蒙在纸杯上,用橡皮筋扎牢;第三步:用笔尖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这是为了光能够穿过去。第四步: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
实验现象:在实验中看到了清晰的蜡烛图像,蜡烛图像是上下颠倒的。
实验结论: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32.(2023五上·左云月考)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水槽、温度计、铁架台等。
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注入热水,在水槽中注入冷水,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出热水、冷水的初始温度并记录。②将注入热水的烧杯放入冷水槽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冷水的温度并记录。③根据下表数据推测冷热水之间热的传递。
初始温度 1分钟 2分钟 …… 10分钟
热水 80℃ 70℃ 60℃ …… 30℃
冷水 20℃ 30℃ 40℃ …… 30℃
(1)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热水的温度越来越   ,冷水的温度越来越   ,当温度差不多时,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很慢,最后二者温度达到一致。
(2)烧杯中热水温度高,水槽中冷水温度低,热由____。
A.温度高的烧杯传向温度低的水槽
B.温度低的水槽传向温度高的烧杯
C.温度低的水槽和温度高的烧杯共同传向空中
(3)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低;高
(2)A
(3)热会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1)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可知,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流逝,温度越来越低,冷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流逝,温度逐渐升高,两种水的水温最终会趋于一个数值。
(2)烧杯中热水温度高,水槽中冷水温度低,热由高温的烧杯流向低温的水槽。
(3)通过实验可以说明,热会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
1 / 1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科学10月联考试卷
1.(2023五上·左云月考)“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油灯。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望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认真读书。"这是成语"囊萤映雪"中“映雪”的故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映出来了光,大雪是光源
B.雪不发光,是反射了月光,所以月亮是光源
C.雪不发光,是反射了月光,所以大雪不是光源
2.(2023五上·左云月考)给细钢丝通电时,会发生的现象是(  )。
A.细钢丝会逐渐变红再发光
B.电池有点变热了
C.以上都是
3.(2023五上·左云月考)在下列空管(内壁都是黑色的)中,当我们用激光笔去照射(  )的一端时会有光从另端射出来。
A.
B.
C.
4.(2023五上·左云月考)飞飞想要研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下图是他做的部分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中手电筒发出的光能穿过三个小孔
B.图②中手电筒发出的光能穿过三个小孔
C.图①和图②中手电筒发出的光都能穿过三个小孔
5.(2023五上·左云月考)“白光本身是由折射程度不同的各种彩色光所组成的非均匀的混合体。”这是(  )关于光的颜色理论。
A.伽利略 B.牛顿 C.哥白尼
6.(2023五上·左云月考)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用水雾制造彩虹时,应该(  )。
A.
B.
C.
7.(2023五上·左云月考)直立两面镜子,变换它们的夹角,镜子中物体的数量(  )。
A.不会发生变化 B.会发生变化 C.无法判断
8.(2023五上·左云月考)在圆盘上涂七种颜色,快速旋转时圆盘上的颜色会变成(  )。
A. B. C.
9.(2023五上·左云月考)下列(  )不是通过与热的物体直接接触获得热量的。
A.烤火 B.熨衣服 C.烤板栗
10.(2023五上·左云月考)下列(  )不是有关热传导的事例。
A.烙饼 B.量体温 C.晒太阳
11.(2023五上·左云月考)燃放的烟花属于自然光源。(  )
12.(2023五上·左云月考)蜡烛燃烧发光需要能量。(  )
13.(2023五上·左云月考)晴天,在茂密的树林下面,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会在地面上留下许多圆形光斑,这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
14.(2023五上·左云月考)把几支点燃的线香放入透明的玻璃容器内,盖上盖子,待充满烟雾后,打开激光笔,并使光束从各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可以观察到光束在烟雾中是弯曲的。(  )
15.(2023五上·左云月考)小孔成像是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的。(  )
16.(2023五上·左云月考)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
17.(2023五上·左云月考)医生戴额镜为病人做检查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
18.(2023五上·左云月考)制作潜望镜时,安装平面镜时要使它们镜面相对,保持平行。(  )
19.(2023五上·左云月考)我们能看见视力表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碰到了视力表。(  )
20.(2023五上·左云月考)我们利用水、镜子等材料可以制造出“彩虹”。(  )
21.(2023五上·左云月考)让红光单独通过三棱镜,红光会发生改变。(  )
22.(2023五上·左云月考)向手上哈气,口腔中的气体接触手,手会变暖。(  )
23.(2023五上·左云月考)将凡士林均匀地涂在一块金属片上,用试管夹夹住金属片的左端,加热金属片的右端会发现左端的凡士林先融化。(  )
24.(2023五上·左云月考)把金属勺放入热水中,用手捏住勺柄的上端,一段时间后,会感到勺柄变热了。(  )
25.(2023五上·左云月考)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低处传到温度较高处。(  )
26.(2023五上·左云月考)萤火虫是   光源。(填“人造"或”自然")
27.(2023五上·左云月考)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   ,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8.(2023五上·左云月考)用   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填"三棱镜"或"放大镜")
29.(2023五上·左云月考)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   。
30.(2023五上·左云月考)将下列物体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反光效果比较好的物体:   、   、   ;
反光效果不太好的物体:   、   、   。
31.(2023五上·左云月考)做小孔成像实验。
①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②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③准备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和蜡娘。④用笔尖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
(1)上面可是做小孔成像实验的步骤,请你按正确的实验顺序排序:③、   、   、   。(只填序号)
(2)通过实验,我们能看到清晰的蜡烛图像,但蜡烛图像是____。
A.倒立的 B.正立的 C.放大的
(3)这个实验说明了,   。
32.(2023五上·左云月考)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水槽、温度计、铁架台等。
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注入热水,在水槽中注入冷水,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出热水、冷水的初始温度并记录。②将注入热水的烧杯放入冷水槽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冷水的温度并记录。③根据下表数据推测冷热水之间热的传递。
初始温度 1分钟 2分钟 …… 10分钟
热水 80℃ 70℃ 60℃ …… 30℃
冷水 20℃ 30℃ 40℃ …… 30℃
(1)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热水的温度越来越   ,冷水的温度越来越   ,当温度差不多时,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很慢,最后二者温度达到一致。
(2)烧杯中热水温度高,水槽中冷水温度低,热由____。
A.温度高的烧杯传向温度低的水槽
B.温度低的水槽传向温度高的烧杯
C.温度低的水槽和温度高的烧杯共同传向空中
