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张PPT)
地球是圆的吗
怎样知道
地球的大小呢
你能准确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吗
你会看地球仪吗?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一、地球的形状
观察右图,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地球是规则的正球体吗?
盖天说
(天圆地方)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卫星照片
浑天说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如果地球是圆的,我们船队一直向西航行,最后一定能返回原地
Q1: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圈,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请在课本17页,图2-5中圈出他依次经过的大洋?
Q2:有人认为,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想一想,是这样的吗?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的形状
美国“阿波罗”号拍摄的地球照片
还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呢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经过科学家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的球体,而是
活动
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船身
一.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推测阶段
船帆
证据1:先见船帆,再见船身
证据2:月全食和月偏食
证据3:登高望远,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太空第一人 加加林
中国第一位飞天航天员:杨利伟
证据4:太空中地球拍下的全身照(最直观)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海上航行的帆船
2、月食
3、登高望远
4、麦哲伦船队航行
5、卫星照片
给地球量一量“身”
先量一量地球最大的“腰围”——赤道
活动
二、地球的大小
根据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算出地球赤道的长度。(1里=0.5千米)
极半径
6357千米
赤道半径
6378千米
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有两个不同半径说明: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C
B
课堂检测
1.如图现象最能说明的是( )
A.海平面上升 B.郑和下西洋
C.地球是个球体 D.观察视野扩大
2.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是圆形 ②地球是球体
③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④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5.1万千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3. 下列说法中,哪一个不能作为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
A.天圆地方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D.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4.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不同的,如①地球是个球体;②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③天圆地方。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A
B
课堂检测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2021重庆,1]1.人们常说“无缝天衣”,假如真给地球缝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布料大约是( )
A.4万平方千米 B.6371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960万平方千米
C
直击中考
[2020海南,1]2.如图所示,驶近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由此可推测( )
A.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B.海面凹凸不平
C.港口的水面高
D.地球绕太阳公转
A
2.1.2
地球仪
地球仪和地球有什么不同?
1 地球仪有地轴,真实的地球没有
2 地球仪有经线、纬线,真实的地球没有
3 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文字来表示地理事物
地球的模型——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一、地球仪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南极
北极
纬线
经线
纬线: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经线: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回顾复习
1.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怎么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3.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有哪些?
①海上航行的帆船②月食③登高望远④卫星照片⑤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能够在地球仪上找到纬线,并归纳纬线的特点;(重点)
归纳纬度的划分及其变化规律,能够在图中读出某点的纬度;(难点)
说出南、北半球的划分,能够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重点)
学习目标
定义: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圈
1、纬线
自主学习
观察纬线的特征,完成下表
形状
长度
相互 位置关系
指示方向
数量
(1)纬线的特点
观察纬线的特征,完成下表
形状 圆圈
长度 (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相互位置关系 相互平行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数量 无数条
赤道
定义: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地位:最大的纬线圈
北半球
南半球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 道
(2)南北半球的划分
— 赤道纪念碑 —
北回归线
特殊纬线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赤道
A
H
B
C
E
F
G
I
地轴
北极圈
赤道
南极
北极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南极圈
读图描述
纬线千万条,如何区分不同的纬线呢?
2、纬度
纬度:人们为了区别各条纬线,分别为它们标度的度数。
0°
30°N
60°N
90°N
0°
30°S
60°S
90°S
合作探究
起点线
范围
表示 方法
度数变化 规律
阅读课本第19页内容,合作完成下表:
0°
30°N
60°N
90°N
0°
30°S
60°S
90°S
0°
10°
20°
30°
30°
20°
10°
90°
90°
赤道
南 纬(S)
北 纬(N)
“南增南纬”
“北增北纬”
N
N
N
N
S
S
S
S
