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所处的位置】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经典诗词,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其中之一,是南宋豪放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在课本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能力以及传承传统文化都具有积极意义。
【教材编写目的】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学生们能喜欢经典古诗词,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深切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形象美,从而受到审美熏陶,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实现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
【文体内容】《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通篇言愁,构思巧妙,写少年时无愁“强说愁”,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和谙练世故后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故意避而不谈的抑郁,表达得生动真切。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而上下片里的“愁”含义是不尽相同的:上片“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
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在平易浅近的语句中,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矛盾,包含着深沉、忧郁、激愤的感情,体现了辛词具有意境阔大,内容含量丰富的特色。
【语文要素】反复诵读,有感情朗读课文;知人论世,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理解词意,能有感情的诵读词作。
2.深入词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比分析感受辛弃疾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愁”的含义。
3.在品味词句中提高自己的审美品味,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对比感受“少年愁”和“而今愁”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体会辛词的含蓄蕴藉及深远意境;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充分体会本文的思想内涵,领悟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 出示教学目标
二、引导学生思考:读懂一首古诗词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看标题,抓题眼】题目一般有揭示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题材、情感等作用,是解读诗歌主旨的重要切入点。
【看作者,知人论世】作者的生活背景、作者的生平遭遇等。
【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词】
找体现情感的词语,如“惆怅但离群”。
【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注释为阅读提供暗示。一般有如下几种:
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词内容或情感基调);
②介绍相关诗词句子(暗示诗歌的用典或寓意);
③介绍作者(暗示写作风格、时代背景);
④解释生僻字词(帮助理解诗词内容)。
【设计意图】
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导,以便学以致用。
三、学以致用,教学过程
(一)看标题解读题目
(“丑奴儿”是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是题目;“书”是写的意思,“博山”地名。)
(二)看作者
1.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资料,为后面知人论世,深入词人的内心世界做准备。
2.教师总结补充,出示康熙对辛弃疾的高度评价,盖棺定论。
君子观弃疾之事,不可谓宋无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驾驭之耳。使其得周宣王、汉光武,其功业悉止是哉!
——康熙
(三)任务驱动任务一:反复诵读,知内容
1.诵读要求:字正腔圆,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自由读——指读——自由读——指读——齐读
2.通文意利用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组内解疑
任务二:反复诵读,悟诗情
1.请找出词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
2.上、下片的“愁”字含义是否相同呢?小提示:独立思考,自主完成批注。同桌互助,互为补充。
追问:
(1)上片写“闲愁”“无愁找愁”又是如何找的呢?可供玩耍的地方很多,为何偏爱登楼呢?出示“知识链接”,补充王粲及其《登楼赋》,引导学生理解这是故作深沉之举,无病呻吟。
追问:(2)下片写“忧国”“怀才不遇”之愁,哪个字用得好?谈谈你的理解。
追问:(3)既然“尽”字写出了“愁多”“愁深”“愁到了极点”,那更应该倾诉一下,来排解一下,为何却“欲说还休”?
追问:(4)明明要说“愁”,最后为何说起天气来了呢?说天气为何不说“却道天暖好个春”?
3.齐读感受词人的悲凉心酸
小结:历史一直在重演,英雄一直在落泪。南宋朝廷攻打金国失败后,杨万里在病中大骂:“奸臣佞作,以至于此。”于第二天病逝。陆游在悲痛中卧病三年,留下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而离开。而我们的辛弃疾,也是在悲愤中撑到了第二年,一天夜里大喊三声“杀贼”后去世。这是整个南宋的悲剧!
(四)拓展学习
诵读辛弃疾的其他词,进一步感受他的爱国情怀。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读这几首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结合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词来谈谈你的感受)
(五)德育教育
希望大家以后听到“辛弃疾”这个名字的时候,不仅是知道他是一个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还要记住他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同时,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是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时代,让我们下定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六)【阅读推荐】少年怒马的《鲜衣怒马少年时》
随堂评测练习
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1)为赋新词强说愁
(2)而今识尽愁滋味
2.文学常识辛弃疾,字_______,号_______,南宋_______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李清照,号_______,二人并称“济南二安”。
3.默写
(1)词中描绘年轻人纯真无知的词句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词中表现词人有苦无处诉的痛苦矛盾心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关于本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
B.词中的“愁”,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
C.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
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课后反思
【优点反思】
1.紧扣学习目标教学。教学就是教师帮助学生达成目标的旅程。本堂课力求精准确定学习目标并努力达成。学习目标的确定,经历了三步走。
第一步,课标分析: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晰对古诗文教学的要求,把“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等要求逐层分解,明确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第二步,教材分析:精心研读教材,挖掘文本特质——对比的艺术表达。
第三步,学情分析:收集学生问题单,明晰学生的已知、未知和欲知。
学习目标的实施,尽力做到用每一个学习活动的设置指向目标,对学生的引导和评价针对目标,课后测评检验目标的达成。
首先给学生诗词鉴赏的方法指导:“看标题,抓题眼”“看作者,知人论世”“看字词,把握“情感”“看注释,抓暗示信息”等方法,然后学以致用,用这些方法去解读文本。
任务一: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让学生体会词富有节奏,独有韵味的特点;
任务二:知人论世,深入词人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的忧愁;最后通过“拓展阅读”,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进一步感悟作者的爱国之情,水到渠成的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2.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课前对辛弃疾生平经历的资料搜集,到课上资料共享,知人论世,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做批注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学习,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缺点反思】
感觉有些细节没有做好,比如教师评价用语应该更具有文学性,应该在教学评价上再下一番功夫,不能只表扬,更多的的应该是评价能够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潜力提升的作用。但是遗憾也是动力,让我明白对课堂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接下来需要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