(3)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囊萤”是萤火虫照明属于直射光,萤火虫通过尾部的发光器发光进行照射,而“映雪”是利用雪的反光读书。两者的光学原理并不相同。月亮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光,所以大雪和月亮都不是光源。
2.【答案】C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分析】细钢丝发光现象: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这种发光方式与白炽灯里的灯丝发光方式相同。蜡烛、火把是蜡油、木头燃烧发光的,太阳是核能释放发光的。
3.【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当我们用激光笔照射,直筒的选项A的一端时会有光从另一端射出来。
4.【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图②中的三个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透过。
5.【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牛顿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白光本身是由折射程度不同的各种彩色光所组成的非均匀的混合体。这就是牛顿关于光的颜色理论。根据对光的组成的认识,白光本身是由折射程度不同的各种彩色光所组成的非均匀的混合体。
6.【答案】B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喷出的小水滴对光进行折射,形成彩虹。在晴朗无风的白天,背对太阳喷射水雾制造彩虹。
7.【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直立两面镜子,变换它们的夹角,观察镜子中物体的变化,我们会发现镜子中物体的数量与两面镜子间的夹角有关,夹角越小,成像越多,因为两面镜子互相映照产生的结果。
8.【答案】A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当圆盘旋转起来时,彩色顿时就会消失,而呈现出一片灰白色。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而在一定条件下,七彩光又能合成白色光。
9.【答案】A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有三种传播方式,热辐射、热传导和热对流,烤火热的传递属于热辐射,不与物体直接接触。
10.【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根据对热传递方式的认识,热传导是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热量的,烙饼、量体温都是热传导,日光浴接受太阳的热量是通过热辐射传递的。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界自身能发光的叫自然光源,人为因素使其能发光的物体叫人造光源。燃放的姻花属于人造光源。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分析】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蜡烛燃烧发光需要蜡油,蜡油为发光提供能量。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原因,树叶挡住了光线,在地面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充满烟雾的容器中,光会发生折射,折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 光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只是反射光的能力不同。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医生带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巧妙地解决利用了光的反射解决了难题。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根据潜望镜的认识,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特性,制作潜望镜时,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且必须平行相对放置。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射到任何表面上都会发生反射,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表面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根据彩虹形成的原理,当太阳光进入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发生了两次折射和两次反射,折射使太阳光色散成七色光,反射使太阳光改变了方向,背向太阳的方向可能会看到彩虹。因此,利用镜子和水雾可以制造出彩虹。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这七种色光从上至下依次排列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如图甲所示)。同理,被分解后的色光也可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单颜色的红光通过棱镜后不会发生色散现象,题目说法错误。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向手“哈气”,嘴里哈出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时放热,所以手会感到变暖;向手快速“吹气”,加快手表面空气流动从而加快手表面的水分蒸发,水分蒸发从手上吸热,所以手会感到变凉。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在“探究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中,将凡士林均匀地涂在两块金属片上,加热金属片右端的凡士林会先融化。题目说法正确。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把金属勺放入热水中,用手捏住勺柄的上端,一分钟后,会感到勺柄变热了,这是热传导的现象,烙饼、热敷都是热传导的现象。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传递的方向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持续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6.【答案】自然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萤火虫是一种可以自身发光的昆虫,是一种自然光源。
27.【答案】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
28.【答案】三棱镜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光先是由空气进入玻璃,然后再由玻璃进入空气,经过了两次折射,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能力不同,从而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一现象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
29.【答案】热传导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根据对热传递的认识,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这种传热的方式叫做热传导。
30.【答案】①;④;⑤;②;③;⑥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物体表面越光滑,物体的反光效果越好,反之,物体的表面越粗糙,物体的反光效果越差。
图中反光效果比较好的是抛光的金属球、平静的湖面、镜子。
31.【答案】(1)①;④;②
(2)A
(3)光沿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这个现象是中国古代墨子发现的。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实验名称:做小孔成像实验
实验材料:根据实验设计可知,实验材料还有蜡烛
实验设计:第一步:准备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和蜡烛;第二步:将塑料膜蒙在纸杯上,用橡皮筋扎牢;第三步:用笔尖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这是为了光能够穿过去。第四步: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
实验现象:在实验中看到了清晰的蜡烛图像,蜡烛图像是上下颠倒的。
实验结论: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32.【答案】(1)低;高
(2)A
(3)热会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1)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可知,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流逝,温度越来越低,冷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流逝,温度逐渐升高,两种水的水温最终会趋于一个数值。
(2)烧杯中热水温度高,水槽中冷水温度低,热由高温的烧杯流向低温的水槽。
(3)通过实验可以说明,热会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