(1)纬度的划分
北回归线 23.5°N
0°
(2)特殊纬线的纬度
南回归线 23.5°S
北极圈 66。5°N
南极圈 66.5°S
赤道
20°
10°
30°
40°
35°
40°
30°
25°
N
N
N
N
S
S
S
S
练一练,比一比
0°
20°
20°
40°
20°
60°
20°
60°
N
N
S
N
N
S
S
练一练,比一比
(3)纬度带的划分
0°
30°N
60°N
30°S
60°S
90°S
90°N
中纬度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高纬度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课堂小结
纬线的特征 形状 圆圈
长度 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相互位置关系 相互平行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数量 无数条
纬度的划分 起点线 赤道
范围 0°-90°
表示方法 南纬S;北纬N
度数变化 从赤道向两极度数逐渐增大
半球划分 赤道(0°纬线)
1.判断下列各点分别位于哪个半球:
A
B
C
D
E
北半球:
南半球:
A 、C
D 、E
随堂小测
随堂小测
40°
20°
0°
20°
2 40°
甲
乙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20°S
40°S
40°N
20°N
中纬度
中纬度
低纬度
低纬度
0°
20°
40°
20°
40°
2、写出下列各点的纬度及纬度范围:
3. 下列关于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形状为圆形 B. 形状为弧线
C. 各条纬线长度相等 D. 指示南北方向
4. 地球仪 上的0°纬线也叫( )
A. 北回归线 B. 南回归线
C. 本初子午线 D. 赤道
A
D
随堂小测
5. 关于纬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纬线都等长 B. 从赤道向两极,纬线越来越短
C. 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 纬线都是半圆
6. 某地位于 57°N 附近属于( )
A. 中纬度 B. 极点 C. 低纬度 D.高纬度
B
A
随堂小测
读右图,回答7——8题。
5. 图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 小红 B. 小兰
C. 小刚 D. 小明
6. 图中位于中纬度的是( )
A. 小红 B. 小兰
C. 小刚 D. 小明
B
D
随堂小测
链接中考
A: 。 B: 。
C: 。 D: 。
0°
40°N
40°S
40°N
9、读图写出各点的纬度。
温故知新
纬线的特征 形状 圆圈
长度 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相互位置关系 相互平行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数量 无数条
纬度的划分 起点线 赤道
范围 0°-90°
表示方法 南纬S;北纬N
度数变化 从赤道向两极度数逐渐增大
半球划分 赤道(0°纬线)
1
能够在地球仪上找到经线,并说出经线的特征;
知道经度的划分及其变化规律,能够在图中读出某点的经度;
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能够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
学习目标
经
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自主学习
N
S
经线的特征 形状
长度
相互位置关系
指示方向
数量
观察经线的特征,完成下表
N
自主学习
N
S
经线的特征 形状 半圆
长度 等长(相等)
相互位置关系 相交于南北两极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数量 无数条
观察经线的特征,完成下表
经线千万条,如何区分不同的经线呢?
经线的起点线又是哪一条呢?
— 本初子午线 —
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合作探究
起点线
范围
表示 方法
度数变化 规律
本初子午线
0°
10°
20°
30°
30°
20°
10°
E
E
E
W
W
W
180°
180°
东 经(E)
西 经(W)
“东增东经”
“西增西经”
经度的划分
练一练,比一比
10°
20°
30°
40°
120°
100°
80°
60°
E
E
E
E
W
W
W
W
练一练,比一比
30°
15°
0°
15°
E
W
W
140°
160°
180°
160°
E
E
W
合作探究
观察:经线是一个半圆,怎样的两条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呢?
【经线圈】
1. 两条经线的经度之和为180°;
2. 一条为东经,一条为西经。
特例:0°和180°
快速说出哪一条经线可以与下列经线组成经线圈
比一比,练一练
140°E
135°W
15°E
85°W
180°
20°W
如果用本初子午线作为东西半球的界线,会存在哪些问题?
想一想
0°
180°
许多国家会被分成东西两半球!!!
抗议!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东半球
西半球
20°W
160°E
东半球
西半球
西半球
0o
60o
60o
120o
120o
180o
180o
指出下列经度所在的半球:
①16°E ②18°W ③0° ④168°W
⑤162°E ⑥75°W ⑦78°E
东半球:
西半球:
①②③⑦
④⑤⑥
课堂小结
经线的特征 形 状
指示方向
长短变化
数 量
相互关系
经度的特征 度数起点线
标度的范围
度数变化规律
区分字母
半球划分
半圆
南北
相等
无数条
相交于南北两极
本初子午线
0°-180°
东经 E ;西经 W
20°W,160°E
自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变大
根据所学,完成教材23页活动题第3题,完成下表,说一说纬线和经线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纬线 经线
纬线圈都是圆(除极点外)
在北半球或南半球,不同纬线圈的长度都不相等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半圆
一样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1.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B.全球可划出360条经线
C.经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D.所有经线都相互平行,永不相交
A
随堂小测
课堂练习
2.本初子午线 ( )
A.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是东西经度的唯一分界线
C.是最长的一条经线
D.和180°经线组成经线圈
D
课堂练习
写出下列各点的纬度;
A
B
50°
400
30°
400
300
500
C
200
C:西经40°(40°W)
A:东经30°(30°E)
B:东经50°(50°E)
它们分别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呢?
东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课堂练习
写出下列各点的纬度;
A
B
30°
0°
30°
175°
C
C:东经175°(175°W)
A:西经30°(30°W)
B:0°
180°
175°
D
D:180°
它们分别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呢?
西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西半球
甲:
乙:
丙:
丁:
40°W
20°E
40°E
60°E
练一练
西半球
东半球
东半球
东半球
课堂巩固
1.图中C点位于D点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2.从南北半球看,B点属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3.关于图中A点所在的经线或纬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是本初子午线 B.是东西半球分界线C.是赤道 D.是南北半球分界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